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換年號了,為什麼中國網友卻那麼「過分」地關注?

2020-12-21 社情最前哨

千呼萬喚始出來,日本的新年號「令和」終於在愚人節這天公布了。其實在此大概一年之前,中國的媒體就開始渲染老天皇的退休問題,並對日本皇室從頭到尾解析了一番。而新的年號用什麼,自然也是大家的密切關注點。

隨著清朝的煙消雲散,多年後,日本終於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還在使用「年號」這種中國發明的國家,它能引起中國人的關注貌似也是正常的。

但好像這次平成時代的結束,卻好像引起了一場規模不小的地震,讓中國網友的關注度也隨之升高,按人數來說,關注這個的中國人甚至比日本人還要多,這看起來有些「過分」。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在下面分析一下。

1.中國人的年號情節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使用了第一個年號——建元,由此至1912年的宣統被停止使用,封建年號制在中國共使用了兩千多年。有這種歷史背景,中國人的年號情節可想而已,貞觀、開元、永樂、萬曆、康熙、乾隆等年號為全體中國人所熟知,並各自代表著一段深刻的歷史。

而自走向共和後,中國選擇順應了世界潮流,使用西曆。但在仍有皇室的日本,這一傳統仍在延續。無論是記憶的驅使還是對年號的情懷,都註定了很多中國人會去關注這件事情。

2.日本的年號的漢元素

在世界很多國家看來,日本換年號是它自己的事情,畢竟非東亞儒家文化圈國家,既沒有年號的文化,也沒有年號的歷史,即使日本對他們公布了一個新年號,最多也就是禮貌地表示我知道了,僅此而已。

但在中國人看來,日本換年號並不是它自己一個人的事,中國也是有份「參與」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自從日本的第一個年號以來,即645年的「大化」就出自中國古代典籍《尚書》「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這一段。

此後千四百年,到昨天的「平成」為止,日本所有天皇的年號全部從中國古代典籍所出。而平成天皇的年號,則同樣出自於《尚書》——「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取其「內外、天地能夠和平」的意思,是為平成。

值得一提的是,平成天皇二十多年前訪華的時候,還曾在碑林找到了這段話,這是日本天皇第一次到中國,見到了自己年號的「初代版」。

3.中日典籍之爭

可能說這點是網友們最關注的點了,因為在新的年號出來之前,就有「內部消息」稱此次的新年號不再考慮中國古代典籍,畢竟日本同樣是一個世界強國、文明古國,如果總是使用中國古典,難免令人尷尬,天皇也會當得難堪。

此消息一出,自然是引起一片譁然,這可想而知,因為要變動一件有一千四百年歷史傳統的事,是非常值得小心謹慎的。但這個小道消息最後卻成了真相,果然愚人節當天,日本公布的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一段,與中國的關係大概僅停留在了「漢字」這個元素了。

但也有人指出,這句詩其實是化用了東漢張衡的《歸田賦》「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一句。但無論如何,日本天皇年號和中國已經斷了塵緣是事實。

4.網友第一次參與話題

為什麼本次日本天皇年號選取在中國那麼多人關注,實際上它和「第一次」有關。因為上次的年號選取要追溯到1989年,那時的中國可以說不存在「網友」這個概念的。所以破天荒地頭一次在網絡上參與這個話題,確實非常有新鮮感。

比如還有英國王子威廉的大婚等,它首次出現於全球的網絡直播中,自然能引起多人的關注。而哈裡和梅根喜結連理的時候,關注度雖然很高,但無法與威廉和凱特那次同日而語了。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日本人為什麼總愛跟核過不去呢?從明知打正,再到招核平城,現在還要「領核」,還真是耿耿於懷啊。

相關焦點

  • 日本換年號了,為什麼中國網友卻那麼「過分」地關注?
    隨著清朝的煙消雲散,多年後,日本終於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還在使用「年號」這種中國發明的國家,它能引起中國人的關注貌似也是正常的。但好像這次平成時代的結束,卻好像引起了一場規模不小的地震,讓中國網友的關注度也隨之升高,按人數來說,關注這個的中國人甚至比日本人還要多,這看起來有些「過分」。
  • 日本換年號了!世界上是不是只有中日兩國有年號?
    日本換年號了!世界上是不是只有中日兩國有年號?/   真的過分!   另外,換年號這麼受關注   也是因為這是自
  • 武則天為什麼要那麼頻繁地更改年號?
    作為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武則天身上擁有很多特立獨行的事跡。比如說要論中國歷史上最喜歡改年號的皇帝,那非武則天莫屬。在掌權二十多年裡,武則天竟然換了十七個年號。
  • 日本改年號了,為啥說日本年號離不開中國,中國年號你又了解多少
    日本天皇依舊得到保留,只是不再向過去那樣擁有掌控國家真正的實權了,日本的文化又是從中國學習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年號紀年的,同樣的日本也是,而且與中國一位皇帝在位時可以多次更改年號不同,日本實行的是一世一元,即一位天皇在位期間只能使用一個年號,只有在前任天皇去世後,才能選擇新的年號,當然這次的日本明仁天皇在生前就開始改用新的年號,是有違傳統的,為此也受到了日本國內好多保守派的批判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令和」是日本新的年號,出自日本古籍本《萬葉集》)根據日本的解釋,「令和」年號用典首次沒有出自中國古籍,而是採用日本《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大意是希望這個年號讓每個國民都綻放自己的花朵。
  • 日本改年號了,為啥說日本年號離不開中國,中國年號你又了解多少
    日本天皇依舊得到保留,只是不再向過去那樣擁有掌控國家真正的實權了,日本的文化又是從中國學習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年號紀年的,同樣的日本也是,而且與中國一位皇帝在位時可以多次更改年號不同,日本實行的是一世一元,即一位天皇在位期間只能使用一個年號,只有在前任天皇去世後,才能選擇新的年號,當然這次的日本明仁天皇在生前就開始改用新的年號,是有違傳統的,為此也受到了日本國內好多保守派的批判
  • 年號是中國人發明的,為什麼日本現在還在使用年號?
    大家知道,「年號」是中國古代就已經發明了,屬於當時的特有文化,後來隨著時代的更替,和人文的交流,年號制度傳到了周邊各國,比如韓國,日本等等國家。但是,現如今使用年號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日本,像中國,韓國等等國家都已經沒有在使用年號了。
  • 千年來首次,日本年號竟沒出自中國?中日網友貼出了這個
    (全篇見文末)煞費苦心「脫離中國」在過去1300多年裡,日本的年號用詞一直都選自中國古代典籍,而從沒有出自過日本本土古典。據日本《讀賣新聞》稱,日本歷史上的247個年號,共出自77部中國古代文獻,其中半數以上是唐代以前的作品。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令和」是日本新的年號,出自日本古籍本《萬葉集》)根據日本的解釋,「令和」年號用典首次沒有出自中國古籍,而是採用日本《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大意是希望這個年號讓每個國民都綻放自己的花朵。
  • 你只關注日本「令和」年號和中國文化的關係?域名和商標都是商機
    4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即將從5月1日起使用的新年號「令和」。「令和」出自日本古詩集《萬葉集》第五卷「雜歌」中的「梅花歌三十二首並序」之序文,其中有「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句。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不是取自中國古籍的年號。
  • 有多少年號可以重來?記日本歷史上與中國相同的那些年號
    其實,日本年號是一個非常有中國味的文化傳統,與西方節日無任何關係。 今天趁新年號還未公布之時,飛春讀傳帶您來學習一下日本年號那些事——有多少年號可以重來?又有多少年號與中國歷史有關?
  • 有多少年號可以重來?——記日本歷史上與中國相同的那些年號
    (平成年號誕生時)新日本年號宣布在4月1日愚人節這天公布,也真是讓人醉了。沒辦法,時間趕巧在這一天了。其實,日本年號是一個非常有中國味的文化傳統,與西方節日無任何關係。今天趁新年號還未公布之時,飛春讀傳帶您來學習一下日本年號那些事——有多少年號可以重來?又有多少年號與中國歷史有關?
  • 有生之年見證日本「平成」年號的終結,下一個年號是?
    ★( ̄▽ ̄)/★天皇具體的退位日期目前還沒有確定,按照日本政府的計劃,明仁天皇將在2018年的年末退位,不過也有網友猜測,於2018年退位是天皇本人的意願,因為天皇在去年8月8日面向國民的視頻講話中說了這麼一句話:「戰後70年這一大的節點已經過去,兩年後,將迎來平成30年(即2018年)」。
  • 千年來首次,日本年號竟沒出自中國?中日網友貼出了這個
    (全篇見文末)煞費苦心「脫離中國」在過去1300多年裡,日本的年號用詞一直都選自中國古代典籍,而從沒有出自過日本本土古典。據日本《讀賣新聞》稱,日本歷史上的247個年號,共出自77部中國古代文獻,其中半數以上是唐代以前的作品。
  • 日本下任天皇的年號可能出自哪幾本中國古書?
    3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新天皇登基,直至他退位或死去,只會有一個年號。明治之前,跟中國古代一樣,如果發生什麼好事,壞事,為慶祝,為祈福,都有可能換年號。明治時代始,天皇只有一個年號,且諡號與年號相同。這已是幾代遵守的傳統,更不要說虛位天皇,只是做做樣子,更沒必要變來變去,好聽易記方便就行。
  • 你只關注日本「令和」年號和中國文化的關係?域名和商標都是商機
    4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即將從5月1日起使用的新年號「令和」。「令和」出自日本古詩集《萬葉集》第五卷「雜歌」中的「梅花歌三十二首並序」之序文,其中有「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句。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不是取自中國古籍的年號。
  • 日本「年號」來自中國,為何能夠持續千年!?
    2019年4月1日,日本將公布新的年號。算上如今的「平成」年號,日本已經有247個年號。曾經發源於中國,並且在東亞地區盛行的「年號」,如今只剩下「日本」。日本習得中國古代曆法,並在此基礎上又有發展,如今依然保留,此為「年號」。古代中國年號,被認為是出自「漢武帝」,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建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自古以來,年號一直蘊含著「吉祥」的含義,歷史之上,有些朝代為了扭轉「運勢」,常見「改元」。漢武帝在位的54年之間,有過11次改元。只算上正統王朝,截止到中華民國成立,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354個年號。
  • 日本年號小史:1300年來日本年號多出自中國典籍,哪本出的最多?
    日本納稅及銀行存取記錄採用的也都是年號那麼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繼續使用帝王年號紀念的國家,日本的年號究竟源自何方?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萬葉集》第五卷《梅花歌卅二首並序》: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寓意:「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並成長」。
  • 改年號立flag?令和時代的日本將何去何從?
    5月1日零點開始,日本繼「平成」後正式進入新年號為「令和」的時代。為了迎合喜慶氣氛,日本政府還在原有黃金周的基礎上,給大家安排了長達10天的公共假期。日本年號的選擇一直是國家大事,那麼這次突如其來的日本改元,跟以往的操作有什麼不一樣呢?
  • 李浩源:借日本改年號「令和」,談談年號的歷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浩源】 2019年4月1日,時隔近三十一年後,日本頒布了新的年號——「令和」。這個令日本國民都有些感到疑惑的年號,據稱典出日本古代詩歌集《萬葉集》。不論定的新年號雅訓與否,作為一種古老的漢字圈文化,年號在現代社會中依然扮演著紀年的角色,古遠猶新。在這裡,就借東國「令和」之號,談一談年號的前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