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馬來西亞檳城州首席部長林冠英:「一帶一路」效應正在檳城呈現互惠共贏的歷史輪廓
中新社馬來西亞檳城4月24日電 題:專訪馬來西亞檳城州首席部長林冠英:「一帶一路」效應正在檳城呈現互惠共贏的歷史輪廓
作者 張淼 趙勝玉
馬來西亞檳城州首席部長林冠英近日在檳城的辦公室接受中新社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既提倡努力做到城市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更提倡通過打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讓人心相通,為城市間的互學互鑑、互利共贏提供新的機遇。
馬來西亞檳城州首席部長林冠英近日在檳城的辦公室接受
中新社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既提倡努力做到城市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更提倡通過打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讓人心相通,為城市間的互學互鑑、互利共贏提供新的機遇。
中新社記者 鍾欣 攝
林冠英說,「一帶一路」倡議繼承和發揚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惠共贏的絲路精神,中國通過「十分友善」的方式,把資金和技術投入到「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提高了沿線城市的生活品質,賦予「一帶一路」建設提倡的共商、共建、共享新的內涵與意義。
檳城州是馬來西亞目前唯一的華裔擔任首席部長的州屬,與中國有著深厚的經貿文化往來。
林冠英透露,中國企業積極參與檳城州水壩、公路、填海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多年來已累計超過143億馬幣(約合250億元人民幣)。中資在檳城州的投資與合作領域也日漸呈現多元化的發展勢頭。近些年,中資企業也開始在新能源、電子工業、製藥業等製造業加大對檳城州各領域的投資力度,為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中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積極效應正在檳城逐漸呈現出互惠共贏的歷史輪廓。
林冠英表示,經濟合作固然重要,但城市間的人文合作無疑是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檳城未來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支點。林冠英說,「在檳城,我們把藝術視為能改變經濟命運的重要因素」,這種理念在北京的「798藝術區」也可以找到,對於藝術和文化的尊重是兩國人文交流的重要基礎。
他說,「用藝術和文化把城市打造成一個有靈魂和內涵的國際化大都市」的策略,不僅適用於北京,也適用於檳城。檳城會借鑑北京的「798藝術區」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打造先鋒藝術和街頭文化,促進創意產業的發展,培養城市的藝術氛圍。在這一方面,檳城會充分發揮互學互鑑、互惠互利的絲路精神,以人文藝術交流為先鋒,打造藝術文化交流新形態,促進城市間的交流與和諧發展。
2008年,檳城州首府喬治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用以保護喬治市匯集多元民族文化的生活方式所展示出的多元文化的社會歷史價值。如今,在喬治市老城區的街頭,仍然散布著許多生動並且富有南洋風情的壁畫和風情各異的南洋騎樓,不僅成為喬治市最亮麗的風景,也是這座城市的靈魂和獨特魅力所在。
在被問及檳城的「城市靈魂」具體內容是什麼時,這位從小受英文教育的首席部長用中文流利地回答道:「多樣與和諧,融洽與包容。」他說,中國同樣也是多民族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我們不僅要共同探索「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平衡點」,更需要共同探討「多樣與和諧的平衡點」,在更深層次上相互交流,學習借鑑,共同打造和諧包容的城市靈魂。
「這就像當年孫中山先生南下檳城一樣,」林冠英說,「當時,雖然身處不同的土地,但對於祖國的熱愛以及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讓孫先生和東南亞華僑華人心心相印」。林冠英表示,這種經過時代洗禮的信任與友誼,是兩個國家和各個城市間打造「命運共同體」的歷史優勢,藉助城市間人文合作的新起點,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為多元文化間的交流與合作打造新的機遇與平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