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印度又有顧慮?新加坡有個縮小版的印度,感受地道印度風情

2020-12-14 一棵樹的微旅行

我喜歡多元文化的旅行地,新加坡算一個。

在這個以乾淨整潔著稱的城市國家,新加坡政府很親民,在公共設施方面有很多便民的舉措,但是對一些市民的不當行為也有嚴厲的處罰,比如公共場合不能嚼口香糖、不能大聲唱歌影響他人、不能在地鐵和巴士上吃東西喝水等等,也讓一些人對新加坡的印象是有些不近人情和冷冰冰。

但其實這個國家卻又是充滿趣味和多種色彩的。

新加坡是個多種族聚集的地方,在這個移民國家中,華人、馬來西亞人、印度人是主體,在歷史上,這些國家的移民為了謀生,遠渡重洋來到這裡打拼,並落地生根,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聚居地。

在新加坡,華人聚居在牛車水,馬來西亞人聚居在芽籠,而小印度則不用說啦,當然就是印度裔集中的地區了。

小印度

這個小小的城市國家,去任何地方都非常方便,地鐵巴士都能直達。地鐵直接坐到「小印度」站就是了,出地鐵口就見到一個很大的菜市場,裡面的香料味會指引你該怎麼走。

出了菜市場,眼前看到的房屋突然色彩斑斕起來,和華人房屋內斂的配色不同,這裡的房屋配色對比強烈、飽滿,讓你從建築上就感覺到這個民族熱情的性格。

對於印度,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從當年那些載歌載舞的印度電影中認識的,甚至幾分天真的認為他們說話也會像電影裡那樣跳著舞說。現實當然不會這樣,但是從眼眉間有些誇張的表情中還是能覺察出這個民族的個性。

小印度街道

信教的印度人在這裡修建了好幾間寺廟,最有看頭的是這間,中文譯名「維拉瑪卡裡雅曼興都廟」,名字非常的拗口,可以免費進入參觀,寺廟內供奉著印度教女神Kali,看到不時有手拿鮮花的印度人進入禱告。

但是女性入內不能露出臂膀,要脫鞋,於是身著短袖T恤的我,只能圍著它看看精美的外觀了。

和中國寺廟的莊嚴宏大不同,這座寺廟從外面看上去很是有趣。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寺廟頂部那層層疊疊的神像了,各具不同的姿態,塗著豐富的色彩,非常有想像力。

二戰的時候,它還成為了一處避難所,並且在那個戰火連天的時代,並沒有遭到損毀,真是一件幸事。

維拉瑪卡裡雅曼興都廟的神像

在小印度居住的最多是泰米爾人,所以會看到很多泰米爾式樣的建築「腳樓」,也叫拱廊。

菜市場裡很有多叫不出名字的蔬菜,當然少不了賣各式香料的店鋪,市場周邊也有小吃攤,濃烈的咖喱味道,在市場的外側有不少賣鮮花和花環的攤檔,路過期間,濃鬱的香味襲來。

很多的民族飾品、手工藝品、化妝品、還有美麗的印度沙麗,豐富多彩的街區瀰漫著獨特的香料混合著香水味的味道,擦身而過身著沙麗的印度女孩,讓人滿眼的五彩繽紛。

這裡還有棟極有特色的中印風格相混合的小樓,路過的遊客也會紛紛在此拍照,但不能入內參觀。

據說是華人富商陳東齡為妻子建造的別墅,在1991年的時候,還獲得過新加坡建築師協會獎。大膽的配色讓它這條街區上很是醒目,我叫它可愛的「彩虹屋」。當然對於這類突破傳統的建築,各花入各眼,欣賞的人覺得豔麗可愛,不喜歡的人覺得花裡胡哨。

陳東齡故居

在很重視整潔的新加坡來說,小印度是個另類的存在,相較於其它社區,這裡顯得多少還是有些雜亂,也有三三兩兩在公眾場合躺下、姿態不雅的人,但是比起從印度回來的朋友說的,即使在新德裡也看到隨處便溺的人,新加坡的小印度算是出類拔萃了,也可見新加坡對於市民行為規範的整治力度是非常有效果的。

要見識印度人的藝術創造力,要去這裡的「小印度藝術區」。很多建築的牆壁上都有大面積的塗鴉壁畫,在這個藝術區裡,用心去觀賞這些壁畫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每一幅都講述一個故事,有神話傳說、有平民生活日常、有風景,鮮豔的色彩,讓本來普通的房子也生動了起來,滿滿的異國風情。

小印度牆上的塗鴉

如果你也喜歡這些無敵繽紛的風格,那麼在離小印度不遠處的哈芝巷也一定要去走在,兩個街區之間相隔不到一公裡,步行就可以到。

哈芝巷巷口

哈芝巷就像小印度的孿生姊妹,但是這裡多了歐洲風格。剛到巷口,兩側的小樓就一棟一棟用色彩彰顯出自己的個性來,樓下開設了很多精品店,很多東南亞的手工藝品,大膽的潮流服飾,還有很有風格的咖啡館,街道不長,卻可以慢慢淘貨細細品味。

哈芝巷的店鋪

這條街區原是甘榜格南回教的一條舊街巷,兩側都是戰後保留下來的一些空置房屋,後來進駐了一些本土的設計師和藝術人才,改造成為了一條時尚又潮流的街道,用他們的創意激活了整個街區。

在巷子的另外一頭,也有大面積的塗鴉,但是卻和小印度的風格迥異,小印度的塗鴉充滿了民族特色,而這裡則是前衛大膽的現代風格,還有吸睛的3D牆繪。

歐美人對塗鴉這類東西似乎有著天生的親近感,所以在這邊有很多歐美遊客,露天的酒吧茶座也相當多,入夜時分,這裡就成了屬於他們的嘉年華。

酒吧牆身的塗鴉

在哈芝巷隨便找個角度,巷口、塗鴉牆下、小店門口都能拍出時尚又獨特的照片來,所以也是各路美眉紛紛前來凹造型的地方,也有不少歐美和中東的遊客也喜歡來這裡逛。

哈芝巷的塗鴉

逛小印度和哈芝巷的感覺就像嘴裡嚼了一個跳跳糖,那種最後在嘴巴裡噼裡啪啦崩裂的感覺,又驚又喜。如果你也喜歡多元文化的碰撞,這兩個地方會是這個城市給你的另一種別樣經歷。

相關焦點

  • 新加坡有個小印度,滿滿的印度風情,簡直就是個縮小版的印度
    印度紗麗感覺輕盈一點,馬來紗籠則更保守。新加坡的印度人很多,這幾年印度移民還有上升的趨勢。很長一段時間,新加坡都是海外印度族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佔到新加坡總人口的9.2%,是新加坡的第三大種族。其中大多數是1819年以後移民過來的印度人後代。和華人的唐人街類似,新加坡也有個印度族聚居的地方一那就是小印度。這裡至今保留著濃鬱的印度文化。
  • 新加坡有個「小印度」,充滿「印度風情」,體驗別樣的異域風情
    在這個小小的國家之中融合了多種文化,不同種族,膚色,民族的人共同在這裡生活著,讓新加坡這個城市變得精彩多姿。雖然說新加坡是華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在當地有7成以上都是華人,但同時也居住著很多其它國家的居民,其中包括印度人就超過有30萬,人口佔比更是接近10%,比如在新加坡就有一個印度人聚集的地方,那裡充滿了濃厚的印度民俗風情,也被大家稱為"小印度"。
  • 新加坡小印度,有滿滿的異域風情,卻乾淨得不那麼印度
    我們去過兩次印度,分別是2009年和2015年,每次都呆了超過一個月,雖然我每次在回答別人「你們去過那麼多國家最喜歡哪裡
  • 小印度,讓你在新加坡感受真實的印度風採!
    展館內有6個展區「遊天下」向參觀者介紹世界各地的交通系統,並說明新加坡的交通建設如何向其他國家取經;「憶往普」回顧了殖民時期的交通工具與街道景觀;「覓足跡」探討新加坡獨立之後的交通發展之路;「看今朝」則展示了新加坡今日的交通規劃而在「展未來」中,則表達了對未來20年高科技London挑戰」,這是一間多媒體的期許;最有趣的是「迎劇場,遊客可以借著座位旁的按鈕,從中參與規劃交通的樂趣。
  • 想去印度又怕不安全,有一個國家可以讓你體驗純正的印度風情
    印度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國之一,而且領土廣大,文化多樣。特別是印度的宗教文化和飲食文化,與中國有巨大的差異。按理說,差異大,人們就會更加感到神秘,因此去旅遊的欲望就會更加強烈。然而,與歐洲,日本,及周邊國家相比,去印度旅遊的中國人就少的多。是因為中國人對印度不感興趣嗎?
  • 新加坡有個「小印度」,「印式風情」原汁原味,網友:一城遊兩國
    雖說新加坡是華人的聚居地,有七成以上的人口是華人,但同時也有很多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居民,其中印度人有超過30萬,人口佔比接近10%。而印度人在新加坡有一個聚居的街區,充滿了濃厚的印度民俗風情,被稱作「小印度」。
  • 新加坡「小印度區」印象:專屬印度人的集市,比唐人街差不少
    新加坡,在我們心中一直是一個很有存在感的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是較高的,它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讓不少人拍手叫好。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也是移民人數較多的國家,如同一座特別的花園,秀麗的風景吸引著許多遊客前去觀賞遊玩。其中有一處景觀獨具特色,就是小印度。
  • 新加坡有個小印度
    有個熱情的新加坡同事帶我去她家裡,讓我這個外國人見識一下新加坡公民的居住條件,一個人,住在140平方米的公寓裡,從政府買的,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因為她是新加坡公民——我忘不了她,不僅因為她帶我去她家參觀了幾分鐘,更因為她請我吃了最正宗最美味的肉骨茶——這個國家87%的住宅都是公房,由政府買賣,政府管理,多數居民區不是由物業公司管理,所有小區事務的管理權都歸政府公務員
  • 吉隆坡也能感受印度風情?遊客評價:這裡很印度!
    吉隆坡作為馬來西亞的首都,是現代化大都市的代名詞,印象中的吉隆坡建築都很高大上,很難想像吉隆坡能與印度掛鈎,但實際上,距離吉隆坡市區13公裡遠的黑風洞,就是一處印度風情十足的地方,如果不想去印度又想感受印度風情,來這裡就對了。
  • 印度冰棍有地道印度風情,全程手工製作?遊客:我買的冰棍別洗!
    說起印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個在絕大多數人的眼裡屬於開掛的地區,在美食上面,印度人也是不甘落後的。提起印度的美食文化,我們都知道印度的美食不是存在於高級餐館之中,最地道的食物源自於印度小吃街上的路邊攤。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極其濃厚的印度風情。這些年來,隨著經濟得不到好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會猶豫,好奇而到印度去旅行。
  • 新加坡小印度 獅城的異域風情
    鼎盛繁華的小販街市,繽紛飄揚的彩旗與絲巾,高低錯落的廟宇與雕塑,滿目閃耀的金鋪,悠揚悅耳的美妙樂曲,這便是充滿異域風情的小印度。小印度位於新加坡中心區的東北部,居住著印度、斯裡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南亞諸國移民,以印度裔居民最多,所以取名小印度。這裡是一個印度的縮影,特別是在一些節日,這裡都被裝點成金碧輝煌的神話世界。甘貝爾巷是小印度的中心區域之一,一條短而繁華的小巷,匯聚了小印度風情之大成。
  • 新加坡小印度區景點地圖,小印度半日遊體驗異國風情
    「小印度區」是新加坡最具異國風情的地區,走一趟小印度體驗不同的文化吧!在這裡你可以逛小印度拱廊挑選特色紀念品、在竹腳中心品嘗印度美食、參觀精雕細琢的維拉瑪卡裡亞曼興都廟,到小印度藝術區的彩繪屋拍照打卡,欣賞巷弄間充滿文藝感的壁畫及裝置藝術,新加坡小印度區景點比想像中更有趣,跟著我的小印度區散步地圖一起逛逛吧~小印度區新加坡民族多元,小印度區和牛車水、阿拉伯區並列三大歷史區,沒去過印度的我們特地前來感受特色鮮明的異國風情
  • 新加坡別具風情的「小印度」,感受異國情調,了解這裡的另一面!
    小夥伴們去了新加坡,一定要去這一個地方,因為這裡別具風情,被稱「小印度」,從這裡可以感受不一樣的情調,特別的有風味!關於這一個小地方的具體情況,下面咱們一起來瞧一下吧。據了解,這一個地方不僅僅有印度人,而且還有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家的居民,在這裡充滿了印度風,而且還有其他國家的特產。這裡的印度寺廟和商品特別多,而且比較出名,一到相關節日這裡特熱鬧。就像咱們國內趕大集一樣,人特多。其中這裡有一個最熱鬧的商業區,小印度拱廊。
  • 你只知道新加坡有小印度,但你知道它這麼嗨嗎?
    ,新加坡的4門官方用語中都有印度的淡米爾語。來新加坡旅遊,小印度也是必打卡的景點。想了解印度風情的朋友們,新加坡有個「印度文化大慶典」了解一下!亮點1:印度傳統嘉年華整個客萊福路(Clive Street)將被濃濃的印度風情籠罩,現場將會有專人教你畫印度傳統的藍果麗畫、正確穿印度傳統服飾、跳印度傳統舞蹈,還有好多傳統印度小吃等你來嘗。最重要的是,免費哦~
  • 最早的印度移民到新加坡已200年,他們生活的街區,是濃縮的印度
    小印度主要居住的是第一批的印度移民,還有後來的移民,孟加拉人,斯裡蘭卡到新加坡務工的人等。街上有賣披薩的,開水果店鋪的,銀器,銅器,以及印度餐廳的。1819年,萊佛士爵士的船到了新加坡,船上很多印度助手和士兵,他們就永遠住在新加坡,並生生不息。圖中是小印度街區夜景。小印度曾被稱為石灰村,因為這裡是石灰的產地。
  • 包羅萬象的印度菜被這家店百分百還原,不去印度也能吃到地道風味
    難得一見的印度餐廳說起印度菜總是帶有濃厚特色風味,今天介紹開在瓊山區的印度餐廳,不僅裝修富有特色,而且菜品獨還非常地道,可以說包羅萬象的印度菜被這家店百分百複製還原,簡直就是縮小版的達姆雞肉炒飯作為主食中的佼佼者,炒制中加入了咖喱、八角等配料,分量多到想哭泣的神仙炒飯,感覺吃上一口整天都能量滿滿。雞肉+印度香米+腰果,腰果帶著獨特的堅果香氣,與炒飯的油膩剛好中和,分分鐘刷新你的味蕾。印度特色的天都裡烤春雞,肉香與香料交織在一起,一聞到就開始不自覺分泌唾液。
  • 新加坡小印度:印度的縮影,金碧輝煌的神話世界!
    小印度是新加坡印度族群的聚集地,猶如印度的縮影。在屠妖節,即興都教光節(Hindu Festival of Lights),小印度被裝點成金碧輝煌的神話世界。在1819年,當萊佛士爵士航行至新加坡時,隨行有多名印度助手和士兵,他們便是最早的一批印度移民。
  • 你知道新加坡有條「印度街」嗎?
    在我的印象裡,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的世界,說普通話,用簡化漢字,比起香港來,更接近大陸的習慣。到新加坡一看,的確也是這樣,滿大街的「炎黃子孫」,一點也不覺得是到了國外。可我走近南橋路的一個小廣場,卻見到這裡聚集著成百上千的黑皮膚的印度人,這是有名的印度街。
  • 牛車水/小印度--感受新加坡不同文化的完美交織
    您會發現她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特點:國民人口主要由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和歐亞裔組成,文化交融無處不在,不同種族和信仰的人們和平共處。 人口多元化和國際化是新加坡一大特色,這也是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商業成就所賦予的特質。
  • 小印度是在新加坡生活的印度人的聚集地,房屋建築也具有印度風格
    如果說「牛車水」是中國人在新加坡的唐人街,那麼「小印度」就是印度人在這裡的聚居地。小印度,位於新加坡的中南部。乘坐地鐵線路紫色NE線至「小印度站」,出站就是。從地鐵站一直到中心地區,沿途會發現,這裡的印度人要比過去幾人遇見的加起來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