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鐘樓,藏有「天下第一名鍾」,春晚「新年鐘聲」出於此

2020-12-11 旅行見俠錄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96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面積上,幾乎每座城市都能看到一些充滿年代感的建築遺蹟,經過歲月的洗禮,有了已經沉睡在歷史長河中奄奄一息,而有的則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開發與保護,使其成為了特色旅遊景區。

提起古建築,相信大家都會想到西安,西安是我國著名的十三朝古都,如果問你,西安都有什麼標誌性建築的話,大多數遊客的回答一定是鐘樓,鐘樓坐落在西安市市中心,威略最繁華的黃金地帶,所有來往的車輛都要繞道而行,西安幾乎所有的旅遊線路公交車都會經過此處,由此可見,鐘樓在西安的地位之高。

來西安旅遊,幾乎人人都不會錯過鐘樓,無論是情願還是不情願,都會看到它的身影,因為他坐落在明城牆內東西南北4條大街的交匯處,不少遊客都會與它合照留念,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又有多少呢?其實鐘樓的背後有許多故事,如今又到了年末,在鐘樓的故事中就有一個與春晚有關。

其實起初的鐘樓並不在這裡,一開始的鐘樓被建在廣濟街口,到了後來才被遷移到這中心地帶,它是我們中國現存同類建築中規模最大、歷史最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時候人們以擊鐘報晨,擊鼓報暮,也就是「晨鐘暮鼓」的說法,「鐘樓」,顧名思義,這座樓裡肯定是有一口大鐘,名為景雲鍾。

這口大鐘鑄成於唐景雲二年,唐睿宗李旦曾為其親手書寫銘文,終生可陽數十裡,不過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景雲鍾仿製的,真正的警員中在安史之亂時期已經廢棄,相信每一個中華兒女都聽過景雲鐘的鐘聲,因為它就是每年春晚的「新年鐘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來到這裡錄音,每年春晚辭舊迎新之時,響起的鐘聲便是來自這裡。

隨著時代的發展,景雲鍾已經不僅僅只有報時的作用,逢年過節都會有人敲響,象徵著祈禱平安,所以這口被安置在鐘樓的景雲鐘被譽為「天下第一名鍾」,不知道大家對西安鐘樓有多少了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西安有個鐘樓,是春晚新年鐘聲的出處,被譽為「天下第一名鍾」
    ,其實鐘樓的背後還有很多故事,其中一個就與全國人民關注的春晚有關係。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鐘樓並不是建在這裡,被建在了廣濟街口,後來因為眾多原因被遷移到了中心地帶,這裡也是中國現存同類建築規模最大,歷史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鐘樓,古代的時候人們"擊鐘報晨
  • 我國現存最大的鐘樓,古老神秘,現已成為春晚新年鐘聲
    其實最開始鐘樓的位置並不在這裡,明洪武十七年它還建在今天的廣濟街口,直到明萬曆十年才整體遷移到這裡,它是我國現存同類建築中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鐘樓。關於西安鐘樓為什麼要東遷,還有一個神秘的傳說。
  • 西安鐘樓:迴響歷史鐘聲 承載文明記憶
    民國時期的鐘樓。陝西日報記者 汪曼莉 翻拍在西安市中心,有著600多年歷史的西安鐘樓,是眾多遺存中的經典。它是中國現存眾多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其建築規模和藝術價值居全國同類建築之首。陝西日報記者 汪曼莉 攝既言「樓」,必說「鍾」。在明代,鐘樓承擔著司晨報時的職能。早上敲鐘,鐘鳴百裡,整個長安城開始活躍起來,所有的坊門打開了,上朝的官員、做生意的商賈,人來人往,開始新一天的生活作息。此時被敲響的大鐘,為「天下第一鍾」——景雲鍾。景雲鍾鑄成於唐景雲二年(711年),唐睿宗李旦親自撰書銘文。
  • 西安鐘樓 迴響歷史鐘聲 承載文明記憶
    自公元前十一世紀周王朝第一次在此建都,其後更迭的朝代中,12個王朝的帝君在此統治中國長達千年。千年的歷史長河,天悠悠,水長流,流盡了興衰成敗,蕩盡了豪傑英雄,也留下了千秋故事,以及那沉澱厚重的歷史文化遺存。 在西安市中心,有著600多年歷史的西安鐘樓,是眾多遺存中的經典。它是中國現存眾多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其建築規模和藝術價值居全國同類建築之首。
  • 外灘鐘聲背後,藏著什麼秘密
    從九樓要上鐘樓,要從科室走廊末端一個不起眼的小樓梯走上去,就像一個密室,門沒打開會以為是倉庫,打開後才發現是條樓梯。▼  大慨在下圖箭頭的位置這一層平臺算是鐘樓內部最大的空間,擺了許多有關鐘樓的相關資料及歷史照片。▼  大慨在下圖箭頭的位置
  • 天下第一鍾:鐘樓
    西安鐘樓是中國現存鐘樓鐘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鐘樓。因昔日樓上懸一口大鐘,故名「鐘樓」。明王朝定都南京,曾有遷都西安之議,朱元璋派太子朱標赴西安實地考察,選擇宮室基址,並繪製地圖進獻。太子朱標考察後回南京,呈獻了陝西地圖給父皇朱元璋,贊成遷都西安。
  • 華聯大廈鐘樓:建於上世紀80年代 曾被譽為「亞洲第一鍾」
    今年,深圳經濟特區36歲,只比特區「年輕」幾歲的大鐘樓也28歲了,無論逢年過節,還是日常生活,大鐘樓悠揚的鐘聲從不缺席。&nbsp&nbsp&nbsp&nbsp華聯大廈鐘樓建造於上世紀80年代末,因樓頂四面8米見方的巨大石英鐘曾被譽為「亞洲第一鍾」,深圳人喜歡親切地叫它「大鐘樓」。
  • 組圖:寒山寺裡問「鐘聲」
    這口鐘現在仍懸掛在寒山寺的大雄寶殿。  現在,寒山寺每新年聽鐘聲活動中所用的那口梵鍾,是1906年江蘇巡撫陳夔龍重修寒山寺時,為保存古蹟仿舊鐘所鑄,高度和口徑長均為1.2米,重兩噸。此鍾造型古樸,因傳用料含有烏金成分,故鐘聲宏亮,聲聞數裡,經久不息。現懸掛於大雄寶殿東南側的鐘樓內。這座二層六角閣樓式鐘樓,亦為陳巡撫鑄鐘同時所建,磚木結構,造型精巧典雅。
  • 2011新年第一遊 去古寺廟撞鐘聽鍾祈福新年
    元旦撞鐘、新年聽鐘聲寓意著在新的一年中除煩惱、求平安、願吉祥、祈健康。元旦3天假期即將來臨,如果你無出遊計劃決定「留守」上海的話,何不趁著新年的氣息,選個離家近的老寺廟撞撞鐘為家人祈福,或只是與家人靜靜聆聽悠揚的鐘聲,也能淨化心靈、祈福平安。
  • 行攝江陰 | 君山寺響起新年第一記鐘聲……
    大年除夕夜,小編吃完年夜飯,看了半場央視春晚後,22點10分左右背起相機趕往君山寺……頭香,亦稱頭爐香,即凌晨在佛像前,為表虔誠而焚燒的第一支香。香不在多,一支三支均可,一支代表一心,三支代表三學。燒頭香,並不是凌晨零點開始,而是子時(23點至1點間)燒頭香。
  • 寒山寺鐘聲詩䪨傳承妙利宗風
    鐘聲詩韻是寒山寺重要文化特色之一,展現出旺盛的生機和勃勃的活力。一首唐張繼《楓橋夜泊》詩,「千古絕唱,神韻天成,湖山增色」。寺因詩名,詩因寺傳,相得益彰,相輔相成,中日兩國,婦孺皆知。吉藏大師云:「二諦是佛法根本,如來自行化他,皆由二諦。」寒山寺首先有寒山子將佛法與詩結合的傳統,其次有張繼將佛法融入到詩的傳統。在我們這一代,便形成了佛門鐘聲與民眾信仰相結合的傳統,佛法與書法結合的傳統,佛法與社會慈善結合的傳統。這些都是能將二諦圓融起來,以出世心為入世事。與時俱進,應機說法,是保持佛法長盛不衰的必由之路。經云:「第一真諦,無成無得。世俗諦故,便有成有得。」
  • 地處黃金地段的西安鐘樓,每年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所以中國有很多壯觀的美景,包括一些具有時代感的建築遺蹟。雖然經過長時間的洗禮,一些古建築已經被破壞,但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古遺址,經過有關部門的開發保護,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特色旅遊勝地。說起古建築,很多朋友都會想到西安。
  • 西安人看了600多年的鐘樓,裡面到底啥樣,你知道嗎?
    城市中的鐘鼓樓最初主要是用於報時和警戒,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的由來。西安鐘樓和鼓樓,分別是我國現存鐘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傳說明朝萬曆年間,關中地震百姓死傷無數,當時的陝西巡撫龔懋賢一籌莫展,於是便到迎祥觀(原來的鐘樓)求法,道士告訴他「東遷半裡,地動方可消除。」原來鐘樓底下有條暗河,河中有條螯魚,每年3月15吸沙吞浪,為非作歹,只有東移封住洞口,鎮住鏊魚,才可消除地動。於是龔懋賢命工匠將鐘樓整體遷移,並封住洞口,這才平息了地震。
  • 網紅城市西安鐘樓的前世今生!
    鐘樓位於古城西安的正中心,外地人來西安,鐘樓是第一必看之物。在西安城眾多名勝古蹟中,鐘樓無疑是最光彩奪目的那一個,也是西安最端莊、最雄奇,最氣宇軒昂的標誌性建築。擊鐘報晨,鐘聲綿延千年。鐘樓在方正之中體現著陝西人的正氣與大度,在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中,見證著這座城的風雲變遷。唐睿宗李旦景雲二年,在今西大街北廣濟街口以東的「景龍觀」內,鑄了一口高八尺、圓丈五同時鑄有翔鳳的大銅鐘,名「景雲鍾」,並建樓懸鐘於內。這便是西安最早的鐘樓!這口古鐘現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對景雲鍾進行錄音,每年除夕之夜作為辭舊迎新的「新年鐘聲」進行播放。
  • 西安鐘鼓樓:我國現存鐘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景雲鍾(仿品)景雲鍾:鐘樓的西北角懸掛的大鐘是國家一級文物,被譽為「天下第一名鍾」上有皇帝御筆,這也是景雲鍾名貴的重要原因之一。鐘身還鑄有翔鶴、走獅等精美圖案。鍾高2米,口徑達1.5米,重達萬斤。鐘鳴聲揚數十裡。安史之亂中,景龍觀及景龍觀鐘樓化為灰燼。到金元時期,新建迎祥觀,觀內鐘樓仍掛景雲鍾。明萬曆十年(1582),鐘樓整體遷於今址,當景雲鐘被懸掛今址後,怎麼敲打也發不出聲音,後來又安置原處,今址便一直懸掛一明代鐵鐘。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中有一口世界上最大的佛鐘
    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 凌晨兩點視頻素材網,西安鐘樓背後的故事,西安鐘樓視頻素材
    鐘樓位於西安古城的正中心。在西安眾多古蹟中,鐘樓無疑是最耀眼的那一個,也是西安最莊嚴,最雄偉的地標建築。同時鐘樓也是外來遊客第一個必看景點。敲鐘報晨,鐘聲持續了數千年。鐘樓體現了陝西人民的正義與大度。在歷史與現代的融合中,它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變遷。
  • 寒山寺聽鐘聲、跨年煙火秀、城市定向賽,蘇州人這樣迎接新年
    昨夜今晨,一年一度寒山寺新年聽鐘聲活動和元旦迎新系列活動拉開蘇州2020年的序幕。   在蘇州寒山寺,隨著108聲鐘聲的敲響,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齊聚這裡,聽鍾祈福迎新年。寒山寺新年聽鐘聲活動今年迎來了第41個年頭。跨年夜的寒山寺,流光溢彩,處處洋溢著新年的氣氛。
  • 詩行天下|蘇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大唐貞觀年間,名僧寒山和拾得來此擔任住持,改名寒山寺。立于楓橋橋頭,抬眼便可以見到碧瓦青牆的寒山寺坐落在一片鬱鬱蔥蔥間,青松翠柏,禪意深深。唐、宋時期,蘇州寺院便有半夜打鐘的習俗,稱之為「無常鍾」或「分夜鍾」。夜半時,鐘聲響起,仿佛來自亙古,悠遠蒼涼。
  • 鐘聲如歌,細數全球的那些鐘樓
    鐘聲如歌,細數全球的那些鐘樓清澈洪亮的鐘聲響徹整個城市,人們在鐘聲中度過安穩歲月。如今,鐘樓的報時作用已逐漸被世人遺忘,但依舊是城市景觀中一道靚麗的風景。一起來看看吧!它的正面窗間壁龕立有拜恩歷代君王、聖徒和神話英雄的塑像。新市政廳最顯著的標誌是高85米的大鐘樓,鐘樓裡有德國最大的木質人偶報時鐘,每到大鐘鳴響的時候,裡面的人偶們都會排著隊吹拉彈唱地出來表演報時,這也是來到慕尼黑旅遊的人們必看場景。伊莉莎白塔世界上著名的哥德式建築之一伊莉莎白塔,舊稱大本鐘,即威斯敏斯特宮鐘塔,英國國會會議廳附屬的鐘樓的大報時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