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已經被科學家認定滅絕了近14萬年的物種,居然在地球上重新「復活」了,而且原因至今未能有準確定論,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地球漫長的文明歲月中,曾經在不同的時期出現了眾多不同的主宰者,而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大部分物種走向滅絕,而被認定為滅絕的物種正是指在地球上已經完全不存在其生命痕跡,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已經被認定滅絕的物種在地球上再次出現,這樣的事情也並不是沒有發生過,只不過之前由於發展限制,那時的科學考察嚴謹性還有待確認。
而此前一項發表在《動物學》期刊上的新研究指出,早在13.6萬年前就已經被確認在地球上完全滅絕的一物種,竟然在現今真的重新出現了,這一物種正是白喉秧雞。白喉秧雞是印度洋中海洋西部最後存留下倆不能飛的鳥,它分布於印度洋,包括馬達加斯加群島及附近島嶼,早在13.6萬年前這種物種就已經被確認完全滅絕,而且在此後漫長的歷史中也沒有發現其蹤跡。
而現在這種跨時代的發現出現了,據相關研究員介紹,白喉秧雞過去曾生活在世界第二大的珊瑚環礁上,由於該島上沒有白喉秧雞的天地,於是白喉秧雞漸漸喪失了飛行能力,13.6萬年前海平面上升,島上所有的動植物,包括不會飛的白喉秧雞都隨之滅絕,而後來環礁受到板塊運動影響,重新浮出海平面,13.6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的白喉秧雞竟然也再度出現。
為了確定它們是否是曾經的白喉秧雞,英國大學的研究人員曾進行了滅絕前後的化石對比,最終確定白喉秧雞是「復活」了,而有關於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眾多專家學者為此討論了許久,儘管未有準確定論,但大部分觀點認為這是一種「迭代進化」,意思是一個物種在不同時間點、同一地點上,會因為一樣的基因演化成同一種身體構造,因而白喉秧雞在小島上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