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國神社供奉著自明治維新時代以來為日本戰死的軍人及軍屬,包括了14名二戰甲級戰犯和約二千名乙、丙級戰犯的牌位。但靖國神社只供靈位,這兩個存有7人骨灰的墓地,才是日右翼分子膜拜「聖地」。
此事還要從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說起,經過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判處罪大惡極的日本帝國主義7名甲級戰犯:東條英機、松井石根、武藤章、坂垣徵四郎、廣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土肥原賢二等以絞刑。
1948年12月21日,巢鴨監獄方面接到「執行死刑」的正式命令。此時,被判處死刑的戰犯們向監獄方面提出要求:希望在最後時刻吃上日本餐。於是巢鴨監獄方面從第二天開始供應他們烤魚等日本料理。
第二天晚上,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犯留下了各自的絕命詩。行刑前,他們分別在佛經室內誦讀經文,誦經師花山信騰對此有詳細描述:他們上身穿著草色衣服,雙手戴著手銬,下身著日式兜襠,用皮帶緊系。
在執行絞刑前,戰犯們還強作微笑,勉強保持鎮定的樣子。只聽見「咔」的一聲大門關閉,開始執行絞刑,這時是凌晨零時一分。盟軍總部對外公布了行刑情況,戰犯們走上了一條誰也不能幫他們逃脫的命運之路。
行刑完畢後,根據盟軍總部的消息:「戰犯們的遺體將被火化,骨灰將全部撒向太平洋。」然而,有3個右翼分子心有不甘,決定偷盜他們的骨灰。他們分別是:律師三文字正平、興禪寺的住持市川伊雄和橫濱火葬場場長飛田美善。
12月24日深夜,三文字正平等3人身穿黑衣,乘駐紮在橫濱的美軍沉浸在聖誕前夜放鬆警惕之際,悄悄潛入火葬場,用工具在鋼筋水泥的骨灰坑裡匆匆掏了一些骨灰後,連夜逃走。3人和戰犯家屬一合議,悄悄來到伊豆山,把骨灰藏在了觀音像下的石縫裡。
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美日關係升溫後,他們便在此處正式立了一座碑,不敢書寫七人的名字,只好寫上「七士之碑」。1960年7月,三文字正平等人又把一部分骨灰,送到了松井石根的故鄉愛知縣,在距離名古屋一百五十公裡的幡豆町三根山,建起了「殉國七士墓」, 這幾個字是當時的日本首相岸信介題寫的。如今,這兩處有戰犯骨灰的墓地,成為了日右翼分子的「聖地」,並成了日軍國主義的招魂之地,每年都有許多絡繹不絕的參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