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深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更好惠及世界

2020-12-24 中國社會科學網

 

 

   

  【學習進行時】11月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頻頻出席重要外交活動。「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命運共同體意識」,是他在所作的主旨演講或發表的重要講話中貫穿始終的「中國主張」。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11月10日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17日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20日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1日至22日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

  新冠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11月是「雲外交」高峰月。僅10日至22日短短的兩周內,習近平主席就出席了4場重大外交活動並發表重要講話。「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命運共同體意識」,是他在講話中貫穿始終的「中國主張」。  

  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 「扎牢維護人類健康安全的籬笆」

  11月19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上發表的主旨演講中提出,「我們要深化命運共同體意識」。

  當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環顧全球,疫情使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遭受巨大威脅,全球公共衛生體系面臨嚴峻考驗,人類社會正在經歷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全力挽救生命是當務之急,迫切需要國際社會團結合作,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這無疑亟需「深化命運共同體意識」。

  「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加強全球公共衛生體系,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傳染性疾病。要加強世界衛生組織作用,推進全球疾病大流行防範應對,扎牢維護人類健康安全的籬笆,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21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指出。

  3月份,習近平在致電法國總統馬克龍時第一次提到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自此之後,習近平在多個重要場合頻頻提及這一理念,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也成為近期各大重要外交活動中國不變的倡議和主張。

  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這是國際社會抗擊愛滋病、伊波拉、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取得的重要經驗,是各國人民合作抗疫的人間正道。習近平17日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指出,近一年的抗疫實踐證明,只要團結一心、科學防治,病毒傳播可以控制,疫情影響能夠克服。

  對於如何加強抗疫合作、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習近平有著深刻思考。10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了3點:要加強各國聯防聯控,支持彼此抗疫努力,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要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發揮關鍵領導作用,反對將疫情政治化、病毒標籤化,共同抵制「政治病毒」。要用好本組織衛生領域合作機制,深化疫情監測、科研攻關、疾病防治等領域交流合作。

  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不僅是倡議者,也是積極的踐行者:中國企業正在同俄羅斯、巴西夥伴合作開展疫苗三期臨床試驗;中國已經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將在這個平臺上同各國特別是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疫苗;中國已經設立疫苗研發中國中心……

  通過毫無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向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力所能及幫助,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中國詮釋了一個大國應有的擔當,為如何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率先垂範。  

  構建發展共同體 「推動世界共同發展」

  「即將過去的一年,人類經歷了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超過百萬人失去生命,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民生遭遇重創,影響超出2008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

  21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習近平主席語調沉重地描繪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各國帶來的嚴重衝擊,給世界經濟帶來的重創。

  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國利益休戚與共、命運緊密相連。重大危機面前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對於世界經濟遭受的創傷,只有共同發展才是復甦的良藥。

  「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習近平明確提出,要深化務實合作,構建發展共同體。

  共同發展是構建發展共同體的必然要求。一些國家越來越富裕,另一些國家長期貧窮落後,這樣的局面是不可持續的,也不是「真發展」。「大國要率先示範,主要經濟體要以身作則,發展中國家要積極作為,通過共同開放、共擔責任,推動世界共同發展。」4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強調。

  習近平對構建發展共同體提出了目標——「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好的發展需要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科技創新,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綠色經濟,堅持綠色低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支持聯合國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推動構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發展夥伴關係,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發展中國家,更好滿足弱勢群體需求……在重要外交活動中,習近平始終堅持並倡導這樣的發展理念。

  不久前,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制定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規劃了中國未來發展。中國將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繼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各國發展戰略及歐亞經濟聯盟等區域合作倡議深入對接;落實好二十國集團「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還倡議」,積極開展國際發展合作,幫助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渡過難關;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穩步推動金融市場準入……習近平向全世界傳達出積極信號:中國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人類命運之舟行穩致遠

  雖然各個外交活動主題不同,但「命運共同體」是近期習近平主席重要外交活動講話當之無愧的關鍵詞,出現在每一場講話、致辭中。

  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一直以來,在各個重要場合,習近平都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中,習近平再提時代之問:「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是經受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衝擊時,全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命運共同體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無疑是面向時代之問最好的答案。

  為了維護安全和穩定,習近平強調,要構建「安全共同體」,要遵循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有效應對各類威脅和挑戰,營造良好地區安全環境。

  為了促進民心相通,習近平強調,要構建「人文共同體」,促進文明互學互鑑,增進各國睦鄰友好,夯實上海合作組織長遠發展民意基礎。

  面對世界和亞太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對於亞太合作未來的路怎麼走,習近平提出,要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

  ……

  習近平的這些倡議,出自於對人類福祉、世界發展的深沉關切,不僅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也推動了這一理念走深走實,是「深化命運共同體意識」的率先實踐。

  人類在同一條船上,風高浪急之時更需要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這條人類命運之舟的前進方向,也在波濤洶湧之時給了我們前進的無盡動力。

  每一場外交活動都是一次中國聲音的傳遞。習近平在外交活動中反覆宣示的「中國主張」,體現了中國始終堅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決心,體現了中國對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行動。

相關焦點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楊潔篪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發出「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在歷史的轉折關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倡議,深刻回答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世界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起到了撥雲見日的引領作用,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日益深入人心,中國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習近平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江 山 史奎吉攝(人民視覺)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此後有大量論述。近年來,中國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不斷拓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和贊同,這一倡議正在從理念轉化為行動。
  • 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深刻認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  在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總體框架和核心要義的「十個堅持」中,「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居於靠前的突出位置,鮮明地提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總目標,理念引領作用突出,體現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 習近平2年內30次談「命運共同體」
    要對外介紹好我國的內外方針政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來源: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為我國發展爭取良好周邊環境推動我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國家(2013年10月26日)【7】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
  • 習近平深入思考深刻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藍圖
    《牢固樹立亞太命運共同體意識》是2013年10月7日習近平同志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演講的一部分。指出:中國發展離不開亞太,亞太繁榮也離不開中國。要牢固樹立亞太命運共同體意識,以自身發展帶動他人發展,以協調聯動最大限度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各經濟體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格局,共同創建引領世界、惠及各方、造福子孫的美好亞太。
  • 習近平同志《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要篇目介紹
    指出:中方願同印尼和其他東協國家共同努力,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願同東協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牢固樹立亞太命運共同體意識》是2013年10月7日習近平同志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演講的一部分。指出:中國發展離不開亞太,亞太繁榮也離不開中國。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歷史的轉折關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倡議,深刻回答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世界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起到了撥雲見日的引領作用,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日益深入人心,中國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人類命運共同體》主要篇目介紹
    指出:中方願同印尼和其他東協國家共同努力,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願同東協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牢固樹立亞太命運共同體意識》是2013年10月7日習近平同志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演講的一部分。指出:中國發展離不開亞太,亞太繁榮也離不開中國。
  •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世界意義
    習近平主席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理念,既指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正確前景,又給予全球化發展新的強大推動力。以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代表的中國理念,越來越多地被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載入決議、寫進文件,說明中國理念與聯合國宗旨、人類社會基本原則高度契合,說明中國理念正成為國際社會主流價值觀,說明中國理念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期望。
  • 習近平多次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創建和平世界勾畫藍圖
    自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高瞻遠矚,創新外交理念和實踐。在世界舞臺的中心,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在重大國際事務面前,積極發揮建設性的引領作用。
  • 在世界動蕩變革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依據科學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正確分析了當前以至後疫情時代的歷史大勢、國際大局和中國角色,指明了人類社會加強團結、推進合作、共克時艱、開創未來的前進方向,表明了面對世界動蕩變革期,堅定不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中國理念、中國主張,拓展和深化了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和實踐。
  • 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作者: 是說新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讓我們通過一組圖片,回顧這一理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 習近平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江 山 史奎吉攝(人民視覺)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此後有大量論述。近年來,中國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不斷拓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和贊同,這一倡議正在從理念轉化為行動。
  • 2017中國外交「遍地生花」 攜手全球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原標題:2017中國外交「遍地生花」 攜手全球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媒體)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 廖瑾 劉璐)「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如是說。
  • 引領世界潮流的航標——習近平主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  題:引領世界潮流的航標——習近平主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啟示  新華社記者李忠發、白潔、崔文毅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
  • 人民日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有信心、有能力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並在不同場合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了重要闡述,形成了科學完整、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的思想體系。
  • 人類命運共同體:歷史坐標、現實基礎與世界意義
    原標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歷史坐標、現實基礎與世界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是一種社會存在物,自人類從動物中走出來那一刻起,就過著一種共同體的生活。人只有在共同體中才能生存和發展。
  • 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
    11月19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並發表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  實現互利共贏》的主旨演講,強調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要全面深化抗疫國際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復甦。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此時更需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團結合作,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關鍵詞】世界歷史理論 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產主義【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揭示了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趨勢和一般規律,包括世界歷史發展的根源、動力與方向等內容。而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已經證實了馬克思對人類社會發展歷史規律認識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