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玩具網訊】對於「訂單量決定用工量」的木製玩具企業而言,盛夏酷暑是招工最難的季節,但浙江七彩木製工藝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毛姚春卻並不為此頭疼。
「滿負荷運作的時候需要200多個工人,企業的老員工只有三四十人,中間的缺口,基本上一兩天就能填平。」毛姚春說。
和普通木玩企業一樣,七彩公司的產能根據訂單隨時調整——7月份以來一線員工數增加至160多人,其中絕大部分是新近聘用的流動工。
能解釋這一現象的,並不只有一線車間裡配備的空調、涼茶和防暑藥。事實上,這些基本生產條件的改善,已經在雲和企業廣泛普及,並不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七彩公司廠房後有一個電動自行車棚,員工們的車輛可以隨時在此充電。而這些車,全都是企業以「發補貼」的形式動員員工們買的。
「以前工人們上班大多騎自行車,可夏天這麼熱,我覺得太辛苦,所以就跟大伙兒說,誰想換電動自行車,就憑發票到企業財務處拿60%的現金補貼。」毛姚春說,企業為此專門重建了電動自行車棚,搭設了統一的充電設備。
交通問題解決了,新麻煩又出現了。工人們大多沒有學過駕駛,更不懂安全法規,「幾個工人還專門來問我『車頭倆後視鏡是幹啥用的』,可把我嚇壞了,這得趕緊給他們補課才行。」毛姚春說。
毛姚春為此專程跑到交警隊請來了指導員,並下了「強制令」,要求所有騎電動車的員工都來補上「交規課」。
「我在不少企業幹過,像七彩公司這樣,老闆願意給員工當『保姆』的地方,真不多見。」老員工張少麗,自2006年企業開工以來就在七彩公司當工人,一路做到車間主任,期間曾有過多次高薪跳槽的機會,她都一一謝絕。
讓張少麗印象最深的,是五年前兒子讀初中時的經歷。「當時我只是個普通工人,戶口在農村,兒子進不了縣城的學校,找老闆訴苦,結果他一路幫我辦手續,把孩子送進了雲和二中。」
與張少麗一樣懷著感恩之心留在七彩公司的員工還有不少。女兒在今年考進麗水學院的王雲香,原本為學費發愁,卻意外從公司財務處領到了3000元的資助款。而正苦於沒錢在沙溪鄉高胥村老家建房的林元香,則順利預支到了20000元工資。
「從細節出發、尊重個體,關鍵時刻幫一把,並不是什麼難事,卻能積少成多地奠定企業發展的基石。」毛姚春說,靠著員工一傳十、十傳百建立的口碑,七彩公司從沒遇過「用工荒」的尷尬,「論員工工資,我們不算最高的,但我們願意用誠意為員工營造幸福感。」
毛姚春的觀點與浙江利隆精密軸承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躍平不謀而合。在利隆這家有著24年歷史的企業,工齡超過20年的「元老級」工人比比皆是,用吳躍平的話說,「關鍵要能站在工人的角度誠心誠意為他們考慮問題。」
企業的行為,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導。事實上,自2006年7月全面開展和諧企業創建活動以來,雲和縣已通過完善勞動關係三方協商會議制、落實工資集體協商制、健全職工民主管理制等方式,將「和諧勞動關係」理念得到了廣泛普及。
據云和縣總工會主席錢挺介紹,目前全縣已有163家企業籤訂了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商協議書,62家企業被授予「勞動關係和諧」榮譽稱號。「今年,全縣公有制企業廠務公開、職代會建制率將達到100%、非公有制企業也將達到89%以上。」錢挺說。
本報記者 崔璀 夏達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