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欣愉,今天我帶大家遊覽葉門石頭宮。石頭宮殿,位於葉門首都薩那西北的郊區,這座石頭宮殿建築在二十多米高的巨大的巖石之上,有幾棟五六層樓高的樓體相互依勢而建,外牆上粉刷了白色的窗戶框,裝飾著同樣是白色的幾何線條。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了葉門人「巨巖造屋」的標誌性建築。
從首都薩那開車半個小時,就會到達「達赫爾山谷」,這裡盛產葡萄木瓜,氣候適宜。所以,在十八世紀的時候,葉門的領導人物伊瑪目,就在這裡修建這座石頭宮殿,當作自己的夏宮。我在前幾篇介紹過葉門的薩那古城,這個石頭宮距離薩那古城就很近,當地人跟我說,薩那古城剛開始的時候,那些有錢人或者是善於保護自己的人,就會住在這個山谷裡,因為這個地方三面環山,一面是出口。所以如果想去攻打這個地方的話,他們會在這個高處的地方修建很多的瞭望塔,如果出現問題的話就會通知底下。
不過這倒是讓我們看出來,當地那種動蕩的日子,直到現在都能感受到。最有趣的就是,Wild這個稱呼是因為這地方有一片綠油油的樹木,所以這個地方更適合人們休養生息。石頭宮遠遠望去,的確是很壯觀,因為它是在一塊巖石上修建的一個宮殿,以前還真沒有見過。剛剛看到這座石頭之上的宮殿時,的確感覺到不同凡響、氣勢非凡,進到樓裡一轉悠更是覺得設計者煞費苦心。
一座看上去不是很大規模的磚石建築,卻是格局嚴謹,功能完善的很。比如,有花園、有廣場、有客廳、會議室、臥室、書房等等,當然也有廚房和儲藏室。這裡的管理非常的森嚴,也有像後宮一樣的區域,居住著伊瑪目的四個老婆以及五十個僕人,都是外人接觸不到,甚至都是看不到的私密之處。伊瑪目他老人家是任性的,這裡還有專門為他設計的秘密通道,用來通往各個密室。
當時我特意問了一下什麼是伊瑪目,伊瑪目在阿拉伯語中寓意非常深,原意是指領袖人物,或者是起到表率作用的人,後來這個詞就被用來指在穆斯林們集體做禮拜的時候,那位在眾人前面帶領大家做禮拜的人。政教合一的伊瑪目統治時期很長,從公元九世紀末直到二十世紀初,這裡的統治者也想順應時代的潮流,學學西方列強的君主制,當個國王什麼的。真的沒有想到,當初葉門國王的宮殿就是這個。
石頭宮殿分為兩層,底下那層深次色的大概兩百多年的歷史,上面的那一層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由於石頭宮殿歷史很久,而且還遭到過很多次洪水破壞,基本上到了二十世紀初的時候已經是殘缺不全,面目全非了。好在那個時候遇到了一位喜歡大興土木的國王,才開始了徹底的修復,有了今天的模樣。
我覺得這是好事,看來這位國王不錯啊,但是葉門人可不這麼看。有人說,他借著搞什麼君主制,實際上是在復闢家族的世襲制度,雖然他很西化也的確開明。比如送人到國外去學習先進的軍事和科技,同時也和許多國家籤訂了和平條約,既有西方列強也有一直爭議不斷的老鄰居。但是這位國王安外攘內,得罪了很多人,所以在1948年的時候他就被暗殺了。後來他兒子繼任,但是沒堅持多久,1962年這個國王家族被革命者趕下了臺。
說了這麼多歷史故事,那麼國王在城堡裡的生活是怎麼樣呢?導遊告訴我,每天這裡的廚房要殺掉十隻羊和五頭小牛,用來供宮殿裡生活的人和那些來到這裡居住的客人們食用,國王每天早晨都會走到附近的農莊去散步,臣民們會將當天採摘的葡萄、無花果、梨子和新鮮的蔬菜,送給國王當作禮物。國王在閒暇的時候,也會騎著馬出去打獵,隨行的是國王護衛隊。
看起來,這位國王的生活很悠閒啊,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國家歷史上的皇帝,他們的處境和這截然相反,既不能隨便出宮遊玩,也不能荒廢朝政,這也許就是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一個體現吧。不過,中國的皇帝可不會住石頭宮,在他們眼裡這不是安全,而是一種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