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微軟會不會走底特律破產的老路?

2020-12-23 TechWeb

騰訊科技訊(小貝)北京時間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紐約時報》網站日前發表文章稱,「汽車城」底特律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規模最大的破產保護城市。

而同一天,微軟也發布了令人失望的財報。汽車行業的衰落過程,見證了PC行業走向成熟。而現在,PC行業也逐漸走向下坡路,與PC有千絲萬縷聯繫的微軟也不可避免地遭遇發展瓶頸。

以下為《紐約時報》文章主要內容:

本周四,一個曾經的業界標誌迎來了最後審判日:底特律申請破產。就在底特律成為美國規模最大的申請破產保護的城市同一天,微軟發布了其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季度業績之一。

這個時機似乎非常合適。幾年來,我們目睹了汽車產業的逐漸衰落與PC行業走向成熟。隨著我們向後PC時代過渡,這種對比愈加明顯。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就是底特律人,他的父親曾經長期擔任福特公司經理,鮑爾默也曾就微軟管理問題諮詢福特CEO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但是汽車行業與PC行業的對比並沒有因此而顯得模糊。

外界的悲觀情緒如此嚴重,以至於投資者開始大幅減持微軟股票。過去十餘年,投資者一直不太看好微軟,但今年年初以來,他們曾經看到了一些利好因素,微軟似乎找到了向移動、雲計算和科技行業其他主流趨勢過渡的方法。今年以來,微軟股價已經累計上漲了30%以上。但現在,華爾街又開始質疑微軟。周五,投資者狠狠懲罰了微軟股價,致其大跌逾11%。

在周五發布的一份投資報告中,Nomura Equity Research分析師、資深微軟觀察人士瑞克·謝倫德(Rick Sherlund)指出,微軟業績令華爾街震驚。「沒想到如此之快,」謝倫德表示,「查閱整個財報,看到每個部門的業績都低於預期,這真是令人沮喪。」

謝倫德還表示,微軟令人失望的業績可能會導致某位激進股東呼籲公司進行改革,或許最初就從尋求董事會席位開始。另外,微軟最麻煩的情況之一是,Surface RT平板電腦銷售緩慢導致該公司支出近10億美元來補貼。

Surface平板電腦是微軟向蘋果學習後推出的首款自有計算機硬體設備。微軟決定,價格較為低廉的Surface RT搭載ARM晶片,而不是性能更強大、價格也更高的英特爾晶片。微軟還將Windows作業系統運行於ARM晶片架構之上,因為如果沒有Windows系統,微軟的平板電腦將顯得不倫不類。ARM晶片運行於世界上大多數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因為它更適用於使用電池的設備。

不過Surface RT設備銷量不佳,以至於微軟被迫將其售價下調150美元,降到349美元。另外一個版本的Surface平板電腦搭載英特爾晶片,它可以運行傳統的PC應用程式。但各方報告顯示,這款平板電腦的銷量同樣不盡如人意。

微軟並未放棄。與底特律不同,微軟並不缺錢。微軟擁有超過770億美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因此它可以有數年的時間來尋找成功的全新業務模式。上周,微軟宣布企業重組,此舉可能有助於它加快產品更新。

但是整個過程需要時間。在周四接受採訪時,微軟財務長艾米·胡德(Amy Hood)明確表示,該公司認為自己在行動裝置的境遇不會突然發生改變。胡德說:「我認為這是一場旅行,我們需要繼續循序漸進地進步。」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美國紐約快破產了
    與此同時,企業紛紛號召員工在家辦公,從前每天往返於曼哈頓和紐約其他區域的通勤人流都不見了。沒有人氣,就沒有生意。2020年10月的統計數據表明,紐約已有近6000家企業倒閉,申請破產的企業數量更是激增了40%。就這樣,這個世界上最繁榮和富有的城市,在稅收銳減和失業救濟負擔加重的雙重壓力之下,居然滑向了「破產」的邊緣。
  • 紐約時報網站印象
    相比《紐約時報》上百年的歷史,創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僅有十多年歷史的《紐約時報》網站是一個成長中的幼兒。作為傳統媒體向新媒體延伸的一支力量,《紐約時報》網站一方面承續百年大報的風範,在頁面設計、內容布局上莊重、大氣、自然,一方面又緊貼網際網路脈搏,精心設計各類互動,展現出報紙網站一種獨特的韻味。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紙質版媒體的工作流是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形成的,傳統記者已經適應,網際網路時代,記者爭論轉型會不會增加工作量,比如一個記者以前只需要報導寫稿就好,現在紐約時報為了吸引讀者,還要增加視頻環節,這需要記者提前準備文稿,對於《紐約時報》還好,對於傳統記者來說,他會想:「哦,上帝啊,我的工作量又增加了!」
  • 紐約時報暢想:假如紐約主辦冬奧會……(組圖)
    直至開幕前,索契冬奧會諸多配套設施都未能按時完工,西方媒體瘋狂吐槽,「五環變四環」這樣的紕漏更是不會輕易放過。不過能獲得奧運會的主辦權,本身就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紐約當年申辦2012年夏季奧運會就曾敗北。紐約時報網站日前刊發文章暢想:如果紐約當年轉而申辦冬奧會,那麼比賽場館應該是什麼樣?
  • 紐約時報大樓什麼樣?
    最新的一則新聞是,當地時間8日,紐約時報公司(New York Times Co.)在網站上公布消息,計劃以抵押或售後租回的方式處置該公司位於紐約曼哈頓的總部大樓,換取最多2.25億美元的貸款,以緩解資金緊張局面。紐約時報公司目前面臨著融資條件惡化和利潤下滑的窘境。 紐約時報公司擁有這棟52層高、150萬平方英尺的坐落在第八大道的大樓58%的所有權。
  • 看看紐約時報如何在線閱讀產品的 紐約時報都有哪些功能
    看看紐約時報如何在線閱讀產品的 紐約時報都有哪些功能 一、紐約時報都有哪些功能? 在firefox瀏 覽器下打開紐約時報,有一個地方很值得注意:「此網站提供了保存至您計算機以供脫機使用的數據。」 點擊列表中的某一篇文章,之後我們來看看紐約時報的文章終端頁長什麼樣子? 細心的人會發現,右上角有個調節文字大小的ICON,左下角主要是社會化傳播功能,如email推薦、分享到twitter和facebook。當然了,還有就是上下翻頁功能。 火星人都知道,用戶的閱讀習慣各不相同,呈現多
  • 紐約市政府怎麼控制《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公司訴沙利文案第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憲法訴訟是1964年「《紐約時報》公司訴沙利文案」。事後,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警察局長沙利文以誹謗為由,在當地法院起訴了《紐約時報》,初審最終判處《紐約時報》和四名牧師賠償沙利文50萬美元。1962年8月30日,阿拉巴馬州最高法院駁回《紐約時報》的上訴,指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不保護誹謗言論」,維持原判。兩審失利後,被各地政府官員相繼提起的索賠幾乎逼至絕境的《紐約時報》,請求聯邦最高法院覆審此案。
  • 《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 在數字時代「賽跑」
    《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一直都是一對歡喜冤家,他們曾經共創了美國報業的一個黃金時期,又都在進入數字時代之後遭受了巨大的衝擊,並在衝擊中不斷探索新的道路。2015年年底,當《華盛頓郵報》的網站流量首次超過《紐約時報》網站時,人們除了稱其為「意義重大的裡程碑」之外,兩家報紙的戰役也變得愈發勢均力敵、引人注目。
  • 微軟確認在紐約第五大道開設第一旗艦店
    IT之家報導,微軟向華爾街日報確認,將在紐約第五大道677號開設「第一旗艦店」,此前在8月的時候就有傳言。微軟目前在美國和加拿大總共開設了100多家常規和特別零售店,這次在紐約顯然是與眾不同的。
  • 破產潮來襲?紐約25000家餐廳倒閉 等不到經濟重啟
    (原標題:等不到經濟重啟 紐約25000家餐廳倒閉)
  • 科比追思會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圖片
    科比追思會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圖片】2020年即將結束,美國權威媒體《紐約時報》近日發布了年度圖片總結,在上百張圖片中,今年2月在斯臺普斯中心舉行的科比-布萊恩特追思會入選其中。在這次《紐約時報》的圖片編選中,一共只包括了體育界的兩件大事,一個是有「美國春晚」之稱的超級碗,一個就是科比追思會。還有很多人在緬懷科比,而這一年疫情帶來的生活上的改變,相信也會讓全世界都刻骨銘心。
  • 微軟首家旗艦店將進駐紐約第五大道 比鄰蘋果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9月29日報導,微軟日前宣布將在紐約第五大道開設第一家旗艦店。新店地址選在紐約大道的677號,正居曼哈頓中心地帶。據悉,微軟在這個地段開店的計劃已經醞釀了五年。微軟零售店副總裁David Porter表示,微軟的首家旗艦店將會提供微軟的核心服務。
  • 臺灣時事評論員:《紐約時報》為何痛批大紀元
    對此,唐湘龍表示認同,稱這篇報導在《紐約時報》上的篇幅屬於大型報導,確實花了很大版面和本錢,花了很多時間。《紐約時報》針對大紀元所做的這個調查採訪的分量,幾乎跟它最近曝光川普的繳稅記錄同等水平。《紐約時報》不但進行了深入研究,而且訪問了非常多離開《大紀元時報》、當初曾經扮演很重要角色、且在裡面當高管的員工,包括他們的投資,他們的做法。
  • 《紐約時報》開始嚇唬臺灣了
    但在1月2日的一篇報導中,《紐約時報》卻指出臺灣目前的防疫策略「不可持續」。不過,《紐約時報》作者在後文指出,目前臺灣實行的防疫策略並非長久之計。臺媒從角落找出了《紐約時報》這篇報導做的截圖作者認為臺灣防疫策略「難以持續」的原因之一,是臺灣這種高強度封鎖「缺乏後招」。
  • 紐約時報修訂寫法:e-mail應寫為email
    近日,全球知名的《紐約時報》就修改了風格手冊,對一批網際網路詞語的準確寫法進行了修訂。紐約時報修訂寫法:e-mail應寫為email(圖片來自驅動之家)    傳統的「e-mail」被修改為「email」,另外大寫的「WebSite」(意思是「網站」)改為了「website」。
  • 《紐約時報》又作妖:將部分香港辦公室遷往首爾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美國知名媒體《紐約時報》一貫以高度扭曲、偏離事實的方式來報導涉港新聞,這次借著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又出來作妖了。7月14日,《紐約時報》發布聲明妄稱香港國安法會給其新聞業務帶來不確定性,為此「出於對中國的警惕」,報社決定將把部分香港辦公室遷至韓國首爾。
  • 「《紐約時報》的人滾去中國吧!」
    近日,中國知名科學家饒毅在美國《紐約時報》上撰文,通過講述他在美國紐約的一位叔叔因新冠肺炎不幸病逝的遭遇,並對比了他在中國武漢的親屬平安無事的情況,抨擊了美國川普當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糟糕表現。他文章中所流露出的對於美國墮落的嘆息,相信也是《紐約時報》選擇刊登他文章的其中一個原因。遺憾的是,正如我們文章最開頭所介紹的那樣,在《紐約時報》把這篇文章發布到了境外的社交平臺「推特」上後,其評論部分竟迅速被一群美國的「愛國賊」給佔領和汙染了。
  • 紐約時報網站全免費開放
    紐約時報自1851年創刊以來,已經贏得了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聲譽。目前它在美國的發行量僅次於今日美國和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網站在1995年上線,但令人鬱悶的是,網站上的一部分專欄和詳細文章被列入「精選」,需要付費觀看,月費為7.95美元,年費49.95美元。紐約時報今天宣布,取消「精選」將整個網站免費開放給所有讀者。
  • 紐約時報:楊安澤可能宣布參選紐約市長
    紐約時報:前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楊安澤,可能將於下周宣布參選紐約市長,如果參選,楊安澤將成為紐約市史上第二位亞裔參選人。此前有傳聞說拜登可能提名楊安澤擔任商務部長。據報導,華裔企業家、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楊安澤正在考慮競選紐約市長,並已跟紐約市領導層進行接觸,包括紐約市議會議長詹森Corey Johnson。
  • 紐約時報:川普仍不認輸,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紐約時報》:儘管只剩下兩周在任時間,而且國家的重點應該放在阻止新冠疫情上,但存在一種強有力的論點,即川普——他也許是美國歷史上最目無法紀和最缺乏素質的行政首腦——不僅應受到第二次彈劾,而且應被判有罪,並永久被取消再次擔任公職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