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阿克幾!」
「改革開放登奪啦,怒母意拾魄依哇,把塞掉撒幹齊哇,改革開放阿克幾!」(傈僳語,大意為:改革開放以後,怒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姓生活日益幸福,改革開放真偉大!)
12月18日上午9時,瀘水市上江鎮新建村民族民間藝術團成員身著傈僳族節日盛裝,齊聚在團裡的活動場地,唱響自創歌曲《改革開放「阿克幾」》,以此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唱「擺時」,彈「起奔」,擊竹筒……展演臺上,藝術團成員用各人擅長的方式輪番登臺表演,氣氛熱烈融洽。
「以前在生產隊,一年苦到頭還是吃不飽穿不暖,要不是改革開放好政策,我們也不會有現在的好日子。」現年73歲的藝術團團長何貴志說,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把傈僳人民的生產積極性、自主性提高了,思想解放了,觀念改變了,做生意、外出務工、發展林下經濟等,讓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隨著外地遊客不斷增多,瞅準機會的何貴志於2003年組織了幾個民族文化愛好者,成立了民族民間藝術團傳承傈僳族傳統文化,製作民族樂器,為遊客表演民族歌舞,增加收入。如今,成員已達100多名,每人每年收入均在1萬元以上。
10時整,慶祝大會準時召開,藝術團所有成員帶著自豪的表情緊盯電視屏幕,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蹟!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當聽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時,客廳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共產黨真偉大,改革開放『阿克幾』(非常好)!」現年52歲的「擺時」領唱者李鳳英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今年已有31個團隊到團裡參觀學習交流。藝術團為遊客表演傈僳族傳統民族民間歌舞100多場次。
近年來,他們還坐飛機到北京、香港、澳門、成都等地演出,把傈僳族民族文化傳播到祖國各地。
「40年前,我連六庫都沒有去過,更別說這些地方了。現在的生活,以前做夢也夢不到。」李鳳英說。
「相信國家會越來越富強,我們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何貴志對今後的日子信心滿滿,目前,他們正分析遊客需求,依照怒江新城發展態勢打造人數少、表現形式多樣的小團體演出組,與六庫周邊特色旅遊村寨和農家樂合作,在滿足各地遊客需求的同時增加團員收入。
改革開放讓怒族群眾過上幸福生活
12月18日,福貢縣匹河怒族鄉老姆登村鬱伍林家熱鬧非凡,一大早,鬱伍林和家人便身著民族盛裝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10時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每到精彩處,一家人總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談起現在的幸福生活,鬱伍林總會回想起以前的艱辛,「以前住的是木楞房,經常是屋外下大雨,屋裡下小雨。村裡沒有公路,東西都是人背馬馱;身上的衣服真的就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天天勞動都吃不飽,填飽肚子成了一家人最大的煩惱。」
鬱伍林一家的窘境,代表了當時絕大部分村民的現狀。
「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住的是寬敞明亮的小洋樓,出門再也不用走路了。」 鬱伍林感慨,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對少數民族的幫扶力度越來越大,這些年,他們家經營起了農家樂,生意越來越好。鬱伍林同時表示,會帶著村民一起過上更好的生活。
「糧票、布票、肉票、魚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業券等百姓生活曾經離不開的票證已經進入了歷史博物館,忍飢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這些幾千年來困擾我國人民的問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了!」當聽到習近平總書記講到這句話時,鬱伍林更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國家一定會更繁榮,社會一定會更和諧,百姓一定會更富裕。
獨龍江鄉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12月18日上午,濛濛細雨中,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部分獨龍族幹部群眾早早邀約著來到「老縣長」高德榮家裡,準備一起收看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
「老縣長」家火塘通紅,格外溫暖。10時整,大會直播開始,高德榮一邊觀看一邊在筆記本上記錄要點,並不時給身旁不太懂漢語的獨龍族群眾解讀。
慶祝大會結束後,高德榮懷著激動的心情說,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獨龍族同胞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徹底結束了半年大雪封山的歷史,同全國人民一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說了,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獨龍族群眾要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加倍努力,把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落實在為獨龍族群眾脫貧致富的具體事業中,在改革開放新徵程中,獨龍族同胞要不掉隊、不落伍。」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談感受,說變化。
孔當村委會魯臘小組村民魯軍說:「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我們獨龍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去縣城一趟需要腳走3天時間,現在只需要兩個小時。我們還住上了新房,家家戶戶都種了可以賣錢的草果,我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
2010年1月19日,雲南省委、省政府啟動《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安居溫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素質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六大工程」;2014年4月,獨龍江公路高黎貢山隧道全線貫通,打開了獨龍江鄉冬季的大門,大道暢通,彩虹飛架,獨龍江不再是世外孤島。如今,「六大工程」全面完成,鞏固提升項目遍地開花,「五個一批」精準幫扶深入推進,獨龍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國家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村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12月18日,在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通甸鎮易門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普米族村民和玉龍和家人正圍坐在電視機旁觀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大會,在邊看邊聊中暢談改革開放40年來「國」和「家」的巨變。
「真想不到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改革開放40年,通過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和玉龍對住上磚混結構的安居房感慨萬分。
「過去,我們全家人住在山上的木楞房裡,離城遠,娃娃讀書、看病都不方便,現在只要20多分鐘就可以到鎮裡,太方便了。」和玉龍的妻子熊順妹說。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不僅讓一條條乾淨而又標準的硬化水泥路把村與村、組與組甚至戶與戶之間連了起來,而且越來越多的群眾通過「搬新家、挪窮窩、住新房」開啟了新生活。
「去年我父母生病,到昆明、下關住院治療,通過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報銷了2萬元醫藥費。」說起黨的好政策,和玉龍的兒子和正偉樂開了花,他告訴記者,如今,越來越多的醫保、養老等惠農政策精準落實到村民身上,他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和玉龍一家表示,通過觀看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大會,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讓他們深刻感受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村民才能摘掉「窮帽子」,走上致富路,而這,更堅定了他們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供稿:怒江州委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