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窩是達官貴人的專屬標誌,活躍在各種影視作品中。如今燕窩走入尋常百姓家,大家對燕窩產生了很多好奇,比如燕窩的來歷。今天,小編就為小夥伴們講講燕窩是怎樣形成的!
說起燕窩,多數人印象都是廊前屋後家燕築的巢,用料是泥巴和雜草。但我們所食用的燕窩特指金絲燕的巢穴,是金絲燕用羽毛和唾液築成。這種金絲燕生存在東南亞,當地已形成完善的燕窩產業鏈:燕農模擬燕子的野外生存環境,建造對溫度溼度都要求嚴格的燕屋,用來吸引金絲燕築巢;然後採摘毛燕,加工成可食用燕窩出口國內外。
金絲燕前期築巢需要用時20天左右,然後產卵、孵化、餵養小燕子長大離巢一般用時3個月左右。小燕子長大學會飛翔後,便不會住在窩裡了(金絲燕不需要在燕窩裡睡覺和休息),巢穴被金絲燕遺棄的時候就可以採摘燕窩了。
雨季燕窩產生於每年3月份,此時雨水充沛食物豐富,燕窩雜質含量少,唾液含量多,是一年當中品質和盞型最好的燕窩。金絲燕一年築巢三次,品質逐次遞減。
剛採摘下的燕窩稱為毛燕,毛燕的直徑一般在6釐米左右,重量在5克到15克左右。上等毛燕呈現絲瓜狀的網格,一般為半月形,和人類的耳朵比較相似,看起來潔白晶瑩。經過一系列加工:嚴格的篩選、除塵、挑毛、紫外線殺菌消毒等繁瑣複雜的工藝,才能有我們在見到的燕窩。
燕窩從最初的金絲燕巢穴到形成可食用的燕窩產品,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一盞好燕窩,必定是很多人的心血凝聚而成,人力付出的心血永遠不是化學加工比得起的。肯付出時間和成本的燕窩,才是真正的好燕窩。
如果想了解更多燕窩有關知識,請多多關注小編,歡迎評論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