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兩名畢業於中科大和南大的博士執教,10名省錫中高一學生成為國內首批進入量子實驗課堂的中學生。昨天,已經「試運行」兩個月的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量子計算理論與實驗」首次公開,這是量子計算首次進入中國中小學課堂。全國政協委員、省錫中校長唐江澎說,培養科學興趣從娃娃抓起,利用惠山區「產學研一體化」量子感知研究團隊的先進設備、教學方案和專業人才,省錫中從改進高中教學方案的新要求出發,引導學生「為愛而學」,培養國家需要的量子信息等領域拔尖創新人才。
日前,無錫量子感知研究所和國儀量子組織研發攻關,啟動了基於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的中小學量子計算實驗課程研發項目,並與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協同開展教育研究。高一學生黃愉峻頗熟練地打開量子教學儀器進行計算操作。選擇這堂選修課,他覺得「對胃口、有意思」。30多歲的中科大物理學院博士陳明被研究所派來學校,現場輔導授課,「教學課件是中科大團隊研發編制的,適合中學教育。」一位學生說,課程雖然「燒腦」,但認真聽講,還是可以吃透相干、疊加、糾纏等基本概念,「量子世界的神奇現象很吸引人」。
兩年前,依託中科大院士團隊的量子研發機構,惠山區、惠山城鐵站區共同組建了無錫量子感知研究所,一支40多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攜手勇闖量子科研「無人區」。在研製國內領先的電鏡、核磁等量子技術儀器的同時,投資21億元建設的2020年江蘇省重點項目無錫量子感知產業園計劃明年上半年投用一期工程,構建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國量子科學儀器裝備全產業鏈園區。
另悉,2019年4月,國儀量子與無錫量子感知研究所就聯合發布了「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和基於該產品的「量子計算實驗課堂整體解決方案」,為解決「學生被動地接受理論教育,缺乏感性直觀認識」的難題提供了載體和途徑,經過研究攻關,又完成了基於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的量子計算高校實驗課程研發項目,並在全國30多所高校開課,為量子計算進入中小學打下了基礎。(裘培興)
【來源:無錫市委網信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