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灣》:人類自己製造的血腥啊

2020-12-14 華哥看時事

《海豚灣》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名叫理察·奧巴瑞的資深海豚訓練師,這個職業給他帶來了業內至高無上的榮譽和豐厚的物質回報,正是由於他於1964年參演的電視節目《海豚故事》才催生了後來產值達數十億美元的海豚產業,導致了大量的海豚被捕獲。但在那個時候,他沒有想到他從海豚身上得到的一切有一天將成為他生命中難以承受的負罪感,海洋公園內海豚的所承受的痛苦成為人們快樂的來源,於是理察·奧巴瑞要「用餘下的全部時光都用來摧毀這一產業」。而當他獲知在日本太地(TAIJI)的一個神秘港灣中周期性地進行著對海豚的殘酷獵殺之後,決定要衝破日本當局的重重阻力,將這一事件的真相公諸於眾,以終止這一殘暴行為。於是奧巴瑞聯同本片導演路易·皮斯霍斯,組成了一個還包括社會活動家、電影道具師和潛泳高手在內的強大的精英製作團隊,秘密潛入地勢險要並被嚴密把守的海豚灣,在嚴酷的條件下偷拍到了當地人殘殺海豚的場面,並將其展現在世界捕鯨大會的會場上,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是奧巴瑞懷抱筆記本電腦,在熙來攘往的日本街頭向路人展示著海豚被屠殺的血腥視頻。

奧巴瑞的觀念轉變是基於對海豚逐步深入的認知而產生的,影片中反覆強調的一點是海豚有著很高的智商,甚至可以產生類似人類的各種情緒,而奧巴瑞飼養的海豚凱西抑鬱致死成為他最終成為反獵捕海豚鬥士的導火索。馴獸實際上是人類由來已久的行為,馬匹用來代步,牛用來耕地,包括馬戲團中被馴養用來供人類取樂的狗、猴子、老虎、獅子、大象等等,他們的命運與海豚有什麼不同嗎?也許就是智商的差異吧?那麼是否應該被馴養的標準是取決於動物的智商還是對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價值?如果說「海豚的笑容是自然界最大的假象」,那麼馬戲團裡動物的歡樂又何嘗不是一個謊言呢?如果要取締海洋公園的海豚表演,是否也應該將馬戲團中的動物全部遣散或放歸山林呢?以博愛的名義,卻又將萬物生靈分為三六九等,本質上這是一種廉價而自欺欺人的價值觀。

其次要提及的是片子的配樂。很多的同等類型的紀錄片很少會像本片一樣大量的使用配樂,因為配樂會削弱影像本身的真實性,而此類題材的紀錄片的震撼力卻恰恰來源於真實性與客觀性。但是,在這部影像中,我們聽到了甚至比故事片更多的後期配樂。可神奇的是,它不僅沒有起到消極的作用,還在沒有影響真實紀錄的同時給予了片子更多的表現力,使得片子更為好看。原因有二,一是前面提及的對場景的高超把握,二是對於音樂素材的處理,在部分的段落,音樂的出現要不是具有典型的地域特性要不就是現場音響(如海豚館的音樂聲、海豚的哀叫聲等),同時,音樂的應用更傾向於吻合畫面或為剪輯服務,而不是一味的強化情緒和煽情。  同樣,在剪輯上,這部影像也師承了故事片的敘事模式,並將其與紀錄片本身的敘事模式相結合,全片的結構精巧,敘事單元自由而合理,人物訪談、電視資料、拍攝素材,數據資料相互之間銜接自如,時空的控制流暢自然,沒有絲毫突兀。  其實,面對這樣一部自己已然愛上的片子,有些分析更多的是感性並且帶有個人色彩的,但除了上面說的幾點之外,自己依舊覺得優秀的地方還很多很多,自己還遠遠沒有說完,也沒看完。有時候,人要的就是某種非理性,就像那個讓蚊子吸血的信徒一樣,當我們找到了某些類似於信仰的東西,請選擇自我的內心,而不是聽取常理的。

《海豚灣》用紀實手法,呈現出一個殘酷的事實,引發一種真正觸及感官的震撼!而這都是為了什麼?基於此種拷問所引發的良性思考,才是這部紀錄片的意義所在。

相關焦點

  • 血腥!日本「海豚灣」進入捕獵季
    日本和歌山太地町又被稱為「海豚灣」,是世界知名的捕鯨、屠殺海豚的地區。2009年,一部名為《海豚灣》的紀錄片在美國上映,引發全球關注。該片講述在海洋動物專家的帶領下,一群動物保護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重阻礙走進「海豚灣」,深入現場,記錄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殺的血腥場面。
  • 海豚灣,一部值得所有人類銘記的紀錄片
    每天傍晚,太地町的漁民們駕著十幾艘小船開往海豚聚集的海口,從船上將一根長杆置入海中,不斷敲打並製造出一排聲浪,目的是讓海豚這種主要依靠敏銳聽覺生存的動物受到驚嚇。隨後,漁民們會開船將海豚驅趕到用漁網封鎖的礁湖之中。第二天清晨,來自全球各地的貿易商會前來挑選適合在水族館進行表演的海豚。一頭特別聰明的海豚可能會賣出10萬英鎊的高價。
  • 日本拒絕《海豚灣》主演入境,因其展現日方捕殺海豚血腥場面
    日本拒絕《海豚灣》主演入境,因其展現日方捕殺海豚血腥場面 劉曦/新華網 2016-01-20 18:24 來源:澎湃新聞
  • 原創《海豚灣》:努力做一個素食主義者
    利用屬軍工產品的無熱源的紅外攝影機,在夜晚用浀彩塗抹自己,穿上迷彩服,極隱蔽地潛入日本太地町海豚灣,拍攝大量海豚被屠殺的血腥畫面。之所以如此,因為整個攝製組受到了日方全天候的嚴密監控。亦未得到日方抇攝許可。這是一部紀錄片,卻拍出了特工片的效果。所以《海豚灣》亦是一個偷攝的故事。用紀錄片特有的紀實手法,講述了為何偷攝這個故事的前因後果。
  • 「海豚灣」又被血水染紅
    「海豚灣」又被血水染紅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這次心心要說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前不久,日本恢復了商業捕鯨,又開始在沿海小鎮太地町捕殺海豚、鯨魚,場面非常血腥殘酷,湛藍的「海豚灣」又被染成了血紅色。太地町究竟是什麼地方?為什麼要在這裡大肆捕殺海豚?
  • 《海豚灣》|陽光下的罪惡
    《海豚灣》是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裡克·奧巴瑞擔任旁白的紀錄片, 於 2009 年上映,曾獲得第 82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記錄長片,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觀眾選擇獎等獎項。影片講述在一群熱愛海洋生物的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重阻礙深入日本太地町海灣,拍攝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殺的血腥場面的故事。
  • 日本海豚灣血流成河,這部奧斯卡紀錄片《海豚灣》揭秘背後的秘密
    可是,這個從表面看起來很溫馨、祥和的港口小鎮,卻有著慘無人道屠殺海豚的血腥事實。01微笑背後的殘酷人類對動物的想像遠大於理解,把海豚上揚的唇形當作永恆的微笑。圖片來自\紀錄片《海豚灣》甚至在為了IWC會議中的表決,日本招至了一些小國為捕鯨集團為自己投票。《海豚灣》播出後,多米尼加也從IWC退席,迫於全世界的輿論壓力,捕殺行為也有所收斂。
  • 《海豚灣》:人類把海水殺成紅色
    秘密保守三十多年後被一群熱愛海豚的美國人拍攝成紀錄片《海豚灣》,在2010年3月,這部紀錄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頒獎禮上,《海豚灣》主角奧巴瑞高舉標誌牌,請人們發送簡訊「海豚」,獲得保護太地町海豚的信息。  他手上總戴著一個戒指,用古希臘金幣鑄造,上面印有一隻海豚。這一次,他和該片導演路易·西霍尤斯的團隊合作,打了一場漂亮的海豚保衛戰。
  • 《美人魚》:周星馳童話背後的海豚灣真相
    2009年,紀錄片《海豚灣》問世,將這個狹小海灣裡發生的血腥的屠殺揭露給了世人。而2016年周星馳那部票房超過30億的影片《美人魚》,靈感也來源於此。雖然周星馳並沒有把電影背後隱藏的真實海豚灣悲劇掀開在世人面前,電影最後依然大團圓結局,但過程中觀感上遭遇的不適,必然會導致觀眾接受無能。除了電影開篇,全片過程中多次大膽穿插海洋生物生存危機紀錄片和新聞短片。這些真實的血腥場景,帶給觀眾的感官刺激是震撼且憤怒的。
  • 影片《海豚灣》,最具藝術感的紀錄片,真相都真的讓人難以想像!
    講述在著名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專家的帶領下,一群動物保護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重阻礙走進了這一海灣,深入現場,記錄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殺的血腥場面。海豚灣的鮮血讓人心痛。志願者們的勇敢無畏令人動容,偉大而悲愴的紀錄片。
  • 《海豚灣》:一部充滿浪漫主義的紀錄片
    《海豚灣》《海豚灣》是一部紀錄片,更是一部痛徹心扉的用人類的欲望和殘忍寫下的大自然的悲歌。所以,當一頭海豚在海面吐一口氣,然後潛到水裡再也不出來換氣時,你就應該知道,是它自己 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者說,是人類逼著它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日本警方逮捕紀錄片《海豚灣》主角
    理察·奧巴瑞是以太地町非法捕殺海豚為題材的紀錄片《海豚灣》的發起者和演員。為呼籲停止非法捕殺鯨魚和海豚,理察·奧巴瑞和其他動物保護家此前相約前往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 《海豚灣》劇照 《海豚灣》中日本對海豚的血腥捕殺
  • 日本海豚灣血流成河,這部奧斯卡紀錄片《海豚灣》揭秘背後的秘密.
    可是,這個從表面看起來很溫馨、祥和的港口小鎮,卻有著慘無人道屠殺海豚的血腥事實。 人類對動物的想像遠大於理解,把海豚上揚的唇形當作永恆的微笑。海豚或許是上天派到人間的微笑天使,它們每天早上都會成群結隊在海洋裡戲水,它們每小時可以遊40公裡,在蔚藍的海洋世界裡捕食或者嬉戲,或許在海洋裡,它們的微笑是真的代表快樂。
  • 日本文明的背後,告訴你真實的海豚灣
    大家都聽過海豚灣,也聽說過前幾年教科文組織發布的由動物保護者拍攝的真實海豚灣場景,但是由於該場景過於血腥和殘忍,被很多國家禁播。大家只聞其名,未見其實。今天給大家講講真實的海豚灣在日本南部,有個太地町漁村。每年將會舉行一次「殺海豚節」這個節日持續6個月。
  • 《海豚灣》|一場對海豚的慘無人道的殺戮!
    在這個小鎮裡隱藏著許多秘密,初入小鎮你會以為這是個極其熱愛海豚和鯨魚的地方,小鎮裡有許多關於海豚和鯨魚的塗鴉和海報,但隱藏在其背後的卻是血腥的屠殺!每年,數以萬計的海豚經過這片海域,他們的旅程卻在太地戛然而止。
  • 海洋守護者臥底實拍:海豚灣的海豚監獄
    海洋守護者來源:海洋守護者太地町海豚灣的「鯨魚博物館」是日本野生海豚販賣的主要轉接點之一。
  • 海豚灣主演被日本拒絕入境 擬查日捕殺海豚情況
    2009年,由奧巴裡發起拍攝、展現日本太地町捕殺海豚血腥場面的美國紀實影片《海豚灣》上映,無數海豚慘遭殺害、血染海灣的畫面引發全球關注,影片2010年獲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海豚灣》工作人員 奧巴瑞的律師稱,奧巴瑞計劃到2月初為止在太地町調查圍捕海豚問題並遊覽京都。
  • 揭秘蛇皮包血腥製造過程
    揭秘蛇皮包血腥製造過程
  • 紀錄片《海豚灣》:平靜港灣裡的騙局與殺戮
    《海豚灣》是一部拍攝於2009年的紀錄片,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裡克·奧巴瑞主演,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影片於 2009年7月31日美國上映。影片講述在著名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專家的帶領下,一群動物保護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重阻礙走進了這一海灣,深入現場,記錄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殺的血腥場面。 深藍的海水湧進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這個風景優美的小漁村,成千上萬的海豚遊到這裡時,港灣平靜就此結束,殺戮與騙局在這裡上演。路易·西霍尤斯導演的《海豚灣》記錄著這一切的發生,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 《海豚灣》主演被日本拒絕入境 遭日方扣留
    原標題:《海豚灣》主演被日本拒絕入境 遭日方扣留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海豚灣》主演、美國動物權益保護者裡克·奧巴裡近日在日本機場被拒絕入境,並遭到日方入境部門的扣留。 2009年,由奧巴裡發起拍攝、展現日本太地町捕殺海豚血腥場面的美國紀實影片《海豚灣》上映,無數海豚慘遭殺害、血染海灣的畫面引發全球關注,影片2010年獲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但影片招來當地漁民的抗議,他們認為,捕殺海豚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