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三化三制」改革後,新組建機構授牌儀式
醫藥園區鳥瞰
建設中的通航產業園
坐落在文瀛湖畔的大同開發區管委會
改革釋放發展活力 轉型增強發展動力 開放打造發展高地
大同市按照國家及全省經濟轉型發展的部署要求,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主攻方向,以建設「千億級開發區」和充滿強大活力、蓬勃發展的經濟強區為目標,舉全市之力支持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全力推進工業經濟發展,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把開發區打造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新興產業的集聚區、先行先試的試驗田、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創新驅動的主引擎、綠色發展的先行區、全面小康的加速器以及我省能源革命排頭兵和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尖兵」。2017年以來,開發區累計籤約項目50個,總投資1000多億元。
推進整合擴區 創新機制體制
按照全省開發區「整合、改制、擴區、調規」的改革要求和實行「三化三制」改革任務,大同開發區全面鋪開改革創新工作,加快整合擴區步伐,大刀闊斧地改革體制機制,促進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增強開發區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推進擴區整合改革。在開發區原8.2平方公裡的基礎上,整合醫藥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裝備製造產業園區、空港物流園區、新能源產業園區和現代紡織園區,在御河以東、桑乾河以北打造一個總規劃面積239.4平方公裡、輻射大晉北的多功能、綜合性品牌示範園區,真正形成空間集中開發、土地集約利用、產業集群發展、服務集聚配套的高端產業集聚區,全面提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整體規模、發展水平和競爭實力,發揮好「國字頭」開發區的輻射帶動引領作用。
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將原有的39個內設機構精簡為8個工作部門,精簡率達79%。成立醫藥工業園區、裝備製造產業園、御東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現代服務業產業園等5個園區服務中心,實現精簡高效、專業管理。實行領導班子任期制、全員崗位聘任制和績效工資制,為加快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整合改革與機制創新的號角一吹響,大同開發區「騰籠換鳥」,在行政體制、金融體制、商事制度、人才體制等方面的「四梁八柱」改革新體系基本構建完成,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理順,空間規劃和產業布局進一步明晰,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進一步提高。去年,全區投資50億元以上的項目5個、20億元以上的項目11個、10到20億元的項目9個。這些投入大、輻射強、市場前景廣闊的重大項目將成為開發區新的經濟增長極。
堅持蓄能提質 培育產業優勢
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是提升園區承載能力、促進項目集聚、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多年來,開發區累計投入資金40億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區域實現「八通一平一綠」。去年,又重點實施了「基礎設施配套、特色園區平臺創建、生產要素保障」的三大「強基」工程。目前,開發區管委會正在組織實施總投資78.26億元的基礎配套工程建設,其中路網建設項目61項,總投資43億元;供電設施項目5項,總投資1.24億元;綠化工程項目總投資0.49億元,綠化面積8.94萬平方米;汙水設施項目總投資3.54億元,建設御東汙水廠擴建及中水回用PPP項目;廠房建設項目總投資30億元,建設裝配式建築產業化基地和10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項目,這些項目建成後,將大力完善提升園區的投資環境和承載能力,為高端產業項目的引進建設提供可靠的支撐和保障。
緊緊圍繞「工業立市、工業富市、工業強市」的理念,狠抓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最具創新活力、最具發展特色、最具投資價值的創新型、現代化國家級開發區。特別是在產業發展上,該區抓住建設山西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的發展機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政策獎勵為助力,以產業轉型、空間優化、區域融合為目標,以「一區多園」的空間框架,集中培育醫藥工業、裝備製造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新能源產業、現代紡織產業六大經濟板塊,轉型發展步伐穩健有力。2017年醫藥園區預計實現產值57.62億元,利稅完成7.1億元,產業規模佔全省醫藥產業產值約三分之一;裝備製造園區預計實現產值40億元,同比增長69.9%;實現利稅3.2億元,增長高達142.4%,成功實現翻番。
把大轉型、大開放、大創新作為重要抓手,積極推進「能源革命十大工程突破、對外開放排頭兵之尖兵五大工程提升、工業振興百項轉型項目建設、國家級產業轉移承接、開發區建設提質」五大行動,不斷增強區域經濟的競爭力。對接京津冀,承接雄安包裝產業園、碳纖維汽車骨架生產項目等產業轉移項目6個,總投資21.06億元。依託國際陸港項目,建立口岸申報平臺及電子口岸「單一窗口」,並積極申報自貿區試點建設。規劃建設中國—以色列產業園,推動人體膠原蛋白、3D器官列印等項目落地;依託通航產業園,加強與美、德等國在通航領域的合作,推動國際化外向型經濟發展。特別是去年籤約的50個項目中,戰略性新型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達到35個,佔比70%。其中,總投資85.8億元的大同市雲計算產業基地項目,是近年來落戶大同的投資額最大的信息技術產業化項目。總投資15億元的高品質藍寶石晶片項目的落地,填補了開發區新材料產業的空白。大同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一期首條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50兆瓦產線封裝投產,實現了光伏項目中「大同製造」零元素的突破。
優化營商環境 精心築巢引鳳
大同開發區下大力氣抓緊抓好招商引資這條「生命線」。按產業方向成立了10個招商分局,加強了招商機構和隊伍建設。制定招商地圖,創新招商方式,採取掛職招商、掛圖招商、產業鏈招商、集群招商、板塊招商、以商招商、以人才引項目、與專業招商機構合作等方式,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聚焦大企、大校、大院、大所,精準對接,定向發力,重大項目紛至沓來。去年8月15日和9月20日,該區舉行兩次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共籤約項目25個,總投資額達451.86億元。
全力優化發展環境,打造最佳投資「窪地」。2018年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轉型項目建設年」,該區全面落實《大同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大同市實施「工業振興」2018·百項轉型項目建設行動方案》等招商政策,並出臺多項含金量高的招商引資政策,建立起「一企一策」「一事一議」招商機制,對戰略型新興產業、總部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等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資金獎勵及稅收政策扶持,2017年共為符合財稅優惠政策條件的21家企業,減免所得稅7365.16萬元;對科技型、前沿型項目,給予免費提供辦公用房、高管及技術人員生活住房優惠,已落實辦公用房2萬餘平方米、生活用房800餘平方米;對建設周期長的項目給予免費提供周轉性標準化廠房優惠,已落實廠房10萬餘平方米。該區圍繞「百項項目集中開工」的任務要求,進一步抓項目推進,加快項目手續辦理速度,制定「領導包聯制度」和「聯席會議制度」,對全區重大項目、已開工項目實施「掛圖作戰」,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各種問題,力促籤約項目儘快落地投產。
全面優化政務服務,藉助全省10家開發區同時啟動「企業投資項目施行承諾制實行無審批管理試點落地工作現場會」的政策東風,大同開發區牢固確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工作理念,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組建行政審批局,全面推進「一站制」服務,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枚印章審批」的辦結制度,建立重大投資項目「綠色通道」審批制度,設立集稅務、工商、政務服務為一體的財稅服務平臺,打開行政審批新天地。去年7月14日,該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現場演示了試點項目承諾制服務流程,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建設發展局、人防辦、消防大隊等4個部門的負責人分別與兩家企業代表現場籤訂承諾書。緊緊圍繞打造山西東融、南承、西聯、北拓對外開放發展新高地的目標,營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六最」營商環境,大同開發區以優質精準貼心的服務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
新時代呼喚新氣象新作為。走進2018年,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為統領,以一區多園、產城融合為方向,以打造「千億級」開發區為目標,牢牢把握改革創新、項目建設這個重點和招商引資這個抓手,加快推動現代醫藥、裝備製造、新能源等特色板塊經濟集聚壯大,著力走出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新路徑。這個年輕的「戰場」,正不斷地掙脫陳舊觀念的束縛,克服有形無形的困難,毫不猶豫地擁抱變革,開啟二次創新創業新徵程。
呂曉霞 李棕妮
本文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