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這種生物,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其是一種誕生於2.2億年前,生活在中生代的蜥型綱動物。它們體型龐大,四肢發達,肌肉強健,曾經是稱霸地球的主人。
然而,這樣一個地球霸主,竟在6000萬年的白堊紀突然憑空消失。即便到現在,人類也沒能完全搞清楚它們消失的原因。不過,根據學界比較普遍的說法來看。恐龍很有可能滅絕於小行星撞擊地球。
對於恐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還曾遍布地球每一個角落。想要完全滅絕它們,這顆小行星的規模想必相當大。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恐龍滅絕是小行星襲擊地球所致,其大小又頗具規模,那當年這顆小行星到底砸在了地球哪個地區呢?
有研究表明,在6000萬年前砸向地球的那顆小行星直徑至少長達10公裡。其墜落地球後,引起了巨大的地震、火山噴發和海嘯,才導致的恐龍滅絕,而這次致命的撞擊就相當於100億的顆核彈發射的能量。
一般來說,這麼嚴重的撞擊毀亡事件勢必會給地球表面留下一個巨大的損傷。而小行星其中一部分可能會因為撞擊中產生的熱量而被熔解掉,另一部分則會因巨大的衝擊波彈飛出去,然後被地球吸引力吸引到地面上,之後散布在世界的一個地方。
但世界各地的隕石經過這麼多年已經被巖石層層覆蓋,深深埋在地裡,是非常不容易被人們發現的。
一直到90年代,一位科學家在墨西哥的北部的方向發現了一個又大又深的隕石坑。放射性元素分析顯示,這次隕石坑的撞擊確實是發生於6000萬年前,正好和恐滅絕的時間能對得上。難道,當年滅絕恐龍的元兇便掩埋在此地嗎?
但是,隨後地質學家在隕石坑的考察推翻了這個言論。裡面並沒有找到關於小行星的任何蛛絲馬跡。不過,卻在隕石坑裡得到了一個重大線索,即發現了銥元素的存在。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個隕石坑裡的銥元素超過了地球的總含量。由此,也有不少人人堅信,這必然就是小行星在襲擊地球的時候留下的損傷。
而縱觀這片區域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正是墨西哥灣。而且,墨西哥灣的光滑程度簡直不像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產物,反倒真像是當年小行星砸下來的隕石坑。所以,有專家直言,當年讓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如今已經化成了墨西哥灣的汪洋大海。
假如當年真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才導致的恐龍滅絕,那這顆小行星就是人類出現的推動者,也是人類成為地球主人的重要因素。因為如果恐龍這種超大型動物沒有在這次毀滅級事件中滅亡,人類是沒有機會在地球系統中出現的。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說法雖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是還是不能令所有人都信服,畢竟,關於恐龍的滅絕的時間久遠,還有那麼多別的說法沒法求證。所以真想得到更加權威的回答,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探索。進一步的發現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