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02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近期以來
曲江新區以迎十四運為契機
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在城市綠化、環衛等方面苦下功夫
著力打造乾淨整潔、美觀有序
宜居宜業的人居環境
這不
曲小薇收到了一位粉絲的投稿
用圖片和文字讓我們看到了更美的曲江池遺址公園
如何「更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攝影者楊剛,西安人,媒體從業者,愛攝影、愛玩具,理所當然愛上了模型攝影。「想通過這種方式,把逐漸失去的想像力找回來,讓身邊的環境成為場景,讓自己的人偶會說話。」
拍完這組照片之後
我對曲江池遺址公園又多了一分喜愛
這裡除了能讓遊人遊賞和休閒
更是拍攝恐龍模型的絕佳之地
隨處可見的綠地和樹木,湖和石
都構成了「恐龍的奇妙日常」
這次,帶上恐龍夥伴們
一起來遊曲江池
雨水讓這片土地上的植被越加繁茂
一隻剛飽餐完的風神翼龍
此時無精打採享受著雨天帶來的清涼
這張照片是在湖邊的草地旁拍的,平時容易忽略的青苔,此時正好和風神翼龍的個頭很搭配。
與此同時,在另一處地方
一隻飢餓的霸王龍正在尋找食物
它看起來有些暴躁
空氣中隱隱透出殺戮的味道
細雨停歇,翼龍飛到樹上
將雙翼上的雨水抖落
它打算短暫休息一會
然後去喝水
輕輕將翼龍模型放上樹枝,得益於大片的樹木,即使仰拍也能得到綠油油的背景。
正在覓食的霸王龍
遇見了一頭五角龍
這種大型的植食性恐龍,頭部長有3隻長角
比角更加顯眼的,是頭上碩大的盾板
頭盾邊緣還長有堅硬的骨甲
雖然五角龍的行動並不迅速
但是顯然也是不好惹的
一場生存之戰必將展開
這幾張照片依然是在曲江池的草地上拍攝,為了讓恐龍看起來高大,大部分拍攝都需要放低視角,在城市中,這樣做經常會露出人造建築,顯得違和,但是曲江池有堪比大片的樹林,保證了拍攝背景也是樹林,增加了照片的真實感。
翼龍來到了一條小溪旁邊
剛剛的雨讓溪水充沛
見四周並無其他「闖入者」
它開始為自己補充水分
這條小溪並不是真的小溪,而是曲江池邊一亭閣:芳洲臨流。坐落在這裡的一尊大石,可觀賞,可休息。石頭上的溝紋,由於下雨的關係,積攢了一些雨水,正好可以當作小溪。
同樣是這條小溪,在下遊的岸邊
一隻剛成熟的劍龍來這裡飲水
它的背上有17塊巨大的骨質板
尾巴上有四根尖刺
可以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
依然是芳洲臨流前面的大石上,不同模樣的凹凸能夠呈現出不同的地形,而曲江池的大環境也很適合劍龍的林地塗裝。
還記得那隻和霸王龍戰鬥的五角龍嗎
它最終活了下來
滿身是傷的它需要補充食物
湖邊兩個石頭之間,長出一叢綠植,從某個角度看,就像五角龍正在吃湖邊的植物一般。
風神翼龍喝了點水
然後來到一片水域
如果運氣好,它能飽餐一頓
在曲江池邊,近處的石頭上擺上恐龍模型,一抬頭是一線綠色,再往遠看,仿古的亭子和遠方的高樓相映成趣。
在一片綠地
一隻三角龍正在悠閒的進食
這類恐龍有著很大的頭盾
以及三根角
可以想像,一旦發生爭鬥
這些角可不是鬧著玩
拍攝食草恐龍,大片的草地是很好的環境,大光圈讓來往的遊人被虛化,只剩一隻恐龍在天地間。
甲龍,是一類以植物為食
全身披著「鎧甲」的恐龍
這些傢伙一般有五六米長,身體笨重
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緩慢爬行
眼前這隻甲龍,歪頭食用著眼前的植物
全身厚重的「裝甲」和尾部的鼓錘
提醒著想侵犯它的所有「人」
到這裡
我們的曲江池「恐龍之旅」進入尾聲
在拍攝的時候
能夠感受到這裡的清新和有序
滿眼的綠色,和乾淨的環境
都為遊人提供了很舒適的體驗
看完了這位粉絲的投稿
是不是覺得
圖片呼之欲出的趣味與清新感
文字栩栩如生的乾淨和舒適感
讓人身臨其境,心生神往
粉絲實力為曲江優美環境打Call
曲小薇表示喜不自勝但又成竹在胸
因為曲江新區可是下了「大功夫」
除了對區域內綠地日常養護情況進行有效監管外
還注重綠化帶的「人性化」管理服務
還制定了《曲江新區綠化管理及養護標準》
《曲江新區綠化管理考核獎懲辦法》
《曲江新區「路長制」綠化檢查考核辦法》
今年又在原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
《曲江新區綠化養護標準實施細則》
形成「升級版」的曲江新區綠化精細化管理實施辦法
使各項綠化工作落實有標準、整改有依據、考核有遵循
徵 稿 啟 事
最美的曲江,期待最愛曲江的你
和恐龍快樂「玩耍」,和自然清新接觸
在最美的環境中觸發最棒的靈感
帶著你的攝影作品以及遊玩小記
參與到我們的投稿活動中來吧
曲小薇表示很期待呢
原創圖文,照片受版權保護
拍攝者:楊剛
編輯:丸子、月亮
校對:文冬
初審:穎潔
終審:秦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