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鏡頭】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焊花飛濺……仲夏時節,作為山西省十大重點能源項目之一的大同隆基樂葉一期3GW單晶電池項目建設工地熱火朝天。該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助推大同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壯大。
2020年年初,大同市把以項目支撐的高質量轉型發展定為2020年經濟發展的「主基調」,通過引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一季度,該市籤約招商引資項目達62個,總投資達254.86億元。
能源革命的「新能源之都」
4月16日,總投資40億元的現代醫藥健康產業園項目在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開工建設。未來,這裡將形成大健康產品生產基地、特色原料藥生產基地、成品藥生產基地等三大產業基地以及一個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綜合型醫藥健康產業集群。
作為老牌資源型城市的大同,如何刷新「煤都」老印記,破解「興於煤、困於煤」的難題?「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上不斷取得突破,是培育轉型動能的必然要求,是構建創新生態的關鍵之舉,是大同轉型發展的現實路徑。」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的話語鏗鏘有力。
2020年,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引進新能源轉型項目21個,目前有9個項目已經開工,為打造引領全市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主陣地」打下堅實基礎。
「風光電」成轉型新動能
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劃一,深藍色的多晶矽組件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通過航拍鏡頭俯瞰,光伏板組成了兩隻熊貓形象。它們被命名為「起起」「點點」,已成為大同新能源發展的形象大使。這座大同市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建立的熊貓光伏電站未來可提供32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相當於節約標準煤105.6萬噸。
加速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大同市已經走在山西省的前列。截至2019年年底,大同市新能源裝機466萬千瓦,佔全市電力裝機容量的35%。
在大同市雲岡區與左雲縣接壤的連綿起伏的山巒上,一排排光伏板如波似浪、熠熠生輝。這裡曾是生態治理的一大難題。如今,這裡建成了全國首個光伏「領跑者」基地——大同採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範基地。預計到2020年年底,大同市風電、光伏等新能源佔比將達50%。
科技創新成轉型「新動力」
4月3日上午,大同市雲岡區富達昌煤機公司與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同大學達成意向,共建「校企戰略合作基地」,雙方合作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企業的創新能力。
在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大同始終把打造創新生態作為戰略之舉,統籌推進創新平臺打造、尖端人才引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機制制定,對標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完善了大同國際能源革命科技創新園的建設標準,並全面開工。
依託大同國際能源革命科技創新園,吸引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清華啟迪大同能源產業創新中心等12大科技創新平臺進駐園區,吸納集聚28名兩院院士、77名專家組建了大同新能源戰略諮詢委員會。
「未來,大同將根據資源型地區特點,大力引進高素質人才,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落地轉化一批科技成果,在『六新』上不斷取得突破,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同市市長武宏文的這番話,說出了大同未來在科技創新上的努力方向。
(本報記者 李建斌)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