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村民回流、共同脫貧致富……肇慶這個「空心村」變身「度假...

2021-01-09 澎湃新聞
吸引村民回流、共同脫貧致富……肇慶這個「空心村」變身「度假勝地」!

2020-10-28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產業貧乏,人才流失,

身處大山深處的懷集縣橋頭鎮岑元村,

曾經是座發展受阻的貧困村莊。

如今,隨著懷集尋源谷戶外運動

森林康養營地實現「開門紅」,

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春風,

吹開了當地全域旅遊發展的大門。

△西江日報記者 曹笑 攝

旮旯小山村到康養宜居村

從橋頭鎮政府出發,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驅車30多分鐘,

就來到了岑元村。

40年前,岑元村四周群山環抱,

村子偏僻荒涼,無人問津,

村集體經濟基本為零。

△岑元村四周被群山環抱。廖文奕 攝

今年3月份,

通過市、縣旅發委牽線搭橋,

廣東尋源谷現代農業科技

發展有限公司與橋頭鎮岑元村聯袂合作,

讓這個小山村走進了大家的視野裡。

廣東尋源谷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阮俊勇

三年前,我們剛到這裡時,那種人跡罕至的蒼涼撲面而來,儼然是鄉村「空心化」的一個縮影。但這裡自然資源稟賦好,我們看中的正是這裡的發展潛力。

岑元村的村道以前是黃泥土路,

一到下雨天就深一腳淺一腳,

村民外出十分不便。

△廖文奕 攝

在市縣鎮村四級幹部的共同努力下,

在短短的半個月時間,

村裡的水泥路面拓寬了,還豎起了路燈,

農產品進城更通暢了,

途經村莊的人流多了起來,

村民的生活更有「奔頭」。

△廖文奕 攝

村裡的道路通暢了,

發展的大動脈隨之被打通。

尋源谷項目僅用時100多天,

從2020年6月初動工到2020年9月23日開園,

蛻變成為肇慶市的大型綜合旅遊新景區,

靚麗的原生態風景頻頻在「朋友圈」刷屏。

△尋源谷景區的原生態風景。廖文奕 攝

隨著尋源谷的開放,

旅遊服務和旅遊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周邊及沿線的交通、飲食、旅業、

商業、娛樂等相關行業也大大受益。

以懷集縣城至橋頭鎮班車為例,景區開發前,每小時發一班車,現調整為每半小時發一次車。

岑元村周邊建成農家樂和營業客棧10多間,解決了當地部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目前直接在尋源谷就業的村民就有120人,間接帶動相關產業就業的村民就有720人。

美麗村居吸引村民回流

有綠水青山打底,

尋源谷改變著周邊村民的生活。

有的村民在景區內當起了

保安、服務員、花卉管理員等;

有的結束在外奔波,回鄉經營起農莊;

有的靠賣農產品養活全家,

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廖文奕 攝

岑元村的村民陳偉昌

原本舉家外出打工,

今年,得知家鄉的尋源谷項目即將完工,

他嗅到了商機,

帶著全家人回流村莊辦起了農莊。

△村民覃家偉也看準商機,改變以往單純靠務農養家餬口的方式,支起了攤檔,賣起了特色農產品,當起了小商家。廖文奕 攝

尋源谷開營當天,

也是他農莊開業的好日子,

國慶長假,來自省內外的遊客慕名而至,

盡興而歸,帶旺了農莊生意,

幾乎每天都坐滿遊客,

全家人忙乎了整個「黃金周」。

岑元村黨支書

劉敬文

村莊舊貌換新顏、土特產暢銷、青壯年回流創業就業……當初開發景區時的種種承諾成為了現實。村裡能發展到現在這樣的局面,過去做夢都想不到。

同樣被尋源谷項目

帶旺的還有住宿行業。

酒店的經理藍球養是巖旺村本地人,

2017年和兄弟回鄉投資創辦了

旺景生態園與旺景大酒店,

酒店共有58間房,

可以同時容納200多人住宿。

△旺景大酒店。廖文奕 攝

國慶期間,

因為尋源谷內房間供不應求,

旺景大酒店吸收了很多遊客,

房間每晚都是爆滿,

營業額是以往的一倍以上。

△位於旺景大酒店旁的旺景生態園。廖文奕 攝

未來,

藍球養對尋源谷充滿了信心。

他打算增加投資,

擴大生態園的規模和面積,

並在酒店增設遊泳池、溫泉等,

吸引更多遊客,

做大做強旅遊生態業。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力

尋源谷將周邊區域的封開、

德慶、廣寧的旅遊資源連接成線,

成為肇慶千裡文化生態旅遊大環線

承上啟下的重要聯結點,

促進肇慶旅遊振興,

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景區帶動的「溢出效應」,

把景區周邊村落作為景區

休閒觀光和民俗文化體驗的承接點。

△距離尋源谷約70公裡外的賀江碧道畫廊風景帶。梁亮 攝

如今,

回鄉創業與就業的村民越來越多,

村委會外牆擺放了

後勤經理、種養主管、保潔員、綠化員等

一大批適合當地鄉民的招聘公告,

尋源谷這個曾經的「窮山坳」

變成了令人羨慕的「聚寶盆」。

△負責在尋源谷管理花海區域工作的村民高冒才每個月能為家庭增加3000多元收入,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改善。廖文奕 攝

景區周邊附近的村民通過遊客消費、

土地流轉和在景區參與勞動獲得的收益,

人均增收近1000多元,實現利益共享。

這種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的旅遊扶貧,

效率高、成本低,是造血式扶貧。

△廖文奕 攝

尋源谷以「旅遊+」的方式進行生態開發,

帶動了整個鄉鎮各項工作的推進,

對二三產業的促進非常大,

不僅給農民帶來了很多增收機會,

也讓鎮容鎮貌、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提升,

對農民群眾來說得到了很多的實惠,

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橋頭鎮委書記

陳劍鋒

單單對土地的盤活,一萬畝左右,大概每年可以給村集體經濟帶來8萬元左右的收入,對於不是很富裕的岑元村來說,進一步鞏固了村集體的經濟。

尋源谷的成功開發,

使懷集縣加快了鄉村振興步伐、

推動全縣全域旅遊發展,

並以此帶動省際廊道建設,

達到了旅遊振興、脫貧致富的目的。

讓我們期待肇慶的旅遊發展更上一層樓!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
    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河北峰峰礦區張家樓村嬗變記8月17日,遊客在峰峰礦區張家樓村遊覽。他認為,對張家樓老村的保護,不僅要保護老建築,更要守住這裡源遠流長的文化,以文化搭臺推動鄉村振興,讓村民們受益,延續古村生命力。在趙立春的感召下,藝術家們陸續來到張家樓,在保護村莊原貌的基礎上,共同成立了張家樓藝術公社。一個個即將坍塌的老宅子被清理加固,一個個工作室、創作室、展覽室在一處處老宅院中落成。在這個擁有千年文化積澱的古村落裡,藝術家們開始了書畫、陶瓷、詩歌等作品的創作。
  • 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
    河北日報記者 張 昊攝□河北日報記者 陳 正「彭城街,五裡長,旮裡拐彎籠盔牆……」8月17日,峰峰礦區張家樓村「老缸調茶館」前,一曲樸實酣暢的「老缸調」唱腔,吸引著眾多遊客紛紛駐足觀賞。50歲的徐霞是張家樓村土生土長的農民。2019年,她放棄外出打工,投資十餘萬元在老村開辦了「老缸調茶館」。
  • 婺源篁嶺古村「變身記」:從「半空心村」到「最美鄉村」
    (資料圖)劉佔昆 攝 (中國減貧故事)婺源篁嶺古村「變身記」:從「半空心村」到「最美鄉村」中新社江西婺源9月23日電 題:婺源篁嶺古村「變身記」:從「半空心村」到「最美鄉村」作者 李韻涵秋日時節,在有著「中國最美鄉村」美譽的江西婺源縣篁嶺古村,不少村民正在窗臺忙著「曬秋」,村內遊客絡繹不絕,爭相拍照「打卡」。
  • 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峰峰礦區張家樓村嬗變記
    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攝「彭城街,五裡長,旮裡拐彎籠盔牆……」8月17日,峰峰礦區張家樓村「老缸調茶館」前,一曲樸實酣暢的「老缸調」唱腔,吸引著眾多遊客紛紛駐足觀賞。50歲的徐霞是張家樓村土生土長的農民。2019年,她放棄外出打工,投資十餘萬元在老村開辦了「老缸調茶館」。這兩年,眼瞅著以前無人問津的老村內,遊客越來越多,她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鄉村振興給農村帶來的活力。
  • 浙江桐廬空心村引逆城市化 民宿成鄉愁寄託(圖)
    中新網杭州6月3日電(見習記者 李苑露)申屠小山在浙江省桐廬縣深澳村幾乎生活了一輩子,這個村落有著雕刻和保存相對完整的徽派建築群,卻是一個基本沒什麼人來的空心村。他說,由於並未對外開放,年輕人外出工作多,眾多屋子也被閒置。  但是最近幾年,申屠小山發現村子悄然開始改變,一些閒置的老房子變身咖啡廳,村子也逐漸熱鬧了起來,「看,這兩棟大房子都是民宿。」
  • 「空心村」變身「詩畫田園」!引進養老產業,富陽這裡的村民得福利
    告別「空心村」   成為富陽首批「百千」示範村 「兩戶聯體」雙層式別墅,村民生活環境得到徹底改善。   「在旺季,綠禾源一天的遊客量在1000多人次,主要是蘇浙滬一帶的遊客,他們的到來也帶動了周邊的產業,」朱偉鋒說,「通過我們的採摘遊、親子活動,吸引了一些遊客到聯群村來,從而帶動了聯群村的一些小電商、土餐館、民宿發展。」
  • 「空心村」變身「網紅村」如何做到的?
    誰能想到,如今周邊市民的網紅打卡地「桃源小筑後營村」,幾年前還是一個蕭條的「空心村」。「那幾年,年輕人外出打工的多,村裡基本剩下老人和小孩了,很多房子都沒人住,一颳風下雨啥的,好多房屋都坍塌了,村裡面一點生機都沒有」後營村村民朱海軍說。位於肥鄉城區東北的後營村,共有420戶1792口人,耕地3340畝。
  • 廣東清遠英德市連樟村:「空心村」變身「網紅村」
    走入盛夏的連樟村,處處生機勃勃:刻有「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放不下心來」字樣的石碑前,遊客在拍照留念;鄉村振興學院裡,觀眾在了解連樟村的鄉村振興之路;靈芝公園裡,中草藥茁壯成長;扶貧車間裡,村民穿著工衣趕貨忙;特產街上,農副產品吐露芳香。連樟村曾是省定貧困村、遠近聞名的「空心村」,2015年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200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20元。
  • 秋長茶園村獲輸血3億 昔日「空心村」變身網紅打卡地
    惠州日報記者黃岸媚 通訊員郭家文 攝 5月的惠陽區秋長街道茶園村木公幌村民小組,暖風蕩漾,一撥撥遊客前來體驗青磚黛瓦客家圍屋風情,感受古樸的鄉村文化。這是碧桂園鳳悅·秋長谷裡,是碧桂園與當地聯手打造、農發行惠州市分行貸款3億元支持的鄉村振興項目,僅兩年多時間,這裡由一個雜草叢生的空心村變成了都市人的網紅「打卡地」,並於去年年底獲評國家3A級旅遊景區。
  • 山區民宿帶火河南空心村
    在河南,曾經因為農耕條件差而形成的深山空心村,現如今通過改建低密度的鄉村民宿,成為都市遊客休閒的熱門度假地,通過參與經營,留守在家的村民也直接或間接地獲得了一筆不錯的收入。據濟源市文旅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這些地處山區的民宿表現搶眼,有的周末小長假甚至出現一房難求現象,山區民宿帶火了昔日空心村。位於河南濟源市迎門村的小有洞天民宿。受訪者供圖 入秋後,山區氣溫已經讓人明顯感到寒冷。清晨,村民李清豔早早來到家附近的小有洞天民宿,她的工作是負責客房衛生,打掃庭院。
  • 山區民宿帶火河南空心村
    在河南,曾經因為農耕條件差而形成的深山空心村,現如今通過改建低密度的鄉村民宿,成為都市遊客休閒的熱門度假地,通過參與經營,留守在家的村民也直接或間接地獲得了一筆不錯的收入。據濟源市文旅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這些地處山區的民宿表現搶眼,有的周末小長假甚至出現一房難求現象,山區民宿帶火了昔日空心村。
  • 東方創美規劃設計「空心村」變「城鄉共享型」民宿經典案例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空心村」現象是當前影響農村發展的典型問題之一,其主要特徵是土地利用空心化和年輕人口空心化。從根本上解決「空心村」的問題,深化產業融合,催生新業態,發展鄉村旅遊無疑是一個重要途徑。
  • 惠州空心村大改造,秋長谷裡傳出吉他彈唱
    空心村大改造,客似雲來 秋長谷裡位於惠陽秋長的茶園村。旅遊大巴在蜿蜒的鄉間小道行駛,兩側是綠油油的稻田,忽然一處青磚黛瓦的客家圍屋映入眼帘。當地村民告訴記者,自從「秋長谷裡」建成後,很多外地客前來度假。
  • 浙江深山半空心村,兩年變成香餑餑,吸引城裡人進村打工
    浙江深山半空心村,兩年變成香餑餑,吸引城裡人進村打工,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的富裕土地,浙江是許多人心中經濟發達、人們生活富裕安逸的地方, 這個面積只有10.55萬平方公裡,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排名第25位的江南省,七山二水一分田資源匱乏,人口也只有廣東的一半,但經濟總量和人均GDP異常明亮
  • 看懂這幾點,鄉村野奢度假綜合體你也可以擁有
    因此,度假鄉居模式一般選取「空心村」或新村搬遷之後的廢棄舊村,既避免了閒置資源的浪費,又使得偏僻無人居住的古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構建具有一定規模的度假區域。 度假鄉居模式,根植於鄉村生活,村民的參與必不可少,可通過探索村民房產、土地入股,或返聘村民為度假村(區)員工等多種方式,促進村民就地就業,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旅遊的熱情,實現社區居民的持續參與。
  • 淶水縣打造「空心村」到「美麗山村」的金名片
    南湖村是淶水縣重點治理的七個「空心村」之一。南湖村「空心村」治理走在了全縣的前列。據南湖村投資方,龍熙淶水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生剛介紹說:「南湖村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目前村裡的大部分鄉親都搬到了縣城或者鎮上居住,也就還剩20來戶鄉親。
  • 芙山房民宿:讓藏身深山的「空心村」煥發生機
    南昌新聞網訊 藏身在梅嶺大山深處的梅嶺鎮立新村原本是個「空心村」,近年來,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這裡的精品民宿、好山好水、寧靜美好,吸引了大量城裡人慕名而來,讓這個原本落寞的「空心村」重現生機。從去年開始,徐家村開始悄然改變,一些閒置的老房子經過改造提升變身精品民宿,並取名「在芙山房」。
  • 黨建引領德化縣上湧鎮曾坂村——從「三無」空心村變「三有」幸福村
    幾十年來,該村從無宜居環境、無幸福指數、無年輕勞動力的「三無」空心村,一躍成為有綠水青山、有特色產業、有文化底蘊的「三有」鄉村,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與日俱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的信心和腳步!」
  • 張家口:推進空心村治理 打造雲上人家
    原標題:張家口:推進空心村治理 打造雲上人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張家口空心村治理工作正在全面推進。赤城縣政府通過招商引資與北京墨德投資合作,利用自然風光的資源優勢,通過租賃模式,將村民閒置的院落利用起來,打造雲上人家藝術風情谷,建設藝術家民宿,創新文化社區,把一個小山村變成集藝術創作、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民宿等產業為一體的文化田園綜合體。   據悉,雲上人家藝術風情谷,將老舊的農房改建了教學館、茶室、餐廳、畫室等設施為一體的民宿藝術院落。
  • 如何將傳統村落改造成鄉村度假綜合體?
    2.高端度假品牌塑造對於閒置農宅的改造要求文化性、鄉土性與品質感兼顧,追求外舊內新、外樸質內奢華的效果,塑造獨立的度假品牌。3.村民參與方式營造度假鄉居模式,根植於鄉村生活,村民的參與必不可少,可通過探索村民房產、土地入股,或返聘村民為度假村(區)員工等多種方式,促進村民就地就業,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旅遊的熱情,實現社區居民的持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