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至少6500萬年,13.6萬年前就沒有的物種都再現地球

2020-12-16 騰訊網

地球自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地球也經歷了很多變化,其中就有很多生物由於無法適應地球的環境變化而最終走向滅絕,如猛獁象,它們的滅絕就與地球的環境變化有關,而且諸如此類的情況還不少。

其實在生物滅絕或消失的時候,也會迎來一些比較奇蹟的事件,那就是被認定為滅絕或消失的物種會「驚喜」地再次出現,但是具體是為什麼科學家還沒有找到原因。

腔棘魚被認為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

科學家在研究地球上的生物,發現了一種生物,它的脊柱是中空的,第一次出現在3.5億年前的泥盆紀,當時在地球上極其豐富,由此被人們稱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因為在後續的研究中並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跡,因此科學家推測這種生物——腔棘魚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畢竟當時的霸主恐龍都已經滅絕了,更何況是普通的淡水魚。

然而1938年,在非洲南部近岸卻意外發現這種魚類又重新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這讓人對這個淡水魚有了很大的改觀,這一發現也令生物學家們都沸騰了。

腔棘魚

腔棘魚,總鰭魚目,一些葉鰭硬骨魚類的統稱,其近緣已絕滅的扇鰭魚亞目的種類被認為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

而現代的腔棘魚是矛尾魚科(Latimeriidae)的深海魚,因鰭棘中空而命名,體型要大於那些化石種類,是一種兇猛的掠食者,體粗重還多黏液,鰭呈肢狀,行動靈活,顏色比較鮮豔,非常易於區分,目前的腔棘魚也已經成為了「近危」物種。

白喉秧雞是一種在13.6萬年前就已經出現滅絕的物種。

白喉秧雞是生活在在塞席爾的阿爾達布拉(Aldabra)環礁上的一種陸地鳥,不會飛行。據悉,白喉秧雞的滅絕是因為當時它們所處的阿爾達布拉環礁的海平面不斷上升,導致整個島嶼被淹沒。

按照情況,這種不會飛的白喉秧雞應該會在海平面上升的過程中滅絕或者消失才對,而且在白喉秧雞滅絕之後的10萬年時間內,人類也並沒有發現白喉秧雞的任何痕跡,因此白喉秧雞就被確認為滅絕了。

然而隨著地殼運動,阿爾達布拉環礁慢慢地浮出了水面,前不久,科學家居然在那發現了被人們認為「已經滅絕」的物種——「白喉秧雞」。

隨著如今生態系統的變化,有人認為如果海平面再次上升的話,那麼阿爾達布拉環礁還會被水淹沒,白喉秧雞則將再次面臨滅絕。不過在這裡我們不需要討論海平面的問題,而是要討論這個物種到底有沒有滅絕。

從時間上來說,13.6萬年前,白喉秧雞已經被認為是滅絕了,但英國的一個研究團隊通過分析島嶼的化石發現,白喉秧雞也確實已經「復活」了。

為什麼白喉秧雞會重新「復活」呢?

其實對於白喉秧雞復活的原因,目前還沒能得到一個確切的結論,但已經有一些專家表示,這可能是物種的「迭代進化」現象使得白喉秧雞再度復活。

這種學說中認為,在環境壓力的影響下,有時候進化會成為一種可預測的過程,在某個物種滅絕後,一些具有非常相似特徵的新物種可能會在以後的同一地點出現,簡單來說就是同一個物種在同一地點上,很有可能會在不同的年代中反覆出現,這並不奇怪。

總結

近年來,有很多曾經被宣布滅絕的物種已經再次被人類發現,雖然這些已經滅絕的物種已經再次出現了,但是這種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而且情況也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樂觀,所以對於這些「再次」出現的生物我們更要格外珍惜,因為它們在地球上也有著自己不可或缺的位置。

從這些生物的「復活」情況上來看,雖然人類算得上是現在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但面對未知的地球,我們仍然還有很多沒辦法解決的難題,因此對於地球,人類不僅應該時刻保持著敬畏之心,而且還要保護上地球生物,更要愛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相關焦點

  • 13.6萬年前滅絕動物再現,野外滅絕的華南虎可能出現嗎?
    早在13.6萬年前滅絕就已經宣布滅絕了,所以這個特殊的例子值得科學家們分析,該鳥名叫「白喉秧雞」。 大約在13.6萬年前,關於鳥類的滅絕科學家們通過化石證明了這一切,並且可以肯定的是該生物隨著阿爾達布拉環礁「沉沒」海底消失了。由於上面我們也說了該鳥類是不會飛的,並且阿爾達布拉環礁又是位於海洋區域之中,四面環海的地帶並沒有「逃生之地」。所以出現很奇怪。 而13.6萬年前宣布滅絕也是確定了的,經過實際考察給出的結果。
  • 亞洲獅增長到近700隻,滅絕6500萬年、13.6萬年生物為何重現?
    作者:文/虞子期生物是「構建」地球生態系統最重要的一部分,少了它們,地球將可能處於生態系統的「崩潰」邊緣,而隨著人類的開發,對生物棲息地的破壞,生物捕殺等因素出現,越來越多的物種逐步走向滅絕或消失,所以這就讓我們想到了生物大滅絕的開始。
  • 那顆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後來去了哪?
    在地球生物發展的歷史上,總共有過四處次物種大滅絕,第一次是在4.38億年前的奧陶紀,主要滅絕的物種都是海洋生物。而最近的一次是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這次生物滅絕中,恐龍就是最重要的對象之一。在現代研究提出的十幾種理論中,相對受到廣泛認同的說法就是6500萬年前一顆行星碰撞了地球的中美洲地區,引發一場大地震以及熔漿的噴湧,這是導致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據專家推測這顆小行星直徑有10公裡,質量相當於一座珠穆朗瑪峰。它撞擊地球後產生的地震強度約為10級,會留下一個直徑超過100公裡的隕石坑。這種強度的撞擊使得之後的幾個月內,地球上的生態環境產生劇變。
  • 近14萬年前滅絕的物種,在地球上重新「復活」,原因至今未有定論
    一種已經被科學家認定滅絕了近14萬年的物種,居然在地球上重新「復活」了,而且原因至今未能有準確定論,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地球漫長的文明歲月中,曾經在不同的時期出現了眾多不同的主宰者,而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大部分物種走向滅絕,而被認定為滅絕的物種正是指在地球上已經完全不存在其生命痕跡
  • 古生物學家稱地球大規模物種滅絕遵循2700萬年的周期
    根據新的研究,包括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和鳥類在內的陸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遵循一個周期,時間跨度約為2700萬年。 有趣的是,這一大規模滅絕周期也與此前報導的海洋生物大規模滅絕相吻合。研究發現,大規模滅絕與地球上重大的小行星撞擊和火山噴發事件時間周期一致。
  • 滅絕6500萬年的魚,為何會再次出現?離開水能存活17小時?
    滅絕6500萬年的魚,為何會再次出現?離開水能存活17小時!在地球上一個物種的消失並不罕見,至於這些物種消失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難以適應地球多變的環境而導致的,可是地球環境變化的原因往往是由於人類活動而引起的,所以從根源來講,還是人類作用的結果。地球在一次又一次的物種消失過程當中,很多的物種都在地球上徹底的消失了,只有極少數的生物可以倖存下來,進化成為其他的形態,或者在地球的某一個角落。
  • 探索恐龍滅絕真相,6500萬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看完不敢相信!
    探索恐龍滅絕真相,6500萬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看完不敢相信! 地球一共經歷過五次大滅絕,而上一次,也就是導致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物種恐龍滅絕的原因。
  • 地球上滅絕6500萬年的魚,又重現人間,生物學家們都沸騰了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地球也孕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生命體,每個生命體都依賴地球的環境生存,同時這些生物在發展的過程中都不能破壞地球的生態平衡,因此地球的食物鏈是固定的,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敵。
  • 小行星正面撞擊地球,使恐龍滅絕,最後去了哪裡?
    ,為了保護地球,青貓們在恐龍時代來尋找恐龍的基因但是恐龍已經在6500萬年前滅絕了,青貓們知道不能改變歷史雖然在太空梭上看到小行星進入大氣層,但是小行星墜落導致恐龍全部死亡這個場景不是導演們創造的,「隕石坑撞擊說」是目前恐龍已滅絕的最廣為人知的假說恐龍是從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到現在生存的龍形類動物,是三角龍現代鳥類和梁龍最接近的共同祖先和所有後代
  • 地球上的十大生物滅絕事件
    大多數人對大滅絕的認識是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亡的小行星撞地球。但事實上,自從大約30億年前第一個細菌生命進化以來,地球經歷了無數次的大滅絕。隨著全球變暖對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我們正面臨著第11次物種滅絕。
  • 6500萬年前物種沒有大滅絕,恐龍會進化成什麼?專家有個大膽猜測
    6500萬年前,宇宙中發生了一件足以令整個地球都為之震顫的大事件,那就是一顆小行星直接撞擊了地球。這次大撞擊引起了地球上火山的急劇反應,大面積持續噴發巖漿,地球的溫度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這樣惡劣的氣候變化,讓當時地球上的霸主——恐龍,相當的痛苦,直接走向了滅絕的道路。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隕石,撞擊地球形成了四川盆地?
    2.3億年前地球的第一代霸主恐龍開始出現,恐龍是體型極為龐大、擁有尖牙利齒和具有很強攻擊力的史前生物,雖然它們沒有智慧,但是憑藉龐大的身軀讓恐龍在地球上稱霸了1.6億年之久,如果不是6500萬年前的那顆隕石,恐龍統治地球的歷史將會更加悠久,可是歷史沒有如果,在6500萬年前,一顆從太空中闖入地球引力範圍的隕石最終撞向地球
  • 人類多久滅絕?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100-200萬年!
    來源:新浪科技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前)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321萬年,大型哺乳動物比小型哺乳動物存活的時間更長。對於無脊椎動物而言,它們持續存活的時間更令人印象深刻,其平均繁衍壽命在500萬-1000萬年之間。
  • 以現在科技水平,能否在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那種隕石撞擊下生存?
    完全有可能,只要有一塊隕石落到地球上,就會產生一些直接的影響,不過人類有沒有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有辦法,但是能不能完美的解決,就要看當時的具體情況。如果是比較小的隕石,就算撞擊在地球上,對一些人產生了致命的殺傷,但不足以改變整個地球,更不會改變地球的氣候條件,而當年恐龍之所以滅絕,並不是隕石撞擊直接導致恐龍死亡,而是整個環境變遷,食物鏈斷裂等等情況,最終導致了恐龍種群的滅絕。以人類現在的技術水平,經歷6500萬年前那種隕石的撞擊是不可能的滅絕的。
  • 6500萬年前,那顆正面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後來去哪了
    2.3億年前,在不需要智慧以力量說話的時代,恐龍憑藉龐大的身軀,以噸起步的重量,以及驚人的咬合力主宰著整個地球,然而地球說變就變,6500年前恐龍開始滅絕,關於它滅絕的說法有大陸漂移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滅絕,這五次物種大滅絕中,當數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最為嚴重、最毫無防備。距離人類最近的恐龍大滅絕的原因至今仍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而導致其它幾次滅絕的原因也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了,雖說物種大滅絕一事聽上去非常可怕,但是仍然有很多生物存活了下來,尤其是海洋生物,當它們藉助了天然的屏障後,理應可以讓不少物種得以存活,然而發生在二疊紀到三疊紀之間的滅絕事件竟讓96%的海洋物種滅絕,大約發生在2.5億年前的這次事件所產生的原因一直不明,令人意外的是《自然-地球科學》中的一篇研究報告曾指出
  • 歷史上五次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嚴重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其實在人類誕生以前很多生物都已經滅絕了,像是恐龍、猛獁象等。不管什麼原因,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巨大災難才會導致這些物種的滅絕。而下面我們就要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五大滅絕事件,嚴重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許多早的恐龍也均滅絕,而那些發達一些的恐龍卻倖存了。許多槽齒目動物也都滅絕了。倖存的植物包括針葉類和蘇鐵。這次滅絕事件的原因還不清楚。在2.08至2.13億年以前盤古大陸開始分裂,這導致了強烈的火山運動,這是地球大陸形成後最強烈的火山運動了。其它可能的原因有全球性的氣候冷卻或隕星。
  • 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撞擊瞬間滅亡,這個瞬間是多長?
    生物滅絕在地球上並不是一件很特別的事,甚至可以說物種的滅絕是生物演化史上的必然階段。地球上究竟是發生了什麼讓這些龐然大物消失了呢?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 隕石撞擊說 科學界普遍認為隕石撞擊是6500萬年前恐龍毀滅的主要原因。 一顆長達10公裡的小行星,以每秒40公裡的速度撞擊到了現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這裡有一個非常巨大的隕石坑,直徑大約有180公裡,深900米,是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在挖掘石油的時候發現的。
  • 2.52億年前地球上物種為何大滅絕?公認的五次大滅絕事件
    大約在2.52億年前,地球上曾發生被稱為最嚴重「大滅絕」(Great Dying)的物種滅絕事件,幾乎摧毀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這次二疊紀至三疊紀的大滅絕事件,殺死了96%的海洋物種和73%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科學家們一直都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一事件後果如此嚴重。
  • 最新研究認為恐龍滅絕後地球哺乳動物出現進化大爆發
    摘要:自恐龍滅絕以後,地球上哺乳動物的進化呈現爆發式發展,物種進化速度要三倍於恐龍滅絕之前,在短短1000萬年內各哺乳動物物種已經填補了因恐龍滅絕而留下的缺口。科學家們發現,在白堊紀晚期小行星撞擊事件引發地球物種大滅絕之前,地球上胎盤哺乳動物的進化速度一直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