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連續給娃請三天病假,老師家訪父母蒙圈,這屆學生太壞了

2020-12-11 好孕

文|好孕姐

朋友是一名老師,做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在她沒當老師之前,以為所有孩子都是善良可愛,沒有什麼心眼的。可是她當老師之後才明白,有些孩子的小九九,並不比成年人少,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不,前段時間她就遇到這樣一件事。有位孩子的「家長」在微信上跟她請假,說是孩子生病了不舒服,不能去學校。不僅如此,還跟「家長」聊了幾句孩子的學習。第二天,「家長」又給孩子請假,說是感冒還很嚴重,再請一天假。朋友愉快地表示同意,並許諾之後幫孩子補習,不讓落下課程。第三天,「家長」再次在微信上跟她請假,朋友再次表示同意。

但朋友還是不放心,連續三天感冒都沒好,想必是有些嚴重的。就決定下班後,去孩子家裡一趟,看看孩子。到那位學生家裡的時候,家長很意外,還以為孩子在學校裡犯錯。朋友又問:你不是跟我請了三天假,說你家孩子生病了,不能去上學。家長蒙圈:我沒給你請過假呀,孩子這幾天都按時去上學了。後來跟家長對了一下微信消息,斷定是孩子用家長的手機發的消息,並及時刪除。

朋友後來跟我說:「這屆學生太壞了,為了翹課不上學,竟然編出這樣的理由!」確實,這樣做的確是滴水不漏。但重點卻不在這,而是在於孩子為什麼不去上課?為什麼不願意上課?

多半孩子都會有的厭學情緒

在學習生涯中,每個孩子都會有那麼一刻產生厭學心理。有的孩子是轉瞬即逝,只會喪一會,就重新拿起課本。但有的孩子則是陷在厭學的漩渦裡,無法自拔。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就不會好好學習,甚至覺得上學沒意思。

要想解決孩子的厭學心理,必須知道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學習?分為四個方面,負面情緒,不喜歡學習,覺得沒意思,也就是沒動力。學習效率低,當孩子曾努力過,但是沒有見到成效,就容易放棄,並產生厭煩心理。限制性信念,覺得自己蠢笨,不相信自己能學習好,從而破罐子破摔。基礎薄弱,學習基礎差,想努力都不知道該如何努力。因無法接受自己不行,所以選擇不去努力。

家長該如何做?

與孩子坦誠相待,了解他的真實想法。無論孩子說什麼,家長都表示,自己可以理解,並且接納他的情緒。千萬不可站在道德制高點,說他矯情,這樣只會讓孩子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不向家長吐露心聲。詢問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想法,發生了什麼事情促使他這樣做?家長要循循善誘,不要過於著急,等孩子說出來,並且試著去解決問題。

總之,家長不要想當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為他考慮問題。

網友們,你們如何對待孩子的厭學情緒?

相關焦點

  • ...家庭,重溫家訪溫暖,感受家訪收穫 今天為什麼還需要老師「家訪」?
    那時候,每到周末和假期,老師們總會走進學生的家中,一來了解學生的生活成長環境;二來和家長促膝談心,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進步;三來把本校的教學理念更好地向家長傳遞。但伴隨著通訊方式日益多元化,老師家訪這一傳統逐漸被電話、網絡所取代,學生們在校期間遇到什麼問題,老師往往一個電話就能讓家長知道,日常通知也直接通過班級微信群告知家長。
  • 一初中583學生分屬130村 導航尋不到老師手繪家訪地圖
    如果沒有這張手繪地圖,她在電子導航上根本找不到雙聯村,「那會讓學生等很久」。這張手繪的學生家訪地圖上,標記著龍遊縣塔石初中583個學生的所在地共130個自然村。手繪這張家訪地圖的是從教15年的科學老師藍松林。他說,繪圖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和家長見面不要走彎路」。
  • 老師女兒結婚家長集體湊份子,隔天一看微信蒙圈,明白後不好意思
    有的學生家長看到老師發的朋友圈直到老師女兒要結婚,就在群裡問大家都隨多少錢?有的家長說隨500,但其他家長都覺得有些少,有家長建議隨個吉利數字888。最後家長群的家長一致同意,都隨了888元的份子錢。由家長代表參加了婚禮,並花了錢。
  • 寒假假期再次提前,學生是開心了,但家長老師卻愁壞了
    教育局通知提前放假,學生表示非常開心,但可把老師家長給愁壞了在「假期安排」方面,對今年學生來說確實十分「幸福」。今年他們上半年度幾乎都在上網課,後半年還沒上幾個月學就即將迎來寒假假期。當教育部再次通知提前放假時,學生們就和考了第一名一樣高興。畢竟學習雖然不是體力活,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寧可幹體力活也不願去學習,畢竟很費腦啊。剛進入12月份時,很多學生、老師都認為,今年放假時間太長,寒假可能會要「補回來」。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寒假居然會再次提前,基本全國中小學寒假都會在1月中旬左右開始放假,到2月底時才會開學。
  • 平輿縣實驗中學:讓家訪溫暖學校教育的最後一公裡
    家訪不僅讓學校取得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1月12日——14日,農曆臘月十八至臘月二十,平輿縣實驗中學初中部的班主任放棄假期的休息,用三天的時間進行對學生的家訪活動。家訪中,老師們與學生和家長面對面交流談心,看到家長、學生對老師的深情問候和學生們的重大變化,讓教師們倍增了力量。「家訪中我感受到了家長的熱情和質樸,看到了學生的懂事和可愛,更看到學生的變化。
  • 家訪故事:要用最好的陶瓷杯子招呼老師
    上周,合肥市「萬名教師進萬家」活動啟動,該市教育系統工作人員利用中午、下午放學時間,相繼走進學生家裡,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讓家長和學生間多了一份了解和支持,架起家校間的橋梁。
  • 曲靖市麒麟區用家訪搭建共育橋梁——關愛點亮學生心燈
    原標題:曲靖市麒麟區用家訪搭建共育橋梁——關愛點亮學生心燈下午5:30,大多數人已經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晚飯前的時間,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陽光小學的教師楊小梅、趙翠英來到了三年級(1)班學生沈宗航的家裡進行家訪。孩子的媽媽說:「學校老師已經來家裡兩次了,現在老師會經常通過家訪或者電話交流孩子的學習問題。
  • 校長跋涉一千多公裡家訪 學生和家長淚流滿面
    拉薩阿里地區高級中學有陪餐制度,校級領導每周至少一次要去飯堂陪學生吃飯。2019年10月,校長趙江社在陪餐的時候,一名藏族孩子端著飯盒走過來,站了一兩秒鐘,很小聲的問,「趙校長,你會不會去我們阿里?」這所學校的學生都來自阿里。趙江社說,「我肯定會去的。」孩子又問,「你會不會去我家?」
  • 這屆家長為完成娃的手工作業,路子有多野...
    老師:你這是東周還是西周的?孩子:這周的家長:準確的說昨晚的朋友們,看了之後有何感想還敢不敢和這樣的家長待一個班?這哪裡是娃的幼兒園作業簡直是家長的手工battle嘛自從娃上了幼兒園家長都養成了「收破爛」的自覺喝完的飲料瓶蓋捲紙的軸心壞了的塑料勺子通通留著!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來做手工
  • 跨越半個中國去家訪 寧波老師和「安興班」的孩子一起回貴州
    寧波老師愛騎馬,還和大肥豬合影貴州孩子們樂壞了昨天,記者來到錦堂職高,和「安興班」的孩子們聊了聊。16名學生分別來自貴州的安龍中職和興仁市民族職校,都是黔西南「精準扶貧」戶學生,來之前已在各自的母校讀了一年。錦堂職高為他們單設行政班學習汽修,而汽修是錦堂職高的「最強」專業,曾在多個全國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 湖北一教師約家長蒸腳房內家訪引熱議
    擔心影響學生的家庭生活,老師將家訪地點選在了蒸腳房。昨日,張女士在網上發帖稱讚老師的做法,但也引來一些網友不同的評價。  家長:發帖贊老師「屋外家訪」  張女士的女兒小凡(化名)在武漢二中分校上高三。前天,女兒告知她,語文老師會來家訪。
  • 幼兒園的3條「潛規則」,老師不會說,但家長要明白,對娃有好處
    家長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受到欺負,因此,總是想說怎麼去巴結老師,然而這樣的做法不一定是對的,因為幼兒園當中有三條潛規則,老師不會說,但是家長要明白,因為這對娃來說有好處。那麼,到底是哪三條潛規則家長要知道呢?
  • 以家訪為目的的家訪,還是算了吧!
    家訪,是老師與家庭溝通的重要方式。每個學校都很重視家訪,教育主管部門也是如此,這不昨天接到學校安排,要求家訪,周五交上。當老師已經二十幾年,當班主任也有十幾年了,個人感覺學生並不希望家訪,家長也不希望家訪。
  • 石門官渡完小:教師家訪受學生和家長熱捧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6日訊(通訊員 尹琪) 「胡老師,我好想你啊,我好想念學校啊!」六(1)班鄒鑫怡對胡庭習老師的到來熱情歡呼。「老師來家訪一次,比家長在家說教一個月都管用,希望學校多開展家訪活動。」六(1)班家長賀春林十分感慨地說。
  • 訪歸訪,不能隨意議論學生隱私「家訪八條」具體要求看這裡
    近日,省教育廳發布關於印發《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的通知(以下簡稱《家訪八條》),對教師家訪提出約束性要求,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實地家訪,每學期班主任要用電話或網絡主動與每名學生的家長溝通至少一次。
  • 愛心來敲門,師愛在行動——安平縣同華學校小學部寒假家訪紀實
    2018年正月初八至初十,安平縣同華學校小學部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寒假大家訪活動,全體教師共走訪508戶家庭,受到了學生家長的熱烈歡迎。在這寒冷的季節裡,老師們也感受到了家長們的極大熱情,每到一個家庭,都能看到家長一張張熱情的笑臉,都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和家長進行親切的交流。
  • 疫情未散 愛在春天——凱裡一中2022屆「停課不停學」家訪活動記
    3月底,在凱裡市教科局的統一領導下,學校作了統一部署,2022年3月27日到4月3日,2022屆全體老師以班為單位,在各班班主任老師的帶隊下,深入凱裡市學生家庭開展關愛、指導和督促學生在家安心網上學習家訪活動,活動足跡遍及凱裡市各街道,農村各鄉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家訪如何訪、訪什麼?山東中小學「家訪八條」來啦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 老師家訪,大家都不陌生,這是學校和家庭教育最直觀的一種溝通方式。山東省不少地方和學校一直延續著家訪的良好傳統,特別是當下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群眾教育評價的情形下,家訪承載的功能日趨多元。
  • 「請再等我15分鐘!」剛剛老師打來電話,背後的原因讓人溫暖又心疼
    這段時間,正是老師們的新生家訪高峰期。冒著酷暑,老師們奔波在家訪的路上。不同的老師家訪的風格也不同。除了1個回溫州老家的孩子採用了視頻家訪外,嚴老師憑著一輛共享自行車,在第一天就家訪了7戶家庭;第二天家訪了8戶;第三天最多,家訪了10戶;第四天家訪了9戶;最後一天利用晚上家訪了剩餘的4戶,約等於用四天半的時間完成了全班的家訪。為啥這麼拼?嚴老師笑笑說:「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在家長會上給同學們布置了一個任務,就是給自己做一個暑期計劃表。
  • 學生感冒,老師卻要求家長到醫院開痊癒證明才可上學,家長炸了鍋
    有網友提問:「學生感冒,老師要求家長到醫院開痊癒證明才可上學,你怎麼看?」對於此事,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待這事,家長或網友們可能會覺得學校老師的這一要求十分無理,孩子一個小感冒,到醫院開痊癒證明才可上學,老師做得十分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