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陷分裂 共和黨翻身奪回眾院控制權(圖)

2020-12-15 搜狐網

  共和黨奪回眾院控制權 民主黨仍居參院多數

  歐巴馬被「變革」 美國國會陷分裂

  美國11月2日舉行2010年中期選舉,被民主黨壓制數年的共和黨一舉「翻身」,不但眾院選舉贏得60多年來的最大勝利,參院選舉也縮減了與民主黨的議席差距。由此,美國國會也陷入分裂。

  共和黨「翻身」奪得眾院的掌控權後,美國政治版圖又回到了常見的權力「分割」局面,即一黨控制行政部門,另一黨控制國會的一個議院乃至兩個議院。對於歐巴馬政府而言,這種局面將使政府推動的立法更難得到國會批准,從而必須為打破政治僵局做出更大的折衷妥協。

  [ 眾院選舉 ]

  共和黨贏得多數地位

  今年中期選舉,眾議院435個席位全部改選,目前民主黨掌控255個眾院議席,共和黨則擁有178個眾院議席,另有兩個議席空缺。最新統計結果顯示,在435個眾議院議席中,共和黨已取得226席,民主黨取得154席。共和黨所得票數超過眾議院435個議席中的半數,贏得眾議院控制權。

  [ 參院選舉 ]

  民主黨保住控制權

  今年中期選舉,參議院100個席位中有37個要改選,民主黨在參議院已開出的97個席位中獲得了51個席位,超過參議院100個議席中的半數,獲得了參議院掌控權。

  [ 州長改選 ]

  共和黨獲50個州長的過半席位

  此次州長選舉的結果順應國會選舉形勢,共和黨贏得了中部、東部及西部大部分地區選票,獲得全國50個州長的過半席位,目前已經佔得26席。而民主黨僅能把加州州長席位從對手那搶過來。

  [ 最大「黑馬」 ]

  茶黨4人成功勝出

  值得一提的是,以「造反」起家、帶有濃厚民粹色彩的茶黨在選舉中盡顯「黑馬」成色,在8名參與參院選舉的茶黨候選人中,已有4人成功勝出,在美國政治史上寫下新的一筆。

  [ 敗選原因 ]

  民主黨失去女性選民和獨立選民

  以往的選舉調查結果顯示,女性一直是民主黨的忠實支持者。過去十四場選舉中,大部分女性將選票投向了共和黨。自1982年統計結果來看,共和黨在女性選民中得到的選票份額只有一次和民主黨相同。

  回想2006年,大部分中間派選民將選票投向了民主黨,成功終結了共和黨連續十二年獨霸眾議院和參議員的局面。而這次的中間派選民卻將選票投向了共和黨。連日前支持民主黨的郊區市民和大學畢業生也轉而支持共和黨。

  最新消息

  歐巴馬致電新議長

  祝賀共和黨獲勝

  美國新當選的眾院議長約翰·博納稱,歐巴馬總統3日凌晨向其致電祝賀共和黨贏得眾議院控制權。

  博納稱,這是一次十分簡短但令人愉快的通話,兩人在電話中討論要為美國人謀福利而通力合作。博納還告訴歐巴馬,美國民眾希望他們能夠削減政府開支、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

  博納和其他共和黨眾議員2日晚還表示,他們十分渴望在任期內與歐巴馬總統進行合作。

  人 物

  眾議院新議長約翰·博納

  美國共和黨在這次中期選舉中贏得了眾議院控制權。共和黨領袖約翰·博納接替民主黨議員佩洛西擔任眾議院議長。博納成為了眾議院象徵最高權力——議長的領跑者,達到了其個人政治生涯的巔峰。

  據介紹,博納在俄亥俄州鎮一個兩居室的房子中長大。在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12名孩子中排名老二。1990年首次參選後一路升職很快,主要原因是他參與被稱為「七人組合」的團隊一起揭發了國會一系列金融醜聞。

  2007年成功當選少數黨領袖後,這位一直都有著黑黑面孔的博納先生贏得了激烈的黨派分子和談判高手的稱號。之前作為教育委員會主席,他推廣實行了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政策,這個布希總統時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教育法案是他最值得驕傲的成就之一。

  博納是位與生俱來可以「興風作浪」的大菸鬼。他對民主黨醫療改革法案持有很大反對意見,在處理能源和氣候變化以及他所代表的俄亥俄州地區自由貿易問題時往往顯得很保守。他一直致力於降低議員為取悅選民而撥出的地方建設經費,也曾經因討好遊說者備受批評。

  眾議院新議長約翰·博納領導其政黨在中期選舉中獲得勝利。但對共和黨來說現在歡呼還為時過早,艱苦的未來才剛剛開始。

  受益於幾年在眾議院的工作經驗,來自俄亥俄州的博納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來證明,共和黨是美國政府的大救星。經濟停滯,民主黨的步步緊逼都將對他是個考驗。

  分 析

  歐巴馬跛腳日子不好過

  昔日「超級英雄」歐巴馬不僅沒能打破執政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利的歷史「鐵律」,而且還成為敗得最慘的一位總統。自1946年以來,即便是柯林頓及民主黨在1994年中選中慘敗,也只丟掉了54個眾院席位。

  註定跛腳的歐巴馬將不得不調整姿態,面對被「分割」的華盛頓——一個政黨控制白宮與參議院,另一個政黨控制眾議院,這種分裂局面將伴隨他本屆任期的最後兩年。

  雖然控制參議院等於控制了最為重要的人事任命和外交主導權,但目前美國最大的問題是提振經濟,解決失業難題,而側重國內事務的眾議院則掌控了財政和立法方面的主導權,若無眾院配合,歐巴馬在國內問題上將難有作為。

  無疑,國會山失守已使歐巴馬被共和黨穿上了「小鞋」,稍有不慎就會馬失前蹄,直接影響2012年總統連任大業。在後兩年任期,他的很多政策都將被迫與共和黨協商。

  歐巴馬應十分明白其中厲害,這就是為何投票結果公布後,歐巴馬會在深夜致電共和黨參眾兩院領袖,表示期待著與他們找到「共同點」,一道推動美國進步。

  尷尬在於,這樣的「共同點」很難找。博納曾公開放言讓歐巴馬下臺,而歐巴馬也曾8次點名抨擊他。如今要讓這兩位對手攜手,難度可想而知。若處理不當,兩黨互相掣肘,最終美國很可能會喪失明確政治方向,歐巴馬將不得不推行一些折中溫和的社會、經濟政策。

  報導分析稱,雖然民主黨在中期選舉大敗,然而此時斷言歐巴馬無緣2012年總統大位還為時尚早。他的「前輩」柯林頓和裡根均經歷過中選慘敗,但最終都連任總統。有美國媒體預測,歐巴馬很可能重拾柯林頓主義,尋求與共和黨溫和派達成妥協,維持聯邦赤字的可控性,並以一種漸進而非徹底的方式,推行相關改革。

  無論是哪種主義,未來兩年對歐巴馬來說都是一個挑戰,眼下他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向他的「敵人」伸出和解之手。

  (本組稿件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晚報》) 

(責任編輯:news7)

相關焦點

  • 美國國會中期選舉:民主黨奪取對國會的控制權
    ,但在最先統計出結果的幾個州,民主黨人已經擊敗了共和黨人並奪取了國會的議席。  最新信息顯示,美國全國的中期選舉正在緊張進行,而在賓夕法裡亞州、印第安納州等少數最先統計出結果的地方,民主黨人已經開始宣布成功奪取聯邦國會的議席。此外,民主黨人還在俄亥俄州和麻薩諸塞州贏得了州長選舉,奪回了被共和黨佔據十年之久的州長寶座。在美國東北角的弗蒙特州,與民主黨戰略聯盟的無黨籍參選人上屆國會眾議員桑德斯以壓倒優勢獲選連任。
  • 美國國會選舉揭曉 共和黨取得兩院控制權
    美國國會選舉揭曉共和黨取得兩院控制權   2002年11月6日16:03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6日專電 據法新社報導,在密蘇裡州的共和黨參議院候選人
  • 共和黨重奪眾院控制權 民主黨勉強保住參議院(組圖)
    美國中期選舉結果3日陸續揭曉。共和黨奪取國會眾議院控制權,民主黨勉強保住參議院多數黨地位。這次選舉結果既是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四年總統任期的期中成績單,也是民主黨兩年後能否繼續執政的警告通知書。分析稱,雖然美國民眾就國家面臨的挑戰有一致看法,但事實上,從選民到政客,人們對國家前進方向仍存在嚴重分歧。
  • 美國國會中期選舉民主黨佔優 可穩奪議院控制權
    距美國國會中期選舉投票日只有兩天,民主黨與共和黨內部人士5日紛紛表示,民主黨優勢明顯,重奪眾議院控制權幾成定局。  目前共和黨在參議院和眾議院都佔有多數席位,民主黨需要在兩院分別贏得6個和15個共和黨擁有的席位才能奪回多數黨地位。由於選民對伊拉克戰爭、共和黨醜聞等問題的不滿,民主黨目前大佔上風。
  • 利比亞行動爭議:白宮與國會「打成平手」(圖)
    新華社記者戴旭明攝  新華網華盛頓6月24日電(記者 王豐豐)美國國會一直對歐巴馬政府未經國會授權就對利比亞發動軍事行動心存質疑。24日國會眾議院投票否決一項授權政府開展對利軍事行動的議案,使國會與白宮在此事上的爭端升級。但同一天,眾院又否決了另一項切斷利比亞行動軍費的議案。這樣一來,白宮和國會在宣戰權問題上暫時「打成平手」。
  • 美國:國會和白宮博弈在所難免(圖)
    新華社記者呂明響攝  新華網華盛頓1月5日電(記者潘雲召)新一屆美國國會4日正式開始運作,民主黨眾議員佩洛西當選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議長,民主黨參議員伯德則當選為參議院臨時議長。觀察家們認為,在民主黨接替共和黨主導國會事務後,國會和白宮之間的博弈難以避免,並將對美國未來的內外政策產生重大影響。
  • 川普支持者衝擊美國國會大廈:最後的政治鬧劇和未盡的種族焦慮
    當地時間1月6日下午,美國參議院確認選舉人團票以推進總統交接。就在參議院議長也就是美國副總統彭斯拒絕否認選舉人結果後,川普的支持者暴力衝擊國會大廈,導致四人死亡及多人受傷。示威者佔領國會三小時後,警方才得以疏散人群,宣布國會大廈重回安全狀態。華盛頓宣布十二小時的宵禁,卻依然被人多勢眾的川普支持者不斷違犯。
  • 不讓川普輕易脫身 美眾院或延後將彈劾案送交參院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18日表決通過,以濫權和妨礙國會名義彈劾總統川普。這是美國史上第三度有現任總統正式遭到國會彈劾。原本此案預期將快速送交參議院,接著被佔多數的共和黨「封殺」,但眾院議長佩洛西現在可能有別的想法,考慮要延後送案,不讓川普在短時間內輕易脫身。當地時間12月18日晚,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兩項針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彈劾條款,川普被正式彈劾。圖為表決通過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中)在記者會上發言。
  • 參院變天國會動蕩,新年第一周美國上演史無前例的一天
    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大批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來到國會進行抗議,其中有人衝進國會內部,使得國會確認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的程序暫停。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大批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來到國會進行抗議,其中有人衝進國會內部,使得國會確認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的程序暫停,國會議員從眾議院撤離。
  • 美國總統川普遭美眾院彈劾 讓他遭彈劾的女人又是誰
    據《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2月18日,民主黨掌控的眾議院投票通過,川普成為美國史上第三位遭彈劾的總統。一路主飛彈劾川普的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宣布這個消息後,直接握錘發笑。接下來,由共和黨掌控的參議院將考慮是否定罪川普並將他罷免下臺。
  • 今年的美國大選除了選總統,還有哪些職位也在選?
    尤其是在美國的兩黨政治中,國會兩院是否都由總統所屬黨派控制,對於總統執政有重要影響。在今年的大選結束後,美國國會可能發生怎樣的變化?    美國國會是個怎樣的存在? 美國國會分為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    在目前的美國國會中,民主黨掌控著眾議院,在435個席位中佔據232個席位,共和黨佔據197個席位,還有1個席位由自由主義者佔據,5個席位空置。共和黨控制著參議院,在100個席位中佔據53個,民主黨佔據45個席位,其餘2個席位由無黨派人士佔據,但其一般和民主黨統一行動。
  • 面臨眾院二次彈劾 川普提前下臺的可能性有多大?
    美國民主黨正準備對川普發動第2次彈劾,計劃1月11日提出彈劾動議,指控川普「煽動造反」。  屆時,川普將成為美國史上第一名任內面臨兩次彈劾的總統。  美眾院計劃提出彈劾動議  美國國會眾議院民主黨黨鞭克萊伯恩表示,眾院民主黨人計劃11日提出彈劾動議。
  • 美國輝格黨:與民主黨對峙的美國共和黨前身
    美國輝格黨是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政黨之一,是曾與民主黨對峙的美國兩大黨之一,曾出過4位美國總統,後來分裂瓦解,一部分輝格黨人另組共和黨。那麼輝格黨是如何建立與瓦解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聯邦黨與國家共和黨美國初期主要有兩個政黨:聯邦黨與民主共和黨。
  • 美國眾議院民主黨人提名佩洛西為第117屆眾院議長
    (原標題:美國眾議院民主黨人提名佩洛西為第117屆眾院議長) 彭博
  • 美國往事丨保守的共和黨也曾激進
    霍爾布特在1872年大選中反對腐敗傳聞纏身的格蘭特連任,支持從共和黨分裂、成立「自由共和黨(Liberal Republican Party)」的格裡利參選總統;格裡利敗選後,霍爾布特在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徘徊多年,直至去世。
  • 美國歐亞集團:美國政治分裂是 「2021年世界十大風險」之首
    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在1月4日發布的「2021年世界十大風險」報告中,將美國的政治分裂列在首位。「新冠疫情長期持續」和「氣候變化」緊隨其後,分別位列第二、第三。美國會確認拜登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46*」代指美國總統及美國政治報告指出,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拒絕承認在2020年美國大選中落敗,並認為民主黨人盜走了他的勝利。這在美國歷史上是從未發生過的。這凸顯了美國的分裂,而且這種分裂仍將持續。歐亞集團報導截圖,下同文章認為,雖然拜登拿到了306張選舉人票和超過8000萬張普選票,創下歷史最高。
  • 白宮與國會邊境牆談判不歡而散 川普直接離場
    中新網1月10日電 綜合報導,當地時間9日,美國總統川普再次在白宮與國會兩黨領導人就聯邦政府部分關門問題展開談判,但結果顯然不盡人意。據稱,談判不歡而散,川普直接離場。資料圖:美國總統川普。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 攝【談判不如意,川普直接退場】9日,川普在白宮會見國會領袖,包括國會眾議院民主黨籍議長佩洛西和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剛剛離開了同舒默和佩洛西的會談,完全是浪費時間。」
  • 美國驢象分持參眾兩院 歐巴馬苦笑「感覺糟糕」
    美國中期選舉結果3日陸續揭曉。這次選舉結果既是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四年總統任期的期中成績單,也是民主黨兩年後能否繼續執政的警告通知書。  與選前多項民意調查結果預測一樣,共和黨奪取國會眾議院控制權,民主黨勉強保住參議院多數黨地位。
  • 視頻|美國老百姓擁槍竟比軍隊槍枝多100倍!該怪誰?
    這期的《白宮義見》討論的是美國大規模槍擊事件的問題。看看新聞Knews記者張經義將從美國國會的分裂與失序的角度來分析,這一小群美國國會議員是如何導致整個美國成為發達國家中槍枝暴力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上周末,在不到24個小時的時間內,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和俄亥俄州接連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奪走超過30條無辜的生命。
  • 美將迎「史上最重要國會競選」 拜登、川普再度對決
    12月14日,美國選舉人團投票確認民主黨人拜登獲勝,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參議院議員米奇·麥康奈爾也第一次認可了拜登的獲勝,這一屆美國總統選舉總算塵埃落定。然而,「戰鬥」尚未結束,據《紐約時報》報導,12月15日,拜登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喬治亞州,親自下場,助力川普口中的「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國會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