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日本的新年號「令和」終於在愚人節這天公布了。其實在此大概一年之前,中國的媒體就開始渲染老天皇的退休問題,並對日本皇室從頭到尾解析了一番。而新的年號用什麼,自然也是大家的密切關注點。
隨著清朝的煙消雲散,多年後,日本終於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還在使用「年號」這種中國發明的國家,它能引起中國人的關注貌似也是正常的。
但好像這次平成時代的結束,卻好像引起了一場規模不小的地震,讓中國網友的關注度也隨之升高,按人數來說,關注這個的中國人甚至比日本人還要多,這看起來有些「過分」。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在下面分析一下。
1.中國人的年號情節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使用了第一個年號——建元,由此至1912年的宣統被停止使用,封建年號制在中國共使用了兩千多年。有這種歷史背景,中國人的年號情節可想而已,貞觀、開元、永樂、萬曆、康熙、乾隆等年號為全體中國人所熟知,並各自代表著一段深刻的歷史。
而自走向共和後,中國選擇順應了世界潮流,使用西曆。但在仍有皇室的日本,這一傳統仍在延續。無論是記憶的驅使還是對年號的情懷,都註定了很多中國人會去關注這件事情。
2.日本的年號的漢元素
在世界很多國家看來,日本換年號是它自己的事情,畢竟非東亞儒家文化圈國家,既沒有年號的文化,也沒有年號的歷史,即使日本對他們公布了一個新年號,最多也就是禮貌地表示我知道了,僅此而已。
但在中國人看來,日本換年號並不是它自己一個人的事,中國也是有份「參與」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自從日本的第一個年號以來,即645年的「大化」就出自中國古代典籍《尚書》「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這一段。
此後千四百年,到昨天的「平成」為止,日本所有天皇的年號全部從中國古代典籍所出。而平成天皇的年號,則同樣出自於《尚書》——「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取其「內外、天地能夠和平」的意思,是為平成。
值得一提的是,平成天皇二十多年前訪華的時候,還曾在碑林找到了這段話,這是日本天皇第一次到中國,見到了自己年號的「初代版」。
3.中日典籍之爭
可能說這點是網友們最關注的點了,因為在新的年號出來之前,就有「內部消息」稱此次的新年號不再考慮中國古代典籍,畢竟日本同樣是一個世界強國、文明古國,如果總是使用中國古典,難免令人尷尬,天皇也會當得難堪。
此消息一出,自然是引起一片譁然,這可想而知,因為要變動一件有一千四百年歷史傳統的事,是非常值得小心謹慎的。但這個小道消息最後卻成了真相,果然愚人節當天,日本公布的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一段,與中國的關係大概僅停留在了「漢字」這個元素了。
但也有人指出,這句詩其實是化用了東漢張衡的《歸田賦》「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一句。但無論如何,日本天皇年號和中國已經斷了塵緣是事實。
4.網友第一次參與話題
為什麼本次日本天皇年號選取在中國那麼多人關注,實際上它和「第一次」有關。因為上次的年號選取要追溯到1989年,那時的中國可以說不存在「網友」這個概念的。所以破天荒地頭一次在網絡上參與這個話題,確實非常有新鮮感。
比如還有英國王子威廉的大婚等,它首次出現於全球的網絡直播中,自然能引起多人的關注。而哈裡和梅根喜結連理的時候,關注度雖然很高,但無法與威廉和凱特那次同日而語了。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日本人為什麼總愛跟核過不去呢?從明知打正,再到招核平城,現在還要「領核」,還真是耿耿於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