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在上海重讀鑑真蓬皮杜,在雲上走進大英羅浮宮

2020-12-10 澎湃新聞
新型冠狀病毒對國內藝術展館的影響正在逐漸消退,上周起至4月1日,上海多家博物館、美術館陸續恢復開放,國內主要博物館和文博景點也逐漸開放,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日本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與蓬皮杜中心典藏展。繼龍門與雲崗石窟早早恢復開放後,龜茲石窟、大足石刻今天也已宣布恢復開放,敦煌莫高窟由於洞窟較小目前仍須「雲遊」。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外國藝術展館迎來休館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泰特美術館、羅浮宮、蓬皮杜、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國外主要藝術博物館均暫停開放。「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將持續梳理各類展覽,並帶領讀者朋友「雲觀展」。

上海

上海博物館三大特展

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

展至4月5日

展覽以鑑真營造的唐招提寺為具體背景,遴選描繪鑑真弘揚佛法、壯烈人生的《東徵傳繪卷》(重要文化財產)等5組該寺珍藏的與鑑真相關的珍貴文物,與東山魁夷的這些巨作匯聚一堂呈現給廣大觀眾,以彰顯中日文化交流的淵源,續寫中日兩國的友好篇章。

金石篔簹——金西厓竹刻藝術特展

展至3月22日

展出中國竹刻藝術家金西厓的竹木雕刻作品,163件(套)展品中以竹刻作品為主,還包括木雕、繪畫、印章、拓本、名家題跋、檔案資料等與金西厓藝術生涯有關的文物。

靈鼠兆豐年——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

展至3月29日

上海博物館甄選5件與鼠有關的藏品,展覽首次以散點式進行呈現,其中1件藏品位於一樓大堂,另4件分布在上博各展廳中。

中華藝術宮「2020—上海—你好」系列展

均展至3月31日

「2020—上海—你好」迎春系列展覽 之海上畫家畫上海

展覽分為拾遺風雲、摩登風尚、百轉風情三個板塊,展示著百餘年來上海不斷變化的外貌和一脈相承的精神,城市的街道,街區的建築,生活在這裡的人們。

「2020—上海—你好」迎春系列展覽 之新時代上海即時攝影優秀作品展

展覽匯集了自2016至2019年以來,上海市攝影家協會舉辦的迎新即時攝影大賽中的優秀作品約80幅進行集中展覽。這些瞬間記錄了上海人的精神風貌和積極向上的城市精神。

「2020—上海—你好」迎春系列展覽 之稚真稚美——兒童畫上海

展出了來自上海各區的小朋友繪畫和書法作品約百餘件,作品類型包括紙本水墨、水彩、版畫、剪紙、彩色鉛等。旨在鼓勵孩子們用他們特有的視角,發現和描繪上海城市生活中的美好景致、日常生活中的快樂點滴以及幼年時光的童趣和夢想。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特展

均展至3月29日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

展出一部由努維爾擔任監製的時長3.5小時的電影,以及6件以努維爾建築為原型的藝術作品,呈現讓·努維爾設計實踐背後的所見與所想。

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

展出美國藝術家戈登·馬塔-克拉克超過400件繪畫、攝影、影像及文獻資料,追溯這位跨學科藝術家在1968至1978年的獨到思考與前衛創作。

青策計劃2019

2019年青策計劃共收到38份有效方案,最終從5組入圍終評方案中選出2組,分別為「末路斜陽——『聲名狼藉者』及其不可解的存在方式」和「平行,似存在,未完成:行進的藝術工具」。

西岸藝術區

時間的形態 ——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

展至5月9日

地點:西岸美術館

本次典藏展匯集了來自蓬皮杜中心的百餘件重磅作品,旨在向公眾介紹梳理蓬皮杜中心的館藏歷史,以及相關藝術藏品同其創作地歐洲歷史背景的重要淵源。

觀察 —— 蓬皮杜中心新媒體典藏展

展至3月29日

地點:西岸美術館

該展覽匯集了新媒體館藏中的十五位藝術家的創作,其中包括自影像藝術之初,跨過1970年的轉向,以及延續至當代的數碼影像的實驗性作品。

製作中:藝術與電影的工作場

4月1日恢復開放,該展覽延長至今年夏季

地點:餘德耀美術館

展覽探索了視覺藝術和電影相互關聯的歷史。「製作中」之後,其它三檔展覽將於今年相繼呈現,包括「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這不是自拍:奧德麗和雪梨·伊爾馬斯收藏之攝影自畫像」和「奈良美智」。

風清骨峻——松竹梅庚子迎新特展

展至5月10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

展覽分為「松風低吟」、「竹影婆娑」、「梅茵初吐」及「鼠報佳音」四個章節,分別展出與松、竹、梅以及鼠年吉祥等題材之相關作品30餘件(套)。


其他展館

遊藝·開荒——劉海粟歐遊九十周年紀念展

展至3月31日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劉海粟於1929年至1931年受教育部之命第一次赴歐洲遊學考察,期間完成百餘幅作品。1933年至1935年,劉海粟第二次奉命歐遊,負責中德兩國政府聯合舉辦的「中國現代美術展覽會」。他前往多個歐洲藝術學院,介紹中國畫家的思想要素、中國畫與詩書、中國畫的精神要素、中國繪畫六法論等。

搖到外婆橋

展至4月26日

龍美術館(浦東館,浦東新區羅山路2255弄210號)第一展廳

「搖到外婆橋」在中國是首幾乎家喻戶曉的童謠。展館以這首童謠為題,遴選出與祖孫情、親情、歡慶豐收相關的作品。

光/譜 鮑勃·迪倫藝術大展

展至5月5日(4月1日起恢復開放)

地點:藝倉美術館

鮑勃·迪倫在中國首次開放綜合性大展「光/譜 鮑勃·迪倫藝術大展」,亦是其視覺藝術作品於國內的首次亮相,聚集迪倫五十年創作生涯的七部系列作品,力圖讓公眾在獨特的沉浸式互動體驗中感受其裡程碑式的傳奇人生。

對話:浪凡130年

展至5月5日

地點:復星藝術中心

呈現70餘件古董服飾、全新秀款和刺繡珍品等,展現浪凡130年時尚傳奇與品牌魅力對世界時尚的影響。

上海油畫雕塑院典藏作品展

展至4月12日

地點: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

展出的院藏作品有油畫和雕塑三十餘件,其中大部分是上海油畫雕塑院藝術家的創作,也有少數院外藝術家的作品。

挹覽清芬——上海市松江區博物館藏扇面展

展至3月31日

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

精選兩幅罕見的魯迅扇面作品加以複製,與松江區博物館藏沈壽康、顧蓮、楊葆光等名家手跡扇面精品相組合,旨在展示扇面書畫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和歷史傳承,並藉此展覽一窺晚清及民國文化名人們在書畫上的深厚造詣。

書藏樓珍藏展

地點:寶龍美術館

收藏近現代及當代全國書畫名家的存世精品,此次精選其中部分藏品作為常設展。圓形展廳以小而精的作品為主,其他展廳分為海派、京津、金陵、嶺南、長安、書法、谷牧舊藏幾個版塊,其中不少藏品是中國近現代藝術大師的扛鼎之作。

張鼎:高速形式

展至4月3日

地點:OCAT上海館(3月17日起恢復開放)

展覽回顧張鼎在十五年創作時間內出現過的數個重要主題及意象,持續發展藝術家長期個人創作及合作創作的核心因素:運動,以及「情緒雕塑」。

江蘇

蘇藝天工——姚建萍刺繡藝術展

展至5月5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忠王府楠木廳

展覽展出了二十餘件姚建萍女士的代表性蘇繡精品及近年來帶領其團隊創作研發的系列文化生活美物。

傳承 發展 融合 創新——蘇州博物館建館六十周年圖片展

展至3月22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從1959年12月31日蘇州博物館在太平天國忠王府成立至今,回望六十年時光,看到的是一座博物館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跨越、融合與突破之路。

註:與蘇州博物館一同列入蘇州市第一批恢復開放的文博場所還有蘇州戲曲博物館(中國崑曲博物館、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羅漢院雙塔及正殿遺址、唐寅園、五人墓、蘇州刺繡博物館、蘇州刺繡博物館、常熟博物館、翁同龢紀念館、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吳江博物館、柳亞子紀念館、蘇州蘇幫菜餐飲文化博物館、蘇州蘇幫菜餐飲文化博物館、蘇州巧生爐博物館。

盧浮印象——黑龍江省美術館藏羅浮宮經典版畫作品展

地點:常熟美術館(3月24日起恢復開放)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銅版雕刻收藏館」享有「古銅版博物館」之稱,其收藏體系的建立起源於法國路易十四王朝期間所建立的藝術品收藏傳統。

四川

彩繪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

展至5月10日

地點:四川博物院(3月18日已恢復開放)

通過來自義大利帕埃斯圖姆考古遺址公園的134件精美文物,梳理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以彩繪展現義大利「希臘化」時代歷史,呈現2000年前「大希臘」的戰爭與和平。

蜀地海關 守關護寶——成都海關查獲文物特展

展至5月10日

展示200餘件文物,一方面讓公眾了解海關日常工作,展示成都海關近年來打擊走私工作成果;另一方面希望通過該展覽提升社會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

雲南

雲嶺霓裳——雲南少數民族服飾展

展至3月31日

地點:昆明市博物館

本次展覽所展出的100多件服飾,是雲南各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代表性縮影,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從中也能感知到一些少數民族服飾特點、文化特色以及風土人情,從而打開一扇了解秘境雲南的窗口。

註:國內博物館除上述特展以外,瀋陽故宮博物院、成都博物館、新疆博物館、陝西漢中博物館、山西雲岡石窟、河南龍門石窟、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昆明市博物館、杭州博物館、西湖博物館、無錫博物院均恢復開放,可以參觀常設展覽。

日本

櫻花SAKURA 2020——在美術館賞花

展期:2020年3月14日-5月10日

地點:東京山種美術館

東京山種美術館3月14日起恢復開館,「櫻花SAKURA 2020——在美術館賞花!」特展展出該館豐富的近現代日本繪畫中以「櫻花」為題材的畫作。東山魁夷筆下有《春靜》,速水御舟以《夜櫻》仿中國宋畫,稗田一穂的《朧春》則描繪了櫻花臨水照影之姿。

下列展館因疫情影響暫時休館,「澎湃新聞·藝術版」持續帶您「雲觀展」,可點擊展覽標題了解詳情:

古典x現代2020 - 超越時空的日本藝術

地點: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浮世繪美人圖與初音未來、招財貓與Hello Kitty,這些古今合璧的海報作為文化形態的一部分見諸於日本街頭,對傳統的敬畏和對新事物的接納,使其文化多元而迷人。特展「古典x現代2020 - 超越時空的日本藝術」以兩兩對比的形式梳理了古典與現代的關係。

英國

安迪·沃霍爾回顧展

地點: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回顧展重新審視這位波普藝術明星的生活與創作。在那些家喻戶曉的名人肖像畫之外,展覽從沃霍爾早期的速寫到晚期的跨性別者肖像,從銀色氣球到《最後的晚餐》的大量印刷與排列,呈現出他在藝術中的超前性。

奧伯利·比亞茲萊

地點: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奧伯利·比亞茲萊(1872-1898年)是英國插畫家,他的黑墨水插畫受到日本木刻畫風格的影響,流露出詭秘與頹廢的氣息,具有象徵和諷刺的風格。他和奧斯卡·王爾德以及惠斯勒都是唯美主義運動的領軍人物。展覽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近50年來最大的比亞茲萊繪畫展覽,展出超過200幅作品。

提香:愛情、欲望和死亡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覽主要聚焦於1551年,菲利普親王(未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委託提香創作7件以羅馬詩人奧維德《變形記》故事為藍本的繪畫作品。這7件作品的創作進行了近十年(其中一件未交付),展覽將6件分藏于波士頓、馬德裡和倫敦等地作品聚於一處,這是近400多年來它們首次共同展出。

尼古拉斯·梅斯:荷蘭黃金時代的大師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尼古拉斯·梅斯是倫勃朗最有才華的學生之一。該展覽是英國第一個致力於梅斯的展覽,通過梅斯的近50幅畫作,展現他是如何擺脫倫勃朗對他影響最大的歷史場景與聖經場景描繪,轉向日後最被追捧的日常生活場景繪畫和肖像畫作。

阿爾泰米西婭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出巴洛克時期傑出女性藝術家的29幅重要作品,畫作見證了她在18歲時遷往佛羅倫斯,後來遠赴羅馬、那不勒斯和倫敦的風格轉變。繪畫以外,還有一組畫家親筆信。展覽希望觀眾通過這些文獻,發掘阿爾泰米西婭的立體性格。

美國

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

地點: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覽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仇英特展,更是亞洲以外的首次仇英特展。展品來自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賽克勒美術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等,展覽籌備近十年。

符號與奇蹟:約翰·比斯利·格林攝影作品

地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在攝影史上,格林的名字並不突出。19世紀50年代,在攝影術興起之初,他便從法國前往埃及,進行考古與拍攝工作。格林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24歲,但他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在為後世提供考古學信息的同時,展現出難得的現代主義藝術之美。展覽以近70件作品帶領觀眾了解這位被重新發現的天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在上海重讀鑑真蓬皮杜,在雲上走進大英羅浮宮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外國藝術展館迎來休館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泰特美術館、羅浮宮、蓬皮杜、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國外主要藝術博物館均暫停開放。「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將持續梳理各類展覽,並帶領讀者朋友「雲觀展」。
  • 大英博物館的小黃鴨,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國外博物館文創品有新意
    從莊嚴肅穆到充滿活力,博物館走進了更多普通參觀者和年輕人的視野,拉近博物館與人們距離的,正是形形色色的文創產品。其實,博物館利用自身館藏資源進行文創產品開發在國外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大英博物館開發的小黃鴨系列產品以及羅浮宮開發的蒙娜麗莎系列產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對於文創產品,其形制與本館藏品、特色最大程度的契合才是深入人心的關鍵。
  • 一生必去的「十大國外博物館」之羅浮宮和大英博物館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十座風格鮮明的國外著名博物館:十大國外博物館1、羅浮宮:法國巴黎歐洲西部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也是世界重要文明之一,同時歐洲西部國家在歷史上對全球絕大多數地區進行了長時間的殖民統治羅浮宮博物館目前約佔地198公頃,羅浮宮擁有的藝術收藏達40萬件以上,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埃及和古希臘、古羅馬等6個門類。
  • 一周觀展指南|大英圖書館珍寶來到上海,中國芳香去往巴黎
    驚蟄已過,仲春來到,如同動植物的甦醒,3月起,各類展館陸續開啟新一年的展覽,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蕭勤藝術大展」和「仲條正義設計展」展現藝術家創作的變化,上海圖書館迎來「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更是讓人期待。上海博物館則是將中國古代香文化帶到巴黎。
  • 大都會、羅浮宮…13+座世界級博物館,帶你雲參觀
    提到百科全書式的博物館,首先是公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可以用「浩瀚」來形容創建於1753年,藏品700萬件,覆蓋大洲文明和人類200萬年歷史。
  • 一周觀展指南|蓬皮杜羅浮宮無奈暫閉館,三大石窟首度聯展
    2020年適逢中新建交30周年,上博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黑石號」沉船文物展,這是繼2019年上海與新加坡開啟全面合作新機制之後,進一步深化人文藝術方面的互通互鑑。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
  • 一周觀展指南|下周重開的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帶來什麼
    經過漫長的等候,8月27日,大英博物館將重開常設展;8月29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在閉館了5個多月後重新敞開大門,並且帶來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創建150周年特展」和「雅各布·勞倫斯:美國鬥爭」。大英博物館重新開館後,圍繞底層展廳的一條新的單向參觀路線將讓觀眾可以接觸到博物館最具標誌性的展品,包括埃及、希臘、羅馬、亞述等展廳的近9000多件文物。
  • 雲參觀大英博物館
    複製以下連結到瀏覽器,即可在線雲看展:https://www.britishmuseum.org/collection 圖 | 來自大英博物館官網大英博物館的官方網站為:https://www.britishmuseum.org
  • 走進羅浮宮
    發展變遷羅浮宮最初是因保衛城市所建的一座城堡,後來法國王室將其作為皇宮。1204年,為了守衛巴黎,當時的法國國王腓力二世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納河的城堡,取名羅浮宮。從為戰爭建立起的城堡,到後世被作為皇宮,幾乎每一位羅浮宮的「主人」都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 走進羅浮宮
    1793年8月10日,羅浮宮變身為中央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連接羅浮宮和杜伊勒裡宮的大畫廊也第一次迎來了法國普通民眾。曾經只有國王和貴族才能欣賞的藝術作品,變成了大眾也能欣賞到的藝術文化財產。羅浮宮從一座帝王的皇宮,變成了人民的博物院,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博物館之一,為後世許多國家博物館的建立和管理提供了參考和借鑑。1799年,拿破崙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
  • 一周觀展指南|巴黎美院與蓬皮杜珍藏都來到了上海
    展覽將同時公開日本皇室世代傳承的正倉院寶物與法隆寺獻納寶物,兩者同為反映古代東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物,在世界歷史上也具有重要意義。古代世界的人、神、自然展期:2019年11月6日—2020年2月9日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古代人如何表現自我?又如何認知自然、神靈和死後的世界?
  • 大都會、羅浮宮…13+座世界級博物館,帶你隨時雲參觀!
    為了解答這個困惑,2018年第一期推出了大英博物館的封面專題報導,從而開啟了我們的世界著名博物館系列報導。繼這一年的《看懂大英博物館——在一座建築裡思考整個世界》之後,2019年,我們又推出了《看懂大都會博物館——我們如何接近藝術》。
  • 黃金周不出國也能「見」蒙娜麗莎,羅浮宮「加班」上飛豬淘寶直播
    繼大英博物館和凡爾賽宮之後,全球四大博物館排名之首的羅浮宮,也將在飛豬和淘寶開啟全球首次直播。北京時間9月22日下午3點,蒙娜麗莎、勝利女神像、加納的婚禮等世界著名藝術品,都將通過淘寶和飛豬的直播鏡頭與廣大網友見面。疫情讓出境遊停擺,全球目的地都將飛豬作為雲遊囤客陣地,飛豬數位化復甦模式輻射至全球。
  • 一周觀展指南|莫奈「日出」上海,齊黃「相逢」西湖
    這是亨利·米修畫作首次在中國展示,也是木心畫作在上海首次展示。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期:2020年7月31日—11月15日重現51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60餘件歷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
  • 在家逛完大英博物館!免費看遍全球展覽!疫情期間必備攻略
    疫情期間,宅家雲逛大英博物館等全球當紅博物館的攻略來了。目前,歐美各大當紅博物館因為疫情已基本關閉,但通過雲看展的方式,我們在家就能看展。首先介紹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位於倫敦羅素廣場附近,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宏偉的博物館。
  • 羅浮宮:期待重逢在夏天
    羅浮宮博物館是世界上造訪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每天有上萬名參觀遊客。 博物館管理層不願羅浮宮長期封閉,在員工集體投票閉館後,曾提出一系列防病毒應對方案:讓消毒劑分布更廣,員工更頻繁地輪崗,方便員工洗手……但面對疫情考驗的不僅僅是羅浮宮,疫情的惡化速度和程度超過了人們的想像。
  • 羅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冬宮,喜馬拉雅集齊這四大博物...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喜馬拉雅聯合全球博物館打造「雲逛博物館」系列文博大餐。目前,全國已有50多家知名博物館入駐喜馬拉雅,用聲音傳播館藏,「世界四大博物館官方導覽」也在平臺上線,為用戶送出免費福利。
  • 一周觀展指南|紛至沓來的上海雙年展、藝博會、ART021
    幼承家學,篤嗜書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書法精擅小楷,兼工甲骨文、周金文、章草、大小草、行書、楷書等諸種書體。曾任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教師,1960年受聘為廣州市文史館館員。六十年代初移居上海,1961年受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生前受聘任為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分會名譽理事。展覽展示了李天馬及其學生的作品。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重開放,倫敦在堅持,羅馬巴黎紐約閉館多
    義大利關停了幾乎所有的藝術活動、羅馬的拉斐爾500周年展早前已宣布關閉;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羅浮宮等也於13日宣布閉館,但目前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泰特美術館等正常開放。「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本周起將繼續刊發一周觀展指南。
  • 看不到盡頭的地下羅浮宮,你敢進嗎?
    再比如大英博物館館藏數量高達 800 萬件,但 99% 的藏品都在收藏庫中沉睡,展示於眾的只有 1%。 △ 點擊獲取終極羅浮宮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