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莖甘藍性耐寒,能適應高溫環境,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球莖甘藍別名:苤藍、擘藍、松根、玉蔓莖、芥藍頭等,為十字花科蕓薹屬二年生蔬菜。球莖甘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國家,系自羽衣甘藍的一種髓甘藍的變異而來,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我國北方及西南各省栽培較普遍。
球莖甘藍莖肥大為球狀或扁圓狀的球莖;其葉似甘藍,濃綠平滑,有白粉;唯葉柄較結球甘藍細長而著生稀疏,球莖的外皮及葉一般綠色,綠白色或紫色,根自球莖的底部中央生一主根人土,自主根下部發生細根。球莖自秋、冬成熟時南方在露地越冬,北方在窖內貯藏,至第二年春、夏抽薹開花,其性狀與甘藍大致相同。
球莖甘藍具有廣泛的耐寒性與適應高溫的能力,所以它在我國北方能在有輕霜期和無霜季節生長。其早熟品種更具有非常快的速熟性,從定植秧苗後40~45天即可收穫球莖。球莖甘藍在溼潤而富有腐殖質的粘壤土中能獲得高產,所以北方一般栽培在水道兩旁,使其經常接受到溼潤的土壤和豐富的肥料,而獲得5千克以上的大球莖。
球莖甘藍品種類型分大型種和小型種兩種:小型種植株短矮小,葉片短而小,葉柄細短,球莖個體小,一般重0.5~1.5千克。生長迅速,從播種至收穫約80~90天,從定植至收穫約50天左右,為春、夏或秋、冬季栽培的品種。
大型種植株較大,葉片多而大,葉柄細長,球莖多扁圓形,個體大,產量高,生長期長,晚熟,播種至收穫在120天以上,從定植至初收在80天以上。南方在秋冬季節和冬春季節栽培兩茬,北方可以在春夏季節和夏秋季節裁培兩茬,在高寒地區如內蒙古新疆等地則只能栽培一茬。前作收穫後,即翻耙,並公頃施基肥3.7萬~4.5萬千克。
北方做成平畦,南方做成高畦,北方在水道旁種植不施肥也可收穫好的收成。球莖甘藍育苗地要提前深翻曬垡,北方苗床作成平畦,南方作成高畦,畦寬1.33~1.66米,苗床每公頃播種5千克種子,要移苗,如秋季高溫需覆蓋遮陽網。
球莖甘藍的外葉著生疏散,定植密度要大些,早熟品種株行距25~30釐米;中晚熟品種為30~40釐米,栽培深度以與子葉齊平為準。
球莖甘藍定植後灌水1~2次,球莖開始膨大時,即需要定期灌水,相隔時間和灌水數量基本一樣,追肥應與灌水同時進行,一般在球莖開始迅速膨大時,重施追肥,以後再灌1~2次水,即可追肥一次,注意中耕、除草及鬆土。
球莖甘藍定植後早熟品種50~60天,中晚熟品種80~120天即可收穫。早熟品種公頃產3萬~3.7萬千克,中晚熟品種4.5萬~6萬千克。關於球莖甘藍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