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2019年11月5日—2020年2月9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一樓 第一展廳
展覽將展出八十餘件來自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收藏的藝術珍品,通過油畫、雕塑、版畫、模型、書籍和手稿等多樣形式,對法國藝術自路易十四至拿破崙帝國時期以來逐步邁向歐洲藝術之巔的澎湃歷程進行回顧。
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展期:2019年11月8日—2021年5月9日
地點:西岸美術館&蓬皮杜中心(徐匯區龍騰大道2600號)
11月8日,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將在上海正式向公眾開放。在合作項目期間,美術館將為公眾帶來三場為期18個月的常設展,以及每年兩場的臨時展。開幕展覽包括「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介紹杜尚、畢卡索、康定斯基等蓬皮杜中心館藏中重要藝術家作品。此外,還有「觀察——蓬皮杜中心新媒體典藏展」。
穆如·晚晴——紀念陸儼少誕辰110周年專題展展期:2019年10月23日—12月23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中國畫院、陸儼少藝術院
2019年正值陸儼少誕辰110周年。「穆如·晚晴——紀念陸儼少誕辰110周年專題展」在上海陸儼少藝術院、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三大展館同時拉開帷幕,這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陸儼少藝術大展。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展期:2019年11月7日—2020年3月1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7樓
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是普利茲克獎得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得主,這將是他中國首次個人展覽,這個展覽並非一次常規的建築展示,努維爾將把展廳轉變為一間飽含光影力量的劇場。這個劇場將首度公開一部由努維爾擔任監製的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電影,同時展出6件以建築為原型的藝術作品,讓觀者沉浸式體驗這位建築師設計實踐背後的所見與所想,從而進入其思緒和情感的歸屬之地。
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展期:2019年11月7日—2020年2月16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3樓
戈登·馬塔-克拉克(1943-1978)是20世紀藝術史中的獨特個案,他以建築物為創作媒介,並因其「切割」實踐和對「安那其建築」的思辨而為世人所熟知。作為馬塔-克拉克作品在中國首次大規模的呈現,本次展覽將以400餘件繪畫、攝影、影像及文獻資料,追溯這位跨學科藝術家在1968至1978年間的獨到思考與前衛創作。
凸面/凹面:比利時當代藝術展展期:2019年10月31日—2020年1月12日
地點: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徐匯區龍騰大道2380號)
本次展覽是首次在國內呈現的最大規模比利時當代藝術群像展示,展出15位具有代表性的比利時當代藝術家作品。
西普瑞安·蓋拉德:海灣到海灣展期:2019年11月7日—2020年1月12日
地點: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徐匯區龍騰大道2380號)
法國藝術家西普瑞安·蓋拉德個展。這是蓋拉德在中國的首次美術館個展,展覽將呈現藝術家於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中的新作,同時藝術家標誌性的代表作品也將首次在中國呈現。
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展期:2019年11月7日—11月10日
地點:上海展覽中心(延安中路1000號)
本屆博覽會將匯聚來自18個國家57個城市的頂尖畫廊參展,呈現國際知名及新晉藝術家的當代藝術設計創作。
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展期:2019年11月7日—11月10日
地點:西岸藝術中心(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號)
來自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18個國家的共97家國際畫廊將齊聚西岸博覽會畫廊單元,呈現當代藝術作品。展出作品將橫跨20世紀初的現代風格與當代藝術創作,涵蓋包括繪畫、雕塑、裝置、攝影、影像、表演藝術等形式。
「亦師亦友」第九屆海上畫家聯展展期:2019年11月3日至—11月8日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長寧區延安西路1609號)
展覽從海內外僑界老一輩油畫家和新一代中青年優秀畫家融通中西的獨特藝術視角,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年來的變化和成就。
第十屆上海美展展期:2019年10月29日—11月24日
地點:中華藝術宮5米層
上海美展自2001年創辦以來,已連續舉辦至第十屆,成為上海地區影響最廣、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綜合性美術展覽。本次展覽同時擴展至江浙皖滬的藝術界。
My Best Wishes——歐洲百年賀卡明信片歷史特展展期:2019年11月6日—2020年2月9日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靜安區汶水路210號 3號樓)
匯聚了19世紀末至今130多年以來的約290張歐洲地區聖誕與新年賀卡原件,展示了克羅埃西亞及周邊國家百年以來的工業與文化發展歷史,以及歐洲傳統節日的風俗變遷史。
螢與日——陳傳興攝影展個人精神史第二部展期:2019年11月2日—2020年1月12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此次展覽為其個人精神史第二部曲。首度呈現由藝術家細心珍藏了四十年、親手放曬的136件珍貴銀鹽原作照片,透過藝術家的視角,引領觀者凝視、感受被稱為「諸神的黃昏」的七十年代末(1976年-1980年)法國、英國、愛爾蘭等歐洲國家及美國城市空氣與社會氛圍,鏡頭下凝結的情感與思想的衝撞,仿佛全帶有生機,重現眼前。
量海觀天——上海當下藝術展展期:2019年11月1日—11月14日
地點:寶龍藝術中心(閔行寶龍艾美酒店1F 漕寶路3199號)
此次展覽由吳從容策展,以傳統「寫」為精神的時代轉變,丁立人 、夏陽、陳鈞德、王劼音、王粲、鄭在東、孫良、秦一峰、嚴智龍九位藝術家用不同方式繼承民國先生們的精神「質沿古意、顏變今情」。
榮寶齋(上海)預展:沈從文書法等展期:2019年11月3日—2019年11月5日
地點:上海富豪環球東亞酒店
榮寶齋(上海)秋拍預展中,包括「百年蔣蓉——蔣氏一脈紫砂藝術」專題、「古董珍玩」專題、「中國書畫」專題、「陳年老茶」專題,共計339件作品。「中國書畫」專題匯集了二百餘件古今名家的佳構傑作,如17件沈培舊藏作品中,出現了一批近現代文學大家沈從文題贈沈培的書法作品。沈從文不僅以為小說聞名,其獨特的高古、簡約的章草在他在世時,已備受稱譽。書畫方面還有近現代任伯年、吳昌碩、吳湖帆、潘天壽、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林風眠、陸儼少、黃賓虹、葉淺予等大家的作品。
北京千山共色——絲綢之路文明特展展期:2019年11月1日—2020年2月28日
地點: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本次展覽匯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等11家博物館的共70件(組)珍貴文物,每一件都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其中:難得晉京展出的 「小河公主」,為公元前1500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小河墓地11號墓主人。
瓦爾特·博薩德與羅伯特·卡帕在中國展期:2019年10月29日—2020年5月3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在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之後的1938年,許多外國記者、外交官和知識分子聚集在漢口(瓦爾特·博薩德和羅伯特·卡帕也在其中),見證這個在日軍長期轟炸下即將淪陷的城市。首次同時展出這兩位傑出攝影師的作品,包括大量迄今為止鮮為人知的原版照片、影像和文獻。
吮毫描來影欲飛——明清寫意人物畫的象與神展期:2019年10月25日—12月15日
地點:北京畫院
展覽通過「筆端萬象自傳真——意態紛呈」、「畫裡形骸呈奇態——院體浙派」、「貌體古怪迥常類——揚州畫派」、「點睛取神宜高遠——海上畫派」四個板塊,勾勒出明清寫意人物畫的發展脈絡,在似與不似之間生滿紙氣韻
「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展期:2019年10月22日-12月22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為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本次展覽將展出近190件文物,以甲骨為主體,輔助相關的青銅器、陶器、玉器等,介紹甲骨文的發現與製作、甲骨文反映的商代社會以及甲骨文的研究,幫助參觀者深入了解商代社會和上古文明。
安尼施·卡普爾展期:2019年10月25日-2020年1月1日& 2019年11月11日-12月28日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太廟藝術館
作為安尼施·卡普爾在中國的首次個展,將呈現藝術家橫跨35年的重要藝術創作。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當代建築空間展覽將呈現其作品的戲劇與表演性,聚焦卡普爾迄今為止藝術作品。
無錫江南一喦——紀念錢松喦誕辰120周年特展展期:2019年10月27日 — 2020年2月11日
地點:無錫博物館
值錢松喦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此次展覽遴選出100餘件作品和相關展品,希望藉此以緬懷先生對傳承和發揚江南書畫推陳出新、師心永駐的不懈努力,亦彰顯無錫千年書畫之文脈盛景。
東京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承之美展期:2019年10月14日—11月24日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展出以正倉院寶物為中心的飛鳥、奈良時代文化特別展,重點呈現這一時期日本富於國際色彩的造型工藝。展覽將同時公開日本皇室世代傳承的正倉院寶物與法隆寺獻納寶物,兩者同為反映古代東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物,在世界歷史上也具有重要意義。
古代世界的人、神、自然展期:2019年11月6日—2020年2月9日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古代人如何表現自我?又如何認知自然、神靈和死後的世界?展覽從卡達王室的藏品中精選117件來自世界各地古代文化的工藝品,通過人、神、自然三個主題呈現古代世界。
倫敦《女史箴圖》展展期:2019年10月14日 - 11月24日,周五延長至20:30
地點:大英博物館Room 91a
《女史箴圖》據傳為東晉畫家顧愷之作品,根據西晉詩人張華292年創作的《女史箴》一文繪製,用以告誡後宮女性尊崇婦德,勸誡西晉賈皇后停止專政行為。展覽將展出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女史箴圖》長卷。為了避免畫作因長期展出而受損,這幅畫作每年僅允許展出6周。
巴黎達·文西展展期:2019年10月24日—2020年2月24日
地點:羅浮宮
為紀念達·文西逝世500周年,法國羅浮宮舉辦該展,展出了約15幅油畫,並輔以160件素描和手稿等,全面回顧他的職業生涯。
荷蘭丹博斯梵谷的圈子:朋友、家人和模特展期:2019年9月21日—2020年1月12日
地點:北布拉班特博物館
展覽展出梵谷的16幅油畫原作以及17幅紙上繪畫,並以一組罕見的信件、速寫本和筆記來反映藝術家和他人的友誼。
芝加哥安迪·沃霍爾——從A到B,循環往復展期:2019年10月20日—2020年1月26日
地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從A到B,循環往復」是自1987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安迪·沃霍爾回顧展,共展出超過400件作品,不僅展示了沃霍爾整個職業生涯作品的廣度、深度和其中的相互聯繫,還突出了他對於我們當今數位化時代出現的問題、影響以及節奏的預期。
芝加哥包浩斯:城市裡的設計展期:2019年11月23日—2020年4月26日
地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這次展覽是今年包浩斯一百周年全球慶典的一部分。展覽範圍從珠寶、攝影、紡織品,到家具、紀念性雕塑和城市規劃,涵蓋了許多才華橫溢的老師和學生的作品。
講座指南上海時間:2019年11月3日 10:00-12:00
地點:上海博物館 觀眾活動中心
主講人:田中克子(日本亞洲水下考古學研究所研究員)
11世紀中葉,日本的貿易據點轉移到博多地區(在鴻臚館遺址東2.5公裡)。此後一直到14世紀中後期,博多作為日本的國際貿易中心佔有著重要地位。宋日貿易時期,宋海商的貿易獨佔鰲頭。他們之中有不少人住在博多,形成「唐坊」,進行貿易活動,被稱為「博多綱首」。考古發掘也出土過他們的遺物,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大量的墨書陶瓷器,上海青龍鎮遺址也出土過同類的物品,顯示兩個遺址之間存在關係。通過宋海商運來的陶瓷器,以廣東、福建、浙江等華南地區的為主。雖然數量巨大,其中未流通到日本各地而留在博多的也非常多,原因之一是海商外銷與消費者需要的不平衡。
元-日貿易(日本博多時代二):博多商人的出現時間:2019年11月3日 14:00-16:00
地點:上海博物館 觀眾活動中心
主講人:田中克子(日本亞洲水下考古學研究所研究員)
13世紀中葉至14世紀前葉,由於日本對外貿易管理體制的變化和元朝的建立等,幕府(當時的日本政府)和有權勢的寺院、神社,會自派貿易船前往中國。儘管貿易活動的主導權從宋海商轉移到了日本商人手中,部分擁有貿易活動方法、技術的「博多綱首」的子孫,仍在作為博多商人參加貿易活動。在此情況下,進口陶瓷量比以前有所減少,但以前不多見的高檔物品量則有所增加。也就是說,消費者選擇他們自己需要的產品而進口。其代表產品是稱為「站青瓷(kinuta seiji)」和「天龍寺青瓷」的南宋後期至元代龍泉窯最興盛時代的產品,作為傳世品還留在日本各地的寺院、神社等。
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時間:2019年11月6日 13:00-14:30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三樓劇場
在「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展覽開幕當天,展覽策展人馬克·維格利帶來名為「戈登·馬塔-克拉克的生物藝術」的主題演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