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稚野
現如今,時代的發展非常的迅速,每時每刻都有著不一樣的變化,有新事物的誕生,也就意味著有舊事物的落幕,各個領域都是如此。軟肉強食已經是這個時代標誌,如果一旦抓住了機遇,就可以堅持到最後,但如果一直處於低迷狀態,不思進取,那也將會第一個被淘汰,現實就是這樣的殘酷,可謂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就比如阿里巴巴也就是走到了網際網路發展潮流前面,現在才會有這麼大的競爭力,所擁有的一切財富也是理所因當。而一些體育用品行業也是如此,提到運動品牌,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會想到阿迪達斯、耐克、特步等國際大品牌,而一些國產品牌,李寧、安踏也是另大眾喜歡。然而,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很多的國產體育用品品牌也走上了沒落,也只剩下安踏、李寧在中國有著一定的競爭力,逐漸成為了我國運動品牌的巨頭。據數據分析顯示,安踏股價達到了每股100港元,其公司市值也高達2743億港元。
就在今年的雙十一期間,安踏的銷售量也是比往年增長不少,據數據顯示,集團電商的銷售額超出了28億元,同比增長53%。而且現在安踏的營收入額也僅次於耐克和阿迪達斯,成為了成績最好的國產體育用品品牌。但實際上,安踏之所以有如此優秀的成績,也是和自身的運營模式脫不了關係。在2009年時,安踏就從百麗那買下了「斐樂」在中國的商標使用權。還有人買斐樂的鞋子之後,但發現公司署名是安踏,以為是買了假貨,但其實並不然,斐樂才是最正宗的安踏產品。
而安踏就是因為斐樂的融入,才讓市場競爭力加強了。而且安踏總收益的一半,也都是斐樂貢獻的,在得到了大量收益之後,安踏也逐漸對「買買買」熱衷,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安踏旗下已經收購了30個品牌。與此同時,同樣是晉江崛起的體育運動品牌,同樣與安踏經營模式一樣的貴人鳥,其發展卻顯得很小眾。而且,現在的貴人鳥還陷入債務危機,開始以低價甩賣產品來維持公司正常運營。在當安踏電商傳來好消息時,貴人鳥的創始人林天福卻被曝出限制消費的消息。
林天福在創業的初期,從小規模的運動鞋服貼牌代工,直到開始向菲律賓出口運動鞋服等產品。2002年,林天福也就開始用「貴人鳥」商標生產鞋類產品,也從本來的代工轉變成負責運動鞋服等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銷售。之後,貴人鳥也就開始對自主品牌發展,由於當時注重於營銷方式,通過明星代言、贊助、廣告等多種方式,從而成為了當時國內很受歡迎的體育運動品牌。
在2008年,由於奧運會在北京開幕,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國產體育運動品牌也迎來了黃金期,越來越多的人就開始購買運動品牌產品,這也讓貴人鳥在數千家運動品牌中崛起。不僅營業額和銷量有大幅度增長,其門店數量也是如此,一時之間讓貴人鳥獲得了很高的市場份額佔有率,在國內運動品牌中也是名列前茅。
在2014年,貴人鳥也成功在上交所上市,這樣成為了貴人鳥最巔峰時期,其門店數量高達5560家。2015年公司市值也是達到了417億元,而創始人林天福也是以190億元的身價成為了曾經泉州首富,貴人鳥也在一次的創造出輝煌的時刻。然而,貴人鳥的好景也不長,在公司還沒有上市多久之後,貴人鳥也就開始了走下坡路。在林天福有了一定資本後,就開始迫不及待的把貴人鳥打造成「全能品牌」,向著別的領域進軍。
就在貴人鳥上市一年後,公司就開始投擲了十幾億向體育、運動、遊戲行業等領域發展。幾年的時間裡,通過十幾次的併購,貴人鳥品牌也出現了二十多個不同的領域之中。但是資本市場變化莫測,這些投資大多數都是靠著賭的成分,而同樣是「買買買」的安踏卻與貴人鳥的差距越拉越大,一個成為了中國第一運動品牌,但另一個卻用6年的時間輸掉了將近400億。
而且現在的貴人鳥淨利潤也出現了虧損,各地區的門店也迎來了「倒閉潮」。在2018至2019兩年之間,貴人鳥的虧損金額就達到16億元。截止到今年的11月份,貴人鳥的市值也就只剩下13億元,與巔峰時期相比減少了387億元,縮水達到97%。
而面對當今的競爭壓力,貴人鳥想要再次「站起來」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也只能通過轉型的一條路來拯救自己,但是希望是很渺茫的。
你認為貴人鳥還能站起來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系網尚財富原創出品,任何渠道,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