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年負
1月7日上午9時5分,臺灣屏東九鵬基地成功試射了一枚飛彈。射擊通報標示,這枚飛彈最大的彈道高度為「無限高」。軍事專家分析,這枚試射的神秘飛彈應該是「雄風二E」增程型巡航飛彈。隨後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臺灣地區決心在兩年內實現製造首款戰略打擊武器「戟鋒地對地飛彈」的目標。但臺灣地區若想實現這個目標可不容易。
臺灣當局「防務部門」已經向「中山科學院」提供了8億多新臺幣的預算,但「戟鋒」是射程1000公裡以上的飛彈,不知道「中山科學院」是否真的擁有製造中程地對地飛彈的技術和實力。
「無限高」飛彈
此前,臺「中山科學研究院」曾經發布公告稱,將在1月試射三波飛彈。這三波試射的時間和限制區域都相同,飛彈都會從屏東九鵬基地發射,往東穿越蘭嶼和綠島之間,在蘭嶼外海轉北往宜蘭外海。
第一波飛彈試射是在1月7日。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在1月7日上午,屏東九鵬基地以45度的角度發射了1枚飛彈。報導提及,有軍事專家根據這枚飛彈劃定的試射危險區域,也就是南北距離,長達300公裡。再加上這枚飛彈的L型飛行彈道,排除了「天弓」系列和「愛國者」防空飛彈。
而且從其發射角度和尾焰軌跡觀察,「無限高」飛彈很可能是「雄風二E」增程型巡航飛彈。至於此前射擊通報標誌這枚飛彈的最大彈道高度為「無限高」,原因或許是「雄風二E」飛彈不需要靶彈,自行引爆,所以形容其「無限高」。
「戟鋒」
同樣在1月7日,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臺當局「防務部門」委託臺「中山科學院」進行代號為「戟鋒項目」的中程地對地飛彈研發計劃。他們的目標為,將在兩年內研發出臺灣地區首款戰略打擊武器「戟鋒地對地飛彈」,「戟鋒」飛彈的射程將會超過1000公裡。
報導表示,這也是近年來臺灣地區改變防務方針,發展「源頭打擊」能力的一個側面。臺當局「防務部門」為「戟鋒項目」提供了8億多新臺幣的預算,其中有5億多新臺幣將會在2021年內在「戟鋒項目」中使用。報導透露,超過一半的預算投入,似乎也代表「中山科學院」有把握製造中程地對地飛彈。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看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