吳德明:想吃母親做的莜麵傀儡

2021-02-16 雪絨花原創文學

想吃母親做的莜麵傀儡

文/吳德明 

        記不清有多少年沒吃母親做的莜麵傀儡了,可母親當年做的鬆軟爽口的莜麵傀儡卻時常浮現於我的腦海。每每此時,那誘人的莜麵傀儡香似乎穿越時空撲鼻而來,把我的思緒帶回那久遠的吃莜麵傀儡的年月……

在我的家鄉,在物資匱乏的大集體時代,曾流傳著「壩上三件寶,山藥莜麵大皮襖」的俗語。是的,當時的壩上農家,白面少得可憐,如今人們常吃的白面饅頭在那時只有逢年過節或來客時才吃得上。莜麵是家常便飯,它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壩上人,人們會做花樣很多的莜麵。我的母親做的早飯常常是傀儡,但這絕非母親懶惰所致。母親年輕時是勞動好手,在田裡她與男社員幹同樣的活,回家又操持沒完沒了的家務。忙而累的母親實在沒有精力和時間大清早為一大家人搓莜麵魚兒;再者莜麵傀儡耐餓,早上吃兩碗傀儡,幹活、上學、出門,都能抗到晌午也不覺得餓。而我天性就喜歡吃莜麵傀儡,尤其愛吃母親做的莜麵傀儡。可以說,我是吃著母親的奶水和她做的莜麵傀儡長大的。

莜麵傀儡有好幾種做法,母親都能做到極致。天微亮,我們幾個孩子還在被窩酣睡,母親就忙碌起來了。她用面盆盛上夠一家人吃一頓的莜麵,倒入適量的滾燙開水用筷子攪勻。接下來雙手用力搓揉,直至傀儡顆粒大小勻稱、手感柔滑。這時,母親將傀儡倒入大鐵鍋中,把鍋底騰出一片,稍加點水,然後蓋上鍋燒柴火加熱。四、五分鐘後,鍋裡的水基本熬完,母親揭開鍋蓋,用小鐵鏟不急不緩地翻動傀儡,不時彎腰抓把柴火填入灶膛。隨著柴火燃燒輕輕發出的「噼噼啪啪」聲,傀儡釋放的水氣漸漸變少,母親用小鐵鏟翻動傀儡的頻率明顯加快,滿屋瀰漫著傀儡的濃香。這時,母親再蓋上鍋蓋捂一捂,讓灶火發揮餘熱,片刻,香噴噴的莜麵傀儡就可享用了。

那時,母親給我們做的最多的早飯是莜麵山藥傀儡,也是我的最愛。做山藥傀儡需提前燜熟山藥並剝皮,做的時候,先用鐵擦子將山藥擦碎,然後拌上莜麵。它和莜麵傀儡的區別就在於山藥代替了水,做的程序是一樣的。偶爾,母親還用麻油炒山藥傀儡,算是改善夥食。當山藥傀儡熟透後,母親在鍋底倒上一小勺麻油,油溫升高時,母親將蔥花和面鹽撒入油中,伴著「滋滋」聲響那帶有蔥花的油香味便飄散開來,母親不停地用小鐵鏟翻動傀儡,直至麻油和傀儡拌勻。我們幾個孩子圍著鍋臺早已迫不及待。母親卻按程序又蓋上鍋蓋,兩三分鐘後揭開鍋蓋,母親滿滿鏟一鏟傀儡反扣到碗裡,我們都希望吃到第一碗,可母親總是先遞到最小的孩子手裡,接著再一碗一碗地由小到大依次遞到孩子們手裡。那外焦裡嫩的油炒傀儡早令我們垂涎三尺了,吃到嘴裡油香爽口,上面的那層乾脆,下面的鬆軟爽滑,再就上一瓣大蒜和母親醃的芥菜、蘿蔔,那叫一個香啊!

依稀記得我五、六歲時夏日的一天晌午,我的肚子餓的「咕咕」叫起來,翻遍了家中的盆盆罐罐,也沒找出一點熟食。母親拖著疲憊的身子從田裡回來,聽我喊餓,她顧不上歇息,就著急地和莜麵,和我說一會兒吃莜麵魚兒沾山藥條條熱湯湯。任性的我卻立馬要吃細儡儡(很細碎的莜麵傀儡)。母親勸說我等晚上再吃,我卻不依不饒,於是母親不再理會執拗的我。我就跑出去騎在低矮的院牆上哭鬧不停。牆外是一條大路,住在我家房後的二爺爺(按村中輩分稱呼)從田裡回來路過,了解到我哭鬧的原因後,二爺爺匆匆地從他的家中端出多半碗細傀儡遞到我手裡。並安慰我:「沒好吃的,還沒點傀儡!以後幾時想吃,就來二爺爺家。」時隔多年母親回憶往事時,總是負疚地說:「日子過的恓惶的,孩子吃點細傀儡都滿足不了!」而我總覺得自己不該那麼任性,為自己不懂得體諒母親的辛勞而懊悔。而對那位早已過世的二爺爺,我從心底真的感激他!

我十歲那年的春天,到三裡遠的鄰村上高小。學校在冬春季實行「一老晌」(中午不休息不吃飯)作息制,上午九點上課,下午四點放學,加上路途往返,早晚兩頓飯間隔八個多小時。那時的孩子沒條件像現在的孩子上學又帶零花錢又帶好吃的零食;更沒有國家免費供應的牛奶和營養午餐。為了讓我吃好早飯,免受飢餓,母親又變著花樣為我做莜麵疙蛋。她在面盆中把莜麵和水攪拌並搓揉成細碎的傀儡,然後再加些醃蔥葉或醃韭菜,或乾脆撒些面鹽。攪拌均勻後,母親將傀儡用雙手握成一個個比拳頭稍小些的圓形疙蛋,放在竹箅子上於鍋內蒸上十分鐘就可食用。莜麵疙蛋其實就是莜麵傀儡,不過因為它是蒸熟的,所以更顯得鬆軟溼潤、爽口利咽。上高小的那兩年,正是吃著母親做的莜麵疙蛋,才使我沒受到太大的飢餓,有精力刻苦學習,最終以優秀的學習成績升入初中。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在我四年的中學時光裡,其中三年我寄宿於學校。學校的早飯每天都是莜麵傀儡。好多同學厭惡吃傀儡,所以早飯就吃從家裡帶的莜麵炒麵(有家庭條件好的吃自帶的饅頭)。可時間一久,炒麵也不想吃了,有的同學還出現吃炒麵燒心的症狀。約一半同學因吃不下學校的傀儡而半途退學。而我卻特別鍾情於莜麵傀儡,百吃不厭,順利完成了中學學業,並考入了師範學校。後來,我時常設想:假如沒有從小吃傀儡的經歷,我能否適應那些年的中學生活呢?能堅持到中學畢業嗎?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光陰荏苒,歲月匆匆。後來,我有了自己的家。開始家在外地,回老家的次數明顯少了。那時,改革後的農村經濟有了長足發展,生活條件有很大改善。逢年過節我回老家看望父母時,母親像待客一樣做最好的飯菜招待我,不再給我做莜麵傀儡了。當談起過去吃莜麵傀儡的時候,母親總是嘆息那時的艱苦感激當下的美好。其實我對莜麵傀儡的喜好不減當年,但我不願對母親發號施令——吃這吃那的,只是提醒母親做簡單點,至於吃什麼隨母親的願。說實在的,母親做的飯菜,我都喜歡。如今,我和母親雖然都住在小鎮,周末時我總要看看母親,給她買米麵、蔬菜、藥品、生活品,幫她幹點活。有時也和她一塊兒吃飯。可似乎再沒吃過母親做的傀儡。

好想坐在母親的熱炕上,讓母親再給我做一頓莜麵山藥油炒傀儡,就上母親醃的芥菜、蘿蔔,享享口福;好想和母親邊拉呱家常,邊吃母親做的莜麵疙蛋,再就上母親的醃蔥葉或醃韭菜,那該是多麼幸福啊!可是八十高齡的母親,慢性病纏身,右手麻木,她還能做出當年的味道嗎?即使能做出,我又豈能讓耄耋年齡的母親侍候我呢!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該我為母親做一頓莜麵山藥油炒傀儡、做一頓莜麵疙蛋、做一頓母親愛吃的飯菜的時候了!如是,就算是我孝順母親所盡的綿薄之力吧!

作者簡介:

吳德明,尚義人,中學高級教師。近年來有小小說、散文和詩歌散見於網絡平臺及報刊。

雪絨花原創文學同題詩會:

        七夕               (1)    (2)  (3) (4)

        老師,您好!(1)    (2)  (3)   (4)

       這一路……      (1)    (2) (3)   (4)

        再唱讚歌頌英雄  (1)(2)(3)(4)(5)

        祖國,我為你放歌(1) (2) (4) (4)

        天涯共此時   (1)  (2)  (3)  (4)

        不能忘卻的愛 (1) (2) (3)  (4)

        雪絨花  (1)  (2)  (3)  (4) (5)

        人生四十歲 (1)  (2) (3)  (4)  (5)

        鄉愁(1)(2)(3)(4)(5)(6)(7)(8)

          紀念余光中先生(1)  (2) (3)  (4)

         蔚蘿川之戀第一輯 (1) (2) (3) (4)

雪絨花原創文學作家推薦:

齊新光|墨竹|曹立國|郝鵬程|王殿君|陳 曄|耿亮吉|君子蘭|醉仙子|閆志梅

雪絨花原創文學月度感言:

致作者、讀者(2016.09)

月度感言:兼致作者、讀者(2016.10)

月度感言:兼致作者、讀者(2016.11)

新年感言:寫在2016歲尾的話(2016.12)

月度感言(2017.02)

月度感言(2017.03)

月度感言(2017.04)

月度感言(2017.05)

月度感言(2017.06)

月度感言(2017.07)

月度感言(2017.08)

月度感言(2017.09)

月度感言(2017.10)

月度感言(2017.11)

新年感言:寫在2017年歲尾的話(2017.12)

由蔚縣文化旅遊體育廣電新聞出版局、蔚縣古州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主辦,雪絨花原創文學微信公眾號承辦,從即日起,發起「蔚州古城杯」《蔚蘿川之戀》同題詩會!

本期詩會,突出重點,主要描寫蔚蘿川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多姿多彩的旅遊資源,以及全域旅遊給這片古老的土地,帶來的深刻變化和豐碩的成果!要具體描寫蔚蘿川豐富多彩的年俗文化、古堡文化、人文歷史、精典典故!為推動我縣旅遊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助威助力!

本期詩會現代詩,古體詩詞均可!投稿郵箱xrhycwxtts@163.com凡不會使用郵箱的,可發馬佔瑜和邵燕雲轉投。

為確保稿件質量,力爭多出精品,佳作,詩會將持續一個月。使大家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構思寫作!同時,成立編輯小組,對所投稿件進行篩選把關!稿件入選後,除在本平臺分期推出外,並將在《蔚縣文化》報發表!對所有入選稿件,都將付給薄酬!

雪絨花原創文學,以獨特的文字表達個體獨到的發現,盡現漢語言文字之美、思想之明,提倡自然、樸實、本真、唯美。小說、散文要求在5000字內,優秀稿件可以適當放寬;詩歌要求一次投稿3-5首(或50行)以上;同時,請發120字以內的作者簡介及個人清晰生活照片一張。投稿請一律按要求格式發到指定郵箱,同時請加主編微信號(驗證時須加注實名並註明「投稿者」字樣),微信僅用於發送文章連結及稿費,不閒聊,不接受投稿(稿件要求原創首發,未在其它微信公眾號上發表過,杜絕抄襲,文責自負。能提供與詩文內容相契合的圖片者優先選用,文章請用word或wps文檔,以正文+附件的形式發送;圖片或照片請用JPG的格式單獨以附件的形式發送)。

微信公眾號:xrhycwx

主編微信號:hlys2016

投稿郵箱:xrhycwx@163.com

相關焦點

  • 莜麵傀儡,內蒙古美食,簡單易操作
    莜麵傀儡By 內蒙大妞在濟南內蒙古美食,大妞兒歷經波折終於在濟南成功做出來,分享給和我一樣在外的遊子,吃一口簡單易操作不翻車的家鄉美食~衝鴨~>原料:馬鈴薯、莜麵、蔥、鹽、雞精、花椒麵、胡麻油、姜、蒜。
  • 舌尖上的冬奧美食,糰子姐姐教你莜麵花樣吃法,莜麵窩窩的做法
    3:燒開水,取一碗莜麵,將莜麵用滾燙的開水和成麵團,揪成小劑子,用大拇指推壓成薄片,然後提起繞於食指成卷,挨個豎起來排成蜂窩的形狀,放在籠屜上。(如果實在不會做,也可以買那種現成的莜麵窩窩,或者是做窩窩的輔助工具,面儘量和的軟點,太硬的話口感發乾。)
  • 呼和浩特莜麵的N種吃法
    莜麵當之無愧也是青城有名美食,素有「陰山莜麥甲天下」之譽。莜麵不止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保健食品,還是一款減肥和美容的良藥。各式各樣的莜麵造型無論是蒸、炸、煮、烙、炒,定會讓你垂涎欲滴、食慾大開、而且你可以大膽的吃,莜麵的減肥和美容功效定會讓你苗條貌美,簡直是吃貨的福利,豈不樂哉美哉。
  • 「炒傀儡」,食材雖然簡單,菜名卻很奇特,南方人從來沒聽過
    「炒傀儡」,食材雖然簡單,菜名卻很奇特,南方人從來沒吃過。在北方,有這樣一道菜,所用的食材極其簡單,但是取的這個名字相當奇特。很多人認為,菜名取的奇特,就是為了掩飾平淡無奇的菜品。那個年代裡,農村娃最喜歡的就是貼在鍋邊略帶微糊的餅子,吃起來脆脆的,連帶餅子,一下能吃好幾個。這道美食形象的解釋了,在80年代生活的不容易。炒傀儡,有些地方也叫炒塊壘,山西方言:「苦累」。在那個年代,和貼餅子一樣,最簡單而又樸實的一道美食。從山西到北京,乃至整個北方地區,不少人都吃過。
  • 莜麵的味道
    小的時候我是不吃莜麵的,每次家裡吃莜麵的時候,都會給我單獨買一包北京方便麵,所以,那個時候我雖然不吃莜麵,卻在內心是有期盼的
  • 沉石ll綠土地上的莜麵窩窩
    小時候,我經常把炒熟待礳的莜麥裝滿衣兜當零食吃。莜麥為什麼要炒熟了才礳做莜麵?這恐怕得需要農業專家仔細研究才能解釋。反正,在我的家鄉,祖祖輩輩都是這麼做的。這麼做,沒有人問過為什麼,司空見慣的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用外祖父的話說,天生就是,有空兒敁敠這個,還不如滲上莜麵推窩窩吶。                  莜麵的吃法不少,但歸納起來無非是煮、炒、蒸。
  • 塞北美味——莜麵窩窩,充滿家的味道!
    過去人們常常說,雁北、大同人過日子就離不開個莜麵山藥蛋。即使在今天的生活中,除了極個別零零後之外,絕大多數雁同人的生活仍然離不開莜麵山藥蛋,隔幾天不吃就會盤算想念這兩樣兒東西,毫無疑問,莜麵窩窩是首當其衝的。而我也是多數離不開山藥蛋莜麵的人之一。
  • 教你做莜麵窩窩,莜麵的清香味混著澆頭的酸甜,特別下飯
    教你做莜麵窩窩,莜麵的清香味混著澆頭的酸甜,特別下飯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神經質的小可耐,今天由小編來給大家帶來好吃的美食。提到山西,這可是一個麵食大省,本來平平無奇的麵粉在這裡煥發了新的生命,成為了各種特色美食。而莜麵就是其中的一種。
  • 莜麵的10種做法大全,做著好吃又有營養,家裡孩子都愛!
    同上同時手工做了莜麵餄烙。搓好的莜麵餄烙入籠屜和莜麵窩窩一起蒸15分鐘即可。配上羊肉湯和蒸熟的土豆片,太好吃了!莜麵傀儡用料 莜麵 若干 土豆 中等偏小兩個 鹽 適量 蔥花莜麵傀儡的做法 面土豆去皮切大片,放盤子裡隨便一個鍋架上蒸屜蒸熟(拿筷子一插就透拔出來時帶著沙
  • 「西貝莜麵村」主打是莜麵嗎?
    回歸主題是不是就意味著西貝就是主打莜麵?如果這樣理解,那就大錯特錯了。所以,「西貝莜麵村」只是一個象徵意義的標誌,擅長於做莜麵,但不局限於莜麵。由莜麵引申至西北菜,專注於做西北菜,逐步再擴展至: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那麼,在西貝餐廳,我們點擊量最大的並不是莜麵,是什麼?這個要看西貝想讓你點什麼?
  • 莜麵魚魚
    莜麵魚魚就是用莜麵做的這種兩頭尖、肚子鼓圓的一種營養豐富的麵食。
  • 莜麵,燴菜,燜面,蕎面!
    莜麵窩窩拌肉湯湯烏蘭察布人的主食之一小時候是每天必吃我不是特喜歡但是現在特別想吃夏天再熱也想飯,吃的嘴裡涼蛋蛋,吃了一碗你還想來一碗,內蒙興和人,莜麵是咱們的根!又是莜麵一寶,叫做盔壘,集寧土話翻譯,不知道是否準確。
  • 「海底撈&西貝莜麵村」就漲價道歉,昔日鍾愛還想繼續吃下去嗎?
    竇女士是西貝莜麵村的忠實粉絲,會員儲值卡裡還剩1000多元沒花完。她說,不是負擔不起漲價的幾元錢,而是對自己喜愛的餐廳有些失望。道歉的最後說到:「我們也挺難的,還希望您支持生意。」對漲價行為致歉並表示會恢復此前的價格標準後,西貝莜麵村和海底撈火鍋顯然得到了不少食客的諒解。
  • 入冬後,吃白面大米不如吃它,預防肥胖和超重,簡單一炒太香了
    入冬後,吃白面大米不如吃它,預防肥胖和超重,簡單一炒太香了!大家好,我是廚娘小寧,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款河北張家口的特色美食——炒傀儡,膳食纖維極高,營養豐富,卻熱量極低,多吃不長肉,怕胖的朋友可是要提前收藏哦!
  • 【固陽縣】【莜麵纏繞著思鄉情】
    如果你突然間覺得想約幾個親戚朋友,弟兄姊妹吃莜麵的話,那你肯定是想家了,這裡,我和諸位說道說道這個莜麵。據河北滄州一位老先生撰文介紹,上世紀六十年代河北遭災,政府調拔的救災糧裡有莜麵,當地人沒見過莜麵,也不會做,他親自從清朝當過太監的族人手裡,借閱了一本清末李南懷撰寫的《清宮御膳注釋》,書中載有宮內御餐中的小籠長壽麵,才知莜麵是是用籠熬而不是煮,書中註明了主要原料正是塞北特產之莜麥麵。原來莜麵是宮庭御膳,怪不得家鄉人常說:「寧吃莜麵一口,不吃五穀半鬥」。
  • 西貝莜麵村主食升級 有機莜麵上市
    4月,第一屆西貝有機莜麵節全國店面上市,由西貝有機莜麵加工而成的各種特色美食將與公眾見面,主食菜單升級 有機莜麵嘗鮮莜麵是傳統意義的燕麥麵,膳食纖維是米飯的10倍以上,是生活中的健康粗糧。本次推出的西貝有機莜麵節,由西貝莜麵村創始人賈國龍傾力推薦,倡導「主食吃莜麵」的品牌健康理念。
  • 排隊美食,在家自己也能做的莜麵魚魚,簡單又好吃
    同時莜麵中含有一種特殊物質——亞油酸,它對於人體新陳代謝具有明顯的功效。我們逛商場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經營西北菜的餐館前排起長隊,尤其是還有很多的小朋友喜歡來這裡,我家小孩子也一樣,喜歡吃這裡的莜麵魚魚。這對於我來說並不難,其實自己在家就可以做的。尤其是讓小朋友一起參與進來,既鍛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又會讓孩子覺得非常有意思,一起玩著一頓飯就做好了。
  • 「三生三熟」:內蒙古的烏蘭察布人用這種方法做莜麵
    不管什麼時候,一提起莜麥當地人就興奮,爭著講從生莜麥到做成能吃的莜麵製品的"三生三熟"特色做法:先是莜麥脫粒(生)再鍋裡炒(熟)、接著磨成面子(生)並用熱水燙麵和好(熟)、最後做成製品(生)後進行蒸煮或炒(熟)。這"三生三熟"的過程並不簡單,工序多,環環講究手藝,費事費時,必須精心細心。當地人說,莜麵好吃但費工,嘴急可不中。
  • 莜麵窩窩+西紅柿杏鮑菇澆汁
    上周末帶孩子們出去吃了頓西北菜, 裡面有一道西紅柿澆汁的莜麵窩窩特別受孩子歡迎,蒸出來的莜麵窩窩又香又軟,吃起來又筋道,用西紅柿和杏鮑菇、芹菜丁做出來的澆汁拌上吃更香,我和孩子們都很喜歡,不過店裡賣的又貴,量又少,吃不過癮,回家就去超市買了一包莜麵,自己動手蒸莜麵窩窩,蒸上滿滿一屜,份量足足的,花錢不多,還能吃過癮。
  • 大叔家的武漢菜:莜麵貓耳朵,香氣撲鼻,簡單易做,家人愛吃!
    喜吃莜麵不僅是北方人幾百年的飲食習慣,而且吃的時候也頗為講究。最傳統的吃法一般是兩大類,即冷吃法和熱吃法,這裡的冷熱主要是指吃莜麵所用蘸湯的冷熱。冷吃法主要是指用冷湯蘸食莜麵。熱吃法的蘸湯就不全一樣了,有的用雞蛋羹做湯,有的用酸菜山藥條做湯,有的用蘑菇做湯,有的用羊肉或豬肉做湯,有的用羊肉和蘑菇一起做湯,還有用熬菜做湯的等等不一而足。這兩種吃法,比較適用於窩窩(栲栳栳)、魚魚、拿糕、餄餎、丸丸、囤囤、撥魚、山藥魚、摩擦擦等,但也不是一概而論,到底哪種蘸湯更合適,這完全取決於做出的莜麵類型和每個人的口味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