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100個故事連環話|青島山炮臺遺址:遠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戰軍事要塞

2020-09-21 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2020年9月21日9版

碧海潮生是故鄉 --青島100個故事連環話

第五部分·城市景觀

62 青島山炮臺遺址:

遠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戰軍事要塞

站在青島山頂,歷史就在這裡交匯:回望百年,振聾的炮火聲仿佛正從眼前的炮膛中炸響,滄桑歲月難掩沉重;眺望海濱,小青島如翡翠靜臥海面,現代化的城市在海風中徐徐展開畫卷,山海一色間盡顯這座城市的活力與開放。

半城青山半城碧海,青島山不僅是絕佳的觀景平臺,地理位置更是關鍵。青島山,因山下的「青島村」而得名。青島建置後,清軍膠澳總督章高元即在此修建了總兵衙門及兵營,並修建了炮臺。1897年,德國強佔膠州灣,為了紀念「鐵血宰相」俾斯麥,德國人將此山命名為「俾斯麥山」。1899年,德國人在山上修築了一南一北兩處炮臺,所使用的克虜伯大炮的名聲在世界近代史上幾乎是人盡皆知的,這些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成為規模宏大的軍事防禦體系——「俾斯麥炮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山下,還有「俾斯麥」兵營,以地下暗道相連。當年德國人所建的這些軍事設施,掩映在青島山蓊鬱的植被中,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青島山炮臺遺址的最初形態。

青島山炮臺遺址,是亞洲保存最完整的一戰軍事要塞。

青島山炮臺遺址,是遠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戰軍事要塞,是青島這座城市的歷史見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對德國宣戰,聯合其盟友英國在青島對德軍發起進攻,這也是一戰唯一發生在中國的戰役。贏得勝利的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俾斯麥山」也被更名為「萬年山」。如今在青島山炮臺遺址,依然可以看到當年炮戰的痕跡。

戰敗撤退前,德軍自行將火炮炸毀,俾斯麥南炮臺保存較為完整。整個炮臺為三層立體結構,頂部裝有旋轉瞭望塔。瞭望塔自重達6噸,可以多角度觀察,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一戰時期瞭望臺,整個瞭望塔是在德國鑄造,用船運到青島後在青島山頂拼裝的。鐵塔鐵板採用了當時德國最先進的鑄造技術,至今仍不生鏽。炮臺內,作戰所需可謂應有盡有,包含發電機房、彈藥庫、維修室、測繪室、鍋爐房、衛生室、餐廳、秘密逃生孔道等,整個炮臺還設有兩個蓄水池,滿足作戰需求。指揮部使用劈山、澆注、回填方式建成,為地下軍事建築的代表之作,堪稱世界一流。目前,這裡已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22年青島主權收回至青島解放後,青島山被稱作「京山」,1984年恢復原名「青島山」。作為一座軍事要塞,這裡留下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痕跡。1997年,市政府投資修復地下指揮部,並建設了炮臺遺址展覽館。此後,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通過對炮臺遺址設施功能深度挖掘,全面恢復了「俾斯麥」南炮臺原貌。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東戰場唯一遺址,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

2018年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在青島山腳下一戰遺址公園內正式開館。博物館整體造型宛如和平鴿,建築面積近1萬平方米,共5層,包括主題展區、臨時展區、4D影院、辦公區以及地下車庫等。博物館擁有自青島建置至主權回歸期間的各類武器、軍服、報刊、書籍、紀念章、明信片等1800多件藏品。展覽以「還我青島」為主題,分為「德佔青島」「日德戰爭」「苦難歸程」三個部分,運用大量珍貴文物、檔案資料以及場景復原、多媒體等現代化布展方式,再現了青島主權回歸的艱難歷程。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是詮釋與記錄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最豐富最全面的專題博物館。戰爭的烽火遠去,人們在感念這段歷史的同時,更加珍視和平的可貴。(馬曉婷)

63 膠濟鐵路和青島火車站:

記憶之軌

1901年,青島站建成使用,為膠濟鐵路東端車站;1904年,膠濟鐵路通車,貫通青島、濟南,線路長度384.6公裡,成為橫貫山東的運輸大動脈。膠濟鐵路建成百餘年來,對山東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晚清山東歷史上重要事件之一。而青島站也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美的建築風格成為中國最美的火車站之一,歷經1991年南鐘樓拆除重建、2006年整體擴建後,青島站仍然優雅佇立,守護著漫長的記憶之軌。

膠濟鐵路建於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瓜分中國的大背景下,1899年由德國銀行投資,自青島向濟南方向建設。作為起點的青島站由山東鐵路公司經理海因裡希·錫樂巴設計,山東鐵道公司施工。當時的青島站由南鐘樓和候車大廳兩大部分組成,建築具有德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候車大廳以高大的裝飾山牆和三個大型券門突出了面向市區的主入口,樓南角聳起一座造型優美的尖鐘塔,塔高35米,粗毛花崗石砌成,屋頂為四坡頂,覆以雜色琉璃瓦。南鐘樓正居於市南區廣西路和蘭山路的軸線上,成為蘭山路一景。落成之後,青島站迅速成為青島的地標性建築,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德國風格建築之一。這個車站距離海岸線僅300米,遊客一出站就能看到青島的碧海藍天。

青島站是青島的地標性建築。

青島站落成後三年,膠濟線終於建到濟南,這期間由於沿線山東民眾的英勇抗爭,工程一度停工近一年。為了膠濟鐵路的修建,德國人在1900年興建了「四方鐵路工場」,從德國本土運來的蒸汽機車零部件在此組裝,該工場也成為四方機廠的前身。落成後的膠濟鐵路是山東境內的第一條鐵路,迄今仍然為連接省內東西部的重要通道。膠濟鐵路的施工質量和標準代表中國當時鐵路建造的最高水平,它是中國早期使用鋼枕的鐵路,其平均壽命預設周期達到30年甚至更長。膠濟鐵路全線設計最高時速為60公裡,將青島至濟南的路程由10天縮短至12小時,是當時整個華北最快的鐵路,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20世紀30年代才被京奉鐵路超越。膠濟鐵路的落成,也使青島成為具有強大商業輻射能力的重要商埠。

在列強紛爭裡,膠濟鐵路也是一個重要的籌碼。1914年一戰爆發,日本先後攻佔青島、濟南等地,並乘機取代德國霸佔膠濟鐵路。1923年,北洋政府以3200萬元(合4000萬日元)贖回膠濟鐵路,也贖回了青島站,贖回儀式在青島朝城路舉行;抗日戰爭爆發,日寇再次竊據膠濟鐵路,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膠濟鐵路才擺脫了日軍控制。新中國成立後,歷經歷次技術升級,膠濟鐵路於2006年成為省內首條電氣化鐵路,如今每天有眾多班次動車、高鐵飛馳在這條鐵路上。

膠濟鐵路兩端連接青島、濟南。濟南老站1992年被拆除重建,而青島站1991年因膠濟鐵路複線工程擴建,建築部門在原址以南按照圖紙以原來的風格、原來的材料重建南樓,新鐘樓增高了三米,與新建候車大樓的比例協調。這次擴建於1993年竣工,仍然保留了紅瓦黃牆的歐式風格。2006年,為迎接奧帆賽,青島火車站再次擴建。擴建後的青島站保留了標誌性的鐘樓,以此為基調新建其他建築,使車站成為一個兼具歷史美學和現代功用的有機整體。是出發也是抵達,青島站在膠濟線東端佇立百年,見證風雲。 (米荊玉)

64 德國兵營舊址:

風格流變,史韻餘暉

1899至1909年,德國海軍用十年時間在青島建成了伊爾蒂斯、俾斯麥、黑瀾和毛奇四座大型兵營,它們構成了如今的德國兵營舊址。在研究者看來,這四座兵營的建造時期,恰好是歐洲建築的主流風格開始由熱衷裝飾的歷史主義向簡約實用的現代主義過渡和轉化時期,因而四座兵營的風格由繁到簡,突出表現在俾斯麥兵營裡四座建築物上:前兩座建築物的遊廊和裝飾,在後兩座建築物上都被實用簡樸的設計所取代。最晚落成的毛奇兵營完全摒棄了遊廊、山牆等標誌性設計,被老百姓稱為「馬房子」。四座德國兵營的建築實踐,也深深影響了當時青島的建築風格。

德國兵營深深影響了當時青島的建築風格。

1897年11月,入侵青島的德國海軍暫住在清軍兵營裡,因衛生條件惡劣,不少德國士兵生病,更有29名士兵在1899年死於斑疹傷寒和回歸熱,其中包括在任總督葉世克上校。因此,德軍開始著手在太平山南麓建設衛生整潔的德國標準兵營,也就是1901年落成的「伊爾蒂斯兵營」。這座兵營含有兵舍、官舍各兩棟,平房20棟,磚石木結構。主建築兵舍總長110米,背依太平山,屋前為巨大的綠茵廣場,整體造型莊重大方,由優質花崗石砌築,包含裝飾性山牆、突出牆體的斜屋頂和巴洛克式塔樓,建築學者認為,伊爾蒂斯兵營「具有典型的南歐建築風格」。

出於對瘟疫的恐懼,伊爾蒂斯兵營在建築物上設計了遊廊,這極大改善了房間的通風,革除了舊式兵營陰暗、潮溼的弊端。這種手法也影響了隨後俾斯麥兵營的建設。1914年、1938年,伊爾蒂斯兵營兩次被日寇佔據,中間它還一度成為膠澳中學校址。1945年抗戰勝利後,它又被改做國民黨軍隊兵營。青島解放後,該建築為公共設施。它與俾斯麥兵營舊址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建築——青島德國建築群之一、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

德國兵營的風格由繁到簡。

四大兵營裡,俾斯麥兵營呈現建築風格流變最為清晰。這座以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命名的兵營位於青島山南麓、中國海洋大學魚山路校區內,建於1903年,被德國學者約瑟夫·林德評論為「堪稱對未來的建築產生積極影響的典範」。俾斯麥兵營包含四座「H」型建築物,營房中間為方形的操場。兵營前兩座建築物風格奢華,採用了新哥德式的裝飾,花崗石外牆、優美的拱券、明亮的外廊飾以小型羅馬柱,讓營房更像是度假賓館。為了符合衛生標準,兵營還引入了抽水馬桶。然而後兩座建築物風格有了明顯變化,建築師放棄了沒有實用價值的裝飾,第四座營房甚至連明廊都被去掉,徹底轉向了實用主義。

與伊爾蒂斯兵營命運類似,俾斯麥兵營也是在1914年、1938年兩度被日寇佔據。其間,1922年青島主權回歸後,成為中國陸軍第五師第十旅駐地。1924年在其基址上成立私立青島大學,1930年後成為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校舍;1945年被美軍佔為兵營,直到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在山東大學師生長期抗爭下,美軍被迫將兵營基址交還山東大學。上世紀六十年代,這些校舍又被劃歸新成立的山東海洋學院(現中國海洋大學)。俾斯麥兵營建築物現在被改作海洋大學魚山校區的地質館、海洋館、水產館(兩座),遊客還能在這些建築物上看到德意志帝國的鷹徽浮雕。

與伊爾蒂斯兵營、俾斯麥兵營相比,位於貯水山東側的毛奇兵營投資最少,僅為50萬馬克。它始建於1906年,主要用於安置德海軍第三營的騎兵連野戰炮兵連;這座兵營由兩座營房、一座禮堂、東西馬廄等建築物組成。毛奇兵營取消了各種無實用價值的裝飾,甚至連德國兵營標誌性的階梯狀山牆也被取消,只保留了突出於牆體的斜屋頂和花崗石窗套等德式建築特色。毛奇兵營建成後,德國商人在兵營附近的登州路開設了一家酒吧,又在酒吧附近創建了一家啤酒廠,即為青島啤酒廠前身。以啤酒為契機,毛奇兵營在青島留下了一段傳奇機緣。1914年日本佔據青島後,毛奇兵營被日本佔據,改為若鶴兵營。青島主權回歸後,成為海軍青島學校駐地。1938年至1945年,再次被日軍佔據。青島解放後,由駐青海軍管理。

黑瀾兵營的歷史更為曲折。該兵營原為德軍炮兵營房,計有兵舍、禮堂等設施。1908年,清政府與德國在青島合辦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又稱德華大學),校址即在原黑瀾兵營內。德華大學是中國第一所中外合辦大學,分為初級部和高級部,高級部設有國政學、醫學、科技學、農林等專業。1912年8月,孫中山來青島時,曾應德華大學學生邀請到學校禮堂做過講演。1914年一戰爆發後,青島被日本佔據,德華大學停辦,設備和師生併入上海同濟學校。此後,該基址成為膠濟鐵路管理局辦公樓和青島鐵路分局辦公樓。 (米荊玉 本版攝影 王 雷)

相關焦點

  • 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推五四運動100周年研學活動
    聽濤觀海青島山,一戰遺址讀滄桑。2019年5月4日正值五四運動一百周年,青島、五四運動的根源地,有著太多歷經磨難與抗爭的歷史故事,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作為國內唯一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博物館,是這段歷史的最好講述者。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了解這段歷史,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一戰遺址博物館將於5月4日推出五四運動100周年研學活動!
  • 青島一個被人忽略的寶藏景區,觀景避暑聖地,有內涵又有樂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加速人權實現的同時,科技也帶來了巨大的進步,使得各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都得到了極大地加強。很多遊人對這段歷史比較感興趣,奈何只是課本上的記憶,想要一睹它的真面目!事實上,大家都不知道的是,青島就有這樣一個寶藏般的景點,擁有亞洲唯一的介紹景點的博物館,最具教育意義的,是觀景避暑勝地,有內涵又有趣!
  • 青島山上這隻「和平鴿」,是什麼來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位於京山路26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東唯一戰場遺址,包含青島山風景區、一戰遺址博物館、俾斯麥炮臺舊址,山體溝壑縱橫,歷史人文景觀豐富青島山炮臺遺址青島山炮臺遺址是亞洲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一戰時期軍事要塞。是侵華德軍在1899年所修建,整個炮臺採用開挖回填的方式來修築,建築面積一千六百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層立體結構。其中發電機房、鍋爐房、彈藥庫、測繪室、蓄水池、旋轉嘹望塔等設施一應俱全,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 青島山炮臺遺址公園
    青島山,又名京山, 海拔128.5米, 北依鬧市,南臨大海,是青島老城區前海一帶海拔最高、視野最開闊的山,是南控青島灣、北扼臺東、四方和後海一帶的最佳制高點。1891年青島設置後,清軍即在此山修築炮臺。
  • 市北區舉辦「百名學生走進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愛國研學活動
    中國山東網10月3日訊 10月3日,百名同學走進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開啟愛國研學活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百年,戰火的硝煙雖已遠逝,但歲月的輪廓依稀可見,在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溝壑縱橫的山體上,留存著大量的戰爭創傷和痕跡。
  • 青島一個被人忽略的寶藏景區,觀景避暑聖地,有內涵又有樂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加速人權實現的同時,科技也帶來了巨大的進步,使得各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都得到了極大地加強。很多遊人對這段歷史比較感興趣,奈何只是課本上的記憶,想要一睹它的真面目!事實上,大家都不知道的是,青島就有這樣一個寶藏般的景點,擁有亞洲唯一的介紹景點的博物館,最具教育意義的,是觀景避暑勝地,有內涵又有趣!
  • 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 再現青島曾經的百年艱苦歷程
    青島新聞網8月15日訊(記者 龐為 攝影 孟憲朋)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位於京山路26號。青島山,因山下「青島村」而得名,海拔128.5米,面向大海,背依鬧市,地理位置重要。1891年6月,清軍即在青島山下修建了總兵衙門及兵營。
  • 青島一個被人忽略的寶藏景區,觀景避暑勝地,有內涵又有樂趣!
    同時也帶來了科技上的一大進步,使各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以及軍事等許多方面大大加強,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快了人權實現的步伐。許多遊客對這段歷史比較感興趣,奈何都是課本上的記憶,想一睹其實物歷史!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青島就有這樣的一個被人忽略的寶藏景區,具有亞洲唯一介紹一站的博物館,最具教育意義,是觀景避暑勝地,有內涵又有樂趣!
  • 青島旅行攻略之【一戰遺址博物館】中國參戰印記,遠東唯一戰場
    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位於京山路26號青島山炮臺遺址公園內於2018年12月開館是詮釋和記錄一戰與中國命運的專題博物館博物館的整體造型宛如「和平鴿」進入博物館之後上空有飛行的和平鴿牆壁有大型歷史浮雕「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八個字格外顯眼博物館以「還我青島」為主題分為「德佔青島」「日德戰爭」「苦難歸程」三個部分
  • 青島一戰博物館年內開館 目前主體結構施工完成
    【青島一戰博物館】目前青島一戰博物館主體結構施工完成,正進行外立面裝修,預計年內開館將填補青島市戰爭軍事博物館的空白,促進青島文化旅遊業發展,對提升青島知名度、保存城市記憶,增強市民國防意識等具有重要意義。
  • 青島山炮臺遺址將修繕 植被移植申請未被受理
    青島山炮臺一戰遺址公園開發建設指揮部稱,施工安排一定提前對外公布。  現場:青島山炮臺遺址設了圍擋  近日,多名市民撥打本報熱線電話89772345,反映青島山炮臺遺址公園內的山頭上近日豎起了一圈圍擋,準備施工修復炮臺,市民希望施工時能保護好圍擋內的幾百棵野生樹木。
  • 我院走進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12月3日上午,青島市話劇院黨總支組織全院黨員赴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參觀學習,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同時劇院80名演職員在青島山炮臺遺址進行了一場全院集體登山健身的團建活動。在黨總支書記趙田文的帶領下,全院演職員先後參觀了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和青島山炮臺遺址
  • 溫馨提示 | 青島山炮臺遺址暫時關閉公告
    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景區公告青島山炮臺遺址因近期連續強降雨,山體滲水,遺址內部分電路浸泡,遊覽存在安全隱患,暫時閉館維護,檢修工期預計4天。給遊客帶來的不便,請敬諒解。 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正常開放。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
  • 一戰故事:日德青島之戰——一戰遠東唯一戰場
    一戰爆發後,日本意欲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於是利用英德矛盾,藉口英日同盟向德國宣戰,攻佔青島。作為德國的盟國,奧匈帝國的遠東艦隊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開到膠州灣炮火支援德軍。德軍在青島構築了兩條防線,外圍防線是浮山、煙墩山(現徐家東山)、四方山等制高點,內圍防線是臺東鎮等五大堡壘要塞。德軍驅逐中國勞工修築了臨時炮臺,並挖掘壕溝工事;日本調動了以第十八師團為主力的陸軍4.5萬人,配備了數百門重型火炮和多架飛機,於山東龍口強行登陸,屯兵李村向青島逼進。日本海軍也派遣艦隊封鎖膠州灣。
  • 嗨遊青島 享悅冬季|打卡歷史文化之旅,感受時光逆流
    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包含一戰遺址博物館、青島山炮臺遺址、青島山風景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東唯一戰場遺址,山體溝壑縱橫,歷史人文景觀豐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景區,
  • 感悟歷史奮發圖強,青島實驗小學「燈塔中隊」參觀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
    通訊員 綦妙1月21日,青島市實驗小學「燈塔中隊」的師生來到了青島山一戰遺址博物館,追憶青島百年歷史,深刻理解愛國精神。當天,師生們參觀了大量珍貴文物、檔案資料,還通過4D電影、場景復原等高科技方式,身臨其境地「投身」五四運動,深刻感受到青島主權回歸的艱難歷程。
  • 青島山戰爭遺址缺乏保護 無標誌牌遊客參觀全靠猜 - 信網
    近日,市民張其君向青島早報「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反映,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對青島山上殘存的戰爭遺址進行保護,並設置詳細的標誌牌,讓市民了解這些遺址背後的故事。( 來源:青島早報)吐槽>>>景區不少戰爭遺址破敗不堪據張先生介紹,近年來有關部門在青島山修建了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並對原德軍地下指揮部進行修繕。但是,除了主要遺址工事外,青島山上仍散落著許多戰爭遺址未被妥善保護和利用。
  • 宣傳部黨支部走進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為加強黨員思想政治教育,豐富黨員教育活動,深入了解青島歷史,7月28日,宣傳部黨支部前往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青島山炮臺遺址進行參觀學習,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以史為鑑,朝乾夕惕。全體黨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該館以「還我青島」為主題,通過大量文字圖片展板和文物展示、場景復原、4D影院體驗、聲光電等現代化手段全方位、立體式展現了自青島建置到主權回歸的艱難歷程。全體黨員還參觀了青島山炮臺遺址,大家仿佛置身於歷史的炮聲和硝煙中,身臨其境直觀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東戰場的場景。
  • 看看十一期間青島那些景點免費
    金秋是青島最美的季節,截止到12月31日,青島的嶗山風景區、小青島公園、小魚山公園、海產博物館、奧帆博物館、大珠山風景區、琅琊颱風景區、珠山國家森林公園、青島德國總督舊址博物館(迎賓館)、信號山公園、青島山炮臺遺址、鶴山風景區、嶗山風景區等12家A級景區免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