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消息是沙特主動上調了石油的價格,國際油價應聲上漲!到這會兒沒有人再提海面上的油船了吧!我們繼續聊歷史。
第一次的石油危機不但讓阿拉伯世界了解了石油武器的威力,懂得了團結的意義,抓住了西方的軟肋,更極大改變了全球對中東產油國的態度,一方面各國極度拉攏,另一方面則在瘋狂開發新的油田資源。英國開發北海油田、蘇聯的西伯利亞油田、墨西哥和美國阿拉斯加的油田不斷被發現,但是發現和開採還需要時間。
外部態度的轉變並沒有使得中東地區獲得長遠的和平和富庶,在兩極體制的拉攏下,在內部財富分配中,各種矛盾不斷爆發。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臺,伊朗停止輸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場每天短缺石油500萬桶,約佔世界總消費量的1/10,致使油價動蕩和供應緊張。
1980年9月20日伊拉克空軍轟炸伊朗,爆發了兩伊戰爭,兩國石油生產完全停止,世界石油產量完全受到影響,產量劇減,全球市場上每天都有560萬桶的缺口。
產量的下降導致當時原油價格從197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最高漲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
這個階段有個特別有意思,而且重要的情節和大家分享,就是沙美關係!
大家都知道沙特和美國關係緊密,甚至在第二次石油危機時主張凍結油價,甚至單獨大幅度增加產量來壓價。
但您知道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是誰嗎? 2019年12月5日,沙特阿美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該公司的估值達到1.7萬億美元,超過微軟和蘋果,成為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那麼沙特的石油公司為什麼叫阿美呢?
因為這家公司就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機時,沙特趁火打劫從美國四家石油公司手裡搶過來的。
表面上看,沙特和美國關係融洽,沙特保障了美元作為石油的唯一結算貨幣,儘可能的壓低油價,保障美國石油供應,但另一方面作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沙特與猶太人主宰的美國在以色列問題上勢不兩立;在產油國和石油壟斷集團的石油主導權爭奪上勢不兩立;在高油價高回報和低油價高利潤上勢不兩立;在政治形態上勢不兩立;在信仰自由方面勢不兩立。
有了這麼多的分歧,還能看在金錢和財富的面子上你好我好的當半個世紀的兄弟,雙方都是演技派的高手,也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但是當利益和力量發生變化了呢?
環顧OPEC的幾個創始國,沙特應該是碩果僅存最榮光的一個了吧!話題又扯遠了,我們再回到第二次石油危機。
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美歐超過3500萬人失業,成為20世紀70年代末經濟滯脹、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而美國的石油商人將他們在中東受到的損失轉嫁給全球人民,首先通過媒體大肆渲染伊朗石油減產對美國的危害性,繼而故意減少美國市場上的石油供應量,人為地造成一種油荒,然後大小石油商按照統一協定好的價格瘋狂地進行提價。
總結一下就是先讓媒體發聲大肆渲染,在減少市場供應製造恐慌,然後漲價。
您看看和4月份的情況是不是很像!
感謝關注欣聞奇摘,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致力分享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