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天空
感受法治新生態
每次進校園巡講結束,來自泉州市檢察院「刺桐花」團隊的吳端端,總被學生們圍攏著,或籤名,或加微信,儼然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明星。
一堂短暫的法治課,就被大家當作良師益友,為啥?「端端姐,我們都喜歡聽您講的課。」孩子們拉著端端的手,說著心裡話。
把法條、案例講得深入淺出,生動有趣,讓未成年人聽得懂、記得住、有啟示,端端下了苦功夫,讓自己走上講臺也能像專業老師一樣,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從2016年6月至今年5月,福建未檢等部門檢察官根據最高檢、教育部聯合部署的「法治進校園」巡講活動,已在4500所中小學、幼兒園巡講6100場法治課,受眾近260萬人。
未檢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好未檢工作,專業態度、專業水平和專業精神,一個都不可或缺。省檢察院檢察長霍敏表示,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民族希望,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事關每個家庭的幸福,檢察機關要用最專業的司法保護,提供更優質的法治產品,讓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最大化。
讓自己更專業 未檢人一直在努力
辦案,對檢察官來說,法律是專業的,但未檢工作不止於辦案。
既當護法衛士,又當普法先鋒,給學生上課講法,防性侵、防欺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檢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未檢部門檢察官履職,在案內案外、案前案後當好各種角色,未檢人一直在努力。」省檢察院第九檢察部副主任王曦說。
為了給孩子們上好課,端端和她的團隊對每一項工作都向專業對標。編教材、做課件,開發防性侵課程,她們參考了上百份教案和PPT,多次請教資深授課老師;拿出初稿後,請老師挑刺打分,一稿不行再做一稿,甚或推倒重來,每一個細節都精心打磨,直至審核通過;再找孩子們溝通,了解孩子們更喜歡哪種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
泉州市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部主任、「刺桐花」團隊負責人洪藜瑩告訴記者,課程開發出來的兩年時間裡,泉州市兩級院未檢幹警已經在本地開展了45場宣講,在校園內外引起積極反響。一名政協委員說:「我是一個三年級女孩的母親,我鄭重地拜託檢察官,把這個項目向全社會推廣開來,讓我的女兒和更多的孩子也能聽到這節課。」
課程開發過程是艱辛的,能讓孩子們受益是快樂的。端端在她的《課程巡講煉成記》中寫道,「那時,恰逢最高檢、教育部聯合向全國檢察系統公開徵集優秀講師和優秀課程,該課程最終入選『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團,我成為巡講團成員。」
此後,「刺桐花」團隊又開發了「掃黑除惡」「遠離校園暴力」「警惕非法校園貸」等新的巡講課程。創作音樂電視歌曲《青春保護守則》,在當地市區各大路口的LED電子屏及梯視滾動播放。
2017年9月,端端站在南安一中講臺上,向500多名師生宣講《向「校園暴力」亮劍》,網絡全程同步直播,當天在線觀看人數達到32萬人次。生動的課程,精彩的講演,熱烈的場面,讓福建一名在美國上學的初中女生受到了感染,她用中英文發來信函,表示了自己成為「刺桐花」團隊海外義務宣傳員的願望。
做好未檢工作,當好履職角色,福建未檢部門不少幹警自學犯罪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知識,努力在非專業領域讓自己具備專業知識或專業資質,以專業水平和專業能力提升未檢工作品質。以「刺桐花」團隊為例,45名成員中,取得國家二級、三級心理諮詢師資質證書的就達18人。
人們看到,福建未檢檢察官這樣的角色:出席法庭,有公訴人風度;校園巡講,有老師風範;開展幫教考察、教育引導、心理輔導、精神撫慰等,成為孩子們知心的「大哥哥」「大姐姐」。
做專業之事 讓更多品牌專業團隊湧現
1986年6月,全國首個「少年起訴組」在上海長寧區檢察院建立,30多年來,各省檢察機關普遍設立未檢機構,到2018年,最高檢設第九檢察廳專司並指導全國未檢工作,標誌著未檢工作向著專業化規範化之路邁進。
為全面開展未檢工作提供專門機構保障,福建檢察機關從未停歇,努力在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中強化,以專業部門和專業力量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最大化。截止2018年9月,全省9個設區市院、平潭檢察院和59個基層院設立未檢獨立機構,佔總數73.4%。泉州、三明、莆田、龍巖四地實現兩級院未檢獨立機構全覆蓋。
不僅如此,有條件的地方積極開闢未檢專用工作室、一站式辦案場所。晉江、漳浦等多個試點基層院在社區矯正中心設立未成年人檢察室,探索開展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活動監督,創造更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辦案環境。
隨著機構建設的推進,長期困擾未檢部門「專人不專」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目前,全省共有專職未檢人員182人,佔全部未檢人員的57.6%,兼職未檢人員134人。同時,福建在全國率先探索引入青少年司法社工機制,有57個檢察院與青少年司法社工建立合作關係。福州地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從11個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服務機構,引入司法社工57名,逐步將合適成年人到場、心理疏導等工作交由專業力量承擔。
在專業能力建設方面,省市兩級未檢部門通過組織培訓、舉辦競賽、召開現場工作會、鼓勵地區間交流互訪、支持未檢人員參加心理諮詢師考試、評選優秀維權案例、轉發先進經驗材料、培育基層創新實踐項目等方式促進未檢人員比學趕超,提升未檢專業素能。
在隊伍建設方面,福建未檢部門湧現出一批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優秀未檢團隊,如泉州「刺桐花」團隊、福鼎「紅樹林」團隊、順昌「檢察官姐姐」團隊等,他們傾情未檢,用心工作,用愛溫暖,而被孩子和家長們信賴,在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地樹起了好口碑。
「這些團隊既苦練內功紮實落實未檢特殊程序規定,又勤於外宣廣泛傳遞『少年司法』理念,為推動全省未檢工作專業化發展起到示範作用。」王曦說。
專業化之路 爬坡過坎只有進行時
未檢部門辦理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受侵害的案件,對他們實行雙向保護,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對專業化的要求比起普通刑事案件,一點也不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是一起由5名在校生和校外人員組成的小團夥,涉搶劫、敲詐勒索罪。家境貧困、居無定所的未成年人盧某長期受欺凌和錢財勒索,是被害人中身心受傷最重的一個。案發後,涉罪未成年人的個別家長甚至還多次騷擾恐嚇盧某及母親,要求其改變口供,給盧某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障礙。
針對此案特點,福州市鼓樓區檢察院啟動一系列保護措施:實行檢警協作,為被害人隨時提供人身保護;聯繫社工做家庭困難調查,申請司法救助10000元,解決盧某學習和生活費用問題;聯繫律所,提供法律援助;聯繫心理諮詢師,對盧某一對一開展專門心理輔導、幹預,幫助盧某消除心理陰影。
檢察官介紹,辦案過程並不簡單,該案部分被告人拒不認罪,經歷了兩次退回補查,也進行了自行補充偵查,排除非法證據,既有刪減事實又有增加罪名,頂住了無理上訪的壓力,發出了糾正違法通知書和檢察建議書。一審判決後,檢察機關提請抗訴。最終,五名被告人均被判處實刑。
打擊和保護救助並舉,程序與實體並重,鼓樓區檢察院未檢工作專業化辦案水平和專業保障機制,在這起案件中得到檢驗。一名長期在公訴部門轉崗到未檢部門的資深檢察官對記者說,未檢特殊程序多、特殊文書多、特殊規則多,要全面充分地履行未檢職能,不專業或專業化程度不高就難以達到預期的辦案效果。
「事實上,未檢專業化之路還須爬坡過坎,跨過一道道門檻。」王曦說,在專業化建設方面,目前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始終存在;未檢專業思維不夠到位,把未檢案件辦成普通公訴案件,沒有體現出未檢案件的特殊性,淡化了未檢的獨特價值;部分未檢人員對工作規則不熟悉,對專業問題思考不深入,監督能力不高、主動性不足,監督工作碎片化,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眼下基層院正在進行內設機構改革,在「3+2」或「5+2」組織架構下,單設未檢部門變得更加艱難。在此情況下,確保未檢案件專人專辦或確定相對固定人員或辦案組,最大限度地保護未成年合法權益,或對辦理未檢案件實行區別於普通案件的考評辦法,激勵檢察官「辦理一案,挽救一人,教育一片」的最佳辦案效果,考驗著基層的智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檢工作面對特殊對象,適用特別程序,要教育得法、感化有力、挽救有效,決定了未檢工作要走專業化道路。對未檢專業化建設現狀及存在的不足,福建省院未檢部門進行調研,提出了補短板、強弱項、重自強、促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加強隊伍建設,打造品牌團隊。以業務培訓,提升未檢人員專業化水平;建立人才庫,培養未成年人檢察高端人才;繼續培育、打造以市級院為龍頭的優秀團隊,形成未檢專業品牌,引領隊伍建設。
——評選典型案例,發揮指導作用。總結具有代表性和示範意義的典型案例,在準確適用法律、把握刑事司法政策、做好幫教挽救方面,為基層院辦案提供指引。
——創新工作機制,促進健康發展。開展專項監督活動,做好案件質量評查,建立重大疑難和熱點案件請示匯報、備案審查制度,進行業務分析通報,掌握未檢特點規律,加強和完善綜合考評機制建設,激發工作潛能和活力。
編輯:方琮 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