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6500萬年的魚,為何會再次出現?離開水能存活17小時?

2020-12-16 科技爆發點

滅絕6500萬年的魚,為何會再次出現?離開水能存活17小時!

在地球上一個物種的消失並不罕見,至於這些物種消失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難以適應地球多變的環境而導致的,可是地球環境變化的原因往往是由於人類活動而引起的,所以從根源來講,還是人類作用的結果。地球在一次又一次的物種消失過程當中,很多的物種都在地球上徹底的消失了,只有極少數的生物可以倖存下來,進化成為其他的形態,或者在地球的某一個角落。

滅絕的生物再次出現

在近些年來卻經常看到這樣的報導,已經被公認為是滅絕的生物,卻又再次出現在地球上,生物的再次出現對於我們來說,是件好事,這也豐富了地球生物的種類,遠比生物的滅絕要來得好一些。那麼這些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生物為什麼會再次出現呢?它們的身體是否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呢?

曾經科學家就發現了,在13萬年前就已經被滅絕的白喉秧雞,因為在它的喉部有一抹白色,所以被稱為白喉秧雞。根據科學家在地球上所發現的化石,認為在13萬年前,這種生物就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不見了。沒想到在13萬年後的今天,卻又再次發現了它的身影,並且大量繁殖。除了白喉秧雞之外,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年代更為久遠的生物,在6500萬年前,也就是恐龍消失的時候,腔棘魚這種生物也就隨著滅絕不見了,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一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億年前。

腔棘魚或已經出現「重複進化」

至於消失的原因,很有可能和恐龍是一樣的,由於環境的巨變而難以生存,其實最早發現是在1938年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一隻活著的腔棘魚。這條魚的發現引發了很大的熱議,因為在科學界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化石層面,第1次他們親眼看到活的腔棘魚。

身體構造也比較的特殊,雖然屬於魚類,但是在陸地上也能生存下去,曾經科學家研究認為在離開水之後只能存活兩個小時左右,可是隨著腔棘魚的再次出現,再次印證了離開水之後可以存活17個小時。 如果不是科學家的計算錯誤,這很有可能意味著在6500萬年之後,腔棘魚的身體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進化,在適應環境方面已經變得越來越強。

因此很多科學家認為,腔棘魚這種生物可能在漫長的歲月歷史當中已經出現了重複進化的情況,在此前重複進化這個詞語,都是針對一些鳥類生物,在魚類身上出現這種情況,還非常的少見。對於這些在地球上消失而又再次出現的生物,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滅絕至少6500萬年,13.6萬年前就沒有的物種都再現地球
    其實在生物滅絕或消失的時候,也會迎來一些比較奇蹟的事件,那就是被認定為滅絕或消失的物種會「驚喜」地再次出現,但是具體是為什麼科學家還沒有找到原因。 腔棘魚被認為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
  • 滅絕至少6500萬年,13.6萬年前就沒有的物種都再現地球
    其實在生物滅絕或消失的時候,也會迎來一些比較奇蹟的事件,那就是被認定為滅絕或消失的物種會「驚喜」地再次出現,但是具體是為什麼科學家還沒有找到原因。 腔棘魚被認為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
  • 地球上滅絕6500萬年的魚,又重現人間,生物學家們都沸騰了
    地球的食物鏈對於生態平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地球的食物鏈出現了某一環的缺失,那麼地球的生態系統就會處於崩潰的狀態,人類如今在地球上就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支配著地球的資源,但是在人類的破壞下,很多生物都出現了滅絕,地球的生態系統也面臨崩潰。
  • 亞洲獅增長到近700隻,滅絕6500萬年、13.6萬年生物為何重現?
    作者:文/虞子期生物是「構建」地球生態系統最重要的一部分,少了它們,地球將可能處於生態系統的「崩潰」邊緣,而隨著人類的開發,對生物棲息地的破壞,生物捕殺等因素出現,越來越多的物種逐步走向滅絕或消失,所以這就讓我們想到了生物大滅絕的開始。
  • 印尼捕獲恐龍時代魚類 腔棘魚曾被認為在6500萬年前滅絕
    據新華社電 印尼一名生物學家20日說,一名釣魚者釣到一條腔棘魚,而生物學界原本認為,這種魚類與恐龍在同時代滅絕。  印尼海洋生物學家勒基·路明戈斯說,釣魚者尤斯蒂努斯·拉哈瑪19日在印尼北部蘇拉威西島釣到一條長1.3米、重50公斤的魚,經過鑑定,這是條腔棘魚,屬腔棘魚目矛尾魚科,是一種兇猛的古魚類,擁有像翼一樣的鰭。  這一發現引起科學界廣泛關注。生物學界此前普遍認為,腔棘魚已在6500萬年前滅絕。  這條魚被釣上來後,在一個檢疫用的魚池中存活了17個小時。
  • 6500萬年前,海裡的滄龍是怎麼突然滅絕的?
    恐龍滅絕事件,是地球生命進化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迄今為止,科學界普遍認可的是小行星撞擊說。這種說法是指6500萬年前的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深刻改變了地球環境,恐龍因此才突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事實是否真的是如此?陸地上的恐龍消失也就算了,為什麼連海裡的蛇頸龍,滄龍也會滅絕?
  • 跟恐龍同一時期存在的古老巨型魚,躲過行星撞擊至今依然存活
    當然在這地球發展的過程中,雖然出現了很多不同情況的生物,不過有些生物早就在地球上消失,目前也有很多生物瀕臨滅絕,這是生物在地球上更替的規律。比如說在6500萬年前,當時在地球上稱霸的恐龍,就是在那個年代全部消失,在目前來說只能夠看到恐龍的骸骨。
  • 人類多久滅絕?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100-200萬年!
    來源:新浪科技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前)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321萬年,大型哺乳動物比小型哺乳動物存活的時間更長。對於無脊椎動物而言,它們持續存活的時間更令人印象深刻,其平均繁衍壽命在500萬-1000萬年之間。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假設,因為恐龍確確實實已經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悉數滅絕,而它們滅絕的原因到現在為止還停留在各種假說的層面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說」可信度最高。那麼,如果在6500萬年前沒有這次的撞擊,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呢?我們大膽地來推測一下。
  • 6500萬年前物種沒有大滅絕,恐龍會進化成什麼?專家有個大膽猜測
    6500萬年前,宇宙中發生了一件足以令整個地球都為之震顫的大事件,那就是一顆小行星直接撞擊了地球。這次大撞擊引起了地球上火山的急劇反應,大面積持續噴發巖漿,地球的溫度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這樣惡劣的氣候變化,讓當時地球上的霸主——恐龍,相當的痛苦,直接走向了滅絕的道路。
  • 恐龍滅絕之謎:恐龍為何在6500萬年前絕跡?
    恐龍最早出現在2.4億年前的三疊紀,是地球上的第一代霸主,支配地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6億年之久。物種從誕生到消失,是生物演化的自然規律,不足為奇。但如此一個龐大的,佔據統治地位的家族,竟然跟其他很多物種一起,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滅絕,不得不令人感到懷疑。根據真實的佐證,科學家們提出了恐龍滅絕的假說小行星撞擊地球說中國古生物學和物理學家黎陽帶領團隊,在6534.83萬年前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K-T線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稀有元素銥,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232倍。
  • 6500萬年前物種沒有大滅絕,恐龍會進化成什麼?專家有個大膽猜測
    6500萬年前,宇宙中發生了一件足以令整個地球都為之震顫的大事件,那就是一顆小行星直接撞擊了地球。這次大撞擊引起了地球上火山的急劇反應,大面積持續噴發巖漿,地球的溫度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這樣惡劣的氣候變化,讓當時地球上的霸主——恐龍,相當的痛苦,直接走向了滅絕的道路。
  • 從恐龍時代存活至今的生物
    從恐龍時代存活至今的生物 提起侏羅紀,大家就想起了恐龍,嘎嘎君想問,初次之外,你還見過那些從恐龍時代就存活至今的生物嗎?大約距今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曾經稱霸一時的恐龍突然完全消失了。與此同時,地球上70%的生物都在那個時期突然滅絕,至今留下了一個難以破解的謎團。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幾百萬年前人類才出現,這之間間發生了什麼
    根據科學家的統計,在地球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五次的物種大滅絕。五次物種大滅絕讓地球上的物種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些物種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另一些物種重新出現,在地球這個大舞臺亮相。
  • 地球物種輪迴的悲劇,每6500萬年滅絕一次,距下一次還有多久
    點擊關注哦   地球物種輪迴的悲劇,每6500萬年滅絕一次,距下一次還有多久   奧陶紀也是地球歷史上海洋佔據大地表面面積最大的時期,這一次的生物文明延續了6500萬年,但是由於伽馬射線暴的遠古,地球迎來了第一次物種大滅絕。
  • 揭秘福建「弓魚術」,像這樣綁過的魚,離水能存活2天,太神奇了
    但如今我們人類已經掌握了機器打氧的技術來延長魚的鮮活,以便於存儲跟運輸,那在古代,沒有如今高科技的情況下,這魚是不是就沒辦法保鮮那麼久呢。其實在古代,魚離開水也是能存活的。早在600年前的福建地區,當地人就發明了一種神奇的技術「弓魚術」,從字意上我們能看出就是把魚給綁成弓形,而像這樣綁過的魚,離開水能存活一兩天,而天氣溫度適宜的話,更是能存活四五天之久呢,是不是覺得太神奇了。據說經過這樣一番操作之後,不僅能延長魚離開水的存活時間,還能去除魚的土腥味,讓我們吃起來更加鮮甜。今天小亨來為大家揭秘福建神奇的「弓魚術」。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哪去了,為什麼沒留下隕石?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在了地球哪裡,為何沒有隕石?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研究發現,該隕石坑形成於6500萬年前,是造成恐龍滅絕的那次隕石撞擊留下的坑洞。小行星撞地球據研究發現,在6500萬年前,有一顆直徑大小為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但撞擊後並沒有留下隕石,而是完全蒸發,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恐龍真的滅絕了嗎?1864年的老照片,出現翼龍形象,無處理痕跡?
    針對這個問題,主流科學認為恐龍大家族在6500萬年前,因為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高速撞擊到地球表面,形成了大範圍的地震和海嘯,以及後續氣候環境的一些影響,讓食物鏈的基石植物類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最後結局就是恐龍大家族成員,沒有了食物的來源,露出破綻被自然環境所淘汰。
  • 曾經的海洋霸主,巨齒鯊也敬它三分,滅絕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有資料顯示,地球存活至今的歲數至少有45億年,在這麼一段漫長的歲月中,自然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物。時光流逝、鬥轉星移,無數生物都無法掙脫生老病死的規律,湮滅在歲月的長河中。有些史前生物比較幸運,由於自身的特殊原因,死後的屍骸能夠規避外界因素的因素,完整妥善地保存下來,可供世人參觀。接下來我們便來認識一個海洋霸主,曾叱吒白堊紀,連恐龍也不是它的對手。
  • 人類如果滅絕,地球上會出現其他主宰者,會出現「新人類」嗎?
    電影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的情節極難在現實中發生,可人類因破壞地球而獲得地球的報復導致毀滅卻是擁有著極大的可能性,而人類一旦滅絕,地球會再次出現「新人類」嗎?答案令人痛心。現在普遍認為原先的地球霸主—恐龍的滅絕源於6500萬年前的一次隕石大碰撞,但更讓人難過的,這次碰撞還導致了地球上原先三分之二動植物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