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有一種瀕危的樹種叫山紅樹。
這種紅樹生有大量氣生根,可以牢固地將自己固定在泥土中。
雨林裡並沒有狂風,這種樹為何生了那麼多氣生根,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知道。
其實,山紅樹與海邊的紅樹是同一個物種,原本是生活在海邊的,由於地殼變化,海退去了,這種樹在山地上存活了下來,最終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找到了新的家。
那麼西雙版納經歷了怎樣的滄海桑田,最終形成了如今的格局呢?
喜馬拉雅造山運動
西雙版納原本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由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古地中海從此西退。
幾千萬年的地質變遷,在青藏高原西南形成了南北走向的褶皺地帶,即橫斷山脈。
西雙版納位於橫斷山脈縱谷區南斷,北為無量山、怒山餘脈,中有瀾滄江和支流貫穿其中,這種地理結構讓寬谷盆地變成靜風多霧區。
青藏高原、橫斷山脈不斷抬升。
同時強勁的東亞季風和來自孟加拉灣帶有大量水汽的西南季風,每年五月到十月帶來大量降水。
同屬於橫斷山脈的哀牢山、無量山在冬季阻擋了北方寒流。
西雙版納地區逐漸形成了高溫、高溼的熱帶氣候。
在造陸過程中,印度洋板塊持續擠壓亞歐板塊,青藏高原隆起。
北部變得高寒,改變了氣候環境,熱帶雨林南遷。
西雙版納與其說是獨特地理環境造就的熱帶雨林,不如說是動植物頑強適應環境帶來的熱帶雨林。
這是生命倖存的奇蹟。
獨特的雨林造雨現象
西雙版納雨季與旱季分明,即便是旱季,走在熱帶雨林裡,也能感受到有下雨的感覺。
其實,這是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獨特的現象。
西雙版納年均130天出現濃霧的原因就是如此。
勐遠仙境星空營地
乾旱少雨時,濃霧下沉到雨林中,為植物生長補充水分。
濃霧籠罩森林,減少日照,減少植物水分蒸發。
這不僅有利於保溫,也利於植物生長。
勐遠仙境熱帶雨林穿越
旱季的熱帶雨林,有大量的霧氣,植物的氣生根、葉片可以從霧氣中吸取水分。
熱帶雨林的植物也有特殊的儲水能力。
如,天然水壺扁擔藤,內有維管束,通過蒸騰壓力,一天吸收上百升水。
勐遠仙境熱帶雨林穿越
其中一部分自己生長消耗掉了,還有一部分變成水蒸氣,凝結成霧,返回森林。
熱帶雨林的林冠層也是水的重要製造者。
林冠葉片水分大量蒸發。
勐遠仙境熱帶雨林穿越
周邊空氣飽含水分。
夜晚溫度急劇變化時,凝結成霧。
這種循環是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獨特生命運行機制的縮影。
結語
從曾經生存在海邊的山紅樹到奇特的雨林生物,很多跡象表明,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是熱帶生命的奇蹟。
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一片汪洋,海邊生長著豐富的植物。
勐遠仙境熱帶雨林穿越
保護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其實就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這裡一切都很脆弱,隨時會有生物消失,保護雨林刻不容緩。
勐遠仙境熱帶雨林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