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日媒:與中國脫鉤,新德裡只會傷害印度消費者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7月15日文章,原題:印度試圖與中國脫鉤的錯誤做法只會傷害本國消費者。副題:長遠而言,禁止TikTok和拒絕北京參與建設5G網絡對印度人毫無益處 印度認為,其對中國投資、商品和手機應用的依賴使其在其他領域變得脆弱,因此決定必須與中國經濟脫鉤,著力加強自身產業。除了對中國投資施加新的限制,並禁用59個中國手機應用,印度還考慮提高多達300種中國產品的進口壁壘。
印度選民們似乎一致認為需要給北京一個教訓。但是,他們可能不明白的是,新德裡的強硬反應非但不會傷到中國,最終可能會提高本國產業的成本,讓印度消費者吃虧。
中國從印度購買的東西,大多是棉花或鐵礦石等原材料,中國可以從其他多個渠道購買。但印度從中國購買的東西,如電子產品、太陽能電池板、活性藥物成分、電池和電動汽車零部件,在供貨速度、規模和價格方面鮮有替代。
中國的活性藥物成分是印度蓬勃發展的仿製藥行業的關鍵,而廉價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幫助印度實現其氣候變化目標。
新德裡還考慮禁止華為和中興參與印度5G無線網絡建設。但是,印度需要中國的電子產品來支持本國數字經濟,這是印度為數不多的能創造高薪工作崗位的領域。
阻止印度製造商獲得更便宜的中國供應品和材料,將提高投入成本,從而損害包括零售、房地產、酒店和旅遊業在內的諸多行業。這反過來又會導致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進而傷害到那些最積極支持「抵制中國」的印度消費者。
還有一項報復性措施是禁止中國公司競標印度公路合同,即使是與當地夥伴合作也不行。這實際上等於增加新建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成本來懲罰納稅人。
限制中國投資對印度科技初創企業會造成衝擊。即使是禁止中國應用這樣簡單的事,也有潛在的工作崗位流失和投資前功盡棄的代價。在印度擁有2000名僱員的TikTok曾表示,未來3年將在印度投資10億美元。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誇大其13億人口的經濟潛力。其實真正重要的是購買力而不是人口數量。梅賽德斯-奔馳公司去年在印度賣出了1.4萬輛汽車,而在中國賣出70萬輛。印度的人均GDP為2000美元,仍遠低於中國的1萬美元。(作者為印度金融委員會前助理主任裡特什·庫馬爾·辛格,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