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巴黎美院與蓬皮杜珍藏都來到了上海

2020-12-26 澎湃新聞
11月的上海與北京,展覽與博覽會精彩紛呈。上海博物館即將推出「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崙——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西岸美術館&蓬皮杜中心開幕展覽「時間的形態」等也將與中國觀眾見面;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展出普利茲克獎得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得主讓·努維爾的首次中國大展。

在北京,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新推出的「千山共色——絲綢之路文明特展」、北京畫院的「明清寫意人物畫的象與神」均引人矚目。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為您梳理這一周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上海

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崙——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

展期:2019年11月5日—2020年2月9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一樓 第一展廳

展覽將展出八十餘件來自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收藏的藝術珍品,通過油畫、雕塑、版畫、模型、書籍和手稿等多樣形式,對法國藝術自路易十四至拿破崙帝國時期以來逐步邁向歐洲藝術之巔的澎湃歷程進行回顧。

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

展期:2019年11月8日—2021年5月9日

地點:西岸美術館&蓬皮杜中心(徐匯區龍騰大道2600號)

11月8日,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將在上海正式向公眾開放。在合作項目期間,美術館將為公眾帶來三場為期18個月的常設展,以及每年兩場的臨時展。開幕展覽包括「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介紹杜尚、畢卡索、康定斯基等蓬皮杜中心館藏中重要藝術家作品。此外,還有「觀察——蓬皮杜中心新媒體典藏展」。

穆如·晚晴——紀念陸儼少誕辰110周年專題展

展期:2019年10月23日—12月23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中國畫院、陸儼少藝術院

2019年正值陸儼少誕辰110周年。「穆如·晚晴——紀念陸儼少誕辰110周年專題展」在上海陸儼少藝術院、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三大展館同時拉開帷幕,這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陸儼少藝術大展。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

展期:2019年11月7日—2020年3月1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7樓

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是普利茲克獎得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得主,這將是他中國首次個人展覽,這個展覽並非一次常規的建築展示,努維爾將把展廳轉變為一間飽含光影力量的劇場。這個劇場將首度公開一部由努維爾擔任監製的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電影,同時展出6件以建築為原型的藝術作品,讓觀者沉浸式體驗這位建築師設計實踐背後的所見與所想,從而進入其思緒和情感的歸屬之地。

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

展期:2019年11月7日—2020年2月16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3樓

戈登·馬塔-克拉克(1943-1978)是20世紀藝術史中的獨特個案,他以建築物為創作媒介,並因其「切割」實踐和對「安那其建築」的思辨而為世人所熟知。作為馬塔-克拉克作品在中國首次大規模的呈現,本次展覽將以400餘件繪畫、攝影、影像及文獻資料,追溯這位跨學科藝術家在1968至1978年間的獨到思考與前衛創作。

凸面/凹面:比利時當代藝術展

展期:2019年10月31日—2020年1月12日

地點: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徐匯區龍騰大道2380號)

本次展覽是首次在國內呈現的最大規模比利時當代藝術群像展示,展出15位具有代表性的比利時當代藝術家作品。

西普瑞安·蓋拉德:海灣到海灣

展期:2019年11月7日—2020年1月12日

地點: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徐匯區龍騰大道2380號)

法國藝術家西普瑞安·蓋拉德個展。這是蓋拉德在中國的首次美術館個展,展覽將呈現藝術家於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中的新作,同時藝術家標誌性的代表作品也將首次在中國呈現。

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展期:2019年11月7日—11月10日

地點:上海展覽中心(延安中路1000號)

本屆博覽會將匯聚來自18個國家57個城市的頂尖畫廊參展,呈現國際知名及新晉藝術家的當代藝術設計創作。

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展期:2019年11月7日—11月10日

地點:西岸藝術中心(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號)

來自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18個國家的共97家國際畫廊將齊聚西岸博覽會畫廊單元,呈現當代藝術作品。展出作品將橫跨20世紀初的現代風格與當代藝術創作,涵蓋包括繪畫、雕塑、裝置、攝影、影像、表演藝術等形式。

「亦師亦友」第九屆海上畫家聯展

展期:2019年11月3日至—11月8日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長寧區延安西路1609號)

展覽從海內外僑界老一輩油畫家和新一代中青年優秀畫家融通中西的獨特藝術視角,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年來的變化和成就。

第十屆上海美展

展期:2019年10月29日—11月24日

地點:中華藝術宮5米層

上海美展自2001年創辦以來,已連續舉辦至第十屆,成為上海地區影響最廣、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綜合性美術展覽。本次展覽同時擴展至江浙皖滬的藝術界。

My Best Wishes——歐洲百年賀卡明信片歷史特展

展期:2019年11月6日—2020年2月9日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靜安區汶水路210號 3號樓)

匯聚了19世紀末至今130多年以來的約290張歐洲地區聖誕與新年賀卡原件,展示了克羅埃西亞及周邊國家百年以來的工業與文化發展歷史,以及歐洲傳統節日的風俗變遷史。

螢與日——陳傳興攝影展個人精神史第二部

展期:2019年11月2日—2020年1月12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此次展覽為其個人精神史第二部曲。首度呈現由藝術家細心珍藏了四十年、親手放曬的136件珍貴銀鹽原作照片,透過藝術家的視角,引領觀者凝視、感受被稱為「諸神的黃昏」的七十年代末(1976年-1980年)法國、英國、愛爾蘭等歐洲國家及美國城市空氣與社會氛圍,鏡頭下凝結的情感與思想的衝撞,仿佛全帶有生機,重現眼前。

量海觀天——上海當下藝術展

展期:2019年11月1日—11月14日

地點:寶龍藝術中心(閔行寶龍艾美酒店1F 漕寶路3199號)

此次展覽由吳從容策展,以傳統「寫」為精神的時代轉變,丁立人 、夏陽、陳鈞德、王劼音、王粲、鄭在東、孫良、秦一峰、嚴智龍九位藝術家用不同方式繼承民國先生們的精神「質沿古意、顏變今情」。

榮寶齋(上海)預展:沈從文書法等

展期:2019年11月3日—2019年11月5日

地點:上海富豪環球東亞酒店

榮寶齋(上海)秋拍預展中,包括「百年蔣蓉——蔣氏一脈紫砂藝術」專題、「古董珍玩」專題、「中國書畫」專題、「陳年老茶」專題,共計339件作品。「中國書畫」專題匯集了二百餘件古今名家的佳構傑作,如17件沈培舊藏作品中,出現了一批近現代文學大家沈從文題贈沈培的書法作品。沈從文不僅以為小說聞名,其獨特的高古、簡約的章草在他在世時,已備受稱譽。書畫方面還有近現代任伯年、吳昌碩、吳湖帆、潘天壽、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林風眠、陸儼少、黃賓虹、葉淺予等大家的作品。

北京

千山共色——絲綢之路文明特展

展期:2019年11月1日—2020年2月28日

地點: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本次展覽匯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等11家博物館的共70件(組)珍貴文物,每一件都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其中:難得晉京展出的 「小河公主」,為公元前1500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小河墓地11號墓主人。

瓦爾特·博薩德與羅伯特·卡帕在中國

展期:2019年10月29日—2020年5月3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在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之後的1938年,許多外國記者、外交官和知識分子聚集在漢口(瓦爾特·博薩德和羅伯特·卡帕也在其中),見證這個在日軍長期轟炸下即將淪陷的城市。首次同時展出這兩位傑出攝影師的作品,包括大量迄今為止鮮為人知的原版照片、影像和文獻。

吮毫描來影欲飛——明清寫意人物畫的象與神

展期:2019年10月25日—12月15日

地點:北京畫院

展覽通過「筆端萬象自傳真——意態紛呈」、「畫裡形骸呈奇態——院體浙派」、「貌體古怪迥常類——揚州畫派」、「點睛取神宜高遠——海上畫派」四個板塊,勾勒出明清寫意人物畫的發展脈絡,在似與不似之間生滿紙氣韻

「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

展期:2019年10月22日-12月22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為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本次展覽將展出近190件文物,以甲骨為主體,輔助相關的青銅器、陶器、玉器等,介紹甲骨文的發現與製作、甲骨文反映的商代社會以及甲骨文的研究,幫助參觀者深入了解商代社會和上古文明。

安尼施·卡普爾

展期:2019年10月25日-2020年1月1日& 2019年11月11日-12月28日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太廟藝術館

作為安尼施·卡普爾在中國的首次個展,將呈現藝術家橫跨35年的重要藝術創作。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當代建築空間展覽將呈現其作品的戲劇與表演性,聚焦卡普爾迄今為止藝術作品。

無錫

江南一喦——紀念錢松喦誕辰120周年特展

展期:2019年10月27日 — 2020年2月11日

地點:無錫博物館

值錢松喦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此次展覽遴選出100餘件作品和相關展品,希望藉此以緬懷先生對傳承和發揚江南書畫推陳出新、師心永駐的不懈努力,亦彰顯無錫千年書畫之文脈盛景。

東京

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承之美

展期:2019年10月14日—11月24日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展出以正倉院寶物為中心的飛鳥、奈良時代文化特別展,重點呈現這一時期日本富於國際色彩的造型工藝。展覽將同時公開日本皇室世代傳承的正倉院寶物與法隆寺獻納寶物,兩者同為反映古代東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物,在世界歷史上也具有重要意義。

古代世界的人、神、自然

展期:2019年11月6日—2020年2月9日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古代人如何表現自我?又如何認知自然、神靈和死後的世界?展覽從卡達王室的藏品中精選117件來自世界各地古代文化的工藝品,通過人、神、自然三個主題呈現古代世界。

倫敦

《女史箴圖》展

展期:2019年10月14日 - 11月24日,周五延長至20:30

地點:大英博物館Room 91a

《女史箴圖》據傳為東晉畫家顧愷之作品,根據西晉詩人張華292年創作的《女史箴》一文繪製,用以告誡後宮女性尊崇婦德,勸誡西晉賈皇后停止專政行為。展覽將展出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女史箴圖》長卷。為了避免畫作因長期展出而受損,這幅畫作每年僅允許展出6周。

巴黎

達·文西展

展期:2019年10月24日—2020年2月24日

地點:羅浮宮

為紀念達·文西逝世500周年,法國羅浮宮舉辦該展,展出了約15幅油畫,並輔以160件素描和手稿等,全面回顧他的職業生涯。

荷蘭丹博斯

梵谷的圈子:朋友、家人和模特

展期:2019年9月21日—2020年1月12日

地點:北布拉班特博物館

展覽展出梵谷的16幅油畫原作以及17幅紙上繪畫,並以一組罕見的信件、速寫本和筆記來反映藝術家和他人的友誼。

芝加哥

安迪·沃霍爾——從A到B,循環往復

展期:2019年10月20日—2020年1月26日

地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從A到B,循環往復」是自1987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安迪·沃霍爾回顧展,共展出超過400件作品,不僅展示了沃霍爾整個職業生涯作品的廣度、深度和其中的相互聯繫,還突出了他對於我們當今數位化時代出現的問題、影響以及節奏的預期。

芝加哥包浩斯:城市裡的設計

展期:2019年11月23日—2020年4月26日

地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這次展覽是今年包浩斯一百周年全球慶典的一部分。展覽範圍從珠寶、攝影、紡織品,到家具、紀念性雕塑和城市規劃,涵蓋了許多才華橫溢的老師和學生的作品。

講座指南

上海

宋-日貿易(日本博多時代一):宋海商的活躍與博多綱首

時間:2019年11月3日 10:00-12:00

地點:上海博物館 觀眾活動中心

主講人:田中克子(日本亞洲水下考古學研究所研究員)

11世紀中葉,日本的貿易據點轉移到博多地區(在鴻臚館遺址東2.5公裡)。此後一直到14世紀中後期,博多作為日本的國際貿易中心佔有著重要地位。宋日貿易時期,宋海商的貿易獨佔鰲頭。他們之中有不少人住在博多,形成「唐坊」,進行貿易活動,被稱為「博多綱首」。考古發掘也出土過他們的遺物,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大量的墨書陶瓷器,上海青龍鎮遺址也出土過同類的物品,顯示兩個遺址之間存在關係。通過宋海商運來的陶瓷器,以廣東、福建、浙江等華南地區的為主。雖然數量巨大,其中未流通到日本各地而留在博多的也非常多,原因之一是海商外銷與消費者需要的不平衡。

元-日貿易(日本博多時代二):博多商人的出現

時間:2019年11月3日 14:00-16:00

地點:上海博物館 觀眾活動中心

主講人:田中克子(日本亞洲水下考古學研究所研究員)

13世紀中葉至14世紀前葉,由於日本對外貿易管理體制的變化和元朝的建立等,幕府(當時的日本政府)和有權勢的寺院、神社,會自派貿易船前往中國。儘管貿易活動的主導權從宋海商轉移到了日本商人手中,部分擁有貿易活動方法、技術的「博多綱首」的子孫,仍在作為博多商人參加貿易活動。在此情況下,進口陶瓷量比以前有所減少,但以前不多見的高檔物品量則有所增加。也就是說,消費者選擇他們自己需要的產品而進口。其代表產品是稱為「站青瓷(kinuta seiji)」和「天龍寺青瓷」的南宋後期至元代龍泉窯最興盛時代的產品,作為傳世品還留在日本各地的寺院、神社等。

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

時間:2019年11月6日 13:00-14:30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三樓劇場

在「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展覽開幕當天,展覽策展人馬克·維格利帶來名為「戈登·馬塔-克拉克的生物藝術」的主題演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觀展指南|聚焦上海「藝術季」:不僅是巴黎美院與蓬皮杜
    11月可能算是上海真正的「藝術季」,各大展館紛紛推出新展,幾大當代藝術博覽會吸引了全球藝術界的目光。其中上海博物館「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崙——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合作展覽「時間的形態」;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展出普利茲克獎得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得主讓·努維爾的首次中國大展均引起了較大反響。
  • 藝術之都巴黎,三大藝術館珍藏了多少寶貝
    飛抵巴黎,開始美術館之旅。 巴黎是浪漫之都,更是藝術之都,是歐洲藝術創新最活躍的地方,著名的印象派藝術發源地。而世界上最豐富最精彩的藝術品,就收藏在巴黎三大美術館裡,其作品年代涵蓋了古代、近代、現代與當代藝術。 這就是羅浮宮、奧賽美術館、蓬皮杜藝術中心。
  • 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ppt_2020年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ppt資料下載...
    :實景照片 圖片:16張  白色屋頂捲曲如巨大的貝殼,巨大的鉗形物伸向天空,三個矩形的窗戶就像觸鬚上的眼睛……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新的分館近日終於在法國東部的梅斯建成。白色屋頂捲曲如巨大的貝殼,巨大的鉗形物伸向天空,三個矩形的窗戶就像觸鬚上的眼睛……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新的分館近日終於在法國東部的梅斯建成。這幢奇特的建築似乎繼承了巴黎蓬皮杜的古怪基因,當5月藝術和人民的湧入完整了這幢嶄新的博物館時,它是否會像當年的蓬皮杜一樣創造新的奇蹟?
  • 蓬皮杜文化中心坐落在巴黎塞納河右岸,在此可以俯瞰巴黎全景!
    蓬皮杜文化中心坐落在巴黎塞納河右岸,採用後現代藝術風格,外觀很像一個大煉油罐子,裡面珍藏著超過10萬件現當代藝術收藏,如畢卡索、杜尚等大師的著作,每月第一個周日免票,五層以上都有觀景平臺,在此可以俯瞰巴黎全景,遠眺蒙馬特區和聖心大教堂。
  • 一周觀展指南|杭州憶豐子愷,上海讀錢瘦鐵,巴黎看立體主義
    在海外,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的「立體主義」回顧展、倫敦大英博物館的「新收藏畫作展」及紐約的「丁託列託誕辰500周年紀念展」都值得觀看。「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近期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樂震文起步於傳統山水,在是臨摹傳統與寫生裡成長起來的,他的繪畫養料幾乎都是從這兩方面汲取的。與此同時,他卻沒有固守傳統,他說在自己的目標裡,既要堅持中國繪畫講究的筆墨的傳統,又要嘗試用新的藝術語言為中國山水畫開拓新境界。作品是要給將來人看的,要與時代產生共鳴,所以不能脫離這個時代。
  • 評展|從巴黎美院到梵谷,看到了徐悲鴻劉海粟的不同選擇
    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的「梵谷展」,從藝術的角度講述了梵谷勵志成為藝術家的10年中,藝術風格的形成過程,配以「印象派」諸家的作品,似乎看到了百年前劉海粟等人接收的印象與寫意藝術;在上海博物館「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崙——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以巴黎美院為主題,看法國17至19世紀的學院教育,這是徐悲鴻等人選擇的藝術形式,也可作為中國當下學院教育的模版。
  • 一周觀展指南|天博百年看鎮館之寶,巴黎探索現代藝術起源
    此外,法國蓬皮杜的「法國藝術家聯盟(UAM)作品回顧展」則試圖探索20世紀上半葉法國現代藝術的起源和交匯;倫敦西區為了慶祝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RA)成立250周年,舉辦了旗幟藝術裝置的戶外展。此外,如上海的陳從周先生誕辰百年紀念展、華人德白謙慎書法展,北京故宮的「硯德清風」都可見一種文脈與墨香。「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近期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 二十年遊歷分享之117:歐洲100:巴黎29 蓬皮杜藝術中心
    本篇文章共有 16 張照片(沒有特殊聲明的照片都是趙先生自己拍攝的), 0個音頻,0個視頻。趙先生寫文章的目的很簡單,純粹為了記錄這些年的旅遊經歷,文章僅在今日頭條發表。這篇文章介紹巴黎著名的藝術中心《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
  • 一周觀展指南|大英圖書館珍寶來到上海,中國芳香去往巴黎
    驚蟄已過,仲春來到,如同動植物的甦醒,3月起,各類展館陸續開啟新一年的展覽,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蕭勤藝術大展」和「仲條正義設計展」展現藝術家創作的變化,上海圖書館迎來「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更是讓人期待。上海博物館則是將中國古代香文化帶到巴黎。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展60米絲路長卷,中國美院紀念90周年
    、顧村言、甘永川、邵仄炯、牛孝傑、徐旭峰背景各不相同,除了一位是專職畫家,其他或從事藝術編輯,或供職於經濟單位,或於高校授課,或於畫院整理史料,繪畫多是其工作之外的餘事與愛好,在呈現的作品中,不少作品都可見出作者對詩文修養的注重,有的作品上還有自作詩文與大段畫跋,這在當下年輕畫家中並不多見。
  • 康鉑酒店:酒店中的「蓬皮杜」
    來源:至財經如何證明,你曾在巴黎「浪」過?那你一定去過「Le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譯:蓬皮杜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本文簡稱:蓬皮杜)。
  • 一周觀展指南|蓬皮杜羅浮宮無奈暫閉館,三大石窟首度聯展
    由於歐美疫情的影響,澎湃新聞獲悉,位於法國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於近日閉館,不久前開幕的「馬蒂斯紀念展」也被迫暫停,蓬皮杜將閉館至12月1日。目前閉館的還有羅浮宮博物館、奧賽博物館與德拉克羅瓦博物館等。M/M上海製造展期:2020年9月29日—2021年4月18日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 一周觀展指南|在上海重讀鑑真蓬皮杜,在雲上走進大英羅浮宮
    新型冠狀病毒對國內藝術展館的影響正在逐漸消退,上周起至4月1日,上海多家博物館、美術館陸續恢復開放,國內主要博物館和文博景點也逐漸開放,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日本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與蓬皮杜中心典藏展。
  • 一周觀展指南|泰特珍藏展進入倒計時,東京紀念藤田嗣治
    經過幾個月的停留,上海博物館「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即將於下周日結束;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所剩展期也不長了;暑假中的青少年和日漫愛好者本周盼來了日本當代動畫導演新海誠的紀念展;在東京,2018年是藤田嗣治逝世五十周年,東京都美術館及藤田母校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先後開啟展覽,回顧他的藝術人生。
  • 巴黎三大博物館之一,蓬皮杜中心全球官方即將登陸直播
    12月14日,記者從飛豬獲悉,今日15點-17點,被譽為「現代巴黎」象徵的蓬皮杜中心將通過飛豬和淘寶直播,為中國網友帶來全球官方首播。蓬皮杜中心主席Serge Lasvignes先生也將親臨直播間和中國朋友見面,講解大師現代藝術作品及其背後的奇聞異事。
  • 在家邂逅「現代巴黎」 蓬皮杜中心全球官方首播登陸飛豬淘寶
    12月14日15點-17點,被譽為「現代巴黎」象徵的蓬皮杜中心將通過飛豬和淘寶直播,為中國網友帶來全球官方首播。蓬皮杜中心主席Serge Lasvignes先生也將親臨直播間和中國朋友見面,講解大師現代藝術作品及其背後的故事。
  • 一周觀展指南|上博賞西厓竹刻,故宮聽「大聖遺音」
    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崙——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展期:2019年11月5日—2020年2月9日地點:上海博物館一樓 第一展廳展覽將展出八十餘件來自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收藏的藝術珍品,通過油畫、雕塑、版畫、模型、書籍和手稿等多樣形式,對法國藝術自路易十四至拿破崙帝國時期以來逐步邁向歐洲藝術之巔的澎湃歷程進行回顧
  • 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與上海西岸籤署五年戰略合作協議
    中新網上海7月15日電 (王笈)20餘場不同主題和形式的現當代藝術展覽及活動將在中國和法國兩地全面呈現20至21世紀各階段世界現當代藝術發展歷程。  記者15日從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處獲悉,上海西岸近日已與法國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正式籤署為期5年(2019-2024)的「臨時蓬皮杜」展陳合作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的倪瓚,上海藝術家的抗疫
    一周觀展中,國內主要大部分省市展覽已開,除了延長現有展覽的展期外,4月上旬將有展覽新開,其中包括上海中華藝術宮的抗疫主題展、攝影藝術中心的「後時尚時代」、臺北故宮「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等。一些常設展當然也是極值一觀,如上海博物館歷代書法繪畫館的歷代書畫珍品。
  • 一周觀展指南|藝術裡的清涼,從徐生翁關良看到朱豹卿
    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作品展(一)地點:西岸美術館展期:展至2021年5月9日典藏展匯集了來自蓬皮杜中心的百餘件重磅作品,旨在向公眾介紹梳理蓬皮杜中心的館藏歷史,以及相關藝術藏品同其創作地歐洲歷史背景的重要淵源。