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苗露
最近的天像被捅了個大窟窿似的,非但雨水不斷,還每次都下得如此猛烈。
過大的降水容易引發各類地質災害,當災害突然發生時,人們很容易被困於某地或在逃生中受傷。為防患於未然,日前各地應急管理部門對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進行了補充。
那麼,「家庭應急包」要怎麼準備?裡面要放哪些東西?記者諮詢了杭州9958應急救援隊隊長蔣立君。
食品+藥品+急救用品 三大類不可少
「急救包,顧名思義是要放一些急救用品。但現在的急救包裡不光有急救工具,還可以準備必要的食品和藥品,以備不時之需。」蔣立君表示,「比如壓縮餅乾,水;急救繃帶,刀具,手搖手電筒;雨衣,保溫毯,小錘子;包紮,止血,固定,傷口處理等急救用品;安全帽,防滑手套,軍鍬,皮膚清潔包……都可以準備一些,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準備家庭充氣救生圈。」
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急救包也可以按照下面這個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來準備。
【基礎版】
應急物品:手搖電筒、救生哨、毛巾和紙巾/溼紙巾。
應急工具:呼吸面罩、多功能組合剪刀、逃生繩、滅火器/防火毯。
應急藥品:常用醫藥品、醫用材料、碘伏棉棒。
【擴充版】
水和食品:礦泉水、餅乾、罐頭、嬰兒/老人特殊食品等。
個人用品:洗漱用品、衣物、女性用品等。
逃生自救/求救/救助工具:救生衣、手搖收音機、長明蠟燭、雨衣、毛毯、多功能小刀等。
醫療急救用品:創可貼、彈性繃帶、止血帶、醫用橡膠手套等。
常備藥品:消炎止痛藥、止瀉藥、退燒藥、心臟病急救藥等。
重要文件資料:身份證、戶口本、現金、家庭緊急聯絡單等。
這些藥物是急救包的「常客」
由於近期雨水天氣較為頻繁,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與胃腸道感染,急救包中應當常備抗感染、抗感冒、抗腹瀉類非處方藥。
抗感染藥物:如青黴素類、頭孢類、蒲地藍口服液等。
止瀉類藥物:如止瀉寧、藿香正氣丸等。
抗過敏藥:如氯雷他定、息斯敏等抗組胺藥。
止痛藥、退燒藥:如芬必得等,以及對乙醯氨基酚等退燒藥。
治療慢性病的藥:家中有老人或慢病人群,常用藥物也應在急救包中儲備一份。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儲備一些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有高血壓患者的家庭要儲備降壓藥;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要儲備降糖藥或胰島素等。
此外,鑑於目前依舊處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也可在急救包中多備些醫用外科口罩。有些急救包中還帶有呼吸面罩和止血帶,這兩類急救用品日常不太容易碰到,應提前學會使用方法。
準備「急救包」 還要注意這些事
總的來說,家庭急救包講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要以體積小、重量輕為上。
像滅火器、防火毯、呼吸面罩等一般家庭不太好儲存的,需要時可用浸溼的毛巾替代,也能起到一定保護作用。急救包中的耐用品一般按家庭成員人數來決定量,消耗品最好儲備2周用量。
需要注意的是,急救包也有一定的「保質期」,最好每隔半年就檢查更新一次,適時淘汰更換變質、失效藥品。
最後,急救包在家中擺放的位置應該是除幼兒外所有家庭成員都熟悉且容易拿到的地方,儘量避光儲存,放在鞋櫃、床頭櫃、衛生間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