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南洞庭湖保護區核心區內最後一棵歐美黑楊倒下,洞庭湖環境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記者 楊斌 攝
紅網時刻記者 楊斌 益陽報導
2017年12月8日下午,幾艘滿載歐美黑楊木的貨船,緩緩行駛在古「雲夢澤」的一部分——素有「長江明珠」之稱的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水面上。兩艘快艇突然駛過,並很快衝向遠處的洲島——他們是南洞庭湖環境治理的工作隊,上島查勘歐美黑楊砍伐情況。船尾捲起的水花在冬日暖陽的照射下,漸漸向遠處消散。
就在兩天前,保護區核心區內最後一棵歐美黑楊倒下了。這標誌著,一場以洞庭湖環境治理為目標,由湖南省委省政府發動的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果。沅江市林業局副局長吳先雲抑制不住興奮地說,「截至目前,保護區核心區沅江境內的歐美黑楊已全部砍伐完畢,提前完成了中央環保督察組下達的整改任務!」有望恢復溼地生態功能的南洞庭湖,豐水期有望再現昔日雲夢澤「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景象。
「未來為了子孫後代,當前不損群眾利益,益陽彰顯沿湖治理樣本」
24796畝!這是保護區沅江境內清理歐美黑楊的最終數字。
11月9日開始,沅江市啟動全面清理歐美黑楊攻堅行動,規定12月31日前必須完成。
在吳先雲看來,「今年的洞庭湖治理,尤其是南洞庭自然保護區的環境治理工作,省、市委政府特別重視,要求特別嚴格,執行特別到位,補償善後也特別及時!」
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砍伐任務,吳先雲和同事們每天的工作狀態是這樣:早上先看砍伐計劃和報表,然後聯繫鄉鎮、街道了解砍伐進度,隨時做好和砍伐工作隊到現場協調、查勘的準備。對牴觸情緒很大的承包業主,「基本上每天要打兩三個電話,有空就跑上幾十公裡路,到人家家裡拉拉家常,聯絡感情,給業主分析情況、提出解決辦法,不在家就約到茶館做工作。」
一個多月下來,老吳對上島的路已是爛熟於心,和幾個「強硬」的業主也成了老熟人。
最終,領導幹部「跑斷腿」的結果,換來的是沅江市所有需清退的34位林場業主「自願退出、無一人上訪」的和諧局面。有鄰市的官員感嘆,和其他區域出現的「反覆」相比,沅江市的局面實屬難能可貴!
「風靡」洞庭湖區近50年的歐美黑楊,因生態危害黯然退出南洞庭湖保護區核心區。記者 楊斌 攝
「確保『不耽誤、不受阻、不差錢』,奠定全面清理黑楊勝利基礎」
12月8日下午,時刻記者登上沅江市瓊湖辦事處蓮花島村易港子島,眼前一片空曠。
三臺履帶式叉車分散在島上,用機械手撿起掉在草叢裡的大小殘枝,集中碼放在一旁的拖拉機貨鬥裡,再經岸邊的吊車起吊到停靠著的貨船上。這些黑楊木,將被送到沅江市、嶽陽市的紙廠,或者江蘇的家具廠。
寒風吹過,空無遮擋的島上,愈發顯得寂寥冷清。然而,二十天前,這裡還矗立著1709畝黑楊,一片恢宏景象。
一位穿著紅色上衣的中年男人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這一切。他是這片黑楊林的主人張移發。
「心疼!」他一連重複了十來次。「形勢比人強」,精明強幹的老張也明白,這次政府是下了大決心。「政府說,清理(黑楊)關乎子孫後代,是民生問題,我就是這裡的村民,總不能說為了自己不損失就不讓砍。」妥協後,加上在其他洲島上的黑楊林,張移發總共有七千多畝20多萬棵黑楊樹悉數被砍倒。
為了儘量減少承租業主的損失,沅江市政府以財政補貼的方式,承擔了所有砍伐林場的人工費用,並主動協助業主為砍倒的黑楊木尋找出路。
沅江市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上,明確市財政足額落實工作經費近600萬元。沅江市委書記陶德保和沅江市代市長楊智勇明確表態,要確保歐美黑楊退出工作「不耽誤、不受阻、不差錢」。
這極大地減緩了涉事業主的壓力。按照張移發的計算,切割後的優質木材以每噸560元左右的價格出售,易港子島上的一萬多噸木材基本可以收支兩抵,加上其他六千餘畝黑楊林的收入,情況還不算糟糕。這是業主們最終決定「和平退場」的關鍵所在。
「再幹個十來天,就可以回家了。」正在給吊車掛吊繩的工人師傅頭也不回地告訴時刻記者。他在島上已經砍了20多天樹,雖然每天只能吃住在船上,但今年「砍樹的活多的幹不完,收入比平時給人看樹還要高」,讓他很是開心。
14年前,湖南一家媒體即對洞庭湖區大規模種植歐美楊樹發出警示。
「探尋黑楊之殤起源 從創造經濟價值到最後泛濫成災」
2003年4月,一篇《洞庭湖區廣植楊樹是否另一形式「圍湖造田」?》的報導發表在一份名為《環境時報》的報紙上。報導警示,以競賽式的方式,在洞庭湖區廣種黑楊林可能會帶來生態災害。
一語成讖!這篇前瞻性十足報導的作者黃明(化名),現在的身份是湖南省環保廳一位負責宣傳的幹部。他告訴時刻記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湖南漢壽、沅江從南京引進歐美黑楊,初衷是作為護堤的防浪林。
然而,因為環境相宜,歐美黑楊分布「漸趨泛濫」。截至2017年10月,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內歐美黑楊種植面積已經達到39萬畝。
歐美黑楊良好的經濟效益是驅使它「攻城略地」的源動力。一畝地種6、7千棵黑楊,至少可以賣3千塊錢。很快,洞庭湖保護區內荒蕪的洲島成了承租戶們盯上種植黑楊的聚寶盆。
大面積種植的惡果很快顯現,保護區內魚類和候鳥的種類數量驟減。素有溼地「抽水機」之稱的黑楊,加速了溼地陸地化,防治病蟲害期間噴灑的大量殺蟲劑更是對溼地植物造成毀滅性打擊。對洞庭湖區來說,更嚴重的後果是,洪水期時楊樹林囤積淤泥阻礙行洪,極易導致洪水蔓延造成人員傷亡。
由於楊樹生長對湖區生態環境的影響漸漸顯現,就在黃明發表報導後不久,2003年9月27日,湖南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洞庭湖湖區楊樹生產健康發展的通知》,嚴禁在溼地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造林。
2013年,湖南也曾開展對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楊樹的清理行動。
自2000年以來,益陽市著重在南洞庭湖區開展了退田(林)還湖、流域禁漁和資江中上遊泥沙源的治理。
可喜的是,2017年11月20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在保護區蒸缽湖區域科考時,記錄到10隻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這是第一次在保護區內發現中華秋沙鴨,生長對環境要求較高的中華秋沙鴨的現身,對南洞庭湖生態環境的轉變向好無疑具有說服力。
為給「綠水青山」讓路,南縣關停了全縣最大的家禽養殖基地。記者 楊斌 攝
「沿湖汙染工業畜牧水產業退出 做好水文章成就未來發展之路」
十九大後,在湖南省召開的第一次大規模會議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就沿湖採砂、畜禽退養、圍網養殖、工業汙染、生活汙水、垃圾處理、溼地保護等問題,一一「點將授命」責令限時治理。
12月8日,沅江市砂石碼頭,沅江市河道管理站長陳昕指著幾艘靜靜停在一起的挖沙船說,「這都是集中處置的挖沙船。現在,沅江市已停止保護區內一切採砂活動,全面關停了保護區砂石碼頭。」
鐵腕治砂,今年3月以來,沅江市拆除非法砂場21處,正在拆除非法砂場58處,今年12月15日前將拆除到位,保留合法砂場54處。
和沅江市依水為鄰的南縣,轄區內沿湖畜禽退養、河道清淤等工作也進入尾聲。
「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益陽18個問題(其中南縣10項),省環保督察反饋的61個問題(南縣11項),南縣的整體完成率為95.45%。」南縣副縣長練世宏說。
為了給「綠水青山」讓路,南縣關停了全縣最大的家禽養殖基地。「南縣60%的養雞戶都是他的徒弟,『養雞大王』的退出,給養殖戶們帶了一個好頭。」一同叫好的,還有養殖場附近的群眾。南縣烏嘴鄉港口村的村民,過去一直上訪,現在可以重新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夏天免去蚊蠅的騷擾,面對記者採訪時,他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練世宏說,南縣在沿湖禁養區和三仙湖一公裡範圍內全部清退了721戶畜禽養殖戶;投資約1400萬,完成1.78萬米雨汙分流管網建設和2萬米101條小街小巷管網建設;完成三仙湖水庫流域5處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部完成三仙湖水庫精養池2700多畝水域退養任務。
經過清理,三仙湖水質由以往的五類,在今年11月份的監測中轉變為三類。在三仙湖水庫,一臺清淤船泊在水中央,一根粗大的輸泥管從船上延伸到岸邊。
練世宏介紹,這些淤泥將用來加固河堤,「另一部分用來在水庫造景觀小島。南縣邀請了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就『水資源、水經濟、水生態、水環境』進行規劃。未來,南縣將以精彩紛呈的洞庭盛景示人!」
保衛洞庭湖,還洞庭一湖清水,眼下的洞庭湖蘆花輕舞一片水鄉風情 楊斌攝
夕陽西下,眼前的南洞庭湖蘆花輕舞,水波蕩漾,偶爾闖入的禽鳥,時而在水中嬉戲,時而飛翔而起,一派動人的水鄉風情。
保衛洞庭湖,還洞庭一湖清水,是湖南省委省政府態度堅決的一場生態修復戰役,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的一場革命,該砍的砍,該關的關,該停的停,一切為了子孫後代的社會共識已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