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在埃及除了金字塔外,還有一處令旅遊者嚮往的地方,那就是「帝王谷」。然而,這個自費項目我們旅行團26人只有6人前往參觀。對於我這種好奇心強、喜歡尋古探密的人,絕不可或缺。
在開羅以南700公裡的尼羅河西岸,一片荒無人煙的石灰巖峽谷中,古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70年~前1090年)的法老們,在石灰巖的峭壁上開鑿墓室,用來安放他們顯貴的遺體,形成規模龐大的陵墓區,被稱為帝王谷。共有60多座帝王陵墓,埋葬著埃及第十七王朝到第廿王朝期間的64位法老,其中有圖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最著名的法老。有一些陵墓一般不對外開放,只供學術研究用。
據說,每一張門票進去只能參觀三座陵墓。而且,景區不允許帶照相機,一襲白袍的把門人,將我那"無敵傘」單反放在大門口一露天簡陋的木架子上。簡直放心不下的讓我心痛,這裡是沙漠地帶啊!於是,全程只能用華為手機幹活了。出來時,取照相機交10元人民幣管理費。大熱天曝曬,顧不了那麼多,趕緊往裡走……
尼羅河西岸的庫爾恩山腳下,山谷裡隱藏著帝王谷法老墓葬群。這些墓室分布在山谷兩旁,依地勢開鑿,並用亂石堵住洞口,外面不留痕跡,並立許多假墓以迷惑盜墓者。但就算如此煞費苦心,法老們仍無法如願安息。在接下來的三千多年裡,帝王谷頻遭歷代盜墓者的洗劫。直到十九世紀,一些歐洲探險家們前僕後繼地來到埃及發現,幾乎所有的陵墓都被盜過,帝王谷變得千瘡百孔。
每一座被發現的王陵都獲得了一個編號,在帝王谷的64座王陵中,最著名的一座是帝王谷KV62,那裡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少年天子」圖坦卡蒙(約公元前1332年到公元前1323年在位)的王陵,墓中發現的隨葬品如今被稱為「圖坦卡蒙的寶藏」,是埃及開羅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帝王谷KV62的發現者是英國埃及學家霍華德·卡特(1874-1939)。作為一位十九世紀的七零後,發現圖坦卡蒙王陵的時候,卡特已經是奔五的人了,他從16歲開始前往埃及投身考古,直到48歲才算完成了這人生的第一個小目標——他曾發誓要在帝王谷挖出一座「新」的王陵。
1914年,卡特的贊助人卡那封伯爵(1866-1923)獲得了帝王谷探挖特許證,可就在卡特馬上要投入挖掘之時,一戰爆發了,直到1917年底,卡特才得以正式開始勘探。卡特和他的埃及苦力們在庫爾恩山谷裡面掘地三尺,一挖就是5年。
荒山腳下,一法老墓穴的入口。據資料記載,圖坦卡門法老伴著5000多件大大小小的陪葬品安睡了3000多年,他的長夢終於被攪醒了,並帶出了古代埃及文明的盛景。然而,在墓道裡刻著法老的咒語:「不論是誰攪擾了法老的寧靜,『死神之翼』降臨他的頭上。」5個月後,卡那馮勳爵死於被墓穴中蚊蟲叮咬引起血液中毒導致的急性肺炎。卡特也在1939年3月神秘的死去。此後,參加過墓穴發掘工作的人員接二連三地因為各種原因而死去,使法老的咒語顯得撲朔迷離,而且更加使人心生畏懼。
KV14 Twosret的陵墓,後來被Setnakhte使用,一個墓穴竟然被兩位法老共用。導遊指著遊覽圖介紹此景點的概況……
走進這些藏在深山荒谷中的千年墓穴,空氣一下涼爽了許多。在石灰巖壁上開鑿的一條條坡度陡峭的隧道,法老木乃伊就安放在那裡。希臘人感覺通往墓室長長的隧道,很像牧童吹的長笛,於是,把這種巖穴陵墓叫做「笛穴」。
墓道幽深,拾級而入……
立柱和牆壁布滿彩色浮雕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圖案神秘莫測
墓室中央高臺上,安放著一具公元3000多年前的法老木乃伊王棺。法老依然躺在石英棺中,古埃及人相信靈魂不滅,只要屍身保存完好,死後便可獲得「永生」。
保存完好的法老石棺,上面刻有精美的圖案,灰衣護陵人遊走其中。歷代法老構築的巖穴墓室裡堆放著各種隨葬品,雕像、戰車、太陽船、珠寶、武器、飾物、家具、應有盡有。現在,這些空蕩蕩墓室裡的奇珍異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只留下精彩紛呈、斑駁陸離的壁畫千年堅守,堅貞不渝。
這些象形文字和栩栩如生的壁畫讓人驚嘆!古埃及的璀璨文明閃現其中……
甬道通向墓穴深處,兩壁的圖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
古埃及人認為法老是太陽神的兒子。太陽神每天從東方坐船到天空,照耀大地;晚上同樣坐船返回。法老在世時像太陽神一樣庇護子民,死後他也會搭著太陽船到天堂,然後等待靈魂重生。
形形色色的象形文字記述著法老一生的豐功偉績,歌舞昇平。
與其說是文字,不如說是圖畫,而這些蛇、鳥、人等,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叫聖書體。
如果能夠破譯這些圖畫的意思,就能知道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到底發生了什麼?
立柱上的彩色人物浮雕,古埃及君王的名字外面都會被畫一個圈。
走出這個墓穴……
洞口牆壁上刻有圖騰太陽神「聖甲蟲」。
栩栩如生的壁畫,色彩斑斑駁駁,千年不朽,精彩依然。
古埃及人無與倫比的藝術天賦,寧今人難以比擬。
破譯學家商博良在研究羅塞塔石碑後,他第一個提出,古埃及象形文字,既不是純字母系統、也不是表音文字,而是既表音又表意。我仿佛看到一隻只小鳥在雀躍歌唱,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活潑而生動;我國的甲骨文則顯疑玄而深邃。民族性格的不同顯現文化脈絡的差異,這正是人類歷史互相吸引的價值所在。
天花板上的裝飾好似通往天堂的金色大道,兩壁畫滿眾神齊拜圖……
兩邊的圖案對稱呈現
手持法器和權杖
壁畫下半部分設有玻璃護欄隔斷,手機拍攝不能同時聚焦而模糊不清。
記不清這是參觀哪一位法老的陵寢?只是跟著前方向導那個長袍白衣人的身影,穿梭在地下隔空的甬道中……
帶翼的女神,手持護身符,端坐在寶座上,下面簇擁著紙莎草。
這裡描述的是製作木乃伊的過程,石臺周圍排列著石灰罐通常四個一組,用來存放取出的內臟。新王國時期的卡諾匹斯罐和卡諾匹斯箱,人頭的卡諾匹斯罐裝肝臟,豺狼頭的卡諾匹斯罐裝胃,鷹頭的卡諾匹斯罐裝腸子,狒狒頭的卡諾匹斯罐裝肺。
我們只匆匆參觀了幾座僅開放的墓穴。而在帝王谷陵墓中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塞提一世之墓,從入口到最後的墓室,水平距離210米,垂直下降的距離是45米,巨大的巖石洞被挖成地下宮殿,牆壁和天花板布滿壁畫,裝飾華麗,令人難以想像。墓穴入口往往開在半山腰,有甬道通向墓穴深處,其兩壁的圖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光彩奪目。
古時候埃及人認為,太陽從尼羅河東方升起,在尼羅河的西方落下,太陽從東到西,表示從生,到死。認為人也如此,人死了以後靈魂就到西方,因此要埋葬在尼羅河的西面,然後經過一個晚上就能復活。其二、帝王谷它坐落在尼羅河西岸的金字塔形山峰之下,象徵是金字塔。在古埃及建造金字塔作為法老的陵墓,工程浩大,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到新王朝時期就不再建金字塔。其三、這裡是在尼羅河的西岸,要到這裡來,過尼羅河就很不容易,是從陵墓的安全性考慮。
帶翼的女神是埃及王權的守護神,壁畫精美華麗。據資料紀錄,那些不對外開放的墓室內,壁畫與浮雕保存的完好如初,色彩豔麗,繪畫生動,精美絕倫;象形文字與壁畫完美融合,幾千年依然璀璨輝煌,古埃及人的藝術造型天賦舉世無雙,不愧為人類文明古國的美譽。
我在此留影,以對遠古人類文明的偉大智慧表示崇敬,以紀念古埃及工匠們的偉大不朽奉獻。
自從法國人讓·富朗索瓦·商博良破譯了古埃及文字,冒險家、考古學家、文物販子都長上了飛往埃及的翅膀,大量的文物車載船裝,被運到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館,或封存在一些私人收藏家的地下室裡……。
頭頂太陽光碟的愛神,殘缺而不失優雅,靜靜地注視著往來的世人……
如果你對這空蕩蕩的墓穴失望,那麼,就去開羅埃及博物館看看吧,法老珍藏的奇珍異寶,會滿足你的好奇心……。請繼續關注續篇——埃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