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因沒拿到興建新行政中心的批文,安徽壽縣縣政府將原本用於建設行政中心的土地拍賣給下屬公司,後者建起國投大廈交給縣政府使用。如今,壽縣正「回購」這幢億元大樓。
一位模特在壽縣縣政府大樓外拍照。澎湃新聞 楊一 圖
你玩過「左手倒右手」的遊戲沒?這一商界大佬慣用的「洗白」伎倆,如今一些政府部門也在用。
2012年,因遲遲沒有拿到興建新行政中心的批文,安徽壽縣縣政府幹脆把原本用於建設行政中心的土地拍賣給了下屬的壽縣國有資產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投公司」)。後者在這塊土地上建起了國投大廈。
其後,國投公司把建好的國投大廈交給縣委縣政府使用。如今,壽縣已將國投大廈作為新行政中心,正在「回購」這幢億元大樓。
網友「預測」成真,政府搬進了豪華大樓
壽縣位於安徽省中部,淮河中遊南岸,面積2986平方公裡,人口137萬,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豆腐的發祥地,2012年人均生產總值7648元,是國家級貧困縣。
2013年8月1日,有網友在網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安徽壽縣:豪華辦公樓迷雲」的帖子,稱國投公司砸億元修建「國投大廈」,玻璃幕牆、中央空調、帶高精裝會議中心,其真實用途或為壽縣新政府大樓。
該網貼引發了外界的質疑,認為政府借國投公司的這個「馬甲」,變相在建政府大樓。壽縣招標網文件顯示,國投大廈建設項目預計總投資1.3億元,建築面積57000平米。另據壽縣官網信息,江西宏盛最終以1.19億元中標。
6天後,該網頁出現了一篇落款為「壽縣國有資產投資運營公司」的跟帖,進行了回應。
不過,回應的內容看似有些答非所問。該文章先是稱為了保護古城,2012年5月18日縣委、縣政府及縣直相關單位已率先遷出古城入駐城南新區辦公;隨後寫明「公司是根據市場調研及發展需要,投資建設了國投大廈,項目建成後,將採取出租、出讓的方式開展經營活動。」
真相到底是什麼?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於2014年4月、7月兩次前往壽縣進行調查。
澎湃新聞招攬上一輛計程車,對司機說去國投大廈。司機回了一句「你說的就是縣政府是吧?」待到了現場,發現原來正中網友此前的「預測」,國投大廈果然變成了壽縣新行政中心。
澎湃新聞發現,「國投大廈」大樓前面有個小花園,大樓東、南兩側是一條「護城河」,這條人工開鑿的河與淮河支流相連,下午還有市民到河邊釣魚。大樓入口處掛著中共壽縣縣委、壽縣人民政府等四套班子的牌子。
壽縣多名政府工作人員說,縣委縣政府等部門從2013年11月開始陸續入駐國投大廈。目前已有50餘家行政事業單位在樓內辦公,整幢大樓裡均是政府機關,已是壽縣行政中心。
回應:當初建「國投大廈」就是出讓或出租給政府
澎湃新聞查閱壽縣官方信息發現,壽縣在公開信息中已不提國投大廈,直接稱呼「行政中心」。就此,壽縣宣傳部工作人員李成稱大樓目前產權尚不屬於政府,是政府從國投公司租賃過來的。
或許是為了避嫌,李成強調壽縣國投公司不是縣直管單位,是屬於六安市直管單位,其辦公地點在距壽縣100多公裡的六安市。
然而,事實證明李成的說法是錯的,壽縣國投公司的辦公地點就在壽縣。而壽縣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國投公司總經理江洪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壽縣國投公司是國有企業,屬於縣直管單位。
江洪稱,2010年壽縣計劃修建新行政中心,並已交予上級部門審批,但受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影響,全國各地的樓堂館所建設審批被迫暫停;由於行政中心計劃受挫,壽縣政府決定讓國投公司修建國投大廈,然後以出讓或租賃的方式供政府辦公使用。
《壽縣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成交確認書》顯示,2011年10月12日,國投公司在壽縣招投標中心舉辦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掛牌)出讓活動中,以總價4103.865萬元人民幣競得該地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資金來源為國投公司的自由資金。
不過,該土地的產權證(壽國用2011第012493號文件)中,地類用途卻寫著:行政辦公。
江洪說,國投大廈開建後,安徽省發改委同意壽縣新建行政中心的批文下來了。這份2012年7月下發的皖發改投資函【2012】797號文件中提到,鑑於壽縣現有縣直機關辦公用房大多位於古城區內,且年久失修,不符合抗震要求,為進一步加大壽縣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力度,同意在縣城總體規劃指導下,在城南新區新建壽縣行政中心綜合樓項目。
「國投大廈是能夠滿足辦公需要的,如果再在新城區另行修建行政大樓是浪費資源。」江洪說,於是壽縣決定將國投大廈變為新行政中心,以「回購」的形式。
江洪回憶,最初修建國投大廈的目的就是出讓或出租給政府機關辦公使用,「如果在建設過程中省發改委的批文下來了就把國投大廈作為行政中心。如果批不下來就把它租給政府,或出租給其他單位。」
目前,國投大廈的產權還是屬於國投公司。江洪表示,接下來縣政府將從公司手中「回購」這幢大樓。由於目前國投大廈的工程結算還未完成,審計也正在進行中,因此暫時還不能籤訂「回購」協議;此外,政府還要退還國投公司一定轉讓資金,重新將土地性質變換為行政劃撥用地。
2年內,政府連續「佔據」兩座豪華大樓
壽縣行政中心原本位於古城內,距離南城牆300米的南照壁巷,壽縣四套班子和大部分職能部門以前均在這裡辦公。附近的居民稱,這裡作為行政中心至少有50年了。
如今,「政府大院」已成了小區停車場,只剩下海事處、檔案館等個別單位沒有搬走,縣委、縣政府的辦公樓早已被拆除。
2012年5月,壽縣縣委縣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等部門陸續從古城搬出,進駐城投大廈辦公。城投大廈位於城南新區,建築面積20500平米,地下1層,地上12層,成半弧形。
公開資料顯示,城投大廈始建於2010年6月,2012年4月完工。該大樓是由「城投公司」建設,是壽縣縣委、縣政府新城區建設的第一個項目,也是古城壽縣第一個高層建築工程。
江洪稱,城投公司系國投公司下屬子公司,而城投大廈與國投大廈一樣,當初也是為了作為新行政中心興建的。大樓建成後,城投公司即將城投大廈出租給了縣機關事務管理局用作縣政府行政辦公樓,每年租金300餘萬元。
然而,一年後,壽縣縣委縣政府又從城投大廈搬走了,搬到了正南方向2公裡外更新、更豪華氣派的國投大廈。
不過,城投大廈依然還是政府機關辦公樓,一二三層是壽縣政務服務大廳,四至十二層分別是招商引資局、民政局、環保局等政府職能部門。
新行政中心比批文多2萬平米,稱已清理超標辦公用房
壽縣當初為何要從原政府大院搬出,租賃新大樓辦公?
在澎湃新聞兩次實地採訪期間,壽縣縣委宣傳部均指定江洪接受採訪,負責解答壽縣政府大樓的疑雲。
江洪說這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在2011年,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來壽縣視察後要求壽縣進行整改,由於壽縣老城區只有3.65平方公裡,人口卻有13萬,長期擁擠的街道和聚集的人群不利於古城保護,為了「保護」歷史古城,政府決定「出城辦公」。
第二個原因是由於縣裡的老政府大樓是50年代的建築,部分建築已變成危房,這使得辦公開展起來比較困難,而興建新行政中心曾一時受阻。
資料顯示,壽縣獲批的行政中心綜合樓,建設規模為34128平方米。然而,國投大廈的建築面積是57000平方米,相比獲批面積多出2萬多平。此外,壽縣還「佔據」著城投大廈,辦公面積是否存在超標現象?
就此,壽縣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陳剛說,2013年12月27日,縣裡召開了「辦公用房清理整改」會議;今年元月一日,已經暫停了部門的搬遷活動,對已遷入部門進行了整改,目前90%以上部門基本達標,還有極少數部門還在做工作。
陳剛說,目前行政中心大樓還有2.5層未安排單位入駐。在第一批整改完全結束後,方可繼續安排單位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