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1月27日訊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一個人眼界、格局必不可少的兩種歷練。二一中隊的同學們,其陽光一般的人生才剛剛翻開第一頁,未來的路剛剛邁出第一步。勤奮刻苦的校園學習與豐富多彩校外實踐活動,可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對同學們來說,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的陳列,很多實物還看不明白,很多影像資料也非常陌生,歷史厚重的底蘊更捉摸不透,但校外輔導員聲情並茂的講解,仍然讓大家印象深刻,增長了見識,擴寬了視野,這是最令人欣慰的開始。
參觀過後,同學們還按照要求,拿起筆寫了觀後感,真情實感流露於字裡行間。下面,我們刊發三位同學的觀後感,供大家學習交流。
一戰遺址博物館觀後感
二一中隊黃丹陽
今天天氣陰有小雨,我們二.一中隊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青島山一戰遺址博物館」,在校外輔導員的帶領和講解下,我們走進了青島這座城市被塵封的記憶深處......
進入博物館,我們看到了被我們踩在腳下的《膠澳租借條約》,正是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讓青島淪為德國殖民地。牆上那一件件武器,一張張明信片,一幅幅照片,真實的記錄下了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卑劣行徑,無聲的訴說著青島之痛。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作為戰勝國卻只能被迫接受日本繼續殖民青島的事實。在進步青年的推動下,以「還我青島」為思想的「五四運動」爆發,國人被喚醒......在講解員叔叔的指引下,當我們站在五四運動遊行隊伍投影牆前再次喊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的口號聲時,我們仿佛穿越到了那段屈辱的歲月中,仿佛站在了那群奮起抗爭的英雄們中間,仿佛觸碰到了他們一顆顆火熱的赤子之心。
坐上歷史列車,沿著膠澳鐵路緩緩而行,途經一座座飽含滄桑的車站,歷史的一幕幕無時無刻不再提醒我們,勿忘國恥,奮發圖強!過往已經消散,歷史不會遺忘。歷史警示我們銘記,國強則民有尊嚴!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國家貢獻力量!
俯瞰山海城之景,紅瓦綠樹,參差掩映,胸前的紅領巾隨風飄揚,我們倍加珍惜這當下沒有硝煙的幸福生活。
傳承城市記憶增強愛國意識——觀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有感
二一中隊崔可欣
今天,全班同學要一起參觀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
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就來到了博物館所在的青島炮臺山下,沿著山路拾級而上,青島的歷史隨著腳步徐徐展開:1891年6月14日青島建置、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1922年12月10日青島主權回歸、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一塊塊嵌在石板路上的銘牌,無聲地向我們敘說著青島的過去。
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位於炮臺山上,從遠處看,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鴿子,志願者叔叔說這是一隻和平鴿,寓意著世界和平。它是我國唯一全面展現一戰對中國命運影響的博物館,也是詮釋和記錄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最豐富、最全面的專題博物館。
在一戰遺址博物館內,我們一起參觀了以「還我青島」為主題的三大板塊----德佔青島、日德競霸和艱難歸程。大家認真聽著講解,仔細觀看了大量珍貴文物和檔案資料,看著復原的場景,想著剛才聽到的青島故事,一路參觀下來,仿佛親臨青島那百年的滄桑歷史。當我們站在「五四運動」的銀幕復原場景中時,我和同學們情不自禁得發出「還我青島」的聲聲吶喊。
從博物館出來,我們又繼續爬山參觀炮臺遺址。沿路看到有垃圾,剛剛受到極大鼓舞的我們主動擔當起「環境小衛士」,開始撿拾垃圾。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再需要在槍林彈雨中保衛祖國,但依然應該在生活中愛護環境、樂於助人,使我們的祖國的更加美好。
半天的參觀學習結束得太快了,回到家,意猶未盡的我又讓媽媽找來好多一戰時期的歷史視頻了解學習。紅日初升,其道大光。今天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因此我們更要珍惜當下,不忘國恥,努力學習,長大後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讓紅色基因延續下去,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一戰紀念館參觀心得
二一中隊王心月
今天,我們二一中隊的同學參觀了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位於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內,建築面積近1萬平方米,整體造型宛如一隻和平鴿。
一走進博物館,我就被場館內的莊嚴和肅穆所震撼。博物館以「還我青島」為主體,分為「德佔青島」「日德戰爭」「苦難歸程」三個部分,通過1800多份珍貴文物,再現了自青島建制到主權回歸的歷程。
跟隨著教官的講解,我看到了一戰時期的照片、視頻、武器、服飾,參加了一些互動的項目,一張張圖片,一段段視頻讓我沉浸在那段慘痛的歷史中,了解到了動蕩年代人民生活的艱難。
國恥永記,警鐘長鳴。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要好好學習,發奮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