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個曾經無比崇拜中國,也曾給中國帶來無盡傷害的彈丸島國。自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曾經孱弱的日本迅速崛起,成為亞洲第一個工業國家,更是取代中國成為了亞洲第一強國。即便日本的自我膨脹,讓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炸成了一片廢墟。
但戰後,僅僅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日本就再一次崛起,再次成為亞洲第一工業強國。即便是現在,日本仍然具有世界頂級的軍工科研能力和戰爭潛力,軍事實力仍然高居世界前十。那麼日本的軍事科研能力到底如何,憑什麼成為解放軍在東亞最強勁的對手呢?
目前,日本軍工科研機構可分為官方的軍工科研機構和軍工企業科研機構。官方的軍事科研機構由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日本陸自研究本部、海自開發隊群、空自航空開發實驗集團等四大機構構成。從工業基礎設施、技術實力、人才培養、管理運行機制和經費投入以及政府重視程度等幾個方面來衡量,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在整個亞洲和西太平洋地區,都是最頂尖的存在。在當前日本防衛省的現行編制內,只有技術研究本部是承擔陸、海、空、天、電全部武器裝備研製任務的。
根據研製階段的不同,日本武器裝備研製流程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技術研究期、技術驗證期和實戰測試期,前兩個階段由技術研究本部負責,最後一個階段由自衛隊負責。當三個研製階段過後,通過檢驗的武器裝備便可列裝日本自衛隊。在技術研究階段,技術研究本部將會根據日本四大幕僚監部提出的武器研究要求制訂相關的開發要求,再根據上述的兩個要求擬定相應的技術研究內容。當完成這些初步研究後,再將具體的研製任務分配給下屬部門。
進入技術驗證階段後,再按照武器裝備的各個子系統,分散成若干個研究單元下達給多個武器開發研究部門,這些部門將針對武器裝備的各個子系統進行細節研究 和原型生產及實地驗證。
到了實戰測試階段,技術研究本部只負責為所研製的武器裝備提供技術支援,而具體的測試工作則全部由自衛隊負責。通過作戰部隊實戰測試之後,那麼這些測試型號的裝備就可以正式定型,然後交由軍工企業生產,直到最後列裝部隊。
我們就拿陸上自衛隊10式主戰坦克的研製流程來舉例說明。技術研究本部根據陸上幕僚監部的要求制訂10式主戰坦克的整體設計要求,然後將坦克的所有組成部分和子系統交由不同的科研部門展開設計、研製、原型生產及技術驗證。當各個子系統都通過測試之後,便可以組裝10式坦克的原型車。此後,10式主戰坦克原型車要在試驗場內接受火力、機動、防護及車載電子設備運行等各項性能的工程技術測試,在通過了試驗場的測試後,就交由自衛隊來進行實戰測試。自衛隊的測試環節,包括:各種作戰環境下的測試,戰場車際協同能力,以及動對動射擊和多目標交戰應對等科目。實戰測試階段通過後,10式坦克便可定型生產,隨即裝備部隊了。
雖然日本軍工科研機構有著嚴密的研製、生產流程,而不是像印度那樣習慣胡搞毛搞。,而且日本軍工科研,也看似十分強大、成果頗多。但實際上,日本在很多軍工科研領域,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技術驗證能力:目前日本國內雖然有幾處技術驗證場,但是由於規模和技術條件所限,就導致日本在技術驗證中,過多的依賴計算機模擬仿真。儘管日本確實在計算機仿真模擬領域,佔據著全球的尖端水平,但是再好的計算機模擬仿真也不能替代裝備實體驗證。這就導致日本很多武器裝備,要麼求爺爺告奶奶的尋求幫助,比如「心神」需要借用歐洲的風洞來確定氣動外形;要麼兩眼一閉,讓技術隱患繼續存在,比如四發停車的P1反潛機。
回首二戰後的幾十年和平發展,日本的和平崛起有利於亞洲及世界的長久發展及睦鄰友好,不過也許某一天,這股龐大的力量將會再次劃破蒼穹把罪惡的戰火引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