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西遊記》中的妖怪多如牛毛,難以數清。
就連嫉惡如仇的孫悟空從第一次對決鷹愁澗的小白龍開始,一路斬妖除魔,慢慢都有點霧裡看花一般的懵懂,究竟誰,才是西遊路上真正的妖精呢?
如果說在取經路上,凡是給唐僧西取真經製造坎坷和磨難的就算妖怪,那孫悟空就要跳起來了,什麼啊,四聖試禪心,遇見的賈莫氏母女四人,分明就是黎山老母等四菩薩顯化;而五莊觀不予孫悟空行方便之門的鎮元子,更是堂堂敬天不敬地的地仙之祖。
拋開這些神仙不算,看平頂山的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他們兩個本是德高望重的太上老君兜率宮裡看金爐與銀爐的童子,下界竟認了九尾狐狸做乾娘,一心要吃唐僧肉。他倆算不算妖怪呢?
波月洞裡的黃袍怪,劫掠寶象國百花羞公主做自己的壓寨夫人一十三年,平日裡吃人也就罷了,大半夜竟然在皇宮裡咔哧咔哧的活吃了一個宮女。誰能想到,這個地地道道的妖怪,竟然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木狼星,只是被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打怕了的神將,閃在那山澗裡潛災。」那麼,他是妖呢,還是神呢?
如果按出身來看,很多妖怪都是由動物、植物修煉而成,荊棘嶺遇到的山精樹怪,駝羅莊遇見的紅磷大蟒,蠍子精,老鼠精,還有許多狼、獐、狐、兔等動物變化的小妖怪,也是不計其數。
即便是孫悟空,也是天產石猴。天蓬元帥豬八戒,出身為豬,沙和尚呢,泥鰍而已。甚至於「司晨啼曉」的昴日星官,本相「是一隻雙冠子大公雞」,其母毗藍婆菩薩,也是大母雞。
其實,觀音菩薩曾對孫悟空講的一句話,算是道破了禪機,「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一念善,一念惡;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隱霧山的南山大王豹子精,把捉來的活人,綁在後園的樹上,兩三日不給他飯吃,讓他排一排肚子裡的髒東西,再到剝皮亭裡打理趕緊後吃掉。在捉到唐僧之後,想用個假人頭騙孫悟空,便差遣小妖怪去剝皮亭挑選一個沒吃完的「新鮮的頭」,「啃淨頭皮」,製造唐僧被吃掉的假象,手法兇腥,行為殘忍。這樣的,自然是純正的妖怪,作惡太多。
有的妖怪沒有作惡,但心生惡念,比如白骨精夫人。在《西遊記》原著中白骨精的惡事兒,乏善可陳。她自閃亮登場就是三次幻化三戲唐僧。但她心中有惡,動了想長生不老的貪慾,而且變化三次,屢次不改。毋庸置疑,白骨精夫人儘管柔弱,卻是一個百折不撓的妖怪。
心中無惡念的怪物,算什麼呢?
浮屠山的烏巢禪師,大概是鳥類修煉成人形,修行向善,曾勸福陵山為妖的豬八戒跟著他修行,唐僧經此路過,他還特傳《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烏巢禪師,道行高深,用「禪師」稱呼極為恰當,無疑是個好人。
豹頭山的黃獅精偷了孫悟空師兄弟三人的金箍棒、九齒釘耙、降魔杖,想設一個「釘鈀宴」,置辦酒席,派兩個小妖拿著二十兩銀子到集市上買豬買羊,當刁鑽古怪、古怪刁鑽領著販豬羊的商人來豹頭山結算所欠的五兩銀子時,黃獅精斬釘截鐵,一聲令下,「小的們,取五兩銀子,打發他去。」這種誠信,豈是一個妖怪所為?
只要心中有善,便不是妖怪。即使之前是妖怪,誠心悔過了,妖怪也能成仙成佛。
孫悟空在花果山的時候,不也是妖怪嗎?但他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靜心悔過,自已「已知悔了」,浪子回頭金不換,孫悟空一路取經修行向善,最終修成正果,成為鬥戰勝佛。
相反,如果心中存有惡念,神仙、人也能變成妖。
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木狼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心中不僅有惡念,還做出傷天害理之事,哪怕他之前是神仙,現在也是妖怪。
還有觀音禪院的金池長老,見到唐僧的錦斕袈裟,就想佔為己有,還縱使弟子放火燒死唐僧師徒,以求將寶貝袈裟據為己有,這等謀財害命之舉,雖是人身,卻與妖何異?
不得不說,有時候,人不如妖,神不如魔。
特別聲明,本文中涉及人物關係源於並僅限於吳承恩小說《西遊記》人設。西遊路上妖怪多,跟著老宋捉活的。請關注《宋諞西遊》,查看更多西遊腦洞,一起探尋妖的人性和西遊的奇妙世界……
文/王振強&老宋//宋諞西遊//原創作品//嚴禁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