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古橋安靜地在河浜上臥著,白牆依然站立成百年前的模樣,青磚上留下的是幾代人的足跡,輕輕慢慢的搖櫓聲是光陰淺淺的吟唱……尋找「詩和遠方」?去金澤吧。
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先行啟動區的五鎮之一,金澤擁有示範區「水鄉客廳」片區唯一完整的古鎮,新的定位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環境保護先行的鄉村發展有了新的發展方向;憑藉環境優勢等來的華為研發中心成為金澤未來發展的新起點。「化綠為金,聚業成澤」,金澤發展的新藍圖已徐徐展開。
圖說:金澤古鎮一派幽靜的水鄉美景。徐程 攝
「水鄉客廳」新定位
金澤古鎮的故事要從船工王永「吱吱呀呀」的搖櫓聲中開始。午後的陽光灑在金澤塘上泛著金光,這條南接太浦河,北通澱山湖的河道,隨著晨夕變換著流向。
「金澤鎮有42座橋42座廟,橋橋有廟,廟廟通橋。金澤塘上四朝古橋一水牽,沿河可以看到建於宋、元、明、清的不同風格的古橋。這座普濟橋建於1267年南宋年間,是上海第一橋,橋身泛紫,由紫砂石打造而成;前面的迎祥橋建於元代,她是高架橋的鼻祖,橋底是金絲楠木,橋身是青石、青磚,兩邊沒有欄杆,相傳是為了方便蒙古族騎兵騎馬過河……」王永是金澤鎮旅遊公司的一名船工,穿著統一的工作制服,戴著漁夫帽,搖著小船在幾百米的金澤塘上穿行,慢悠悠地說著,岸邊不時傳來的幾聲狗叫,打破空氣中的寧靜。
圖說:橋多是金澤鎮的特色之一。徐程 攝
73歲的聞全觀家住普濟橋邊,退休後的他常常以志願者的身份,給遊客們講述古鎮的過往。在他的記憶裡,每逢過年過節金澤古鎮熱鬧非常,周邊西塘、黎裡的居民都會來這裡採購物品。而當昔日的繁華退卻,橋邊樹下的一杯阿婆茶,鄰裡之間嘮家常的靜謐閒適才是古鎮最迷人的姿態。「幾十年了,除了道路河道越來越整潔,日子幾乎沒什麼變化。」沒有過度的商業開發,路、橋、河、房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來的模樣,金澤古鎮成了歲月靜好最真實的寫照。
圖說:金澤古鎮內的千年古銀杏身披「金甲」美如畫,吸引了許多遊客拍照留影。徐程 攝
原生態,並不是只保護,不發展。「在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先行啟動區的國土空間規劃裡,有一個『水鄉客廳』,這是一個將會在短期內密集施工且有顯示度的空間區域,金澤古鎮是『水鄉客廳』中蘇浙滬三地唯一一個完整的古鎮。」不要同質化的商業開發,卻要有活力,這是金澤鎮鎮長凌敏口中古鎮未來的模樣,而示範區「水鄉客廳」的新定位給古鎮帶來的,無疑是新的發展機遇。
「根據『水鄉客廳』的功能定位,它既要有產業的顯示,又要有水鄉田園的生態顯示,同時還要有江南文化、會展、旅遊等的結合。其中對於會展和古鎮文創這兩個先導產業來說,古鎮是一個很好的承載空間。」凌敏說。
圖說:古鎮內的房屋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來的模樣。毛麗君 攝
鄉村發展新方向
以前的蔡浜村是澱山湖中的一個島,四面環水,村民基本不會打漁,「靠水不吃水」,窮得叮噹響。「大家背著竹筐,框裡裝著泥,一筐一筐地把路填出來,有時候一個大浪過來,一天就白幹了。」年過七旬的村民魯福田說,上世紀60年代圍墾澱山湖,商榻30個生產隊的隊員,齊心協力背著泥筐,填出了一條2.5公裡的土路,對於不靠水生活的蔡浜村村民來說,路的那頭是生計。
2008年,三面環湖的蔡浜村啟動新農村建設,由於全村0.34平方公裡都在澱山湖國家二級水源保護的範圍內,所有的建設都不能觸及保護的紅線。眼看道路拓寬了,防洪堤壩築好了,村民宅前屋後整潔了,村裡越來越美了,然而為了這方水,村裡的工廠也全部騰退了。「環境好了,我們希望通過發展湖區旅遊可以帶動就業、產業的發展,希望可以依靠農田找到可持續發展途徑。村民為了保護環境犧牲了很多,希望好的生態環境可以給大家實實在在的回報。」蔡浜村黨支部書記諸鳴娟說。
圖說:金澤鎮蔡浜村航拍。徐程 攝
具體怎麼做,諸鳴娟有自己的考量。比如怎麼盤活村裡的宅地基資源,比如怎麼借著商榻連片打造美麗鄉村的契機為蔡浜村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示範區裡面不可能全部是高大上的產業,這些產業也需要在地或者說短途農產品的支持和支撐。」在金澤鎮後續的發展裡,鄉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凌敏描繪的發展規劃裡,就有諸鳴娟等待的發展機遇。「我們在農業產業建設方面,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是清晰魚米之鄉的願景。」金澤因水而生,水產養殖有天然的優勢,「我們不是做普通的水產養殖生產線,而是進行種源的培育,河豚魚、白對蝦、昂刺魚等很多土著魚種已經實現了人工育種;另一個方向,是通過土地整理,農林水項目聯動,實現耕地高標準農田連片打造,適應後續高品質糧食種植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全力做好高端農業裡面中有機綠色品牌的打造,引入國內農業領域理念領先、技術領先的企業。」
未來布局新起點
如今,說金澤必說華為。憑藉幾十年對生態環境的堅守,金澤等來了華為。2017年華為青浦研發中心落戶西岑的消息傳出後,謝素仙第一批籤訂了動拆遷協議,給華為研發中心騰空間。
西岑街229弄203室28平方米的公租房是謝素仙住了30多年的老宅。房子不大,但八仙桌一擺,老朋友們窩在一起喝茶聊天的日子卻十分開心。「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西岑幾十年沒有建過新房,大家難免眼紅青東的發展,住在老房子裡的人都盼著能改善居住環境。」西岑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張銀珠在這裡工作了十餘年,當地居民的付出和期盼她都看在眼裡。
從華為研發中心走到西岑社區保障房基地不過十多分鐘的路程,今年8月,兩個項目同期開工,工期720天。謝素仙說,天好的時候,她常走到兩個工地看看施工的進展,眼看著這邊道路、河浜施工推進,那邊房屋地基初顯規模,她的心裡喜滋滋的。「我就覺得是天亮了!」這種喜悅在她洪亮的聲音裡,掩不住笑意的臉上張揚。
「以後這裡會有很多很好的廠房……」就在謝素仙開始暢想未來西岑的模樣時,張銀珠及時「糾正」了她的說法。「不是廠房,是花園!我看過規劃圖,都是花園式的建築,生態環境好,而且5年應該就能看到明顯的變化。接下來,醫院、高速、軌交、教育等配套都跟上了,年輕人也回來了,西岑終於要『翻身』了!」張銀珠看到了華為給西岑老百姓帶來的實打實的利好,但她可能不知道是,華為二期更大範圍的產業布局內容正在緊張地討論中。
圖說:金澤古鎮小橋流水美景。徐程 攝
「我們重點考慮的是華為的周邊和產業的延展,一方面華為園區將來會是一個很漂亮的世界經典建築博物館,我們周邊的城市城鎮風貌肯定也要有一定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們要騰出空間來承接華為相關產業鏈的項目入駐,現在已經有了很多企業對接入住。同時我們還疊加了一個金融小鎮的發展理念,金融小鎮不是一個具象化的區域,它會向周邊的鄉村空間導入一定的金融流量,會對周邊的發展有很大的帶動。」在凌敏新印製的名片上,一體化示範區先行啟動區的地圖清晰可見,處於青吳嘉地理中心、長三角「原點」的金澤鎮有著淺淺的金色背景,「未來可期」是她最好的註腳。
新民晚報記者 毛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