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O的千裡眼,在三四百米開外的距離就發現藏野驢的蹤影,指著野驢出沒的方向讓我們看,一下看左邊,一下看右邊。
對於頭一次看到野生動物的我們,除了激動加興奮以外,趕緊拿起相機和手機,朝著野驢毫不吝嗇猛按快門。
文明有禮的我們不敢下車驚動它們,最佳辦法就是停車在路邊,搖下車窗,遠遠觀察。
KOKO車上有望遠鏡,大家輪流使用,而我用自己的單反拉近距離也達到望遠鏡的效果。
西藏野驢,是所有野生驢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平均身高140釐米。
該物中為高原型動物,棲居於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高寒荒漠地帶,夏季到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生活,冬季則到海拔較低的地方。
對寒冷、日曬和風雪均具有極強的耐受力。
好集群生活,擅長奔跑,它們的聽覺、嗅覺、視覺均很靈敏、能察覺距離自己數百米外的情況,警惕性高。
西藏野驢極耐乾旱,可以數日不飲水。
西藏野驢分布在阿里地區和日喀則西北部,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道路的遠方,透過濃霧依然能看到希夏邦馬峰潔白的身姿。
在藏語中,「希夏邦馬」是「氣候嚴寒、天氣惡劣多變」的意思,但藏族人民卻稱頌它為「吉祥的神山」。
可以想像,以此命名的希夏邦馬峰有著多麼糟糕的天氣。
希夏邦馬峰,地屬西藏聶拉木縣,海拔8012米,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在世界14座8000米高峰中排名第14位,也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國西藏境內8000米以上的著名山峰。
距離珠穆朗瑪峰120公裡,希夏邦馬峰氣候特徵大體上與珠穆朗瑪峰相似。
每年4月和5月、10月和11月,在此期間內的一個月,連續2天以上的好天氣一般可能出現2-3次,3天以上的好天氣一般可能出現1-2次,相隔時間為5-19天。
黑勁鶴,是大型涉禽,體長110-120釐米,體重4-6千克。
體羽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尾羽褐黑色,是現生存鶴髮現最晚的一種,是青藏高原珍貴鳥類物種之一,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主要棲息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澤和蘆葦沼澤,以及湖濱草甸沼澤和河谷沼澤地帶。
是在高原淡水溼地生活的鶴類,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
繁殖於拉達克,中國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北部一帶,越冬於印度東北部,中國西藏南部、貴州、雲南等地。
意外發現動物頭蓋骨。
光有雪山、草原的倒影是不夠完美的。
KOKO尋思著如何幫我們拍出人的倒影,先在附近找了塊大石頭,把它延伸鋪在水面上,臨時搭建一個水中小平臺,便於人站在上面,這樣就可以拍出人的倒影啦。
後面有人陸續發現我們創造的這個地盤,紛紛利用起來,早知道就收費了
來來來,比賽扔石子,看誰扔得遠有獎
回到219國道繼續前行,途徑仲巴牌坊,進去5公裡就到縣城。
仲巴,縣城海拔4772米,藏語意為"野牛之地",地處祖國的西南邊陲。
在日喀則地區的最西端,喜瑪拉山以北,馬泉河兩岸。
這是途徑日喀則的最後一個縣城,為了趕路我們並沒有駛進去。
路牌顯示,到獅泉河,阿里地區行政中心還是550公裡,這將是兩天後的行程了。
筆直的柏油路向天邊延伸,天盡頭的雪峰在藍天白雲映襯下蔚為壯觀。
漸漸的地,草原變成了荒原。
風沙越來越大,前方不遠處還掀起一片小龍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