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珍藏捐贈一戰遺址博物館 七旬老人圓父輩心願

2020-12-18 閃電新聞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3日訊 「你們接收文物嗎?」前不久,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的遊客接待中心接待了兩名白髮蒼蒼的老人,工作人員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請兩位老人出示證件準備進行登記工作,兩位老人卻表示不著急參觀,反而向工作人員詢問起博物館的文物藏品情況。經過工作人員耐心地介紹,兩位老人放寬了心,原來他們是想向博物館捐贈文物,擔心捐贈錯了單位,於是就有了先前一幕。

在會議室,兩位老人緩緩展開想要捐贈的文物,是一幅大約一米見方的碑刻拓片殘片和一張宣傳圖冊,據兩位老人介紹,這是他們父輩當年親自拓印的,保存了大半個世紀,歷經戰爭和動亂年代,很多家中舊藏逐漸遺失,僅有幾件保存至今殊為不易。兩位老人在整理父輩的物品時,發現在宣傳圖冊背面用鉛筆寫有「交青島市歷史博物館,有歷史價值」的字樣。為實現老輩心願,兩位老人來到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無償捐贈出這兩件特殊的文物。

經初步判斷,老人捐贈的宣傳圖冊單頁為日德青島之戰後,日本佔領青島時期為炫耀其佔領青島的戰績,刊發的涵蓋大量戰爭遺存圖片的宣傳圖,其中多張圖片可以填補我館歷史照片實物的空缺。而捐贈的另一件文物碑刻拓片,則年代久遠、破損嚴重,從能辨別的字跡判斷是某座寺院的建成碑記。兩位老人最初認為是位於貯水山上的日本神社的碑記,但仔細研究碑文後,我館工作人員判斷,該碑記應為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時期,在現今市北區黃臺路42號海軍某部幼兒園的位置,修建的淨土宗善馬寺創建碑記,這幅建寺後不久的碑文拓片,對研究青島宗教衍變發展和日佔青島時期歷史具有特殊意義。

下一步,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的文物工作者將對兩位老人所捐獻的文物,進行科學、系統的整理,並儘快進行搶救性修復,爭取早日進行展陳布展,讓更多市民了解到百年前的青島歷史。(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餘瑞新 通訊員 劉佳)

相關焦點

  • 市民向市博物館捐贈龍山文化遺址文物
    市民向市博物館捐贈龍山文化遺址文物 2021-01-15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旬老人自建免費開放博物館
    有這樣一個老人他叫李東海,今年70歲,2010年60歲退休,退休了以後的生活早晨讀讀書,看看報,澆澆花,剪剪枝,種種菜,過著跟大部分老年人一樣的生活。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老人卻有他的不平凡之處,自己創辦了一個博物館。
  •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辦《北大營賦》及抗戰文物史料捐贈...
    在北大營遺址紀念館建成之時,我們將《北大營賦》作為館藏永遠收藏,並希望《北大營賦》能夠鑄刻在遺址廣場,讓世人通過瀏覽參觀,永遠銘記九一八歷史,傳承中華全民族抗戰精神。」   在《北大營賦》座談會上,著名專家學者焦潤明、胡玉海、趙傑、王建學等對馬仲喜教授捐贈的《北大營賦》給予了高度評價。
  • 銘記歷史,無愧時代——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觀後感
    對同學們來說,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的陳列,很多實物還看不明白,很多影像資料也非常陌生,歷史厚重的底蘊更捉摸不透,但校外輔導員聲情並茂的講解,仍然讓大家印象深刻,增長了見識,擴寬了視野,這是最令人欣慰的開始。
  • 鶴峰一七旬老人捐贈百萬援建下坪民族學校食堂
    成純光老人曾在下坪鄉工作了幾十年,退休後,他隨兒子成清波去深圳生活。2008年7月1日,下坪民族學校總建築面積1574平方米的兩層框架結構食堂正式動工。成純光老人表示,他們父子對下坪鄉有著深厚的感情,成...
  • 世界博物館日,來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品青島百年巨變
    (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每周六、日對外開放)青島山一戰遺 址公園也將採取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實行遊客實名制登記入園,通過「掃碼登記+全程佩戴口罩+37.3攝氏度以下體溫進入 」 。開園同時,也迎來了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
  • 《北大營賦》等文物史料捐贈「九·一八」博物館
    9月16日,由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主辦的《北大營賦》及抗戰文物史料捐贈儀式在博物館會議室舉行。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辭賦作家馬仲喜及民間收藏家、文物愛好者等4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捐贈儀式。  《北大營賦》分為北大營之烽火、北大營之困境、北大營之抗擊、北大營之變遷、北大營之銘記等5個部分,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堅貞不屈、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和理念。
  • 參觀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緬懷先烈、激勵愛國情懷
    原標題:參觀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激勵愛國情懷建功新時代半島記者 劉鑫 王洪智 通訊員 李吉山 邢勇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為緬懷先烈、激勵愛國情懷,敢於擔當,4月11日,火車站周邊區域區域管理辦公室組織辦公室和交警火車站中隊民警、輔警到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開展
  • 湖南株洲樊女士向鎮江博物館捐贈70餘件文物
    金山網訊 近日,鎮江博物館工作人員趕赴湖南株洲樊女士家中,接受文物捐贈,並精心打包妥善保管,目前70餘件文物已安全運抵鎮江
  • 七旬老人捐贈親手製作的戚家軍戰船 可存放千年不腐
    這艘戰船船模是溫嶺71歲老人莫康春製作和捐贈的。為了做好這艘船模,莫康春翻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花了70多天親手設計製作。莫康春是溫嶺石塘鎮上馬村人,製作船模已經30多年。退休後,他開始潛心研究設計船模,從古代到現代再到當代,做了大大小小數百艘船模。
  • 宣傳部黨支部走進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為加強黨員思想政治教育,豐富黨員教育活動,深入了解青島歷史,7月28日,宣傳部黨支部前往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青島山炮臺遺址進行參觀學習,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以史為鑑,朝乾夕惕。全體黨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該館以「還我青島」為主題,通過大量文字圖片展板和文物展示、場景復原、4D影院體驗、聲光電等現代化手段全方位、立體式展現了自青島建置到主權回歸的艱難歷程。全體黨員還參觀了青島山炮臺遺址,大家仿佛置身於歷史的炮聲和硝煙中,身臨其境直觀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東戰場的場景。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抗疫物證捐贈展、市民捐贈展開幕
    昨天,82歲的劇作家、原長寧滬劇團團長張東平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西館三樓,指著櫥窗內展陳的滬劇《白衣長城》劇本手稿對記者說。  當天,《眾志成城 抗疫必勝――上海市抗疫物證捐贈展》和《市民記憶——上歷博(上革博)市民捐贈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同期開展。
  • 崑山華藏寺方丈捐贈日本老人受訓筆記 揭露侵華日軍罪行
    崑山華藏寺方丈捐贈日本老人受訓筆記 揭露侵華日軍罪行 2015-12-14 18:11:03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一本記錄70年前日本侵華戰爭訓練和戰爭動員的「受訓筆記」及大量當年的簡報資料,14日,由江蘇崑山華藏寺方丈秋風正式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湖南女士向鎮江博物館捐贈70餘件文物 離家數十載,殷殷桑梓情
    此次接受捐贈活動,鎮江博物館準備充分,對捐贈物品逐一登記造冊,精心打包妥善保管,文物安全運抵鎮江。 △工作人員在鑑定登記捐贈文物   早在幾個月前,樊女士就通過電話,表達了捐贈意向,提出將家中祖傳的清代至民國的一批古籍、瓷器、銀飾等共計70餘件捐獻給鎮江博物館。
  • ...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閻啟英一行考察調研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4月2日訊(記者 公俐)近日,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閻啟英一行,在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臧遠茂等領導陪同下,蒞臨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考察調研
  • 緬懷先烈,勿忘國恥,雨中遊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
    今天是在青島湛山療養院的最後一天,中午吃完飯,下午離開,去往即墨溫泉鎮,今天帶大家雨中欣賞一下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緬懷先烈
  • 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12月開放 這些「紅色經典」要傳承
    青島新聞網11月26日訊(記者 王爽)在青島有這樣一個這地方,一草一木都訴說著百年前的戰爭往事,歌頌今日和平生活來之不易,那裡就是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記者了解到,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內的一戰遺址博物館即將在12月與大家見面,展出1800多件藏品,還原一戰亞洲惟一的戰場,再現自青島建置至主權回歸的艱難歷程。
  • 西平縣七旬老人自辦紅色博物館 見證黨的光輝歷程
    駐馬店廣電融媒體記者 武帥西平縣復興博物館是李東海於2009年10月創辦,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館藏文物資料和紅色文化書報6萬多件(本),以紅色文化為主。 2020年11月19日,中央電視臺攝製組來到該館採訪。
  • 主題團日活動走進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
    當天早上,分公司青年一行到達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學習和了解青島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革命事跡,追憶英雄先烈的無畏精神。武器、軍服、書籍、紀念章、明信片,各式各樣的一戰紀念品陳列在大家眼前,講解員為大家一一講述紀念品背後的歷史故事,帶大家感悟一戰期間青島市獨特的歷史地位。
  • 青島旅行攻略之【一戰遺址博物館】中國參戰印記,遠東唯一戰場
    一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