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奪回眾院控制權 民主黨仍居參院多數
歐巴馬被「變革」 美國國會陷分裂
美國11月2日舉行2010年中期選舉,被民主黨壓制數年的共和黨一舉「翻身」,不但眾院選舉贏得60多年來的最大勝利,參院選舉也縮減了與民主黨的議席差距。由此,美國國會也陷入分裂。
共和黨「翻身」奪得眾院的掌控權後,美國政治版圖又回到了常見的權力「分割」局面,即一黨控制行政部門,另一黨控制國會的一個議院乃至兩個議院。對於歐巴馬政府而言,這種局面將使政府推動的立法更難得到國會批准,從而必須為打破政治僵局做出更大的折衷妥協。
[ 眾院選舉 ]
共和黨贏得多數地位
今年中期選舉,眾議院435個席位全部改選,目前民主黨掌控255個眾院議席,共和黨則擁有178個眾院議席,另有兩個議席空缺。最新統計結果顯示,在435個眾議院議席中,共和黨已取得226席,民主黨取得154席。共和黨所得票數超過眾議院435個議席中的半數,贏得眾議院控制權。
[ 參院選舉 ]
民主黨保住控制權
今年中期選舉,參議院100個席位中有37個要改選,民主黨在參議院已開出的97個席位中獲得了51個席位,超過參議院100個議席中的半數,獲得了參議院掌控權。
[ 州長改選 ]
共和黨獲50個州長的過半席位
此次州長選舉的結果順應國會選舉形勢,共和黨贏得了中部、東部及西部大部分地區選票,獲得全國50個州長的過半席位,目前已經佔得26席。而民主黨僅能把加州州長席位從對手那搶過來。
[ 最大「黑馬」 ]
茶黨4人成功勝出
值得一提的是,以「造反」起家、帶有濃厚民粹色彩的茶黨在選舉中盡顯「黑馬」成色,在8名參與參院選舉的茶黨候選人中,已有4人成功勝出,在美國政治史上寫下新的一筆。
[ 敗選原因 ]
民主黨失去女性選民和獨立選民
以往的選舉調查結果顯示,女性一直是民主黨的忠實支持者。過去十四場選舉中,大部分女性將選票投向了共和黨。自1982年統計結果來看,共和黨在女性選民中得到的選票份額只有一次和民主黨相同。
回想2006年,大部分中間派選民將選票投向了民主黨,成功終結了共和黨連續十二年獨霸眾議院和參議員的局面。而這次的中間派選民卻將選票投向了共和黨。連日前支持民主黨的郊區市民和大學畢業生也轉而支持共和黨。
最新消息
歐巴馬致電新議長
祝賀共和黨獲勝
美國新當選的眾院議長約翰·博納稱,歐巴馬總統3日凌晨向其致電祝賀共和黨贏得眾議院控制權。
博納稱,這是一次十分簡短但令人愉快的通話,兩人在電話中討論要為美國人謀福利而通力合作。博納還告訴歐巴馬,美國民眾希望他們能夠削減政府開支、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
博納和其他共和黨眾議員2日晚還表示,他們十分渴望在任期內與歐巴馬總統進行合作。
人 物
眾議院新議長約翰·博納
美國共和黨在這次中期選舉中贏得了眾議院控制權。共和黨領袖約翰·博納接替民主黨議員佩洛西擔任眾議院議長。博納成為了眾議院象徵最高權力——議長的領跑者,達到了其個人政治生涯的巔峰。
據介紹,博納在俄亥俄州鎮一個兩居室的房子中長大。在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12名孩子中排名老二。1990年首次參選後一路升職很快,主要原因是他參與被稱為「七人組合」的團隊一起揭發了國會一系列金融醜聞。
2007年成功當選少數黨領袖後,這位一直都有著黑黑面孔的博納先生贏得了激烈的黨派分子和談判高手的稱號。之前作為教育委員會主席,他推廣實行了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政策,這個布希總統時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教育法案是他最值得驕傲的成就之一。
博納是位與生俱來可以「興風作浪」的大菸鬼。他對民主黨醫療改革法案持有很大反對意見,在處理能源和氣候變化以及他所代表的俄亥俄州地區自由貿易問題時往往顯得很保守。他一直致力於降低議員為取悅選民而撥出的地方建設經費,也曾經因討好遊說者備受批評。
眾議院新議長約翰·博納領導其政黨在中期選舉中獲得勝利。但對共和黨來說現在歡呼還為時過早,艱苦的未來才剛剛開始。
受益於幾年在眾議院的工作經驗,來自俄亥俄州的博納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來證明,共和黨是美國政府的大救星。經濟停滯,民主黨的步步緊逼都將對他是個考驗。
分 析
歐巴馬跛腳日子不好過
昔日「超級英雄」歐巴馬不僅沒能打破執政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利的歷史「鐵律」,而且還成為敗得最慘的一位總統。自1946年以來,即便是柯林頓及民主黨在1994年中選中慘敗,也只丟掉了54個眾院席位。
註定跛腳的歐巴馬將不得不調整姿態,面對被「分割」的華盛頓——一個政黨控制白宮與參議院,另一個政黨控制眾議院,這種分裂局面將伴隨他本屆任期的最後兩年。
雖然控制參議院等於控制了最為重要的人事任命和外交主導權,但目前美國最大的問題是提振經濟,解決失業難題,而側重國內事務的眾議院則掌控了財政和立法方面的主導權,若無眾院配合,歐巴馬在國內問題上將難有作為。
無疑,國會山失守已使歐巴馬被共和黨穿上了「小鞋」,稍有不慎就會馬失前蹄,直接影響2012年總統連任大業。在後兩年任期,他的很多政策都將被迫與共和黨協商。
歐巴馬應十分明白其中厲害,這就是為何投票結果公布後,歐巴馬會在深夜致電共和黨參眾兩院領袖,表示期待著與他們找到「共同點」,一道推動美國進步。
尷尬在於,這樣的「共同點」很難找。博納曾公開放言讓歐巴馬下臺,而歐巴馬也曾8次點名抨擊他。如今要讓這兩位對手攜手,難度可想而知。若處理不當,兩黨互相掣肘,最終美國很可能會喪失明確政治方向,歐巴馬將不得不推行一些折中溫和的社會、經濟政策。
報導分析稱,雖然民主黨在中期選舉大敗,然而此時斷言歐巴馬無緣2012年總統大位還為時尚早。他的「前輩」柯林頓和裡根均經歷過中選慘敗,但最終都連任總統。有美國媒體預測,歐巴馬很可能重拾柯林頓主義,尋求與共和黨溫和派達成妥協,維持聯邦赤字的可控性,並以一種漸進而非徹底的方式,推行相關改革。
無論是哪種主義,未來兩年對歐巴馬來說都是一個挑戰,眼下他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向他的「敵人」伸出和解之手。
(本組稿件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晚報》)
(責任編輯:new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