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古代不考古,沒有發現過恐龍化石,東晉的書籍《華陽國志》記載四川武城發現了恐龍骨頭,那時的人還不認識恐龍,以為是神話裡的龍,把恐龍骨頭入了藥,也就是中藥裡的「龍骨」。
1957年, 四川宜賓馬鳴溪渡口發生一場暴雨,把到目前為止體型最大的「馬門溪龍」合川馬門溪龍的化石衝出地表,這隻恐龍的化石長22米,高3.5米,當地居民考古意識較低,在考古學家來之前沒有好好保存,用錘子敲掉了一部分用作藥材龍骨,考古學家來了之後,把這些化石搬了整整40幾箱才搬走。
2.3億年前,在不需要智慧以力量說話的時代,恐龍憑藉龐大的身軀,以噸起步的重量,以及驚人的咬合力主宰著整個地球,然而地球說變就變,6500年前恐龍開始滅絕,關於它滅絕的說法有大陸漂移、地磁變化、火山爆發等等,但最普遍的說法是「行星碰撞」說。
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以20-40km/s的速度猛烈撞向地球,它撞到地球上的威力相當於同時爆炸100萬億噸TNT,70億顆美國對日本投放的「小男孩」原子彈,並且給地球留下一個100公裡以上的隕石坑。這顆行星改變了地球上的自然環境,地震、海嘯、火山噴發一起襲來,而且是連續幾個月都是這樣的異象,灰塵覆蓋了整個天空,地球一下進入到寒冬。
這顆行星撞擊到地球,行星周圍的恐龍最先遭殃,連屍骨都找不到全部汽化或者燒成灰。之後遭殃的恐龍就是食草恐龍,地球上到處都是火災和火山噴發,植被被燒枯,食草動物用不了多久就會被餓死。
食肉動物或許還能吃吃食草動物屍體,但食肉動物需求量很大,其他恐龍相繼死去,它們也沒有過多的食物,遲早會被餓死,何況地球上還有各種自然災害和驟然下降的氣溫在威脅它們的生命。這場浩劫帶走了地球上包括恐龍在內的3/4的動植物種。
恐龍滅絕的6000萬年後,地球又恢復了平靜,又迎來了一個新的主宰者——人類,他們沒有恐龍的傲人的身軀,卻有著發達的大腦,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出土之後,人類開始研究恐龍的相關課題,在想那顆導致恐龍滅絕的行星這麼多年跑去哪了呢?
1951年有人在墨西哥的希克蘇魯伯鎮發現了一個隕石坑,經過測量是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坑,科學家把這個隕石坑稱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根據地質測試,這個坑是6500年前留下的,科學家認為這就是當年導致恐龍滅絕的行星留下的。
這個坑因為地質作用在地表上不可見到,直到1951年才被發現。還有科學家發現,當年這裡經歷了一系列撞擊,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外圍可能還有一個隕石坑,直徑有300多公裡,那顆小行星後來慢慢蒸發了或者變成了粉末,只留下了高出地球含量幾百倍的銥元素。
很難說人類會不會也遇到恐龍滅絕這樣的事,但人類不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可能不用等到地球自己開啟清理計劃,人類會自取滅亡,所以為了我們自己的生存,一定要愛惜這顆蔚藍色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