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就在自家廚房裡做外賣,一天能賺4位數!但最近惹上了麻煩...

2020-12-23 網易新聞

(原標題:她們就在自家廚房裡做外賣,一天能賺4位數!但最近惹上了麻煩……(組圖))

  一個人在外打拼的你,是否也經常會思念媽媽做的飯菜?如果告訴你,通過網際網路

訂餐

也能讓你享受到「回家吃飯」的感覺,你願意去嘗試嗎?

  正是瞄準了這類需求,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專門推出了「家廚類」的網絡訂餐平臺。據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了解,目前,深圳、上海等地的「家廚類」網絡訂餐平臺已經悄然興起,《深圳商報》此前還曾撰文稱,一些都市白領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了「回家吃飯」的願望。

  與其它種類的網絡訂餐相比,「家廚」省了供餐者買菜、上門的麻煩,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迎合了不少在孤身奮鬥的年輕人的心理訴求。  

有「媽媽的味道」 營業額一天最多可達4位數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海

市食藥

監管局了解到,目前在上海經營的,並且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家廚」類網絡訂餐平臺共有四家,包括:「回家吃飯」、「覓食」、「丫米」和「鄰食」,前兩家分別註冊在北京和杭州,後兩家註冊在上海。

  這四家「家廚」類網絡訂餐平臺中,最大的一家有6000多家「家廚」同時在線,規模最小的也有上千家。其中「覓食」客服人員7月30日更是告訴記者,「覓食」在上海地區的「家廚」名額已經招滿,在杭州也只剩下西湖區部分地區還有名額。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7月30日上午電話聯繫數位上海地區「家廚」時發現,儘管此時10點剛過,這幾位「家廚」卻都已經在忙著做飯了。看上去生意很不錯,「現在已經進入我一天中最忙的時候了」,一位「家廚」如是說。

  一個「家廚」則向記者透露,顧客們選擇「家廚」是因為她做的飯菜有「媽媽的味道」。她還說,自己所在居民區,單子較少,一天最多六七百元,若是在白領較多的地方,收入會更高。

  「覓食」相關人員則表示,根據情況不同,一位「家廚」的營業額一天最多可達到四位數,少的也有幾百元。

  而在營業時間方面,據記者了解,各平臺對「家廚」的營業時長要求有所不同,「覓食」要求「家廚」一周至少營業4天,而「回家吃飯」則沒有硬性要求。

  另外,從廚師的構成來看,「家廚」的廚師多為家庭主婦,她們大多空有一身廚藝卻無用武之地,「家廚」網絡訂餐的出現恰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平臺。  

多家「家廚」平臺遭查處

  由於這類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十分新穎,在新《食品安全法》出臺前,屬於缺乏針對性監管的空白地帶。加之「家廚」大多潛藏在居民小區內,如果沒有鄰裡和消費者的投訴舉報,監管部門上門檢查,還經常被以「不得擅闖民宅」的理由拒之門外。因此,「家廚」背後也隱藏著諸多問題,比如很多在線「家廚」都屬於無證經營,而由此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則值得人們關注。

  今年3月份,上海市食藥監管局多次接到市民的舉報電話,一些市民在食用「家廚」提供的食品後出現身體不適和油煙擾民等問題。

  在註冊方面,平臺的審核也不夠嚴格。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從「回家吃飯」「覓食」「丫米」等App上看到,要入駐「家廚」,大致只需填寫姓名、電話、住址等一些基本信息。在初步通過後會有人員上門認證。實現營業後會進行不定期檢查。

  「回家吃飯」客服人員7月30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回家吃飯」要求入駐「家廚」具備真實、獨立的家庭

廚房

,且廚房面積大於4平方米,通燃氣,此外廚房不能有汙漬和異味。申請人年齡在18-60周歲之間,擁有健康證,無犯罪前科和精神疾病等。

  而據記者了解,「覓食」的「家廚」入駐的條件與「回家吃飯」相差無幾。值得注意的是,相關平臺都只對「家廚」個人的健康衛生提出了要求,對「家廚」的廚房則沒有要求具備相關衛生許可或食品經營許可(餐飲服務許可)。

  根據新華社此前報導,大部分「家廚」並不具備冷鏈配送食品的條件,夏季高溫下,食品安全隱患更大,並且也可能造成人身安全隱患。有關部門曾採集餐飲單位現場製作和配送到顧客處的冷菜、生食、冷加工糕點等高風險食品,進行微生物檢驗後,發現食品配送後的平均合格率比配送前降低了13.5%。

  早在今年年初,上海食藥監局就已對「家廚」類網絡訂餐平臺提供者進行了行政約談,明確告知其從事的網絡訂餐活動已經違反《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責令其立即停止在上海的無證「家廚」網絡訂餐活動。

  7月12日,深圳市食藥監局曾表示,對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餐飲服務許可)利用私家廚房從事點餐服務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

  近日,國家食藥監管總局也表示,不支持網上家庭廚房的「家廚」類網絡訂餐平臺。

  根據去年10月份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從事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許可;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審查入網食品經營者許可證。而不符合要求的,最高將被罰二十萬元,嚴重者將被責令停業。

  而上海市食藥監管局7月28日通過其官網稱,「丫米」、「鄰食」等上海市的本土「家廚」類網絡訂餐平臺存在的違法行為已經被上海食藥監局依法查處,而此前網上曾有消息傳,「丫米」在去年年初曾獲得千萬級的天使輪投資。此外,「回家吃飯」、「覓食」等類的網絡訂餐平臺已被依法移送相關省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處理。

  記者7月30日登錄上述四款「家廚」的App發現,「鄰食」已無法在蘋果商店中找到,但是在安卓商店中仍正常提供下載;「丫米」則顯示系統正在維護中,而「回家吃飯」和「覓食」依然處於正常運營狀態。

「鄰食」官網已無法正常打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聯繫兩家被上海市食藥監管局責令停運的「家廚」類網絡訂餐平臺,「丫米」官方客服電話一直無人接聽,登錄「鄰食」官網,頁面顯示「網站正在改版上線,敬請期待」。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只做外賣的小店,一天能240單!太賺錢了……
    四五十家只做外賣的餐飲店聚集在一起是什麼樣的場景?每天上百名外賣騎手穿梭其中的張店區九級村便民農貿市場,不知不覺成了淄博一景。這些自發聚集的店鋪,店面平均不到30平米,只有食物製作包裝間,沒有顧客吃飯的桌椅,生意卻大都不錯,有老闆一天能接240單,最差也有100多單。
  • 隔離期間不如趁機愛上自家的廚房?
    原創 更酷潮流生活社區 mars探索新鮮城事最近這段時間由於疫情的原因,許多人的一日三餐久違的回到了自家的餐桌上。開灶點火備菜做飯又重新回歸了日常,許多人都開始瘋狂想念「下館子」的日子,覺得家裡的飯菜早已經吃到不想再吃。
  • 在美國送外賣一天能賺多少錢?送14單竟然掙了70美金
    最近五年,外賣和共享產業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五年以前,因為受限於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人們想要在家裡吃餐館的飯只能通過打電話讓人送過來。而現在,如果想吃飯了只需打開在APP中下單就好,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熱騰騰的飯就會送到家門口。在十年前,這樣的生活方式根本就難以想像。
  • 青島外賣小哥達萬名 日均30單最高一天賺六百
    小店一天能接140單  昨天上午10時30分,位於大堯三路的「臺資味」餐飲店的外賣電話開始響個不停,原本負責衛生的小哥變身為外賣員,開始忙碌的一天。浮山後一家黃燜雞米飯餐廳老闆劉先生說:「最近店裡重點發展做外賣,只設了六七個座位,但叫外賣的和來店裡吃的人數差不多。 」現在店裡只有他們夫妻和一位請來的小工,中午高峰期起碼要送出三十多單,有時候他也得出門送餐。在補貼方面,雖然外賣平臺拼紅包的野蠻生長年代已過,但一些商家為了生意而推出的下單立減的優惠,依然能吸引不少顧客下單。
  • 一天能賺五位數 杭州95後夫妻開的店被網際網路巨頭看上了
    小谷說,他們住在步行5分鐘路程的出租房裡,「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日常辛苦帶來的是每天能上五位數的營業額,日子倒也過得安穩和知足。夫妻倆的生鮮店這家夫妻店的改變,從10月底橙心優選地推人員的到訪開始。那時,美團優選和橙心優選先後高調進入杭州,迅速開始招募團長、大面積鋪點。
  • 日本一外賣公司騎手全是中國人?!一天能賺10000日元
    還記得70周年國慶典禮上了,遊行方隊了出現了"外賣小哥"陣營,不少網友驚呼"救命恩人出現了"!想一想也是,還有什麼比宅在家,等著外賣的到來更激動人心的事呢?5月14日,一則外賣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送外賣日入一萬日元!好像還挺多。#日本一外賣公司騎手全是中國人#甚至還上了熱搜話題。
  • 媒體調查大學生叫外賣:有人除了拿外賣能一天在床上
    在高校放寒假之前,記者走訪了省城3所大學,一天之內,6個女生宿舍,3個男生宿舍,共有52名同學,有9名同學點了外賣。  1 在學校男生比女生叫外賣頻率高  「今天有點偏辣啊。」推開一個大二女生宿舍的門,一股子飯味。6人間宿舍,有4個人都在吃著外賣。
  • 京滬開了200多個外賣共享廚房 它們在做怎樣的生意?
    它們在外賣平臺上的唯一共性是名字後面往往跟著「吉刻」、「熊貓」、「黃小遞」之類的字樣,這些就是給它們提供空間的共享廚房。最近它頗受關注, Uber創始人,那個把Uber做到680億美元市值後被董事會趕出去的前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收購吉刻聯盟。優步中國是賣給了滴滴,但卡蘭尼克對這裡的興趣沒有消失。
  • 南昌外賣小哥心寒:2份外賣被偷,這一天都白幹了
    來源|都市現場原創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小範是一名外賣騎手,雖然最近南昌氣溫驟降,陰雨連綿,但卻絲毫沒影響他每天風裡來雨裡去,接單掙錢的熱情。11月29日中午一點多,小範連續接了5單外賣,在把商品全部取到手後,他開始按順序依次送單。而就在象山北路一個小區送第三單時,意外出現了。外賣騎手 小範:送這邊是第三單,我還有兩單在車子箱子裡面。我大概不超過三分鐘,就等下電梯上去再下來,我拿箱子打開一看,餐沒了。
  • 一天四頓飯,從早到晚人都在廚房
    4月29日,沙溢在最新上線的綜藝《喜歡你,我也是》中吐槽做家庭煮夫的日子。 早起備早餐做早餐吃早餐刷鍋洗碗,洗完備午餐做午餐吃午餐刷鍋洗碗,洗完備晚餐做晚餐刷鍋洗碗,不知沙溢的第四頓飯是否為夜宵,總之,廚房絕對是除了床他呆的最多的地方!
  • 「家庭廚房」做外賣不能一棒打死
    日前,多家媒體報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在談到「家庭廚房外賣」時表示,家庭廚房沒有法律界定,不支持這種網絡訂餐方式。滕佳材稱,現在網上訂餐發展得特別快,尤其是現在都是年輕人在緊張工作,有這種平臺方便他們的生活,但網上訂餐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風險。他表示,對於網上家庭廚房,他個人是不支持的,甚至是反對的。
  • 吃外賣也能賺錢、躺賺外賣紅包項目解析,普通人也能做
    美團外賣,餓了麼現在是幾乎包攬了外賣行業,現在也還在時常做著活動,偶爾點外賣能有個優惠券就太好了。但是你們有想過用優惠券也能掙錢麼? 今天就來給大家解析一下,這個外賣項目的主要流程。
  • 做餐飲上外賣有沒有用?專門做外賣託管的人是這樣給我說的!
    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店家堅持做外賣呢?又有多少店家真的在盈利呢?什麼樣的店家適合上外賣呢?我專門和一位做外賣託管好幾年的朋友深度交流了這個問題,他給我表達了他的看法和結論。我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1、很多店家上外賣本身就是錯的他們是公司運營,在他看來,很多餐飲店家,尤其是新手店家,找他們做外賣,本身就是錯的,壓根賺不到錢,但這樣的單他們依然會接(你懂的)!
  • 願我們終囿於廚房與愛
    真的很久沒有這樣認真的對待過一堆韭菜了,一根一根的清理掉根上的泥土和末梢的黃葉,然後衝洗乾淨放在筐裡等待水分蒸發。一個包子,從在我腦海裡發芽,到進入我的胃裡,用掉了整整一上午時間,多奢侈啊,為了幾個包子,花費一個上午。可是,又是多麼的幸福。年少的時候,忙忙碌碌,懶懶散散,總是在外面吃,覺得別人做的好吃。
  • 家門口把錢就賺了,這門副業做的顛覆你想像吧
    就有很多人私信問我,大概都是做實體的吧(想一想現在這疫情,就可以知道老闆店主的心情),「現在實體經濟還有沒有活路啊?」「好像什麼不搞個線上,就只有等死一樣,是麼?」「都去搞短視頻了,誰做服務業啊?」「咋錢就這麼難賺呢?」問題問的都很好,但是現實就是這樣,線上現在是潮流,趨勢。做任何事情,要知道借力,順勢。方能事倍功半。
  • 據網友爆料,日本一外賣公司騎手全是中國人,一天能賺10000日元
    有網表示也想去日本送外賣:據這位小哥講,他有時候比較懶,一天跑6個多小時,也有6千多日元的收入,很多網友表示也想去日本送外賣,不知道人家還招人不。在中國送外賣的收入與地域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在深圳這些大城市可能一個月跑得勤快些也有上萬的收入了,但真的需要跑很多單,大部分都是上不了萬的,至於在三四線城市自然單價比較低,上萬更是難上加難了,如果你是外賣小哥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收入。不會日語怎麼辦?
  • 一天送外賣10單賣多少錢 比進廠打工強嗎
    現在去城市打工的機會更多了,是去工廠打工呢,還是去送外賣呢?最近,不少人在這兩個行業裡面做選擇,因為似乎送外賣能月入過萬,而進工廠卻不行,還很累。有網友問,一天送外賣10單賣多少錢?比進廠打工強嗎?一起來看看詳細內容吧。
  • 在日本旅遊,不要隨意給當地女孩拍照,否則會惹上麻煩
    文/阿秋最近幾年,大家的生活質量可謂是有了明顯的提升,這一點都得益於祖國的強大。日本作為與我們相鄰的國家,也是令我們記憶深刻的國家,伴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好了很多,除了中國人會去日本旅遊以外,也有不少日本人會來中國旅行,但是大家在日本旅遊的時候,看到街上的女孩不要隨意拍照,否則會惹上麻煩。
  • 在一線城市送外賣,一天能賺多少?工作10天的本科生分享了到手收入
    前不久,在論壇中,筆者看到有位工作10天的本科生吐槽道:他在從公司辭職以後,選擇進入了外賣行業,也是了解到外賣行業其實有專送和眾包,專送其實就是需要平臺派單,但是眾包就比較隨機了,需要外賣員及時搶單,而訂單的價格也是因為距離長遠而由系統規定的,那麼在一線城市送外賣一天能夠賺多少錢呢?
  • 自家花園種植的玫瑰,做出來的玫瑰軟餅受大家歡迎
    真有姓周的找咱們麻煩呀。」蘇若彤問道,看來程嫣還真是挺大方的。「今天財政上有位副局,帶人見我,說他家這親戚想辦餐飲,問我能不能通融一下,讓他兒子進咱們蘇氏學下經驗,他那個親戚就姓周。我下午見了那個小夥子,總覺得他怪怪的,說不上來哪兒不對,但渾身上下叫人看了就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