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之際,印度對中國對不滿情緒持續發酵。12月28日《印度時報》報導,印度政府以「非正式」的方式要求所有印度航空公司禁止搭載中國籍乘客入境。這一做法被解讀為印度向中國發起的報復。
印度在通航問題上向中國發難讓人意外,不過據報導指出,從11月起中國就對印度實施了「斷航」,而在11月5日,中國駐印度大使館還發布通知,暫停印方人員持籤證入境;最後是載有澳大利亞煤炭的貨輪被卡中國港口,導致印度籍船員身心受傷。這些都是印媒一一羅列的,印度針對對華採取行動的原因。但事實如何?我們不妨一個個回頭看。
首先是斷航問題,10月30日印度航空Vande Bharat一架從新德裡飛往武漢的航班上,發現20名乘客新冠檢測呈陽性,40名檢測出有新冠抗體。隨後中方發布聲明暫停印度持籤人員入境。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對航班有「熔斷」機制,而印度航班中發現大量的確診病例已經觸發了這一標準,對此當時《印度時報》也刊發報導指出,中方舉措符合航班「熔斷」規定。當然規定是規定,印度社會方面對此的感受大概是「有被冒犯到」。
不止於此,印度的不滿還有很多,如印度籍船員無法在中國港口登岸一事,澳媒此前報導指出,在今年的6月和9月,載有39名印度籍船員的貨輪在京唐港和曹妃甸港外無法入港卸貨,而在船上的人員因此出現了身心問題。對此印度方面也將矛頭直指中國。澳媒以此綁架印度「同仇敵愾」,現在看來是奏效了,民族主義高漲的印度很容易就被有心人牽著鼻子走。
針對這一問題,外交部發言人也曾做出回應,中方對口岸防疫以及船員檢疫有明確的規定。且在規則允許範圍內,中方也在向有關船員提供便利和協助。貨運方是否願意調整運行安排取決於自己。
目前印度官方尚未對此做出官方回應,而印媒的報導也以「非正式」來定義此次禁航行為。有分析人士指出,這很可能是印度方面率先放出風聲看其國內以及國際社會的反應。不出意外的,印度國內社會對這一可能的舉措拍手叫好。不過就國際關係而言,這一做法不符合印度在國際社會宣傳的『尊重規則』外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