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小行星去哪了呢?為什麼只剩下坑了?

2020-12-14 騰訊網

恐龍滅絕是距離人類最近的一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目前科學界基本上認同恐龍的滅絕是天外飛石所導致的。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大約為10公裡的隕石從天而降,降落到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這個隕石坑被稱為「奇科蘇盧布隕石坑」。

隕石坑

由於幾千年來地質活動的不斷變化,這個「奇科蘇盧布隕石坑」慢慢地就被埋起來了,它被深埋在數百米的沉積巖之下,也就是說剛開始人類走在上面,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隕石坑。人類至今發現的隕石坑其實都不到200個。但是在地球40億年的歷史當中,僅僅只有200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嗎?不可能。

月球作為地球的天然衛星,很多地球的隕石撞擊歷史可以從月球上來觀察。月球的地質活動非常穩定,月面上坑坑窪窪的洞很多,都是隕石撞擊的結果,不會像地球一樣被地質活動掩埋起來。在月球上光是直徑大於20公裡的隕石坑就有7000多個,大於1000米的可能有上百萬個。

為什麼地球上的隕石坑這麼難找?

為什麼地球上的隕石坑這麼難找?先不說其他的小的隕石坑,就6500萬年前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形成的隕石坑直徑就有180公裡,深900米,人類也大概在1970年左右才發現。

這主要是因為地球是一個地質活動非常活躍的星球,火山噴發、地震、流水侵蝕和風化侵蝕等作用都不斷地塑造著地球的表面,所以很多早年的隕石坑早在這些地質作用下被磨平了,非常難以找尋。

當然,地球和月球還有很不同的一點是,地球是有大氣層的,所以小的太空巖石或行星撞擊地球可能直接在大氣中就被燃燒掉了。此外,如果隕石砸向海洋的話,那就沒坑了,但是會引發巨大的海嘯,其實還更危險,而且這種機率可能還不小。

隕石坑是如何形成的?

想了解太空中的小行星去哪裡了,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隕石坑是如何形成的。

在地球上形成隕石坑的條件是一個天體以11.6km/s的速度從太空向地球衝來,然後物體的動能會轉化成熱能,在與地球大氣摩擦下,變成了一個高溫高速的物體,一塊隕石撞擊地球所釋放的能量不亞於核爆炸。

在地球高速降落的時候隕石上的部分巖石可能已經脫落,降落到地球的其它地方。

而核心部分仍然會向地球的某個地方進行衝擊,巨大熱能和動能產生的衝擊波足以讓地表形變,當隕石與地面相撞的時候,巨大的動能和熱能讓整片區域的溫度極高,當地的空氣、水和巖石都壓縮為了等離子體,快速擴張的同時又迅速冷卻。隕石開始在巨大的撞擊下四分五裂,向外拋射自己的殘石。撞擊的時候有的隕石也會直接和周圍的事物發生高能的化學反應,比如被等離子氣化的巖石會變成似曜巖。

我們基本上看不到什麼隕石保留在隕石坑的表面,它們基本上已經和地球的巖石融為一體了,或者被衝散到各地去了。但是科學家可以通過測量鐵-鎳珠球等殘留物來尋找隕石。與奇科蘇盧布隕石坑相比,小一點的隕石坑亞利桑那隕石坑,直徑為1.2公裡,隕石基本上在撞擊地表的時候就徹底爆散和蒸發了,殘留物基本找不到。

小結:

實際上地球上的隕石坑遠比人類至今發現的多,人類至今可能只發現了200個不到的隕石坑,對比月球的上百萬個。這主要是因為地球有大氣層的保護,而且地質活動很容易將這些隕石坑抹去。

當一個巨大的小行星高速向地球衝來的時候,部分巖石可能已經在大氣的高溫作用下融化的,其它的部分也會在巨大的撞擊波中四分五裂分散到世界各地。或者會在高溫的條件下氣化與周圍巖石融為一體。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事件導致恐龍滅絕,那小行星後來哪去了?
    這顆直徑達到十公裡的小行星在撞擊地球之後,大部分物質都留在了地球,少部分物質逃出了地球,撞擊坑位於現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北部,撞擊坑的深度和直徑都非常驚人,分別為五百米和一百八十千米。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恐龍,大約毀滅於六千五百萬年前,毀滅的根本因素是源自一場猛烈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一顆直徑在十公裡左右的巨型小行星與地球相遇(說是巨型,其實主要是相對於地表生物而言,畢竟這顆小行星的尺寸和當年地球所撞到的那顆體型和火星差不多大的天體根本沒法比較,而後者那場撞擊誕生了我們現在的月球)。
  • 是小行星撞擊滅絕恐龍?也許溼婆隕石坑和印度德幹高原火山才是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自然氣象#系列徵文圍觀群眾可能有兩種意見,一種是知道恐龍滅絕可能是一次小行星撞擊,但為什麼確定是小行星撞擊可能說不太清楚,另一種是從頭到尾徹底否認是小行星撞擊,認為6500萬年前的事情,咋說都可以,為什麼一定是小行星呢?也許不是呢?下面就這個話題來捋一捋。
  • 6500萬年前,那顆正面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後來去哪了
    這顆行星撞擊到地球,行星周圍的恐龍最先遭殃,連屍骨都找不到全部汽化或者燒成灰。,在想那顆導致恐龍滅絕的行星這麼多年跑去哪了呢? 1951年有人在墨西哥的希克蘇魯伯鎮發現了一個隕石坑,經過測量是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坑,科學家把這個隕石坑稱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根據地質測試,這個坑是6500年前留下的,科學家認為這就是當年導致恐龍滅絕的行星留下的。
  • 恐龍滅絕史:恐龍三大迷團,「小行星撞擊」蘇美爾文明中早有記載
    有點正常邏輯的人可能會提出這麼一個問題,恐龍在地球上稱霸了2億年,而人類只生活了300-400萬年,那麼很奇怪,為什麼生存兩億年的恐龍沒有進化出人類的高階智慧,人類不過存在百萬年而已。這個就不禁讓我想起了達爾文《進化論》,啪啪打臉。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
  • 恐龍滅絕是因為火山爆發還是小行星撞擊?海洋生物化石給出了答案
    這一領域認為,小行星撞擊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的唯一兇手。相比這場爭論,平切利·赫爾更關注的是研究在這場大事件後,物種是如何復興的。正如赫爾所說:「在不參與任何爭論的情況下仍然有很多研究可以做」。今年早些時候,平切利·赫爾開始研究恐龍滅絕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發生了變化。一位古生物學家認為,小行星和火山活動都是罪魁禍首。
  • 小行星撞擊令恐龍滅絕,但時間地點、角度都太趕巧了!
    迄今為止,地球已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相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白堊紀大滅絕。這次滅絕造成了白堊紀末期包括恐龍在內的75%動植物滅絕,因此也叫恐龍大滅絕。關於恐龍滅絕的理論(假說)有很多,比如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有人認為是超新星爆炸所致,但目前學界普遍認同的一個主流理論是小行星撞擊。
  • 小行星正面撞擊地球,使恐龍滅絕,最後去了哪裡?
    ,想佔領地球,為了保護地球,青貓們在恐龍時代來尋找恐龍的基因但是恐龍已經在6500萬年前滅絕了,青貓們知道不能改變歷史雖然在太空梭上看到小行星進入大氣層,但是小行星墜落導致恐龍全部死亡這個場景不是導演們創造的,「隕石坑撞擊說」是目前恐龍已滅絕的最廣為人知的假說恐龍是從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到現在生存的龍形類動物,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你知道撞擊點在哪裡嗎?
    第二次是中生代末期,當時除了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無脊椎動物也都滅絕了。恐龍生活在中生代的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後,大約在6500萬年以前,恐龍突然滅絕了,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多種猜測,包括小行星撞擊說、火山爆發說、造山運動說等學說。
  • 滅絕恐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有可能再次發生嗎?
    根據目前的數據,未來100年沒有能對地球構成重大撞擊的小行星,但凡事總要小心,誰也難保沒有漏網之魚。彗星撞地球導致恐龍滅絕(來源:圖蟲創意)作者 | 林文杰 航天科普作家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尤坦卡半島,導致統治地球1.6億年的恐龍滅絕。
  • 英國研究發現: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
    英國研究發現: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
  • 那顆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後來去了哪?
    在地球生物發展的歷史上,總共有過四處次物種大滅絕,第一次是在4.38億年前的奧陶紀,主要滅絕的物種都是海洋生物。而最近的一次是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這次生物滅絕中,恐龍就是最重要的對象之一。作為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動物,恐龍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長達2.4億年,現代鳥類生物也是恐龍進化的後代。不過恐龍有如此長的發展歷史,人們對恐龍化石的發現和認識卻是從19世紀才開始,第一位發現其化石的人是一個叫做曼特爾的醫生。自此人們開始了對於恐龍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研究,也包括它們是如何滅絕的。
  • 小行星撞擊時恐龍可能並沒有減少
    小行星撞擊時恐龍可能並沒有減少。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小行星滅絕非鳥類恐龍之前,蜥腳類動物就已經日落了。然而,許多其他恐龍家族仍然蓬勃發展,如果不是因為那次災難性的事件,它們很可能仍然統治著地球。古生物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在奇克蘇魯布隕石坑的小行星到來之前,恐龍的數量和多樣性都在下降。其原因一直備受爭議,甚至被用來質疑小行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鳥類除外)的理論。然而,整個想法可能只是一種錯覺。在墨西哥發現一個巨大的隕石坑之前,人們普遍認為恐龍會長期減少,這導致許多人支持對恐龍大規模滅絕的緩慢解釋,比如來自哺乳動物的競爭。
  • 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撞擊瞬間滅亡,這個瞬間是多長?
    生物滅絕在地球上並不是一件很特別的事,甚至可以說物種的滅絕是生物演化史上的必然階段。地球上究竟是發生了什麼讓這些龐然大物消失了呢?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根據時間推算, 在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時間前後,地球上有超過75%的物種都滅絕了,它是罪魁禍首嗎?
  • 美國科研小組稱恐龍滅絕緣於小行星單次撞地球
    恐龍滅絕緣於小行星單次碰撞地球?    恐龍滅絕是科學家難解的世紀之謎,許多科學家推測,宇宙物質多次撞擊地球是導致恐龍滅亡的原因。然而,美國一支科研小組在分析大西洋底部沉積巖後卻認為,單次小行星撞擊地球才是真正誘因。這一發現得到《美國地質學會通報》網站11月30日詳細報導。
  • 科學家警告,2036年小行星會撞擊地球?
    科學家對2036年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警告,這個小明星叫阿波菲斯也叫「毀神星」,那為什麼科學家會警告呢?那是因為這個小行星可能會撞向地球,美國航空航天局曾在2004年首次發現這個小行星,並把這個小行星的名字稱為阿波非斯。
  • 科學家找到小行星撞地球新證據 恐龍滅絕原因更加明了
    恐龍曾經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統治了陸地生態系統長達1.6億年之久,大約6500萬年前,整個恐龍族群遭受了滅頂之災,幾乎全部滅絕,只有恐龍的後代——鳥類倖存了下來。關於恐龍究竟為什麼在短時間內滅絕,人們眾說紛紜,目前被大多數人認可的一種說法是小行星撞擊說。
  • 恐龍滅絕的真實原因被確定,小行星只是導火索,不是準確答案
    在每一次大消亡的事件中,原因基本上包括地球氣候異常、超級火山噴發、小行星撞擊、甚至是超新星爆發。 而恐龍滅絕的事件發生在6600萬年前,是第五次生物大消亡,原因歸咎於小行星撞擊,我們現在認為尤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就是當年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出來的。
  • BBC: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時機和地點都很湊巧
    BBC: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時機和地點都很湊巧2017-05-16 15:46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黑目責任編輯:廖俊輝 【PConline 資訊】儘管我們都知道造成恐龍滅絕的那場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仍有許多細節尚未解開。
  • 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科學界起爭議,或許有其他的原因!
    恐龍滅絕的真相是什麼?除了小行星撞擊,科學家有了新的答案!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的生命同樣多姿多彩,大約兩億年前,一種龐然大物開始在地球上興起,它就是恐龍,當時的地球陸地還是一個整體,並沒有像現在一樣分成了6大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