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科技研究部門近日在對其附近海域日常海水環境監測時發現,位於西菲律賓海域中存在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在對這片海域進行生物採樣後發現,這裡的珊瑚蟲體內分離出了超常規濃度的碘129,儘管這种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的半衰期只有幾天時間,但這也證明該海域確實存在人為汙染。
不過沒想到,在菲律賓相關媒體報導時竟然說首要的懷疑對象是中國?顯然,菲律賓的這種估計並不客觀。首先,我國沒有核動力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其次,我們水下核潛艇的擁有量也遠遠不及美國,所以,專家稱:之所以懷疑中國,將一個地區的放射性物質超標原因歸咎於中國,還不如去問問美軍。
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進入今年以來曾多次進入西太平洋海域,它們和海洋生態環境的變化脫不開關係,不過,考慮到碘129的半衰期很短,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所以造成菲律賓海域汙染的元兇可能不是核動力航母,而是核潛艇。美國海軍的核動力潛艇部隊規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並且美國近年來一直致力於亞太戰略的實施,考慮到東亞海域深度普遍較淺,而深一點的水域則全部集中在南海。
南海的水深可以滿足美軍核潛艇的行動,但想進入南海海域,核潛艇必須從菲律賓沿海地區經過。美軍一直以來的戰略原則都是通過海軍先破壞敵人的海上運輸線,比如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時,首當其衝的不是航空母艦,而是核潛艇,依託自身優秀的隱蔽性能實現突然打擊。至於航母美軍更願意將其作為一個戰略節點,在遠海地區進行活動。
今年十月起,我國海軍基本每天都會派出一定的空中力量突進南海相關空域,這也說明,最近一段時間,南海相關海域一直有在進行激烈的反潛爭奪戰,美軍大量的核潛艇可謂是神出鬼沒。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會潛伏在交通要道上,就像冷戰時期那樣,而菲律賓又很巧正好處在這一關鍵節點上,所以出現海水汙染、輻射異常也都是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