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子詞《攤破浣溪沙·五裡灘頭風欲平》,唐朝的「船夫曲」

2020-12-21 心地花開

敦煌曲子詞《攤破浣溪沙·五裡灘頭風欲平》這首詞較為特別。它是一首唐代的民間詞。思想新穎,調子輕快,讀起來滿有船夫曲的味道。它的作者是誰?現在已經無法知道了。甚至這篇作品也差不多失傳了近九百年,直到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打開,人們才有機會讀到它。

01原文

五裡灘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卻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02譯文

船行至五裡灘時風勢將要平息,馬上舉棹揚帆,船行瞬間輕鬆了許多。輕輕地搖著櫓不用划槳,船兒都行走得飛快。

放眼望去,只見微風吹來,水面上波光蕩漾。看著眼前的山,就好像是來迎接你似的,但當你仔細一看,山並沒有動,而是船在前行。

03賞析

這首詞以通俗生動的語言,自然樸素的筆致,從一位船工看到的和感覺到的角度,寫船行時的平靜和輕快,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船工在勞動生活中的愉快感情。

上片寫張帆舉棹時的船行情況。

詞一開頭就說」五裡灘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五裡灘,是這條河上的一個地名,「頭」是方位詞,它說明船已開到五裡灘上了。帆船是需要藉助風力的,乘風破浪,船走得更快。但這種風必須是順風。如果吹來的風是旋風,或逆風,那就不但不能幫助帆船前進,而且還會帶來危險,所以是不能張帆的。在五裡灘以前,船夫們遇到的顯然不是順風。他們經過一場和狂風惡浪的搏鬥以後,觀察到風勢將要平息,也就是「風欲平」了,就馬上扯起帆來。

在這個當兒,大家雖然還在繼續舉棹搖般,卻產生了「覺船輕」的感覺。「棹」,槳板,舉棹就是打槳板。既然風力可以代替人力,何必還要打槳搖櫓呢,於是,便「柔櫓不施停卻棹」吧。

寫到這裡,船夫們的輕鬆愉快的感情,一下就傳達出來了。

下片寫船行時觀看山水的感受。

「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卻似走來迎。」「閃灼」,形容水光閃動的樣子。狂風過後,烏雲也散開了,上文說「風欲平」,是還有些風,所以河裡的波浪湧起,波光粼粼。這時兩岸的山吶,看上去挺有趣過的,它們似乎很好客,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過來歡迎大家。

但是,山是不會走動的。仔細看看,山確實沒有動啊。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哦,那不過是因為船走得快,使得坐在船上的人產生一種「走來迎」的感覺罷了。

詞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是船行」作結束,它不僅起一個敘述作用,而且還象船夫的勞動號子的和聲一樣,餘音嫋嫋,久久迴蕩在青山綠水之間。

相關焦點

  • 敦煌曲子詞10首,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和濃鬱的生活氣息!
    上世紀初,大量五代寫本被發現於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隨之而重新問世的唐五代民間詞曲,或稱為敦煌曲子詞,或稱為敦煌歌辭。它們是千年詞史的椎輪大輅,內容廣泛,形式活潑,風格繁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和濃鬱的生活氣息,反映了詞興起於民間時的原始形態。
  • 「黃鶴詩苑」攤破浣溪沙同題36首選萃
    攤破浣溪沙·詠千垛荷花 文/魏新義 朵朵芙蓉景色妍,清香三裡溢無邊。 今日南風送涼爽,似神仙。        倩女一舟蝴蝶驚,珍珠千串玉蓮嵌。 遊客水鄉歡笑語,共流連。31.攤破浣溪沙·詩路 文/胡建明 莫怕徵途涉險關,推敲平仄入詩園。 聊把浮名風送去,只偷閒。 自古文章不換酒,及今歌律只修禪。 惟願濁流輕撥去,朗青天。 32.
  • 新風流韻 | 攤破浣溪沙
    許玉興攤破浣溪沙·秋望        野草閒花翠葉殘,聲聲孤雁斷天邊。愁遇西風又波起,更心煩。    細雨憂思添夢裡,陰雲愁悵到心間。多少露秋堪望遠,見人難。 李太平攤破浣溪沙·寒秋赤夢        夜雨無眠洗夢鄉,冰輪涼氣透孤床。篝火豐歌鼓實勁,事農桑。    風舞落英常舊意,霜凝枯葉寫新章。秋韻嶺端楓感喟!莫彷徨。
  • 《攤破浣溪沙》三首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一名"山花子"。實為"浣溪沙"之別體,不過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韻於結句而已。雙調,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四句兩平韻。代表作有李璟詞《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等。
  •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晚年有一首《攤破浣溪沙》的詞作,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是晚年的作品呢?亦或說詞中有沒有什麼信息可以得知這首詞是李清照作於晚年的呢?從詞中的「木樨花」推斷,正是八月份桂花開放之時,而地點正是詞人寓居的杭州西湖一帶。《攤破浣溪沙》是詞牌名,也叫《山花子》。最早是作為唐教坊曲名使用的,在晚唐、五代時,《攤破浣溪沙》脫胎於詞牌名《浣溪沙》,《浣溪沙》上下片各三句,每句七字。
  • 醉賦三千飛瘦墨,兩依聚散共誰痴;八首攤破浣溪沙,揮淚挽花遲
    冷月照無眠,風吹過,用花開的顏色,蘊染了我記憶裡深藏的那一頁詩箋。《攤破浣溪沙·憶相遇》(詞林正韻第六部)灞水橋頭乍識君,幽篁林裡暑風燻。相遇華年卻嫌晚,酒三巡。莫嘆春歸花又落,且添佳釀滿芳樽。《攤破浣溪沙·憶當年》(詞林正韻第十二部)悵憶當初結伴遊,相攜挽手共登樓。沙作寬床樹為帳,宿瓜州。午夜鼾聲摧露落,燭前言志不言愁。一夢十年如水逝,數從頭。
  • 四首唯美《攤破浣溪沙》古詞,有沒有一句打動你呢?
    《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李璟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攤破浣溪沙·梓樹花香月半明》陳繼儒梓樹花香月半明,棹歌歸去草蟲鳴。曲曲柳灣茅屋矮,掛魚罾。笑指吾廬何處是?一池荷葉小橋橫。修竹紙窗燈火裡,讀書聲。
  • 說宋詞之四十六:品讀李璟之《攤破浣溪沙 其一》
    於是就選了他兩首《攤破浣溪沙》。南唐在五代十國時期。這是一個藩鎮割據,戰亂不斷的時代。中原地區53年裡,共更迭了5個朝代8個皇帝。其中,南唐最為強盛。南唐開國之君為李昪(即徐知誥,原為吳國楊吳的權臣徐溫的養子,據云是李唐王朝的後裔。
  • 【攤破浣溪沙 · 一霎燈前醉不醒】
    《攤破浣溪沙》這個詞牌其實就是《山花子》,古時的文人作詞作詩有太多的講究,他們視詩詞為自己的第二生命,極為看重。
  • 蝶戀花、浣溪沙、漁家傲……這些美輪美奐的詞牌名是怎麼來的
    從中可以看出,詞的創作是「填詞」,詞牌和詞調已經固定,進行內容創作就可以了。但這首《鶴沖天》屬於柳永的原創,詞牌名取自晚唐時期韋莊的「家家樓上簇神仙,爭看鶴沖天」,用現代的說法柳永屬於原創歌手,既能作曲又能作詞。我們現在往往用一「首」詞或者一「篇」詞來表達,在晏殊所做《浣溪沙》中用了一「曲」,《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 填《浣溪沙》這個詞牌時,有什麼特殊的技巧?要注意什麼?
    一、一詞多體一詞多體不是浣溪沙自己的特點,在欽定詞譜中,大多數詞牌是多體,例如《青玉案》多達13體。浣溪沙有5體,有42字有3體、44、46字各一體,其中4體押平聲韻,一體押仄韻的。三、押韻詞韻用詞林正韻,類似於平水韻的鄰韻,根據不同的詞譜有的押平聲韻、有的押仄韻,例如填浣溪沙時,如果用李煜的那一體,就要押仄韻: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 長相思、一剪梅、浣溪沙:56個詞牌名從何而來?
    定風波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醉花陰醉花陰,詞牌名,又名「醉春風」「醉花去」。唐教坊曲有《醉花間》,調名與此稍異。
  • 無名氏在船上寫妙詞,1000多年後被發現,專家:古代民間藏龍臥虎
    詞的名字叫《浣溪沙》,是20世紀初在敦煌石室找到的。當時專家看到這樣一首詞,也不得不感嘆:古代民間是藏龍臥虎。讓我們來品一品:《浣溪沙》五兩竿頭風欲平,長風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滿眼風波多閃灼 ,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 敦煌曲子詞有一首堪稱「山無稜,天地合」的姊妹篇,你聽說過嗎?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在清末光緒年間,人們在甘肅省敦煌縣的石室裡發現了一本民間詞集,並稱之為「敦煌曲子詞」。在這些民間詞中的《菩薩蠻》,與《上邪》非常相似,可謂是《上邪》的姊妹篇。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 宋詞最美、最熱詞牌「浣溪沙」,這7首代表作不可不讀!
    比如上面說過的「望江南」,原名是「謝秋娘」,謝秋娘是唐朝李德裕(唐朝牛李黨爭中李黨的靈魂人物)的愛妾,她死後,李德裕寫詞悼念,創作出了這個詞牌;再比如「虞美人」,最初出處就是項羽的愛人後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大破吳國之後,範蠡找回西施,功成身退,一同泛舟太湖之上。這段故事,在金庸短篇武俠小說《越女劍》中也有過敘述。成語「沉魚落雁」中的沉魚就是指西施,說她在溪水邊浣紗的時候,水裡的魚都被她迷住,忘了遊動,以致沉入水底。
  • 夜深人寂寞,欲語對誰傾;五首婉約詞,我的心事說給你聽
    夜深人寂寞,欲語對誰傾。是誰在夢裡低聲吟唱: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情殤萬千,愛恨難留。日夜魂牽,唯你是念。醉紅塵,念紅塵,我的心事說給你聽。親愛的,你可懂?——皛玊題記
  • 《據王周士詞》
    二  蕙風《洞仙歌》秋日遊某氏園①及《蘇武慢》寒夜聞角②二闋,境似清真,集中他作,不能過之。  ①況周頤《洞仙歌》(秋日獨遊某氏園):「一曏閒緣借。便意行散緩,消愁聊且。有花迎徑曲,鳥呼林罅。秋光取次披圖畫。恣遠眺、登臨臺與榭。堪瀟灑。奈脈斷徵鴻,幽恨翻縈惹。忍把。鬢絲影裡,袖淚寒邊,露草煙蕪,付與杜牧狂吟,誤作少年遊冶。殘蟬肯共傷心話。
  • 宋詞詞牌釋義:《浣溪沙》,最為常見的詞牌名,經典詞作甚多!
    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很多詞人喜歡用這個,經典之作也非常多,比如晏殊、李清照、蘇軾、秦觀等等均有以《浣溪沙》為題的經典詞作,而且很多傳誦久遠。而且更重要的《浣溪沙》更傾向唐詩的組成結構,都是七字為一句。表達上更連貫更一氣呵成。而且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