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6500萬年的魚,為何會再次出現?離開水能存活17小時!
在地球上一個物種的消失並不罕見,至於這些物種消失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難以適應地球多變的環境而導致的,可是地球環境變化的原因往往是由於人類活動而引起的,所以從根源來講,還是人類作用的結果。地球在一次又一次的物種消失過程當中,很多的物種都在地球上徹底的消失了,只有極少數的生物可以倖存下來,進化成為其他的形態,或者在地球的某一個角落。
滅絕的生物再次出現
在近些年來卻經常看到這樣的報導,已經被公認為是滅絕的生物,卻又再次出現在地球上,生物的再次出現對於我們來說,是件好事,這也豐富了地球生物的種類,遠比生物的滅絕要來得好一些。那麼這些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生物為什麼會再次出現呢?它們的身體是否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呢?
曾經科學家就發現了,在13萬年前就已經被滅絕的白喉秧雞,因為在它的喉部有一抹白色,所以被稱為白喉秧雞。根據科學家在地球上所發現的化石,認為在13萬年前,這種生物就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不見了。沒想到在13萬年後的今天,卻又再次發現了它的身影,並且大量繁殖。除了白喉秧雞之外,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年代更為久遠的生物,在6500萬年前,也就是恐龍消失的時候,腔棘魚這種生物也就隨著滅絕不見了,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一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億年前。
腔棘魚或已經出現「重複進化」
至於消失的原因,很有可能和恐龍是一樣的,由於環境的巨變而難以生存,其實最早發現是在1938年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一隻活著的腔棘魚。這條魚的發現引發了很大的熱議,因為在科學界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化石層面,第1次他們親眼看到活的腔棘魚。
身體構造也比較的特殊,雖然屬於魚類,但是在陸地上也能生存下去,曾經科學家研究認為在離開水之後只能存活兩個小時左右,可是隨著腔棘魚的再次出現,再次印證了離開水之後可以存活17個小時。 如果不是科學家的計算錯誤,這很有可能意味著在6500萬年之後,腔棘魚的身體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進化,在適應環境方面已經變得越來越強。
因此很多科學家認為,腔棘魚這種生物可能在漫長的歲月歷史當中已經出現了重複進化的情況,在此前重複進化這個詞語,都是針對一些鳥類生物,在魚類身上出現這種情況,還非常的少見。對於這些在地球上消失而又再次出現的生物,你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